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娘子 第108章

作者:长安墨色 标签: 天作之合 种田文 轻松 古代言情

  韦飞鸿点头,说好。

  也是这一晚,风很大,明月高悬,天干无云,云裳阁忽然起了大火,火借着风势熊熊燃烧,不一会就蔓延到了二楼,火光把半条街都点亮了,犹如白昼。

  “掌柜的,街面上起火了,离咱们宁秋阁特别近,您快去看看吧。”

  赵全叫醒了沈泽秋,和卫石等人一块赶到了街上,等他们到的时候,云裳阁的招牌也烧着了,哐当一声砸在地上,溅起一片火星子。

  整个铺子成了燃烧的火球,云裳阁的账房云伯赶到了,惊骇的脸色发白,韦飞鸿回青州前特意嘱咐他看好铺子,掌柜的前脚才走,后脚铺子里便失火了,他可担待不起责任,云老板也不会放过他。

  趁着火场混乱,云伯收拾了细软,沿着小路偷逃出城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一更~还有二更哦

第132章

  这场火烧得太大了, 加上天公不作美,直到天快亮时才扑灭。昔日辉煌富丽的云裳阁,现在只剩下个空架子。

  云裳阁的伙计们你看看我, 我瞅瞅你,束手无策, 一个有管事权的都没有。

  等韦飞鸿和周玉得到消息, 坐船抵达清源县, 已是半个月以后。

  望着烧得面目全非的铺子,周玉气的鼻子都要歪了,清源县分店倾注了很多的心血, 好不容易有了起色, 现在全成了泡影。

  “飞鸿, 这是怎么回事?”周玉强捺下怒气,重重看一眼韦飞鸿。

  “师傅, 我也不知道,临走前, 我托云伯打点铺子里的事务。”韦飞鸿蹙起眉, 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 “当务之急, 要找到云伯。”

  是啊, 事发之时韦飞鸿根本不在清源, 和他没有关系,周玉闭眼叹气, “跟我去县衙。“

  魏大人喝着茶,叫衙差把失火案的卷宗拿出来,“火烧的太大了,东西全部烧光, 查不出失火的原因,当时夜深,已经到了宵禁的时候,因此也没有目击证人,你们店那个叫云伯的,或许知道什么,不然事情一出,他怎么就跑了呢?”

  看来衙门的人也查不出什么了,周玉在清源逗留两日后,带着韦飞鸿回了青州。

  这事禀报到云绥那里,云绥发了一顿脾气,周玉挨了骂,韦飞鸿被降职,在青州分店做小管事。

  周玉把这一切归咎于运气不好,对韦飞鸿道,“过上一年半载云老板气消了,还会重用你的,我也会帮你在老板面前说好话。”

  “嗯,谢师傅。”韦飞鸿低头答。

  周玉不知道,火是韦飞鸿雇人放的,当夜风大火起势快,加上运气好没被人看到,这计划竟被做的滴水不漏。畏罪逃跑的云伯,也恰好成了他的保护色。

  韦飞鸿冷笑,眸光微闪静静凝望周玉的背影。

  ……

  云裳阁在清源县就这么败了,败的彻底又干净。

  姜掌柜是最高兴的那位,在八仙楼请客吃饭,举杯敬沈泽秋,笑呵呵的说,“没有沈家我们这些老把式死定了,你们真是我的福星,看到云裳阁失败,我就算死也能闭眼。”

  “姜掌柜说笑,都靠我们齐心协力,我可不敢居功。”沈泽秋双手举杯,笑的谦和。

  入冬了,这晚上下了雪,簌簌落在院里,树梢上,院墙上,整个世界银装素裹,特别美。

  安宁有了两个月身孕,晚上睡的不太好,一会梦一会儿醒,后来干脆睡不着了。

  “饿了?”沈泽秋睡眼朦胧,握了握安宁纤细的手腕。

  安宁小幅度的摇头,“不饿。”

  “冷了?”沈泽秋碰了碰安宁的脚尖,也热乎乎的。

  安宁怕痒,缩了缩脚丫子,“也不冷。”

  睡意昏沉的沈泽秋费力的睁开眼,透过窗缝,发现天已经蒙蒙亮了,他打了个呵欠,用力的掐小臂,疼得直咧嘴。

  “那我陪你说话。”沈泽秋把自己掐精神了,将安宁搂在怀中,他的胸膛很宽很厚,安宁依靠着,特别的暖和有安全感。

  沈泽秋给安宁说了几个乡野趣闻,逗得她直笑,身子也没那么难受了。

  “泽秋哥,铺子里的料子剩的不多了。”安宁手贴在沈泽秋的胸膛,乖巧的躺着,语气有些怅然若失。

  沈泽秋抚摸着妻子的头发,“我去金陵进货。”

  虽然,他舍不得安宁,也知安宁舍不得他。

  安宁撒娇般的搂紧沈泽秋的腰,眼眸眨了眨,忽然有了个主意。

  “泽秋哥,我们建一个小船队吧。”

  沈泽秋手上动作一顿,静静等安宁说下去,他深知安宁的性子,她一定是想到了好主意。

  “金陵的山货卖的贵,是咱们这的两倍,我们可以买两艘船,船南下时送山货去金陵卖,北上时顺路将料子运回,我们派可靠的伙计跟船办事即可,不用你每回都去了,泽秋哥,你觉得如何?“

  这是个不错的法子,沈泽秋去一回金陵要花三个月的时间,靠安宁一人根本忙不过来。

  “主意不错,要不今日去唐府拜访一下唐夫人,和她讨教些经验?”沈泽秋摸摸安宁的脸,笑着问。

  安宁点头说好,“唐夫人喜欢娘炸的小糍粑的麻花,咱们给唐夫人带点儿去。”

  唐夫人现在打扮的满身贵气,可口味没变,何慧芳做的小点心、炸物,她喜欢吃,还嫌弃府里的大厨都做不出这个味道。

  安宁和沈泽秋说明来意,唐夫人说这没什么难的,唐家船队里刚好有两艘旧船要卖,不过办理船队需要州府的批文,这批文极难得到手,需由县令一级一级往上递交。

  看来这回,沈泽秋还是得亲自跑一趟金陵。

  不过在出发前,按照唐夫人的提点,他们准备好了申请州府批文所要用到的东西。然后沈泽秋在八仙楼摆了一桌,姜掌柜等在清源有头脸的人作陪,把魏大人请来了。

  “这个嘛,我得好好想想。”魏大人怕上级怕的像老鼠见了猫,沈泽秋要建船队,他更觉那是痴人说梦,贪心不足,他怕申请递上去,他作保,到时候挨上司一顿训。

  可沈家如今是清源能排上名的富户,魏大人又不想得罪沈泽秋,眼珠子滴溜溜乱转,最后想到了个折中的好法子。

  “沈会长,你的船队建好了,跑的是吴州城到金陵这一段水域,根本不属于清源县管,宛县为吴州城所辖,李大人在宛县为官,他人脉比我广,也受上头重视,您去拜托他往上递申请,比拜托我强。”

  虽然魏大人本意在于推脱,可这道理没错,沈泽秋听进去了,这事情需托给李游帮忙。

  沈泽秋先写了封信捎给李游,李游回信说面谈。

  很快,除夕又到了眼前,今年除夕,沈泽秋一家没有回村过年,一是安宁怀的这胎孕吐比较厉害,又是水路又是旱路的,何慧芳和沈泽秋舍不得她在路上颠簸,二是宁秋阁准备在县城开分店,装饰新店的事情紧,实在腾不出空闲来。

  沈泽平领着莲香第一次回家过年,被村里人围着问长问短。

  “泽秋今年咋没回来?”

  “听说他们在县里成了财主老爷哩?”

  沈泽平费了好大劲儿才从人堆里挤出来,桃花镇老铺子的生意现在也好得很,沈泽平和莲香忙的脚不沾地,就想趁过年轻松几天,歇一歇,快活快活。

  大年初一,沈泽平就带着毛毛还有几岁的侄子们,上山采野果子,打麻雀去了。

  村里人见了又是一顿嘀咕。

  “沈泽秋家也没怎么发达吧,你看泽平,跟着泽秋出去的,咋像没吃过肉似的,烤只麻雀吃就笑得合不拢嘴。”

  “我看是!都是吹的,打肿脸充胖子!”

  沈泽平不管这个,兴冲冲的和毛毛烤麻雀吃,直说这麻雀烤起来味道香。

  莲香瘪着嘴,觉得这些人特别嘴碎讨厌,恰好村里人也爱围着她这个新媳妇转,看着她鬓边的绢花簪子说,“这簪子体面,多少钱一只?”

  “不贵,也就一两银子。”莲香笑笑,亲热的搂着她婆婆的胳膊,“我娘戴的这支才贵哩,要三两银子。”

  哎呦,四五两银子可是好多人家小半年的开销,刚才还说沈泽平没吃着肉的都讪讪闭嘴,啥也不说了。

  沈泽平跟着泽秋做事都能这么富裕,那泽秋家还用说吗,肯定过得更好。

  ……

  刚过了除夕,正月初九,沈泽秋就带着盘缠和准备好的东西,再次踏上去金陵的路,这次胡掌柜没有同去,他带上了沈泽平,正好让沈泽平多历练。

  胡雪琴已经有了八个月的身孕,马上就快生了。沈泽秋连声说恭喜,胡雪琴听说安宁也有孕,笑着说要是生的一男一女,刚好可以定娃娃亲。

  沈泽秋笑呵呵的说好。

  在李游的治理之下,宛县的匪患好了很多,但宛县山地多,良田少,百姓们的日子过的还是很穷。

  听说沈泽秋想成立小船队,将山货贩运到金陵卖,李游想了很多,宛县多山地,很适合草药种植,要是沈泽秋能把宛县的草药运到金陵去,是桩一举两得的好事。

  “好啊,只要办理船队的批文能下来,山货,草药我都能运到金陵。”沈泽秋答应了,对他而言,只要能挣钱,运山货运草药都可以,这些都轻巧不占地,干净也好存放。

  沈泽秋和李游商量好,没过多久就向上头提交了申请。

  这次去金陵特别顺,沈泽秋还遇见了故人,那位被小瘪三敲竹杠的书生梅玉成,他要离开京城赴京赶考,可惜还差点盘缠,沈泽秋资助了他二十两银子。

  三月下旬,沈泽秋回来了,不仅带回了各色衣料、首饰脂粉,还有金陵的山货、草药的价钱,还去大的草药堂和货栈打了照面,行情很不错。

  伴随着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宁秋阁在清源县的第二家分店开张了,位于城西,位置很好,是整条街最繁华的位置。

  开业当日,前来捧场的人络绎不绝,大家纷纷贺喜。

  而李游往上递交的那份申请,历经波折,终于在五月份到了州府严大人的案上。

  “想办船队?”严大人蹙起眉,颇有兴致的拆开信阅览起来。

  他的幕僚是京城名士,姓文名正,文正饱读诗书,又在外游离多年,十分的有见识,他拿起李游写的信,上面仔细的列举了宛县有多少山地,多少农户可种植草药,预计产量以及贩卖到金陵后能挣多少钱。

  一条一条,极其的细致。

  “有意思。”文正笑着道。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最后一更)~

  预告一下,大概十月初本文就要接近尾声啦

第133章

  文正曾游历大江南北, 以他的经验,越穷的地方匪患越多,正应了穷山恶水出刁民的俗话。

  如果船队建成, 宛县所种的草药能顺利销往金陵,百姓富庶了, 匪患也会减少, 是利民的好事。

  严大人笑着翻看几遍, 记下了李游的名字,这位是真正的实干者。

  “批了吧。”他点了头。

  这年中秋,沈家的宁秋船队正式成立。沈泽秋招了很多船员, 伙计, 赵全和卫石成了船队的管事, 带领手下轮流押船往来于吴州和金陵之间。

  很快,因为宛县草药的质量过关, 宁秋船队在金陵渐渐有了名气,很多草药堂抢着订货, 要的量大, 也给得起好价钱。

  李游为了提高产量, 亲自下地参加种植, 开垦山地种草药。

  一晃五年过去了, 宛县从倒数第一的穷县, 匪县,成为远近闻名的富庶乡。

上一篇:京中贵女起居日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