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 第79章

作者:道玄 标签: 宫斗 天之骄子 情有独钟 宫廷侯爵 古代言情

  “你也不必害怕。”董灵鹫望着他道,“大丈夫顶天立地,怎能瞻前顾后、束手束脚?你也是要成为父亲的人,庭中遮风避雨之树木,本就是更迭变幻的,实话跟你说,先前诳他们的‘退隐不问政事’之词,也并非是一片空话。”

  “母后。”孟诚不得不起身行礼,跪了下来。

  一旁的王婉柔见状,正要随之下跪,董灵鹫抬了抬手,瑞雪便扶住皇后,拉着她后退了数步。

  “这世上的当权者,如你父皇那样英年早逝、却留一个身后之名的人,已是十足地少见。更多的是平庸、昏聩、贪玩任性,受到指摘责骂、被百代后人批判,那都是常有之事。”她道,“在你登基之时,哀家曾想,此身非我有,为经营天下事而死,虽死无憾。但到了今年年后,却好像有了新的了悟一样,残烛生光。便想在这三十年翻涌的尘世梦里,为我自己留一个好景终年。”

  孟诚道:“儿臣一定好好孝顺母后。”

  “我指的不是你,诚儿心里知道。”随着董灵鹫的话,孟诚的身躯跟着一抖,重重地吐出了一口气。

  “不过,你也放心。”董灵鹫补充道,“弃家国不顾,非我所做之事。”

  她说完话,便让孟诚起来,与他在用膳后议了议北伐之事,谈及女真诸部族近年来的动向。

  其中,提到疆土相邻的北虏肃国的两位常胜将军。

  其一,为肃朝的国主之子,是国主的第六个儿子,名叫朱里阿力台,领一万女真骑兵,骁勇善战,全部族皆可以骑马作战,被称为阿力台部。

  其二,则是女真经三代的老将,年过六十,与周围其他小国打过无数胜仗,威名赫赫,名叫乞列合赤,也是肃国的“大将军”,在名义上是一统各部军事力量的最高领袖,地位仅在国主之下。

  正是因为有乞列合赤的屡战屡胜,再加上六太子阿力台的能征善战,所以北肃才不满足于那些蛮荒小国,将目光转而投向了地理位置优越的大殷——并且,他们也清楚,那个统一大治的皇帝明德帝病逝,新帝登基不足两年,此刻正是大好时机。

  所以,频繁地骚扰北疆牧民,劫掠牛羊牲口,甚至让骑兵侵占土地,把枪尖儿顶在地方州郡太守的脑门儿上,正是对照北肃蓬勃涨大的野心。

  他们的人口已经增加到苦寒之地无法满足的地步了。

  董灵鹫与他说完,又道:“哀家所谓的‘知兵’,不过是在先帝身侧遭逢战事时的见地,不足以为标准,一旦军情急报递送而来,你要时时刻刻清醒回复,监督战事,兵部各位大人之言,要听,但却不能全听。将在外情势不同,有些圣旨勒令,只能限他们,不能助他们。”

  “儿臣明白。”孟诚应道,随后,他近前两步,将自己给了郑玉衡调用御营中军的谕令和回报渠道的事告诉给了董灵鹫。

  太后沉默不语,拢着袖子叹了口气,说:“你这孩子,恐怕这不是帮他,反是让郑钧之有了入龙潭虎穴的底气,他这个人表面谦和,实际上却锐气极盛,叛逆猖狂,不出事还好,要是真出了什么事,你就等着他回一些混账的密报吧。”

  她顿了顿,又看了小皇帝一眼,计较道:“要是因为这个,郑钧之死了,哀家可就……”

  孟诚脊背一凉,垂首等她的话,然而董灵鹫却按下言语,什么都没说。

  ……

  半月后,洪天关。

  郑玉衡并张见清两人,便负责洪天关到前线的粮草督运,到了这个地方,张见清也不得不骑马了。

  四遭除了运粮的民兵,便是算不上太多的御营中军,这批军队的首领叫何成飞,也被称为何统制,在中军里算是大帐里说得上话的将,因为得罪了上头都统,在军营斗争里吃了亏,被撵来押运后勤辎重。

  两文官、一武官,这就是各条粮草运输路线的标准配置了。只不过其他路线上有的是一位中央派遣、一位地方官员,像这样两名京官在此的,说明这段路需要严格地监督、押送,十分重要。

  “我说……我说钧之。”张子墨累得气喘吁吁,驱马向前,攀着郑玉衡的肩膀,“你这怎么都不累呢?行军押送,还读书写信,哪儿来那么大能耐,你没中举的缘故,不会是考的武举吧?”

  郑玉衡正跟何统制麾下的一军士交谈,闻言稍微扶了他一下,道:“何至于此,子墨也该多锻炼锻炼了。”

  张见清摆了摆手,重重出一口气,道:“我们这日夜兼程、满面风霜的,我都觉得我老了几岁不止,怎么就你不同?”

  一旁的军士也开口,话里带着一口方言乡音:“我们也奇嘞,咱郑大人细皮嫩肉嘞晒不黑,骑马又稳,体格子又强,倒是张大人您弱了些。”

  张见清摆手不愿争辩,哀道:“我是腰伤才不稳,是伤了腰啊。”

  其实郑玉衡也没他说得那么好过。

  他这双平日里侍墨执笔的手都缠着绷带,只因掌心已被缰绳等粗糙之物磨破,一开始只是红肿,而后几日下来,破皮溢血、伤了一大片,这时候就要说他这个体质格外不方便了,痛不说,看着还格外怵目惊心。

  郑玉衡没有办法,为了不让其他人不那么惊诧意外,便用绷带将双手缠住,只说怕磨坏了手,不少军汉说他秀致娇气……谁知道他这双手早就磨得渗血,上药、结痂,而后又裂开,幸而天冷没有溃烂。到了今日,有些几次磨破的指关节内已经生出薄茧,再碰什么都不疼了。

  三人行过河畔,郑玉衡的目光扫了一眼河水,在倒影中见到自己的模样。

  说是完全没有变化,那是不可能的。他觉得自己也肉眼可见地成熟了起来,眼底有一股沉郁的凉意,精神虽然还饱满,但跟那股清风明月的名士是沾不上关系了。

  郑玉衡叹了口气,担心自己回京后不受檀娘的喜欢。

  到处都是年轻可爱的小郎君,她又那么美丽、那么有权有势,他十分担忧会有人趁机蛊惑太后——没办法,他就是妒夫。郑玉衡毫不脸红地就此在心里确认道。

  马蹄声声,后面粮草辎重压得车轮在路上压出两道深深的辙痕。

  郑玉衡边走边问:“据何统制说,前线已经交兵了,咱们这是第二批到的粮草。”

  “正是嘞。”军士是底下的一个底层军官,大大咧咧地回道,“洪天关嘛,临着战场最近的一个州的粮仓,我们这回可是给大将军麾下的李将军、李都统送辎重。他已经在殷肃交界,与那头的几个千户干起来了!”

  “几个千户?”张见清也跟着问。

  “是那个六太子麾下,什么劳什子狗屁太子,北肃那些蛮虏人,生个娃儿就叫太子,没有嫡长之分,这群娃儿能不掐架?”

  眼见着他要侃侃而谈,讲到那头的风俗朝政去了,郑玉衡刚想出言拉回来,就听见不远处啪地一声马鞭声,一道中气十足的声音吼道:“孙子!”

  军汉名叫孙子晔,被这么一叫,气得浑身哆嗦,结果扭头见到何统制横眉的模样,连忙熄了火退下去。

  何统制骑着马追上前来,在马上简略了礼节,只道:“两位大人。”

  “何统制。”

  “马上就要出了河关,再走就是前线雪地了。”何统制声音雄厚,声量也不小,“两位是文官,还是就歇在后头,跟民兵依着前头那个县住,不必再往前去了。”

  郑玉衡道:“但这次后勤总督徐尚书徐大人安排我们,是要一直监督进军……”

  “不知事的小儿之见!”何统制口出狂言,轻蔑地扫了两人一眼,不复方才表面上的和气,“我这么说,是为了全你们两人的性命,战场无眼,就是后勤部队也会遇上一些流窜的寇匪,敌人的小股军队,到时候谁来管你们?!谁有心顾着你们的死活?这又不是儿戏!”

  张见清被吼得迷了眼,心说这爷们吊门儿可真高啊。他擦了擦脸上的唾沫,正要相劝,便见他身旁这个素来温和待人的小郑大人不假辞色,清清冷冷地开口:“没有我等监督,谁知道粮草是进了军营,发了军饷,还是换做了别的什么事。”

  “钧之,哎,不是,他不是这个意思,何统制……”

  “你怀疑我贪污?”何统制的一双眼瞪得老大,他扫了一眼郑玉衡手上的绷带,忽而又冷笑,“黄口小儿,娇嫩得跟个大闺女似的,还想踏进北疆?你信不信我现在就——”

  郑玉衡叹了口气,从腰上取下一个锦囊,拆开锦囊掏出一张纸,立起来给他看了看。

  何统制最后的声音湮灭在喉咙里,眼睛却还瞪着,气声儿在嗓子眼里转了两个弯儿,跟破锣似的断断续续地掐掉了。

  他慢慢收回了伸长的脖子、压下了望着天的鼻孔,脸上颜色变幻,好半晌才出一句话:“有这命令怎么不早说?”

  郑玉衡收起诏令,放回锦囊里,平平静静地道:“若是一路平静坦途,无所阻碍,何统制身经百战,经验丰富,下官还是相信统制的判断指挥,何须此物。”

  张见清愣愣地扒着他的肩:“你拿了什么玩意儿?”

  他顿了一下,道:“嗯,《劝人向善经》。”

  作者有话说:

  一些坏心眼的小郑。OVO

  太后:叛(一)逆(心)猖(爱)狂(我)。

第89章

  张见清想了一路, 才幡然醒悟,什么狗屁的《劝人向善经》, 他怎么不知道还有这一出, 一定是郑钧之胡扯诓他的。

  那就是尚书大人、或侍郎大人,有什么格外的指示了。非参知政事等位高权重的大人们,恐怕是说服不了何统制这等久在军中之士的。

  张见清自己盘算了个讲得通的说法,就剩下何统制自己讲不通了。

  他先是惊愕诧异, 再是满头大汗, 但又发觉郑钧之毫无耀武扬威、指责批评之态, 只是让他不要向外表露而已, 于是又稍稍放下心来。

  他觉得此人大有来头, 八成是领了什么命的钦差宠臣——浑然不知这两千骑,不过是皇帝陛下为自己这个死对头一般的小爹关键时刻逃命用的……实际仍是看在皇太后的面子上,是要把他当成太后的一件爱物来保护而已。

  这就应了董灵鹫的判断了, 郑玉衡怎么可能用这一纸诏令逃命?他不以身试险,就算是珍重自身了。

  何统制再无异言之后, 大约又行了七日,在惠宁三月末抵达殷肃交地。

  此处不同于已经春暖花开的京都,在这个地界, 江面上冰层初化,甚至还有从冬日蔓延到今时的余雪, 时节越过下去, 众人不仅没能脱下衣衫,反而愈发添衣了。

  郑玉衡也大抵明白,京中武臣们所言的——秋末不归京, 至冬雪降, 那胜算将降至不足三成, 究竟是何意了。

  北疆太冷,在夏季作战,是最有利于我方的,若入了冬,光是这股寒气就能削减掉非本土骑兵的大半作战能力,实在不是上乘之选。

  三月末,这条运输辎重的队伍终于与前线的李副都统汇合了。

  没错,副都统。此人名叫李宗光,字善德,英武、骁勇,但是为人粗犷野蛮,不允许麾下之人叫他副都统,因此他的部下及更往下的统制军官都只能称呼他为都统,其昭然野心可见一斑。

  李宗光也跟何统制一样,沿袭了军中瞧不起文官、认为他们只是动动嘴皮子的恶习,不过他还有脑子些,见着两个京官来了,先是恶狠狠瞪了何统制一眼,再就是命人清点辎重、拿着账本现录。

  郑玉衡跟张见清正好就是户部官员,对账本数目等事宜是最熟悉不过的了,因此直接跟军中粮官交接。

  “怎么还带过来了。”李宗光一身北地寒气,跟何统制私问,“什么意思?你自从让你们都统从前线上踹下去喂马之后,连这档子破事儿都弄不清了?”

  何统制道:“将军,这是京官。是六科郎中,天子近前,跟那些地方旮旯里的穷酸读书人可不一样。”

  “嗤。”李宗光十分不屑,但人来都来了,也不能说给塞回去,便打量着两人,道,“他们不会要在军营里头,监督着发响吧?”

  “恐怕就是要的。”何统制道,“都统切勿动怒,这不一样,这……”

  李宗光推开何统制,掉头回去,连一个字都没往里头听。无法,何统制只得暗暗叹息,心道这位副都统在天子的微服使者面前可别太猖狂,不然掉了脑袋,别怪末将没有提醒过您,末将也只是奉命罢了。

  郑玉衡交接完账目粮草,也听了一耳朵军事。他见粮官将所发之数一一点齐记清,似不经意道:“一路上艰苦,风闻李将军虽为两侧互翼,但已经是国朝头一个跟北肃打过仗的将军了,最近的村镇上说,是以八千兵逼退两万户。”

  对方摇首道:“传得倒是离奇,那六太子手下只有三个千户,是咱们人多,双方只是在大寒江的下游碰了一面,两边对垒,各自擂鼓、射箭、筑壕而已。”

  郑玉衡又道:“是么……咱们军营在别处还有阵地?”

  “大人,”对方笑了一笑,“既非上万的大军驻扎在此,何必又分成两处,再说就是十万兵卒的规模,也是合则强、分则弱啊。”

  郑玉衡颔首称是,微笑不语。

  他走出帐内,张子墨随后跟上来,两人向外走去,路过各个披甲执枪的兵卒,行到营地最西侧的一处缓坡上,坡上还陈着残冰余雪。

  张见清往手里哈气,又揉了揉脸,拢着公服外头套的夹袄领子,他正要叫郑钧之回来,对方便蓦然转身,站在坡上望着营地,道:“子墨,这里连五千人都没有。”

  张见清一时怔愣住,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钧之,你傻了吧,说什么胡话呢,我们运的可是……”

  “我们的粮草辎重足够万户吃上一个月。”郑玉衡抬手点了点营地,“若是差了一百、五百,或许是看不出来。但假称一万要粮,跟外头说八千,实际上只有四千多兵卒的事儿,就在你我眼前。”

  “钧之,”张见清脊背蹿上来一股寒气,手脚都麻了,“你说什么?这……”

  “见过吃空饷赚朝廷钱的,却没见过吃空饷吃到这个地步的。”郑玉衡冷静道,“这是神武军耿哲耿将军部下,披坚执锐。其中靡费的铜铁利器、盾牌战车,又耗了多少银两去?饶是如此,这还是精锐部队,说是常胜之军。”

  “大军一动,日费千金。”张见清喉咙发涩,“怪不得他们都想打,要是不打,也没有发家的法子了!”

  郑玉衡道:“这事要报,但不能耽误大事,就算真吃了空饷,我看他们无所谓的模样,也是各军都有,绝不只是他李副都统一人。反倒是这里离北肃太近,一打起来还要人顶着,暂时动不得李将军的心。所以,你只当不知道这事。”

  张见清头脑发热,滋滋地往外冒气:“这怎么叫我当不知道?”

  郑玉衡看了他一眼,说:“若是让他发觉,但凡遇见个敌寇,你我都能被砍死在‘乱军’从中。”

  大冷天的,张见清竟然出了一头汗,他抹去冷汗,拽着郑玉衡的胳膊,连忙道:“郑兄,我们可还肩负着河关这条线路在此战中的所有督运,万万不可绝生在这个地方啊,我娘子还在家等着我呢。”

  郑玉衡道:“子墨,一会儿粮饷发放时,不必太过仔细察看。”

  张见清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