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过的白月光来找我了 第140章

作者:裁云刀 标签: 情有独钟 天作之合 仙侠修真 古代言情

她久违地想起,从前她离开蓬山,是因为道心不定,心生魔障,如今重归故地,她的魔障呢?解开了吗?

如今,她能握得住手中剑了吗?

沈如晚顾自陷入思绪,人群上方一道道流光却总不止,即使挨个被曾长老训斥,却也挡不住前仆后继,引起周围弟子一阵抱怨。

忽而长空一声闷响,“轰——”

众人猛然抬起头来,望见那高耸入云的百味塔上某一层,忽而喷出熊熊烈火,一瞬之间,竟将半边天也染红了,不知是那位食修一时失手,竟闹出这么大动静。

恰逢两道御剑流光飞速而来,正好和那满天焰火迎面撞上。

以那两个御剑飞行的小弟子的修为,撞上这满天焰火,哪还有命在?

塔底众人不由惊呼,“小心——”

那两个剑修小弟子即将撞上漫天火焰,惊恐得眼睛也瞪大了,急忙要躲开,可他们不过是学了剑道没两年的普通弟子,哪有那般精妙掌控、强大灵力,一时之间根本来不及躲闪,只能绝望地眼看着自己撞入焰火。

就在这时,流光飞度,一道金光转眼变为巨剑,直直飞向长天,斩落焰火,转眼间焰火烟消云散,化作云岚,在未褪的凌锐剑光下如花团锦簇,浩气展虹霓。

而那两个剑修弟子腰间不知何时缠上一段藤蔓,带着他们的飞剑,猛然从天上往地下坠,狠狠地摔在地面上,却是转瞬便将他们从焰火前带离,转危为安。

剑修平日摔摔打打,此刻被扔在地上,也不过是呲牙咧嘴片刻,慢慢地从地上爬起来,满脸都是后怕。

可谁也没去关注这两个死里逃生的幸运儿,一瞬间,百味塔前所有人都将目光望向那转瞬出现的剑光和藤蔓。

藤蔓化作灵气,一瞬即逝,倒是金光在天际微微一闪,落回人群里,引来众人目光。

曾长老方才来不及相救,也是一番惊魂未定,此时恶狠狠地瞪了那两个剑修小弟子一眼,却没顾上训斥他们,目光跟着金光落下,凝在曲不询和沈如晚的身上,仔细打量了曲不询好几眼,却当真不认得这张脸。

可另一张脸他却是认得的,“沈如晚?”

这名字一出,周围蓬山弟子的眼睛全亮了起来,目光灼灼地望向沈如晚:若是一年前,这名字对如今的蓬山弟子来说自然是有些生疏的,可这几个月下来,谁还不知道曾经赫赫有名、前不久还扶钟神山于既倒的碎婴剑沈如晚?

蓬山虽是仙道圣地,可蓬山修士中,能只手挽天倾的强者,那也是为数不多的,每一个都是蓬山弟子昂首挺胸、傲视神州的骄傲。

只是……不少弟子想起最新那版半月摘上,那篇剑指掌教宁听澜的文章里,分明细说着沈如晚如今是为七夜白而来,再联想到最近宗门里沸沸扬扬的传言,不由都用更复杂的眼神移向沈如晚身侧的曲不询。

——若半月摘上说的是真的,那沈如晚身侧这个剑修,岂不就是曾经的蓬山首徒长孙寒?

可谁也没有曾长老冲过来的速度快。

“你,你是——”他转瞬站在曲不询面前,死死地盯着这张陌生的脸看了许久,又回过头看沈如晚,似是探询,“他是——”

曲不询微微一叹。

“曾师兄,”他神色平静,“多年不见,别来无恙。”

第124章 山冷不生云(三)

百味塔上最显眼、风光最好的位置, 俯瞰半边青山,遥望迢迢忘愁海,风光无限, 任何一个靠近百味塔的弟子都将一眼看见坐在其上的人, 是个极引人瞩目的位置, 非得不惧旁人目光的人才能安然坐其间享受风景。

这样张扬显眼、风景极佳的位置,自然不是人人都能随意上去的, 须得禀明百味塔管事, 付上一笔价值不菲的灵石,管事点头同意, 认为你有资格过去,方才能容你上去。有些小弟子财大气粗,贸贸然便去寻管事, 便有可能被退回来。

这种种因素加在一起, 便使得百味塔上最风光的位置常年空置,极偶尔才有人登上去。

然而今日, 当往来的蓬山弟子经过百味塔时,却意外地望见那最显眼的位置上, 竟坐了三道身影, 谈笑风生,泰然自若,便好似都只剩下一个表情了一般,一个接一个地瞪大了眼睛,“这又是哪几位来百味塔赏景了?”

于是他们很快又得到如出一辙的意味深长的眼神,“是敕令堂的曾长老、碎婴剑沈如晚, 还有那个……沈如晚的道侣。”

有些弟子一时间还没反应过来“那个沈如晚的道侣”究竟是个什么人, 可对上同门讳莫如深的目光, 又立刻醍醐灌顶,“哦哦哦”地叫了一声,赶忙又压低声音,“就是那个——长孙寒?”

同门露出耐人寻味的笑容,轻轻点头。

正值参道堂罢课,在百味塔往来的弟子实在不少,这消息便也立刻如长了腿一般,转眼传遍整个蓬山。

不出一个时辰,好似人人都知道碎婴剑沈如晚带着她的那个道侣回来了。

唯有百味塔顶那最风光的位置上风平浪静,如同置身事外,气氛平和得诡异。

“……这么说,七夜白果然确有其事?”曾长老神色凝重,语气低沉,“还当真是和掌教有关?”

曲不询神色平静。

“七夜白确有其事,做不了假。”他语调平淡,“至于究竟谁人是主使,查了便知。”

他虽然没指认宁听澜便是幕后主使,可那种笃定已在不言之中,曾长老昔日和他同门,对长孙寒的性格也有一二分浅薄了解,他鲜少做无把握的事,如今不说宁听澜,不过是尊重敕令堂稽查真相的职权。

“若真如你们所说,无论主使是不是宁听澜,他都有极大嫌疑,查明真相之前,不该再居掌教权柄了。”曾长老慢慢地说,可神色却并无开解,反倒露出更晦暗的表情来,“只是……他未必愿意。”

让一个与骇人听闻之事有说不清的联系的人做蓬山掌教,自然是不合规矩的,按理宁听澜应当主动退却掌教之位,请敕令堂查明真相,还他一个清白。若他当真清白无瑕,再回来做掌教,这期间由各阁阁主商定要事,择一个代掌教出来理事。

“不知你们有没有听说,先前半月摘传到宗门时,便有人呼吁彻查此事、还长孙寒一个清白。”曾长老说着,望了曲不询一眼,“当时敕令堂主便问过宁听澜,只是被他含混过去,半点也没有退避自证的意思,只说半月摘上都是荒诞之言,若非当时宗门弟子群情激愤,甚至还要敕令堂查禁半月摘、不许宗内弟子传阅。”

宁听澜在蓬山掌教之位上待了那么多年,自然有其难移的声望,他自己不请辞自证,谁也不够格逼他退让,竟就这么僵持下来。

如今宗门内闹得沸沸扬扬,人人都觉得不该如此,可宁听澜还是安安稳稳地坐在掌教之位上,仿佛无事发生。

“等时日久了,只怕宗门内也要淡忘此事、不了了之了。”曾长老一叹,一桩荒唐事,人人都觉得不该如此荒唐,可若是荒唐得太久了,又都不自觉地接受现实、再无义愤了。

沈如晚蹙起眉,“竟还有这样的事?难道宗门内当真没人能奈何他吗?”

曾长老反问她,“尚未查明真相,甚至不得轻启查案程序,便不能证明他有罪,他毕竟是宗门掌教,难道还真能强逼他退位吗?”

人人都知这其中有蹊跷,可是宁听澜就是能靠多年积累的声望,把这蹊跷硬生生按下去,不让人去查。

半月摘上披露的证据,那是不能直接当作罪证的,蓬山掌教岂容外人一纸檄文便定罪?至少要敕令堂调查一番,验证真假,这才能当作证据。

可如今敕令堂被压着不让去查,自然无从验证真假。

沈如晚一时无话,眉头紧锁。

曲不询轻轻笑了一声。

他神容平静,好似并未因这僵局而无奈恼怒,反倒是早就想得清清楚楚,半点也不意外。

沈如晚凝眸看他。

“多年未回蓬山,宗门倒是一如当年。”曲不询语气平平,仿佛没半点意味,可不知怎么的便叫人觉得别有意味在其间,“也不奇怪。”

曾长老听他这平平淡淡的话语,莫名竟有几分不属于自己的羞惭来,忍不住为同门亦或自己描补,“毕竟都是同门,他做了这么多年掌教,大家都极敬重他。”

这没头没脑的对话叫人听不明白。

沈如晚微微蹙眉,凝神想了片刻,忽而便懂了。

蓬山上下陷入僵局固然是因为尚未查明罪证真相、不能轻易开罪宁听澜,可若是有强势长老或阁主联手,先把宁听澜控制住,一切自然便能走上正轨了。

如今陷入僵局,无非是因为没人愿意做这个出头鸟罢了——除了赫赫声望之外,宁听澜当初能登上掌教之位,还仰仗于他出众的实力。

公义、真相、善恶,自然是很重要的东西,没人会否认这一点;

可若是要为了和自己并无多少关系的公义、真相、善恶付出代价呢?

又有几个人愿意舍身站出来,做那个危机重重的出头鸟?

沈如晚一瞬间什么话也说不出。

这一路走来,东仪岛、碎琼里、钟神山、尧皇城,她见过最多的就是寻常人的不得已。

每个人都认同公义、心怀正义,只是各有各的不得已,所以遇见罪恶之事时,终究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偏开头去。

她自然没道理责怪他们,也不会责备他们,保护自己是每个人的本能,维护公义不是义务,只要没有亲手作恶,便也能算是无愧于心的好人了。

就连她自己,在意识到沈晴谙可能还有生机之时,不也情不自禁地心生动摇了吗?

她没有很愤怒,也没有很失望,只是说不出的疲倦。

难怪宁听澜不慌不忙,顾自安安稳稳,难怪他会把傀儡放到她面前,让她自己联想,原来“妥协”这两字说来如此轻易,“不得已”这三字又何其沉重,在天平另一端,足以压倒空洞苍白的“道义”。

可是,可是……

曲不询忽而伸出手,就这么不避讳地握住她扶在桌边的手,盖在她手背上,用力握紧。

“沈如晚,你只管相信——”他一字一顿,“这世上所有事,都是事在人为。”

曾长老目光不自觉便落在了他们交握的手上。

事在人为,听起来如此轻飘飘,好似没什么分量,可从他口中说起,便忽而叫人心生信服。

“说来,多年不见,你似乎变了很多。”曾长老忽而对沈如晚说。

沈如晚其实是不认得曾长老的,她从前也算小有名气,认识她的人远比她认识的更多,就连先前在碎琼里遇见奚访梧,后者也早早见过她。曾长老是蓬山同门,认得她并不稀奇。

“是么?”她没什么表情,语气也寡淡,不含半点情绪,仿佛在说另一个人的事。

她对曾长老的话也并不好奇,这些年她当然变了很多,多到她自己也数不清。曾长老想同她说的话,最多也无非就是像当初奚访梧在秋梧叶赌坊一般,说些“你还握得住剑吗”之类的话。

离开蓬山便是因为她已心生魔障,再也握不住手中剑了,她花了整整十年来正视这件事,到如今,已无可否认,也不需否认。

奇异的是,她现在想起自己心生魔障、再不能握剑这件事时,除了酸涩苦楚的痛意一闪而逝,便只剩下平和绵长的遗憾和怅惘。

她已能如此平静地面对它,时不时地沉思,就像面对她零落而酸楚的过往。

曾长老打量着她,很认真地点了一下头,“你和以前真的不一样了,以前就像是一把锋锐无匹的剑。”

认识她的人都这么说。

沈如晚微微地笑了一下,她曾经厌弃那段过往,痛苦地回避它,只因她自知现在的她已做不到从前那样一往无前,可如今却似乎不会了。

浮生若梦,她已慢慢接纳每种面貌的沈如晚,接受时光荏苒,也接受改变。

哪怕过去的一切再遗憾,也就让它平和地过去吧。

“现在你就像藏于鞘中的宝剑。”曾长老接着说,“隐去锋芒,犹有剑气,你这些年一定精进了很多——你真应该是个剑修才对,你当初为什么没有拜入剑阁?”

沈如晚愕然。

“什么?”她意料之外地望着曾长老,“我已很久不用剑了。”

十年来,她一次都没碰过剑。

曾长老不相信,“怎么可能?我虽然天资不算出众,起码还是会认强者的,你剑气凛然,若隐若现,而且中正平和,我怎么可能认错?”

沈如晚不由地回头望向曲不询。

就在一年之前,他们刚重逢的时候,她还心魔缠身,连“用剑”这两个字也半点都想不得,抗拒去想她究竟还能不能握剑,如同逆鳞,连奚访梧这个只有一面之缘的人都能看出她的心魔。

可如今曾长老却说,她如藏于鞘中的宝剑,中正平和,益发精进了?

曲不询唇边带了点笑意。

“倒是让曾师兄抢先给你点破了。”他目光沉凝平和,仿佛能传递无穷无尽的力量给她,“你如今已有些不一样了,你没发现吗?”

沈如晚下意识地蹙眉,像是一种因期待而本能生出的回避,“是么?”

曲不询没有半点犹疑,答得毫不犹豫,“是。”

上一篇:深宫欲燃

下一篇:无度娇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