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 第263章

作者:石头与水 标签: 强强 情有独钟 古代言情

  相反,一直对权力贪婪的不是别人,而是迫不及待的荣晟帝。

  所以,荣晟帝的吃相才这样难看。

  甚至,不堪入目。

  郑衡并没有说多少劝慰的话,他安静的陪公主坐了一会儿。他知道身处高位的寂寞,许多时候连苦痛都只能埋在心里。

  荣烺也没有哭太久,待她拭去眼泪,郑衡道,“哭出来就好了。”

  荣烺点点头,问,“阿衡哥有事要对我说吗?”

  “有。”郑衡温声道,“接下来,陛下还会继续削弱郑家,请殿下视而不见吧。”

  荣烺看向郑衡,郑衡道,“前些天程右都往江南去了。殿下,有许多郑氏子弟在江南为官。即便我也无法保证每个子弟都清持自守、奉公守法,好在去的是程右都,他一向拿证据说话的。所以,这些事看一看就好。”

  “如果是程右都,我也无话可说。”荣烺道,“阿衡哥你是觉着程右都是针对郑家子弟去的么?”

  “这是肯定的。内阁原就对郑家有些不满。”郑衡调整个更舒服的坐姿,随意的说,“殿下读史书肯定也读到过豪门世家子弟多为官身的事,有时就是这样,一个家族里有人做官,不说别的,先会拿出银子来供子弟读书习武,故而同等资质,豪门世宦之族的子弟就是能更先展露头角。一代代的下来,更不用说蔓延积攒的人脉,只要能做事的,好差使等闲轮不到,小差使也能安排一个,不至于叫他们饿着。

  这就是家族了。

  太后娘娘掌政时,朝政复杂,对娘家多有倚重。郑家显赫,内阁不满已非一日。所以趁这机会,必要清理出一批位子来的。”

  “内阁是这样看待郑家的么?”荣烺问。

  郑衡轻轻颌首。

  “可见颜相当真是就事论事了。”荣烺道。既与郑家关系平平,却也肯就郑镇北之事忠耿直言。

  说到颜相,郑衡亦是敬佩,“我们也没想到颜相会因二叔之事直犯龙颜。”

  “如今姓秦的把持朝政,即便程右都一心为公,真有了空缺,恐怕姓秦的会将自己一党全都提携上去。”

  “如果没有用熟的人,秦太师也只能在内阁在御前说了算,外地官员他不一定指挥的动。”

  “话不能这么讲。”荣烺正色道,“若你执政你提携一批自己的亲戚朋友,他执政他再提携一批亲戚朋友,这不成党羽了?凡事奉公,举贤不避亲仇,点那些当差认真,一心为民的官员补上,这样的官员才能治理地方。地方治理好了,还怕朝廷不好么?”

  “是。公主所为是堂皇大道,臣说的浅了。”

  郑衡知道荣烺素有公心,其实他有些奇怪,便问了,“殿下为何不担心郑家会坐大呢?”明明荣晟帝担忧的寝食不安,如芒在背。

  荣烺翻白眼瞪他,“我干嘛担心郑家坐大啊?我是没长眼睛还是没长耳朵,我会自己看会自己听。”

  说着,荣烺小声叹口气,“我并不像清流那样,提起勋贵就一肚子意见。勋贵多是为社稷流过血的,与社稷同长,不说咱们间的亲缘,就是君臣之间,也是祖上就有的交情。寻常人家几代之交也是难得的,勋贵与皇家也应是一样的才对。

  皇家之所以是皇家,是因为当年一起打天下的人马中,皇家得到大家的拥戴,德行以服众。只要保持祖上之风,皇家就不会衰落。皇室不衰,何俱勋贵为大呢?

  若皇家惧勋贵,那一样会惧权臣、惧大将,那时,皇室纵有帝室之名,也已不具帝室之实了。”荣烺轻轻摇头,转眼又充满希冀的同郑衡说,“皇家不会与将军比武功、与文臣比文采,皇家是给大家挥洒才智的地方。身为皇室,难道还惧臣子功高,臣子功劳越大,那说明他做的事越多,皇家俸禄出的越值啊。若我出了薪俸,官员屁事都没干,那才叫郁闷哪。”

  郑衡听的笑出声,“殿下还是这样风趣。”

  “本来道理就是这道理。”荣烺不满郑衡笑个没完,“我就是用通俗的话说出来而已。”

  看郑衡还在笑,荣烺说,“我是听说阿衡哥你读书时不怎地,才没有知乎者也的讲,主要怕你听不懂。”

  郑衡开怀大笑,荣烺生气了,“你还没个完啦!”

  “不笑了不笑了。”郑衡笑着摆手。

  荣烺翻他好几个白眼,他总算才止住了笑。

  郑衡解释,“我主要听殿下的话觉着畅快。”是真的畅快,这才当是一国之君的胸襟啊!

  荣烺勉强接受这样的解释。

  姜驸马郑骁两人没走远,就在院中,听到郑衡大笑,两人面面相觑,还想着,到底是年轻人能说到一处。

  郑衡与荣烺说了说近来的朝政,变动还是挺大的。秦太师一掌内阁,就将吴学士外派了,要调一位夏姓老臣回朝,帝都府尹也要换了。

  “陈府尹要调到哪儿去?”

  “往西南边州任安抚使。”郑衡,“可是来我家哭了一场。”

  “陈府尹是软弱了些,也不是那等精明强干的官员。不过,他在帝都府尹任上没出过大差子,可见他为官自有一套。西南虽苦了些,他若能历练出来以后也能当些大任。”荣烺想了想,“我记得西南总督是唐族长的儿子,唐家家教还是能放心的。”

  郑衡眼中含笑,“没事儿,殿下不用担心。他惯常这样,别看一把年纪,有事没事就爱哭两场。心里透亮,就是凡事爱糊弄,得过且过。唐总督可是个眼里不揉沙的人,让他过去好生受受捶练吧。

  还与我说,眼下不能到宫里给殿下请安,请我代他向您问好,愿您千岁安康。”

  荣烺想到这位擅拍马屁的陈府尹,也不由一笑。

  她到帝都府旁听过官司,自此陈府尹每逢过年过节就到万寿宫去给她请安送礼,念叨些帝都有意思的事。性子挺讨人喜欢,就是为官无甚建树。G

  “那阿衡哥就代我鼓励陈府尹几句。就说让他在外好生当差,这不在帝都,咱们离的远也照顾不到他,只能凭他自己了。”

  “他听了定然欢喜。”

  “接下来咱们就等着看秦太师的手笔吧。”

  知晓镇北守的代理大将军杨晖是位可靠将才,荣烺就能将大部分心思放在朝堂上了。

  “是啊。”

  郑衡也想看看,陛下与秦太师究竟会做到哪一步!

  想到内阁,郑衡多说一句,“殿下不妨多与齐尚书聊聊。”

  “齐师傅挺好的呀。”

  郑衡看向荣烺,荣烺不解的眨下眼睛,郑衡轻咳一声,“我是听说齐尚书现在对陛下百依百顺,恭敬极了。”

  齐尚书原是太后娘娘的心腹,与公主多年师生情分,为人精明强干,按理是公主的铁杆嫡系。如今陛下当权,中立的颜相被迫辞官,小透明的吴学士直接外派,倒是明明白白的太后心腹齐尚书依旧稳居内阁。

  在郑衡看来,相较陛下,齐尚书肯定更喜欢公主。但齐尚书一直以难以捉摸著称,人称鬼神莫测的尚书大人。

  而且齐尚书行事,那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出名的没底线没节操。

  当年齐尚书总督任满,回朝陛见,他要上位礼部尚书,可礼部有人占着,还是位声望极高的大人。结果他直接把这位大人干回老家,自己坐了礼部尚书之位。

  多说一句,当年被齐尚书干回老家的那位大人,就是即将回朝接任掌院学士的夏大人。

  要郑衡说,就凭齐尚书的战斗力,公主也不能忽视齐尚书。

  荣烺并没有忽视齐尚书的意思,她也不认为齐师傅会跟父皇君臣相得,俩人根本不是一路。

  不过,齐师傅的确很怪,颜相辞官的事竟然是史师傅告诉她的。

  她跟齐师傅的交情难道不在史师傅之上?

第344章 殿下之十

  殿下

正文第三四四章

  休沐日。

  颜相的生命中难得有这样的清静清闲,也能腾出手好生照料自己心爱的衔蝉、玉奴,两只猫给颜相料理的油光水滑、娇俏俊美,一个卧在颜相书榻,一个蜷在颜相膝头,时不时惬意的甩下尾巴。

  颜姑娘盯着她爹左瞅右看,一边看还一边发出疑惑的声音,颜相不得不开口问她,“你这是有什么事?”

  “我倒没事。倒是爹你,一把年纪倒赋闲在家吃闲饭了。”颜姑娘见父亲神色无异,也有心情开几句玩笑。

  “去去去。越发讨人嫌了。”颜相抚摸着玉奴光润的皮毛,“我与你母亲商量,趁有空带着你祖母去郊外庄子住一段时日,下次休沐你就别回来了。回来家里也没人。”

  “去吧去吧。”颜姑娘坐在父亲身边,戳下衔蝉胡子边儿的一点点黑色,正因这点黑色仿佛衔了一只蝉,故而叫衔蝉。衔蝉懒洋洋的打量颜姑娘一眼,继续眯着眼睛打瞌睡。“那我就在宫里陪公主。”

  颜姑娘道,“爹你知道听说你辞官公主都说什么了么?”

  颜相倒是想听一听公主对自己的评价,颜姑娘未卖关子,学着公主的口吻,“公主是这样跟史师傅说的,‘我虽对颜相不大了解。但记得当年唐祭酒想对国子监进行改制,颜相说有些急了,我并未在意,托了颜相帮忙。后来此事果然没成。依我说,颜相的厉害犹在齐师傅之上,他的意见,是应该慎重考虑的。’”

  颜相未料到当年国子监改制之事依旧挂在公主心头,还有一件奇事:

  “怎么是史太傅告诉你们的?不是齐康?”

  “齐师傅根本提都没提。”颜姑娘说,“齐师傅很久不说朝中事了,也不知为什么。”

  “不必理他。”颜相轻哼一声。

  颜姑娘说着从怀里取出一封信,“这次回家,公主还写了信让我带给你。”

  颜相有些意外,双手接了。信上封着漆封,颜姑娘递了竹刀给父亲。颜相打开信,信纸对折,展开就是公主肆意灵动的墨迹,上面有四行十六字:

  君之丹心,天地可鉴。

  有相如君,幸哉幸哉。J

  颜姑娘凑过去一起看,赞叹,“看来公主真的很喜欢爹你。”

  饶是颜相身居高位多年,素来宠辱不惊,此时这张温润俊雅的脸上却也不禁露出几分笑意,“我与公主交情有限,这委实太过誉了。”

  颜姑娘道,“公主关系最好的就是齐师傅,不过,公主对爹你的评价可是在齐师傅之上。”

  颜相颌首,尤其满意这一点,“不错,明儿回宫后把这话告诉齐康知道。”

  “今天公主去大长公主府上,要见郑大将军,不,郑太尉。想问一问镇北关的事,自从听说爹你强烈反对辽北换将,公主就很担心镇北关。”

  “眼下无需太过担忧,杨大将军并非无能之辈。”

  “那爹你为何执意反对辽北换将呢?”

  颜相轻叹,“我担忧的并非杨大将军的本领。”

  “那你担心什么?郑家人都在帝都,也无需担忧。”颜姑娘心思电转,既然杨大将军、郑家都不用担心,那父亲担心之物显而易见,“难不成您担心朝廷?”

  “现在也说不好。”

  “您就说吧。眼下也就公主愿意听您说了。”

  这话真叫人受伤,不过也是事实。

  颜相只能将担忧说与愿意听的人了,“秦太师太急了。急着换将,急着调整内阁,我能明白他的急切,他有自己志向要实现,要实现志向,就要先配置志同道合的人手。

  可是,朝政最是不能急的事。

  内阁一道敕令,影响的是天下人。

  所以,内阁一定要平稳。

  杨大将军是一位出众的守将,让他守镇北关,他守十年便有十年太平,守百年便能有百年太平。这是擅守将领的优势。”

上一篇:娇养(慕如初)

下一篇:销金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