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主世无双 第42章

作者:酒千觞 标签: 宫廷侯爵 天作之合 甜文 爽文 古代言情

  “我自然有我的消息渠道,穆将军啊,你真的以为我这段时间躲在房里绣花弹琴把自己绣傻了吗?绣到两耳不闻窗外事?”温知意挑眉看他。

  穆云起无言片刻,这段时间温知意弹琴绣花下棋作画,实在太像一个完美的京中贵女。虽然偶尔也翻翻兵法,但他确实没想到她还一直在关注军情:“是我不好,这段时间的栎城军情,我一直试图瞒着你。”

  “为什么?”温知意好奇,“你以前从不会这样,因为我现在成了你的夫人?因为你发现你喜欢我?所以要把我当成一个易碎的瓷瓶,把所有不好的消息都隔离起来?”

  “是我的错,”穆云起承认,“我不想你跟着烦忧。”

  温知意点点头:“我感谢你的心意,但请你不要再这么做了。”

  “我知道,”穆云起点点头,做了个无奈的表情,“何况事实证明我也瞒不住你。”

  温知意笑了笑:“你想回边关。”

  这句话同样不是一个疑问句,她的语气十分笃定。

  穆云起却难得有些犹豫:“我当然想回边关,眼下的情势,最适合栎城的就是我这位前任守将,那些人都是我的老部下,不需要磨合期。而且我在对阵北融方面多少有些经验。我只是不确定是否要向帝王请旨。”

  “是什么让你迟疑?”温知意问,“因为你的伯父?”

  “不是,现在情势特殊,不比之前,我伯父懂得富贵险中求的道理,此战我若一战功成,穆家定然能更进一步,”穆云起显然很了解自己的伯父穆扬,“他会犹豫,但大概并不会阻止我。”

  “那阻止你的究竟是什么?”温知意的眼神里突然多了两分了然,“我?”

  穆云起没有回答,但此时此刻,他不回答,便相当于默认。

  “穆将军,你以前可并不是一个儿女情长之人啊。”

  穆云起微微闭目,那是因为以前没人能让我体会儿女情长。

  见他不说话,温知意继续道:“穆将军,家国大事和儿女情长,你很清楚哪一样更重要。”

  “理智上我当然很清楚。”他很清楚自己应该怎么选择,但有了心爱之人,无坚不摧的将军就有了软肋。

  他想留在她身边,等着她的回应,和她琴瑟和鸣、岁月静好,他想每天睁眼,便能看到她的笑颜。

  他们大婚才几个月,他便申请回边关,把她一个人留下,这让他总觉得对她有愧。

  但同时他也怀念边关战火纷飞的时光,他想驰骋沙场,指点千军,想守卫大楚的边关和百姓。

  “我不想成为你的牵绊,如果因为我,导致你不愿离京,最终导致栎城失守,我岂不是成了大楚的千古罪人?”

  这话她是开玩笑的语气说出来的,但穆云起显然知道她的认真。

  “我需要认真考虑一下。”他说。

  话虽如此,他其实已经知道自己会选择什么。

  “不管你最终做什么决定,我都会支持你,”温知意道,“不要让我影响你的判断力。”

  穆云起心下微微叹气,不管你做什么决定,我都会支持你……

  面对这种无条件的信任,无条件的支持,他心下难免生出几分难言的感动。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不管是当初作为朋友、战友、知己,还是如今作为夫人,在大事上,温知意从没有让他失望过。

  “栎城战局凶险,我若是……我若是……你在京里一个人,我……”

  俞将军亦是极有经验的老将,但还是中了敌人的计。穆云起再有自信,也不敢说自己一定会毫发无伤地回京。

  见他迟疑,温知意接上他的话,十分贴心地安慰道:“想做什么就去做,真的不用担心我。你若是回不来,大不了我就改嫁嘛。”

  穆云起:……感动的氛围荡然无存。

第49章 第 49 章

  穆云起和穆扬商量了这件事,后者分析利弊后,的确没有拦阻他再赴边关。

  此一时彼一时,当初他让穆云起回京,是因为栎城局势平稳,晋升空间有限。

  当时北融国已经几十年没能掀起大风浪了,朝中大部分人也不是特别重视北融的威胁,穆云起做得再好,在这些人眼里怕也是理所应当,不如让他回京博前程。

  毕竟京城,才是大楚权力的中心。

  但现在情势则完全不同,北融七皇子拿下了大楚的一座城池,又重伤了俞将军。穆云起此去,若能逆转形势,就是大功一件。

  穆扬其实还有一个想法,就是不如等边关形势再危急些,等栎城暂代守将的这位吃了败仗,陛下犹豫迟疑再派何人时,穆云起再主动提出要赴边关,为陛下解燃眉之急。

  不过他也知道侄子不会同意这般行事,便只劝他再观望一下。万一暂代守将这位做得很好,他便不用离开夫人远赴边关了。

  ——

  朝中再如何担心边关形势,科举仍是如期举行。

  穆云起不是武举的考官,但毕竟京城重地,这种武人聚集的地方,为防有人闹事、趁机作乱,兵部众人会轮流带兵来此盯着这些考生,维持秩序。

  武举比起文试,自然是要宽泛上许多,初试的场地,甚至允许百姓们在旁围观。

  温知意陪他来看了几天,穆云起的同僚们都觉得比武这种事,看在小郡主眼里必然是非常无趣的。于是纷纷感叹郡主和将军感情甚笃,忍着无趣也要特地来陪伴他。

  穆云起听到这种言论,颇无奈地看了一眼旁边看得开心的温知意。

  她不但不无趣,还参与了京城赌坊私下开的盘口,赌武试里哪位考生能进三甲,哪位又能得武状元。

  听说此事时,穆云起一时失语,但打听了她的押注后,他赞了一句眼光不错,她压的几个人,也是他看好的。

  “英雄所见略同,”听他称赞,温知意笑着问他,“所以穆将军要不要和我一起押注?”

  穆小将军一时冲动,差点也参与了赌博,还好想起自己是朝廷命官,及时忍住。

  此时,温知意压的一位考生正在

  参与比试,她看得挺认真。

  穆云起面对同僚的调侃,只能幽怨地叹了口气:“是啊,我们感情甚笃。”

  ——

  帝王派去栎城暂代俞将军之职的守将,到了边关后,第一场仗便宣告落败。

  这倒也不算特别出人意料,毕竟新派去的将军,总要有个适应的时间,连陛下本人都未对这场落败表示出任何恼怒之情。

  但北融逼得很紧,短时间内,又爆发了第二场、第三场战斗,均以大楚方落败告终。栎城兵力也折损了近三成。

  陛下坐不住了,穆云起显然也做不到继续静观形势,当朝向陛下请命,称自己要重回栎城守关。

  栎城现下的形势,愿意去赴任的其实不多。虽说富贵险中求,但这些将领和穆云起不同,他们平日在京里任职,很久没上过真正的战场了,谁也不会盲目自信到觉得自己一定能行。

  在第一个去的人落败后,本还在观望的人也纷纷放弃。何况,栎城的兵力已经折损了一部分,连吃几场败仗后,士气必然也极为低迷。现在就是个烂摊子,没什么人愿意接手。

  在这种情况下,穆云起的主动请缨,让陛下大喜,当朝称赞了其忠义。

  穆云起原定第二日离京,但他出发前,又一道军报连夜送入京城。

  宾城也失守了。

  当夜,帝王再下旨意,命穆云起领三品将军衔,赐虎符,暂代的也不再是栎城守将之职,而是可任他调令边关所有守军。除此之外,危急关头,可凭虎符调大楚境内其他驻军。

  这道圣旨于子时到了将军府,惊醒了所有睡眠中的人。

  穆云起急忙起身接旨,负责传旨的公公宣读旨意后,对他道:“穆将军,对不住了,但您现在就要动身了。一个时辰后,一支侍卫队会与您在京城北门外会合。”

  “好。”穆云起点头表示理解。

  送走传旨的太监后,他看向温知意,后者显然是好梦正酣时被吵醒的,此时正睡眼惺忪地看着穆云起。

  她衣衫不整、发丝微乱,这让她多了几分平日里少见的茫然和可爱,看起来比她实际年龄又小了几岁,分外像一个不知世事的天真少女。

  让人忍不住生出几分保护欲。

  穆云起

  凑过去,揉了揉她的头发:“我得出发了,你继续睡吧。”

  温知意眼神立刻从茫然变为清醒,挺直脊背,那一刻她仿佛瞬间完成了从不知世事的天真少女到久经沙场的敏锐女将的转变:“边关又出事了?情势严峻到什么地步了?”

  “宾城陷落了。”

  温知意微微闭目:“怪不得这么急。”

  穆云起和她道别。温知意起身,准备送他出门。

  穆云起在她额头上印下一个吻:“等我回来,告诉我你的答案。”

  “好。”

  穆云起又把她抱进怀里:“不许改嫁。”

  温知意脸埋在他胸口,发出闷笑声。

  穆云起放开她:“我得离开了。”

  “祝将军旗开得胜。”

  穆云起最后看了她一眼,仿佛试图把她这一刻的笑颜烙印在心口。

  然后,他转身,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他们之间的告别,一向简单利落,绝不拖泥带水。

  但到底是因为真的洒脱,还是因为怕多看她两眼便会越发不舍。除了穆将军本人外,其他人就不得而知了。

  ——

  穆云起离京后,温知意才发现,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经习惯了他的陪伴,习惯了每次转身时,身后都有一个人带着笑意和她对视。

  温知意若有所思,这可以说明自己也喜欢穆云起吗?还是她只是如小女孩般,对玩伴有着占有欲?

  想不明白,她也不再多想,一切顺其自然,离穆云起回京还有很久,她相信自己到时总会明白自己的心意。

  穆云起离京一个多月后,便是春闱放榜日。

  温知意押的人,果然都榜上有名,她有几分小得意,想和人分享一下。但想到穆云起已经不在京城时,稍微收敛了兴奋,微微咬了咬唇。

  武举公布后几日,文试也出了结果。

  给群芳阁芙蓉姑娘赎身的那位穆书生,进了一甲,在金銮殿上,被帝王钦点为探花郎。

  温知意得承认,当初刚刚听说有书生要为芙蓉赎身的时候,她完全没想过这位书生能高中。

  这也不能怪她,毕竟考前几个月还有心情逛青楼的,大部分人都不会看好。

  直到那日在小院中看到他的文章后,她才有所改观。

上一篇:夫君他竟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