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欲雪 第107章

作者:风里话 标签: 情有独钟 破镜重圆 古代言情

  她今日所举,不过为了让阿梧看清自己和皑皑所谓的与贺兰氏划清界线,不过是让他知晓那处实在不宜他生存。

  她要把他择出来。

  然而阿梧被贺兰敏养了这么多年,又同贺兰幸自小结伴长大,确实非自己一年半载可撼动。

  谢琼琚尚且安慰自己,至少孩子知道做错事要受罚,尚且还有是非。

  遂合了合眼道,“六公子对吾儿行不轨之举,杖行五下。安氏纵下妄为,瞒上不报,杖行三十。”

  “你……”贺兰敏闻杖行三十,不由失了神色。

  一介花甲之年的老妇,如何经得起三十杖行。

  “谢氏,我尚是你婆母,今日当着各州刺史家眷面给你颜面,你莫要得寸进尺。”贺兰敏起身,凑近谢琼琚,“再者,我不若点头,你看哪个敢真正动我处的人。”

  “来人,行刑。”谢琼琚冲外扬声,竟是霍律带人而来。

  “得罪了,老夫人。吾等奉主上令,他不在期间,全凭夫人吩咐。”

  贺兰幸被拖去偏殿受罚。

  安嬷嬷就在当堂之上,一杖杖打下去。

  谢琼琚于原处落座,眼光几度和贺兰敏接上。

  无声告诉她,随时可停下刑罚,只要她开口,让阿梧过来。

  贺兰敏心知肚明,却并不为所动。

  她不动,谢琼琚更无话无色。

  待到第十仗,安嬷嬷已经喊晕过去,贺兰敏拂袖起身,呵斥了声“停”。

  她起身,谢琼琚没有坐着的道理,随她起身。

  然贺兰敏却又不说话,谢琼琚便道了声“继续”。

  到第十六下,厚厚的棉衣渗出血迹,安氏已经奄奄一息,满头虚汗。

  阿梧连连喊停。

  皑皑道,“阿弟,这嬷嬷包藏祸心,你慈心怜她,我与阿母自然也愿意松她一把,左右她伴了祖母多年,且让她回去祖母处安老。但我们都不放心这样的人在你身处。你过来。”

  贺兰敏看着他,他便对皑皑道,“阿姊,你左右无事,她也挨了十六杖……”

  “你阿姊无事,不是旁人仁慈,是我们自己护住了自己。”谢琼琚将皑皑掩在身后,对阿梧多有失望,“你要留在你祖母处尽孝,亦是你的道。阿母不拦你,但这等老妇,阿母也不会留。”

  “霍律,继续。”

  除夕宴,以罚在安嬷嬷身上的三十廷杖结束。

  各州家眷散去,行径谢琼琚处往日或怜或无视的目光,十中七八化作了畏惧,剩下两三成多出敬畏。

  而殿上,唯余贺兰氏至亲,和谢琼琚一干人等。

  中间是辨不出人形的一滩血肉。

  谢琼琚支阿梧处,俯下身,摸过孩子面庞,“阿母是有些失望,但是还是盼着你有想通的一日。”

  从那摊鲜血里回神的孩子,瑟缩了一下,唇口张合间似是唤了声“阿母”,却又很快闭上了嘴,推开谢琼琚。

  “错了就得罚。你若觉得是阿母下的死手,亦无妨。这是你要留在你祖母处的代价,亦是——”谢琼琚望向贺兰敏,“你抢占吾儿的代价!”

  乾平二年的除夕夜,谢琼琚用一条人命掀开被她粉饰许久的太平。

  哪有不流血。

  何处不占血。

  她在茫茫大雪里,看自己一双素净的手。

  然回想孩子那一声若有若无的“阿母”,谢琼琚觉得,尚且残留着希望。且一步步来,至少清掉了一个处处多话的老妇。

  这不是寻常妇人,是贺兰敏相伴四十余年的侍女,堪比她的一条臂膀。

  翌日,乾平三年正月初一。

  谢琼琚尚在更衣,竹青惊慌失色入殿而来,对着主子附耳巧言。

  “贺兰幸死了?”谢琼琚惊愕道,“不治而亡?”

  五板子根本伤不了他性命,何况霍律得她意思,乃“用心打”,而非“实心打”。

  “姑娘,这根本就是冲你来的。把六公子的死彻底推到你身上,大舅家怕是不会善罢甘休……”

  “走,我们去看看,叫上薛真人!”

  然,还未到达陶庆堂,却见北苑已经架起火堆,上头烈火熊熊……

  “这事怎么回事?”竹青拉过一个侍女问道。

  “老夫人道,六公子尚未及冠,不可入殓发丧,故而焚化将骨灰送回青州。”

  谢琼琚抬眼望去,阿梧的眼光投过来,全是敌意。

  谢琼琚也没有再上前,数日间亦未曾前往陶庆堂看阿梧。只在自己殿中翻开箱笼,寻来贺兰泽留给她的东西,然后召回霍律密语。

  直到正月十五,霍律的人手回来,她方有了些笑意。又二十日,接到贺兰泽书信,遂彻底松下一口气。

  于是,将平素不知隐在何处的霍律再次招来,入陶庆堂带走了阿梧。

  阿梧百般挣扎,抵死不从。即便是入了主殿,也全然不理会谢琼琚。

  竹青看着不免担忧道,“姑娘不是说徐徐图之,怕伤了小郎君心智,又怕毁了您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一点好印象。”

  谢琼琚冷嗤道,“安氏的死让他伤心,但他尚且彷徨,我自然就有所顾忌,想着慢慢弥补。但是贺兰敏杀了贺兰幸,嫁祸给我,欲釜底抽薪让阿梧恨毒我,那我还有好顾忌的!放哪处他都恨我,我还不如接回来的好!”

  接回阿梧的当晚,贺兰敏自然赶来了主殿,甚至她还集结了人手在千山小楼外。

  谢琼琚将她引入屋内,没有旁人,只此二人。

  将同竹青说的话尽数与她说。

  贺兰敏笑道,“无需多久,阿梧还会回我处。而你,便是阿郎也保不住你了。你会永远失去他们。”

  “阿母何意?”谢琼琚笑了笑,却还是蹙眉看她。

  “就是话上的意思。”贺兰敏冷哼道,“你滥用刑罚,杀死罪不至死的小儿。于私,令阿梧痛失手足,他恨透了你。于公,幸儿乃我长兄之孙,我已去信于他,他和他儿得信皆心绪起伏、一蹶不振而病倒,左翼军主将不安,如今那处兵甲不发,非阿郎弃你方肯发兵!这一切,皆是你之过!故而,我来此,不是同你争夺阿梧的,是让你自写下堂书,莫让阿郎为难!”

  谢琼琚看着贺兰敏,“阿母几时收到的信?”

  “回信尚未至,但总归是这个局面。当年阿郎随你远走,乃是在这门院之中。如今他尚在最前线,诸将环绕,三军排列,你看他怎么走?退一步讲,你不是爱他吗?他已为你付出良多,想来今日你不会再让他为难!”

  “我若是阿母您,现在赶紧修书一封,让家兄聚兵杀敌,莫要懈怠。”谢琼琚拿出昨日贺兰泽的来信,递给贺兰敏。

  贺兰敏阅来,眉宇越骤越深,只起身直指谢琼琚,“这、这怎么可能,你……”

  “我和郎君都应该感谢阿母此计。本来出征前,郎君就是要调幽州和冀州两处的兵甲前往战场,但是你贺兰氏为夺军功,多占功绩,非要将家眷作两处安置,如此拖住公孙缨和宋淮的手脚,不让他们建功立业,不让郎君培养新血液。郎君感念昔年养育之恩,想着来日方长,遂忍了。可是您,今日竟然为了与我挣夺阿梧,行如此昏招。”

  谢琼琚叹了口气,“贺兰幸被你火化当日,我便猜到你这一箭双雕的计策,遂让霍律快马传召的公孙缨和宋淮,是故他们早早入了中线。既然大舅父不愿发兵,这份功绩且让给旁人吧!”

  “不可能,你、你如何有传军令的权利!”贺兰敏依旧难以置信。

  “有何不可能?”谢琼琚笑道,“郎君离开前,给了我一封盖过他帅印的空白文书。原是给我自保所用。”

  “他护我,我亦护他。”

  二月天,夜色昏沉,不见星月。唯有殿中烛火摇曳。

  “你把人手都调走,这东境边关怎么办?三百里外便是高句丽!”贺兰敏在几经崩溃的意识中捡回两分神智。

  “所以,阿母与其有空在此同妾争家长,聚集人手欲要谋夺妾的性命,不若在郎君兵甲来接我们之际,将他们都推去城楼,护好边防!”

  谢琼琚看了眼殿外天色,和高举的火把,揉了揉眉心道,“阿母请回吧,来日岁月如何走,还望您好生思量!”

  作者有话说:

  改了太久,抱歉,发个红包吧!感谢在2023-06-26 00:13:37~2023-06-26 17:53:2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音音快逃、极地星与雪、阿喵、半微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9章 晋江首发

  ◎孤来兑诺,接卿入长安,盛娶之。◎

  南据秦岭, 北塞黄河,关在谷中,深险如函, 函谷关以此得名。

  长安城中的天子齐准之所以在兵力只有十二万的情况下, 弃守而攻,一来是为了鼓舞士气,企图心战上得半分赢面;二来则是因为据守着函谷关这处天然屏障。

  也确实如此,去岁贺兰泽迎战前来,其实未曾遇上主力, 齐准将良将精兵都聚在了函谷关,以逸待劳。

  只是实在没想到,贺兰泽兵甲劳乏是有,但行军之快远远超过齐准的预计,使之根本来不及按照群臣所言的边守株边酬兵。

  不过八个月,便连洛阳城都丢了。

  去岁腊月间, 贺兰泽在攻占虎牢关后,待转年正月, 雪霁云开,三军能行, 便发兵洛阳。

  彼时领军而去的乃其三舅父贺兰敕。

  夺取洛阳城的这块肥差,贺兰氏一族早早盯上, 原也是贺兰敕最早在自家内部提出。

  然贺兰敦父子表示, 洛阳城乃入长安的最后一座城池, 堪称副都。纵然按情报所示,城内粮草不足, 城池未修。但敌军亦是历经两月修整, 说不定会在此定会暗伏重兵, 贺兰氏军功尚足,没有必要再这般冒险。这般行径也着实不太好看,且待贺兰泽提出,若他无有旁人择选,便再自荐不迟。

  然贺兰敕则表示,他要以此战一洗兵败九皇河和错失援军云中城之举,故而势在必得。于是面对着贺兰泽亦是如此提出。

  贺兰泽并无多言,按下原本备好的人选,遂准他领军前往。

  以青州为首的四州兵甲共计七万,贺兰敕带走三万,历经半月,烽火不息,灭敌三千整,白骨堆山,夺下洛阳城。

  遂开城门迎接中军帐内指挥的皇太孙。

  然后本该再与右翼军梁旭、李洋等人合兵,取函谷关入长安,贺兰敕却按兵未动,片甲不发了。

  原因无他,随之而来的左翼军贺兰敦父子,接到辽东郡送来的丧报,后嗣贺兰幸于除夕夜亡故,乃谢氏动用私刑之故。

  贺兰敦花甲之年,得信之初乃一口气未上来,晕厥过去。

  其子贺兰正尚存理智,只道信中寥寥数言,不知具体情形,遂派人快马回去问清楚。

  然贺兰敕闻此事,却拦下道,“你子亡于谢氏手,此结果真切,何论缘由!”

  只上来一计,道是首当为其子报仇。断无将士在前方厮杀,家眷却生死无依的,以此煽动四州将士欲要贺兰泽废弃谢琼琚,以安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