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娘子 第59章

作者:长安墨色 标签: 天作之合 种田文 轻松 古代言情

  “来,我没在家的两日,你们都吃的剩菜,今晚给你们改善伙食,喝鱼汤。”

  都说鱼有营养,孩子吃这个长得快又聪明,现在何慧芳最爱的就是炖鱼汤,越炖越拿手,汤熬成如牛乳般的白色,又鲜美又甜,越喝越开胃。

  安宁夹了块酸辣萝卜丁入口,被辣的眯了眯眼睛,可味道棒极了,越酸辣越吃得过瘾,根本就停不下来。

  “好吃吧?”看安宁吃的香,何慧芳心里头就高兴,见安宁点了头,她心里更美了,“以后常做!”

  第二天一大早,沈泽秋就去了衙门,对门房说要找李游。

  见了面沈泽秋知道李游公务繁忙,也没有多绕弯子,开门见山将来意明说了。

  李游沉吟了一会儿,宋家的宅子一直空着,流言就散不掉,而且多开一间铺子,桃花镇就多收一份税,点头应允,颔首说,“明晚我定准时赴约。”

  回到铺子里,沈泽秋满面春风的说,“成了!”

  何慧芳正用抹布擦着柜台,看着他和安宁蹙着眉道,“你俩神神秘秘谋划啥哩?”

  一切都已经打点妥当,安宁和沈泽秋才把计划好的事儿细细说来,其实也不是有意瞒着何慧芳,她不是回村喝满月酒了嘛。

  “我们想让胡掌柜做保,李大人做见证人,分期把隔壁的宅子买下来。”

  “冯二爷开价三百两,我和安宁盘了帐,铺子里的流水最多能抽六十两出来,剩下二百四十两分一年还清,一季给六十两,冯二爷也同意了。”

  何慧芳吓了一跳,深深觉得安宁和沈泽秋的胆子大的没有边儿,“你们还敢和冯二爷做生意哩?”

  那可是只大尾巴狼,吃人不吐骨头。

  安宁道,“所以我们才想请李大人做个见证。”

  何慧芳还是不放心,“剩下的钱一年才给清楚,冯二爷也肯?”这一听就是自家占便宜,冯二爷吃亏嘛。

  说起这个,也是有些奇怪,沈泽秋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上门找钱庄的人谈,一开口就表示了自己现在的钱不够,要分期付,谁知道伙计们一听,连声说,“行行行,这可以商量,沈掌柜快到里头坐!”

  “您喜欢喝龙井还是毛尖?我这就给你泡。”

  后来才知道,三月份冯掌柜就害了病,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养了一个多月都不见好,走两步就咳,连站一会都喘,大夫看了一堆,药也吃了一箩筐,怎么都不见好。

  钱庄管事于鹏也生怕冯二爷一病不起,影响他的前程,就和冯二爷说。

  “二爷,香山寺的慧能大师云游回来了,听说他很灵,要不您找他看看?”

  得,死马当作活马医,冯二爷前几日真就拖着病体上了香山寺,捐了一大笔香火钱后,慧能大师说了,根源还是出在宋氏的那间铺子上,铺子和冯二爷相克,脱手了就好。

  所以现在沈泽秋一上门说要买那铺子,冯二爷把不得,也不指望挣钱,赶紧把晦气折腾出去就成。

  “你们心里有数就好。”何慧芳把脏抹布放在水桶里清洗,“反正要是走岔了,家里的田地还在,我们就回去种田好哩。”

  安宁忍不住笑了,沈泽秋瞪大眼睛,可算找着机会和何慧芳说,“快,娘,这话不吉利呀,快呸呸呸。”

  “呸呸呸。”何慧芳赶紧呸了三下。

  到了晚上,天刚麻黑麻黑,一家子就去了凤仙楼,沈泽秋已经在这里定好了包房。

  胡掌柜一家最先到,没寒暄几句李游也到了,白衣束发,端得好一派读书人的风流儒雅。

  胡雪琴是第一次见他,忍不住低声说,“李大人这般年轻呀?”她还以为是个白胡子小老头或者中年叔叔辈。

  她嫂子胡娘子在边上把话听得清楚,贴在小姑子耳边说了句什么,惹得胡雪琴柳眉微蹙,有些嗔怪害羞。

  胡娘子说的是,“不仅年轻有为,而且没有娶妻。”

  说话间李游走上了二楼,男子们都迎了上去,女眷们在后头或福身或颔首,就算见了礼。

  “李大人里边请,请上座。”

  李游推辞后坐到了上席,左右是沈泽秋和胡掌柜作陪,现在就等冯二爷到了。

  闲来无事,李游认真询问了他们铺子的经营,并笑着说,“花街上的布坊,如今就属胡家纳税最多,你们的铺子办得很好。”

  胡掌柜谦虚的拱了供手,“哪里,李大人过谦了。”

  “我家铺子,很大一部分都靠舍妹撑起来的。”

  李游惊讶的哦了声,胡雪琴就坐在他对面,笑着颔首道,“胡姑娘真乃巾帼不让须眉,佩服。”

  胡雪琴眼睛很大,笑起来有几分明眸善睐之感,面对李游的夸赞,眼尾一翘,笑起来。

  “李大人谬赞了,我就是小聪明。”

  话音刚落,楼下传来店小二的声音。

  “哎呦冯二爷,怎么坐上轮椅就来了。”说完了自知失言,拍了下自己一嘴巴,“呸呸呸,我话多,来,二楼请,我带您上去。”

  沈泽秋听到动静后下了楼,见到门口的场景也是惊得呆了下,冯二爷都快瘦脱像了,正从门口的轮椅上站起来,慢慢的上楼。

  一落坐就喘,用手帕擦着汗说,“人多我就觉得闷,咱们赶紧签了字据,饭我就不吃了,你们慢慢吃,慢慢喝。”

  看冯二爷这虚弱的身子,大家都直奔主题,把字据公开念了一遍,几方都没有意见。

  “那就签字画押吧。”李游道。

  字据一共是四份,各家都握了一份在手上。

  冯二爷签了字,收了银子,把房契交给了沈泽秋,用帕子捂着嘴,咳嗽几声,“各位好好喝,冯某先走一步。”

  吃完了饭从酒楼出来,李游和他们有一段路同行。

  何慧芳的热心肠摁耐不住了,这可是个好机会,不趁现在套一套李游的话,帮着说媒搭桥,再等下去黄花菜都要凉哩。

  正要往前走,安宁圈住了何慧芳的胳膊,小拇指轻轻指了指前方。

  何慧芳揉揉眼睛,不知道什么时候,胡雪琴已经和李游并排走到了一处,李游一袭白衣,胡雪琴一身浅色襦裙,在月色中看上去,倒是郎才女貌,极其的相衬。

  “欸。”何慧芳叹了声,几次要开口,几次被打断,难道李大人和林家小姐注定无缘?

  “泽秋哥,娘,你们瞧,今夜的月色真美。”安宁指了指高悬在半空的皎月。

  何慧芳赶紧抓住安宁的手指头,“哎呦,月亮指不得哩,指了晚上月亮婆婆会来割耳朵的。”

  安宁噗呲一声笑了,“我指都指了,这可咋办?”

  “好办,晚上让泽秋睡外头,月亮婆婆找不到你,割泽秋的好了。”何慧芳面无表情,极是淡定的说。

  她淡定异常,把周围的听客给逗笑了。

  此时刚好走到了个三岔路口,往前是回花街的路,往右是回衙门,不远便是桃花江,还能听见哗哗的流水声呢。

  胡雪琴微微一笑,望着桃花江和明月,低声道,“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今日的景色倒应了这首诗。”

  看着桃花江上船灯点点,李游不由接了下句,“是啊,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胡姑娘也爱诗?”

  胡雪琴笑意愈浓,“那倒没有,是小时候家里给请了夫子,压着背了几首,附庸风雅而已。”

  李游哈哈笑了几声,“胡姑娘说笑了。”

  接着转身对沈泽秋胡掌柜等人拱手道,“前面便不顺路了,告辞。”

  何慧芳回到家还在念叨,“哎呀,看来我这桩媒是讲不成嘞。”

  沈泽秋和安宁轻轻一笑,都说顺其自然,缘分这事,本身就强求不来。

  “事情既然定了,明天就该叫泥瓦匠来,该修的修,该洒扫的洒扫。”

  何慧芳点头,虽然心里有忐忑,但一想家里的铺子就要扩宽了,还是美的不行。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完成,也是最后一更呐 晚安

第81章

  第二日清早, 沈泽秋就去找了队泥瓦匠来,要把两间铺子打通,后院倒好办, 直接将围墙拆掉就好,铺子则复杂些, 不能完全把墙拆除, 和泥瓦匠商量后, 决定在墙中间开一扇大门。

  “泽秋哥,我想在墙壁上画几幅美女图,你觉得怎么样?”

  安宁的意思, 等两间铺子打通以后, 左边也就是原属自家那半, 主要还是摆放布匹成衣,而右边则多置胭脂水粉, 鞋袜珠簪,墙壁上绘几幅美女图, 更显得应景。

  “这些我也不懂, 听你的吧。”

  于是下午沈泽秋就去寻了几名画匠, 安宁挑来挑去, 选了位姓陈的, 三十余岁, 几笔就能勾勒出人物的神韵,是个爱钻研画画的痴人。

  一听有差事是让他在墙壁上绘画, 既为主家大胆的想法所惊讶,又倍感欣慰,他的画作能被来往的客人所欣赏,那可太好了。

  “陈画师, 那便辛苦你了。”安宁笑着道,接着从抽屉里拿出一摞自家衣裳的花样,告诉陈画师,美女图上人物所穿的衣裳,务必是上面这些。

  “好,待我回去打上一遍草稿,妥了拿来给你们看。”陈画师喜不自胜道。

  何慧芳则带着慧婶子她们,和几个泥瓦匠一块先把铺子里里外外清扫一遍,铺子里大部分旧家伙什都不能用了,要么过于破旧,要么不符合安宁的设想,她和沈泽秋想把店铺装点的更敞亮精致些。

  望着被拖出去的旧家具,何慧芳一琢磨,收旧货的给不上好价钱,她干脆自己卖!

  “安宁,泽秋,我去雇一辆板车!”

  何慧芳喊道,说着快步走到菜场,真雇来一辆车把那堆旧物给拖走了,要到菜场上自己卖。

  “呸,咋个有这样的人,铁公鸡!”

  何慧芳这一招可把桂婆婆一伙人给气得够呛,花街上客来客往,商铺易手一年也得发生一两回,每次新掌柜装修铺子,淘汰些旧家伙什,都是直接扔了,她们捡去卖或者烧。

  所以一看沈泽秋家要翻修隔壁铺子,桂婆婆已经蹲了好几日,没想到何慧芳一板车,把所有东西都给拉上去菜场卖喽。

  桂婆婆那个气呀,和身边几个“同道中人”嘀咕个不停。

  “亏她家里还开商铺,也不缺钱,咋就这么叩门?”

  一个极瘦还有些驼背的老妪接着话茬说,“噫,谁说不是,走,咱们跟去瞧瞧,倒要看看她那堆破烂能卖得出去不。”

  说完了几个老婆婆就跟在何慧芳的板车后头,一块儿去了菜场,其实心里小算盘打得可溜了,要是何慧芳卖不出去,照样得仍!她们捡就是了。

  哼,何慧芳一边押车边往后看,把身后几个窃窃私语的老太看在眼里,将她们的心思猜得门清,想在她这占便宜,等下辈子吧!

  “卖旧家具咯,卖一件送两件!”

  “都过来瞧瞧看看哩。”

  何慧芳一边用手帕子扇风,一边呦呵起来。

  路上的人一听都被吸引来,啥?买一赠二,还有这样的好事儿嘞。

  “这个小桌子,一口价三十文,送这两个大海碗。”何慧芳豪气的说道。

  宋掌柜一家留下的有不少家具,大部分做工都不错,一些烛台、碗筷、杯盏也留了下来,但何慧芳嫌晦气,安宁也不喜欢,自家就没留。

  许多打短工的,家贫的乐得捡这个便宜,纷纷上来挑拣,不一会就卖掉了大半。

上一篇:京中贵女起居日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