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外室 第55章

作者:怡米 标签: 天作之和 宫廷侯爵 古代言情

  他桎梏住人家母子,又不闻不问,还要别人替他哄孩子,哪有这么好的事儿?

  药房内,宝珊坐在药炉前,手持蒲扇,一下下扇着风。炉火渐旺,有点熏眼睛,宝珊拿出娟帕擦了一下眼角,却听侍医道:“我给阿笙多加了一味草药,保管药到病除。”

  那为何之前没有添加?

  宝珊问出心中疑惑,侍医摇摇头,“这药用量要特别谨慎,稍有不慎就会出事,轻者致痴,重者致死。”

  一味药,能药到病除,还能致残致死?

  虽不精通医术,但也能治疗寻常的病症,宝珊从不认为有哪味药可以这么反差。

  这味药绝不能给阿笙服用。

  她熄灭炉火,在侍医的诧异声中,问道:“能让我看一下药草吗?”

  侍医皱眉,“这味药是从季夫人那里求来的。”

  季夫人是当地的药商巨贾,亦是皇商,可向太医院供药,手中有数千名药农和门生,在江南一带的药商商会中独占鳌头。这次筹资修缮堤坝,她一个人出了一千两白银。百姓们还想着修碑感谢她的善举。

  即便住在临镇,宝珊也听说过季夫人的名号,被称妙手回春徐娘子,听说是位容颜不老的绝艳女子。

  从铜釜中取了一瓷瓶的药汁,宝珊回到客房,见官家正靠在围子上,一下下拍着阿笙的肚子。阿笙睡得安稳,一条短腿搭在官家的大腿上。

  宝珊上前拿开阿笙的腿,谁料,阿笙又搭了上来。官家稍摆手,“没事,让他怎么舒服怎么睡吧。”

  宝珊不禁在想,也许这是阿笙一辈子中最牛气的时刻,不仅让九五至尊伺候在旁,还压着九五至尊睡大觉。

  时至晌午,驿工来请屋里的贵客们下楼用膳,赵澈看了官家一眼,“儿臣把饭菜端上来?”

  官家正捏着阿笙软软的小手,闻言点点头,倒是没有一点见外。

  宝珊如坐针毡,也不知为何,她对官家有种与生俱来的疏远感,并非因为他的身份,就是发自心底的排斥。

  而官家坐在那里,并没有要寒暄的意思,只是捏着孩子的手,体验新鲜感。

  宝珊目光不经意地流转,落在官家的玉石革带上,美眸蓦地一瞠,官家的革带上挂着一对羊脂玉佩,与母亲留给自己的玉佩几乎一模一样。

  心脏猛缩,连带着指尖都在发颤。

  为何官家会有与自己一样的玉佩?是巧合吗?玉佩成双的多,为何这个样式的玉佩会有三枚?

  为了知晓自己的身世,她一直在靠玉佩查找线索,可以说,在整个汴京城的玉器行、典当行,就没见过这个样式的玉佩,因玉佩样式太过稀有,玉器行、典当行的店家一致认为,这是出自名匠之手,绝品且孤品。

  重重迷雾渐起心湖,宝珊强作镇定,没有表露出异常。她需要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而是不随意认亲。

  “官家的玉佩很特别。”宝珊蜷缩指尖,攥紧衣裙,以此不让自己露怯。

  逼仄安谧的客房内,面对一个带着娃的小孤女,没有尔虞我诈,没有血雨腥风,官家并没有像防着赵澈那样防着宝珊,也可能是积压在心里多年,无处倾诉,在面对一个毫无攻击力的后辈时,话匣子突然就打开了。

  “朕在寻找一名女子,与这玉佩有关。”

  宝珊曾听慕夭提过官家、先生和邵家小姐的感情纠葛,本不该表现得太过惊讶,然而,若是将玉佩和三人的纠葛联系在一起,那便与自己的身世有关了!

  “...那您找到了吗?”

  “还未。”官家放下阿笙的一只小肉手,又捏起另一只,“但只要她尚在人世,朕会找到的。”

  本该坐在大内皇宫批阅奏折的九五至尊,突兀地出现在这里,本就引人猜测,宝珊按着他说的话儿,试着问道:“您要找的人,在镇上?”

  若是如此,她是否能通过官家找到生母?

  紧张和期翼此起彼伏地冲击着心湖,宝珊感觉心快跳出嗓子眼了。

  没曾想这丫头如此通透,官家失笑,“朕是得到了一些线索,可这线索很可能是有心人设下的陷阱。”

  十九年了,玉佩怎会突然出现在调查邵婉线索的密探面前?任谁能看不出其中的玄机,理智的人不会被提供线索的人牵着鼻子走,可此事关系邵婉,即便铤而走险,他也要来探一探。

  也许从一开始,提供线索的人就没有刻意将“陷阱”伪造的太完美,而是抓住了他的心理,笃定他会为邵婉铤而走险。

  宝珊握紧粉拳,任指甲嵌入掌心,才能保持冷静,“既知危险,官家为何要来此一遭?”

  为何不派人过来,非要以身试险?难道说,娘亲真的是官家的女人?

  她不希望结果是这样。

  且不提自己的私心,就说慕先生对邵家小姐十九年如一日的眷恋,为了邵家小姐终身不娶,这样的感情,是官家不能比的。再说私心,若慕先生是自己的生父......

  一想到这种可能,宝珊百感交集,欢喜多过其他任何情绪。

  瞧她在发呆,官家捏着阿笙的手,朝她比划一下,“怎么了?”

  宝珊摇摇头,又问了一遍刚刚的问题。

  官家喟道:“富贵还要险中求,更别提是心中的人了。”

  发觉自己说多了,官家失笑着摇摇头,“令郎喊我老人家,可能朕真的老了,竟也唠叨起往事了。”

  宝珊眉梢一抽,解释道:“童言无忌,官家勿怪。”

  官家朗笑一声,俯身盯着阿笙的睡眼,见他睫毛浓密纤长,伸手拨弄几下,惹得小家伙在睡梦中揉了揉眼皮。

  软香的小团子让人心底发软,官家很想抱一抱,又觉得没有理由,也会失了威严,于是作罢,直起腰靠在榻上,望向明瓦窗。

  另一边,陆喻舟和工匠们敲定了图纸,便带着钦差们骑马进城,直奔季夫人的府宅,代替朝廷和百姓去感谢这位深居简出的女商人。

  碧瓦朱甍的大宅院里,到处是彩绘的雕梁,给人一种富贵逼人之感。

  得知中书宰相和钦差要来,季夫人带着几个巨贾早早等在门外。

  大老远,季夫人就瞧见陆喻舟打马而来,偏紫的唇瓣一翘,拱手施礼,落落大方。

  陆喻舟等人还礼,被季夫人迎入府中。

  华灯初上,府中响起丝竹管弦,钦差们饮着酒水,与季夫人交流着堤坝的事。

  陆喻舟倚在凭几上,每当巨贾向他敬酒,他都以胃部不适为由,以茶代了酒。

  酒过三巡,驿馆派人过来,跟陆喻舟耳语几句,陆喻舟捏紧盏口,淡淡道:“知道了。”

  驿工离开后,陆喻舟起身告辞,说是有要务要处理。

  季夫人弯起细长的柳叶眼,“我送相爷。”

  陆喻舟稍稍颔首,“不敢当,季夫人是前辈,称晚辈名字就好。”

  要说这位季夫人,也算是奇女子。她出生在汴京的官宦之家,家世显赫,父亲是镇远大将军,叔父是太医院院首,外公是刑部尚书,嫡长姐是贵妃,她还与邵家小姐是闺友,当年差一点就嫁给了邵大将军为妻。

  可不知何种原因,她突然与邵家解除婚约,离家出走,整整十年杳无音信,等人们再听到她的名字时,她已经成为富甲一方的药商。

  月明星稀,陆喻舟带着钦差返回驿馆,途中,钦差们不满抱怨,说一定是有人故意放迟了官家到此的消息,在给他们穿小鞋。

  陆喻舟缄默,没有参与他们的讨论。在他看来,官家是有意为之,目的就是让他们一心一意处理堤坝的事宜。

  对于官家到此的目的,自有各自的猜测。

  等回了驿馆,众人簇拥着官家嘘寒问暖,却见官家脸色不好,众人心里打鼓,殊不知官家是在对着陆喻舟摆脸色。

  君臣交谈后,官家要跟赵澈去另一家驿馆,临走前,将陆喻舟叫上马车,又与之谈了宝珊和孩子的事。

  陆喻舟面色淡淡,等官家的车队离去,没急着回房。

  宝珊抱着阿笙出屋透气时,就见他一个人坐在大堂的桌子前,安静地吃着馄饨。

  阿笙睡饱了,趴在宝珊肩头,指着楼下,“坏叔叔。”

  宝珊轻轻“嗯”一声,抱着阿笙步下旋梯,走到桌前,大堂内只有一个驿工,宝珊也没避嫌,单刀直入地问道:“官家跟你提过了?”

  陆喻舟抬起头,如玉的面庞被大堂内昏暗的灯火笼罩,看不出情绪,“你可以走了。”

  这就是有人撑腰的好处吗?可陆喻舟是那么容易打退堂鼓的人?

  宝珊又问:“大人可以保证以后都不纠缠于我?”

  像是听了什么笑话,陆喻舟用锦帕擦了一下嘴角,优雅斯文地像个君子,“我不会主动找你。”

  宝珊没有多想,抱着儿子就走,右肩的小包袱已然收拾好了。

  看她背影决绝,毫不犹豫,陆喻舟用指尖敲打桌面,淡淡道:“对了,有件事忘了同你讲。”

  宝珊脚步未停,根本不想同他交流,却听男人语调徐徐道:“我查到了你的身世。”

  一句话,似乎惊起千层浪。

  宝珊骤然停下脚步,顿了半晌转过头,“你说什么?”

  陆喻舟收好锦帕,起身走向旋梯,“想知道就跟来,不过,我要提醒你,但凡你迈上台阶,就没有回头路。”

  这话带着浓浓的暗示和警告,在折磨她的心。

  若非今日所见所闻,宝珊是不会信他的话,也不会受他威胁,可玉佩的线索勾缠着心智,驱使她僵硬地转过身,亦步亦趋地跟了上去。

  阿笙看着娘亲怪异的举动,用小胖手揪揪娘亲的耳朵,“回府。”

  适才说好的,娘亲今晚就会带他回府呀,怎么又不回了?阿笙蹬了蹬腿,语气有点着急,“阿笙想回去。”

  宝珊把他放在廊道上,蹲下来拍拍他的后脑勺,“阿笙想见外公和外婆吗?”

  阿笙一愣,之前常听娘亲提起外公,说外公是一位温润端方的君子,是他在襁褓之中时最喜欢的人,外公的模样已在他幼小心灵中幻化成了白鹤,是他最崇敬的人。

  “想。”小团子腼腆开口,带着稚气。

  宝珊俯身抱抱他,“那你跟侍卫叔叔在外面等会儿娘亲,好吗?”

  能见外公,阿笙自然是欢喜的,对手指道:“那娘快点带阿笙去找外公外婆。”

  “好。”

  宝珊将阿笙托付给门口的侍卫,自己深吸口气,缓缓吐出,提步走进客房,反手合上了门。

  听见门口传来的动静,陆喻舟没有回头,站在面盆架前净手。

  宝珊走到他身侧,“可以说了吗?”

  陆喻舟扯下帨帕,擦掉手上的水珠,并没有要开口讲话的意思。

  说来可笑,明知道他将对付朝中对手的手段用在了自己身上,自己却还是走进了他的“网”中。

  “大人到底要怎样才肯说?”

  陆喻舟走到屏风后,不疾不徐道:“宽衣。”

  他自认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在缃国公府那样一个深宅大院中,良善会成为人的软肋,会被狠狠扼住喉咙。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从出生就乖戾的人,他的温和终止在被赵氏派人推下深井那晚。

  那一年,他才十三岁。

  若不是连日的暴雨让井中积了水,只怕他早成了孤魂野鬼。

  被人从井里捞出来后,他多处骨折,太医说,稍有疏忽就会残疾。他拖着重伤,控诉赵氏的恶行,却因找不到证据,被父亲狠狠掴了一耳光。之后,他昏昏醒醒持续了半月有余,等彻底康复时,他的父亲和弟弟都已被赵氏哄得服服帖帖,话里话外是对赵氏的维护。

上一篇:大人,别打扰我验尸

下一篇:晚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