七零农场小媳妇 第23章

作者:芥末三三 标签: 年代文 甜文 穿越重生

  赵菀香见他还想着那事,就招呼他进门吃饭,边把自己想去南方采购塑料薄膜的事跟他说了。

  沈奉果然不同意,“找两男的去就成了,你跑那么远不安全。”

  “我可以再找个女孩子一起去。”

  赵菀香心里有人选,“就叫范红英吧,她家就是羊城的,父母都在大单位上班,对本地再了解不过。我们到时候不管住宿还是找厂子都比较方便。”

  沈奉听出她是真的想去。

  他本来还要拒绝,可转念一想,菀香或许想顺便去大城市见识见识,毕竟在家乡那座北方小城待了二十年,如果不是跑到这里,恐怕都不会出省的。

  他不禁犹豫了。

  他在灯下望向赵菀香,又长又直的睫毛在面颊上投下两片扇形阴影,眼里闪着光点,倒映着她的影子,包含着一些担忧,和长兄对妹妹般的宠溺与无奈。

  他最终说道,“你真想去也可以,得答应我出门在外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不跟人发生正面冲突,别露财……小心人口贩子。等下,有点多,我一条条给你写下来。”

  他说着便找来纸和笔,俯身在桌上开始写字。

  赵菀香,“……”

  她开始以为她沈大哥那么一个说一不二的人,认准了什么肯定很难说服,更何况她都没什么更有说服力的理由,没想到他就那么轻易松口了。

  还……给她写“安全条款”。

  她看着他写写停停,皱眉思考的样子,感觉她沈大哥,真的好可爱。

  ###

  胡文丽她哥好歹一个治保主任,做的就是保卫群众和追踪坏人的工作。

  他还是有点反侦查能力的。

  从橡胶林慌不择路的跑出来后,以往的经验就告诉他,不能再跑,也不能躲着了。

  出来抓流氓的活本来就是他的,他这时候不在,那简直立着靶子让别人怀疑到他头上。

  他脸上头上火辣辣地痛,一边想对策,一边摸了一下,才发现肿成了猪头。

  人们还在橡胶林和附近打着火把搜寻,他不敢停留,想到什么,就跑到队里的鱼塘跳了进去。

  后面的发展就跟他预想的那样,队里有人发现他,他回到了大家伙中间,用一套编造的话术消除了怀疑,骗取了信任。

  他终于松了口气——回到群众中的感觉才是最安心的。

  但抬眼之间,猝然对上沈奉探究的目光,他一瞬间有种被当做猎物盯上的感觉,浑身的血一下都凉了。

  直到沈奉移开视线,他才从度日如年的那几秒里缓过来。

  夜里抓流氓终于结束。

  他带着一身冷热汗回到父母家里,一推门就阴沉沉地盯住了胡文丽。

  胡文丽一直等着她哥得手的消息,结果等到个抓流氓。

  她知道完蛋了。

  彻底完蛋了。

  不过就算完了她被批‘斗,还能拉她哥作伴,也不错。

  只不过赵菀香太可恨了,这么放过太便宜了,凭什么她算计到这步,还是让赵菀香逃过了?

  她太不甘心了。

  死也不甘心。

  然后门猛地被推开,她就看见她哥竟然回来了。

  胡大婶他们不知道内情,看胡文丽她哥满身泥水,脑袋肿大一倍,差点没认出来,然后哎呀哎呀地围上来,问他咋回事。

  胡文丽反应过来她哥没被抓住,突然从凳子上跳起来,就像被看到旁边有人在一样,发疯地问他,“你咋还敢回来?你不怕赵菀香揭发你,你倒是赶紧跑啊!”

  胡大娘他们直觉发生什么,简直要被吓死,急着问,“你在说啥,为啥不让你哥回来,跟赵菀香啥关系?!”

  胡文丽还揪着他哥衣襟,反复让他赶紧跑。

  啪啪两声,他哥给了她两耳光,指着她鼻子低吼,“这件事以后谁都不许提!你,老子算看透了,你以后就是当乞丐,也别讨到我门前,我没你这个妹子!”

  然后转身就走。

  胡大婶他们猜到什么,揪着胡文丽又哭又骂。

  ###

  赵菀香既然跟她沈大哥说定了,就打算尽快出发。

  第二天大早收拾好行李,带着她沈大哥的“安全条款”,和范红英在院子里跟大伙儿告别。

  期间胡文丽她哥跟她不小心打了个照面,烫到一下很快避开视线,心虚的不行。

  赵菀香神色不动,继续该干嘛干嘛,她知道胡文丽她哥为什么还敢冒出来。

  无非拿准她一个女人就算为了名声也会委曲求全。

  而且觉得她一没证人二没证据,光凭一张嘴治不了他,只会白惹一身闲言碎语。

  赵菀香随他怎么想,让他再蹦跶几天。

  她现在心思都在沈奉身上,临走前忍不住又叮嘱他,“要吃饭,别把身体搞垮了。”

  沈奉点头,也交代她,“去了那边就报个平安,让我放心。”

  赵菀香本来还想提醒他要小心胡文丽,转念一想她沈大哥向来心思敏锐,光凭她这一句话,可能会推想出什么不得了的事。

  她不想他为那些乱七八糟的事伤神费脑,留着给她解决就行了。

  于是话到嘴边转口道,“沈大哥,等我回来,结婚审核差不多就通过了,我们到时候就结婚,你要等我。”

  当着众人的面,沈奉脸色微微发红,但还是肯定地点头道,“好,我等你回来。”

第18章 塑料厂/黑市

  从西南省到羊城乘坐绿皮火车要五十二个小时, 赵菀香和范红英上午走的,到达目的地刚好晌午。

  范红英之前给家里打了一封电报,通知家人接站。

  两人跟着人潮到了出站口, 外面就有人挥着手大喊, “红英, 红英!”

  “妈,爸!”

  范红英看到家人熟悉的面孔, 眼里瞬间有了热泪, 连忙挥手答应。

  支边青年每年只有过年时,才能请假回一次家, 假期不到半个月。家里有路程远的,一来一回光路上就能用了一半时间,跟家人团聚的时间非常短暂。

  范红英距离年前有好几个月没见家人, 早想他们了,检完票就挽住赵菀香胳膊往外走。

  一出去先跟父母抱了抱, 就给他们介绍赵菀香,“爸, 妈, 这是我在队里的好朋友,她叫赵菀香, 她还是我们连长对象,跟我们连长快结婚了!”

  范爸爸在某家航运公司任经理, 范妈妈在医院当护士长, 两人穿着打扮都比较好, 为人很热情。

  又是“恭喜”,又是“你好”地跟赵菀香握手,欢迎她来羊城, 关心她累不累,饿不饿,接过行李后专门带她在火车站拍了张照片留念。

  然后一行四人坐上公交回家。

  七十年代的羊城经济在全国也是领先,到处可见拔地而起的五六层楼房,马路是双向两车道,两边绿树成荫,沿路有广场,大厦,各种各样的店面,街上清一色的自行车,也有公交和电车。

  在公交上范爸爸和范妈妈一路指给从没来过羊城的赵菀香看标志性建筑,经过的江水大桥和船舶。

  赵菀香兴致勃勃的。

  等到了范家,才知道他们家住在老羊城的洋楼别墅区,这边的房子在六十年代改造的时候被上面没收,后来重新安排了住户,一个院里住着四五家人。

  范家这个院里住了四户人家,他们家住主楼的二层,房间布置的很温馨,格局和视野都很好。

  范爸爸范妈妈知道闺女带人回来,早上就请了假买菜买鱼,买肉和虾,做了一桌子好饭。

  席间说起农业大棚,范爸爸道,“我翻了下历史资料,也问了问人,说起来咱们国家还是温室技术起源最早的国家。秦朝的时候就有了反季节花卉,发展到宋朝的时候,这项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只不过受材料所限,当时用的是油纸,或者浸过一层油变得不透气的帛。到了近代的话,我们国内煤炭省农学院的一名学生,无意间发现地膜覆盖,在六几年的时候就向农业部提出小拱棚,大棚,甚至薄膜鸡舍防寒,一些农牧业上的应用。北方那边天寒地冻,这项技术就用得比较早,不过因为材料问题,暂时没有大规模的发展开来……”

  范爸爸一看就是文化人,讲起来头头是道。

  赵菀香只知道温室大棚,没留意过它的历史起源,头次被科普后油然而生的震撼和自豪。

  她以前一直以为大棚从岛国引进的,现在想想,自己国家正儿八经一个农业大国,关于农业方面的技术和研究,怎么少得过其他国家。

  不过现在问题还是出在材料上。

  她道,“范伯伯,这边的塑料厂现在发展怎么样,有没有专门生产农业地膜的?”

  范爸爸摇头,“据我了解,大多数厂子里还是用橡胶做雨衣,肥皂盒之类……这样,下午我带你们去新兴塑料厂走一趟,他们厂子里做食品化肥和农药用的塑料薄膜包装,就看能不能接受大尺寸订单了。”

  赵菀香客气地问会不会耽误他工作,范伯伯很好脾气地说不要紧。

  倒是范妈妈工作十分繁忙,饭后就先回医院了。

  下午,范爸爸带着赵菀香和范红英到了新兴塑料厂,厂里有负责人带他们参观了下车间,说道,“你们也看到了,大尺寸没法做,设备不允许。”

  范爸爸只好带赵菀香她们走,再找找其他厂子,负责人出来的时候告诉他们,“国内现在除了我们家,还没人会做塑料薄膜,除非进口原材料。”

  这倒是提供了一个思路。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赵菀香和范红英就四处找原材料进口的厂家,但收效甚微。

  基本上都死在尺寸这个难关。

  倒是有人建议她们改用玻璃替代,现在国外专门用于研究的温室大棚就用玻璃,只不过造价不菲。

  算下来十几亩地的收成也赶不上。

  那样的话队里图啥?

  眼见时间一天天过去,范红英又急又慌。虽然沈连长交代过,找不到合适的厂家就回去再想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也不一定非得找到塑料薄膜。但在她眼里,组织交给她任务那是出于信任,她假使完成不了,愧对他们的信任和期待。

  晚上回到家里,她一边泡脚一边发呆。

  赵菀香突然道,“我们过两天就回去。”

  “啊?”

  范红英没反应过来,反应过来后问,“塑料薄膜咋办,我们就空手回去吗?”

  “找不到就回去。”

  赵菀香心里自有打算,安排她道,“你这两天就在家里待着吧,跟你爸妈好好说说话,陪陪他们。这两天我一个人出去再转转,真找不到,那谁都没有办法,我们已经尽力了,队里也知道这个情况,不会怪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