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娘子 第78章

作者:长安墨色 标签: 天作之合 种田文 轻松 古代言情

  “欸,泽平听话着嘞,你放一万个心吧。”何慧芳对沈泽平很满意,这句夸赞一点客套的成分都没有。

  下午她私下和二嫂说好了, 泽平的工钱给六百文一个月,等熟悉了上手了,再往上提,其中五百文直接给二嫂,剩下一百文让泽平自己规划。

  王桂香挨着何慧芳坐,把刚才的话听在心里。

  沈泽平一个小孩都能干的事,她自然也能做好哩,于是半开玩笑半认真的开口了。

  “小伯娘,你看我咋样?”

  何慧芳看了看满脸期待的王桂香。“啥咋样?”

  “我能去铺子里帮忙不?”王桂香问。

  “哈哈哈。”吴小娟在一边听着,只当王桂香是开玩笑,笑得她直不起腰,“桂香,你娃儿还没断奶,你舍得?”

  王桂香抿了抿唇,眨着眼睛说,“我可以抱着娃一块去嘛。”

  上次她去铺子里的时候,见伙计们都挺闲的,并没有什么事做,想来就站一站,来客人了搭几句嘴,没啥难的,她带着孩子也能干,再说,以后可以把泽石也弄上去嘛。

  何慧芳呵呵笑了两声,二嫂吴小娟当做一个玩笑看,她却觉得王桂香有点认真。开玩笑呢,让桂香抱着孩子上铺子里做帮工,先不说大嫂同意不同意,王桂香一不懂裁剪,二不会挽发描妆,去了也不顶用。

  “嗐,桂香,不说笑了,时间不早哩,早点睡吧。”

  说完站起身,“我也回去睡觉咯。”

  王桂香不甘心,也跟着出来了,小跑两步追上何慧芳,“小伯娘,您别当我说笑呀,我认真着呢。”

  何慧芳在心了叹了句,怕的就是你认真!

  “桂香,既然你说的是真的,那我也同你认真讲,俺家那铺子人手够啦,再说了,铺子里做活计也累得很,忙的时候脚不沾地,闲了把又怕收入少,你呀,安心把娃娃照顾好,啊。”

  “我回去啦,你也回家吧。”

  说完何慧芳头也不回的走了。

  王桂香心里生气,凭啥泽平能去,她就去不得,三房这是明着偏心眼嘛。

  她一口气跑回了家,砰的一声甩上门,将脸埋在被子上大哭起来。

  沈泽石忙推门进来看,关切的问,“桂香,你咋了?”

  “泽石,你过来,我有话要和你说。”

  王桂香用手背抹着眼泪,准备把刚才的委屈好好说说。

  “刚才……”

  ……

  八月十五的团圆饭在大房家里吃。

  一大早,女眷们就开始准备起饭菜席面。沈泽平和毛毛带着几个小侄子侄女去摘柚子,留着晚上插柚香用。

  等摘完了回来路过大榕树,刘春华正领着幺儿在树下一块耍。

  幺儿在文童生那读了半年,现在已经会背《三字经》《百家姓》,还会念诗,刘春华可高兴了,趁着私塾过节放假,拉着幺儿在人前显摆。

  “幺儿,那三字经咋背来着?”刘春华抱着手,神采奕奕的说。

  幺儿站起来,背着手开始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唐小荷看着侄子背书,忍不住有种与有荣焉的感觉,乐滋滋的直拍马屁,“哎呦,咱们幺儿出息哩,背的真好。”

  说完看见沈泽平和毛毛带着一堆儿小孩走来,故意提高嗓门奚落道,“啧啧,不像有的孩子啊,啥都不懂,以后也是个没出息的。”

  沈泽平听见了,朝她们走去,“春华婶,小荷婶,你们在聊啥呢?”

  唐小荷下巴一抬,骄傲的说,“听咱幺儿背书哩,三字经,你懂不?”

  “哟,幺儿能背全不?“沈泽平没理唐小荷的阴阳怪气,问幺儿。

  这么多人看着,幺儿哪里敢说不会,点了点头,刘春华在边上催促,“幺儿,背给他们听。”

  “人之初……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万……”幺儿背到一小半卡了壳,三字经全文有一千多字,他根本背不下来。

  沈泽平呵呵一笑,“下句是,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在货栈做学徒那几个月,什么《三字经》《千字文》,沈泽平早背的滚瓜烂熟,不仅要会背,还要背得快,钱掌柜要检查的哩,幺儿才这点本事,她们就敢这么炫耀?

  沈泽平拍了拍幺儿的肩膀,“幺儿学的不精,还要努力呀。”

  说完带着毛毛和一堆小孩子捧着柚子回家了,刚才大家还直夸幺儿长本事了,有沈泽平闹了这么一出,大家在心里觉得,这也算不上啥嘛,泽平去外头呆了半年,就能背得比幺儿还好。

  刘春华脸上兜不住了,满脸怒气的拉着幺儿回家。

  “泽平哥,我看幺儿考不上功名。”路上毛毛仰头对沈泽平道。

  沈泽平心里也这么觉得,顺口问了句,“为啥?”

  “他胆子太小了。”毛毛认真说。

  沈泽平想到了在铺子里见到的李游,像李大人那样的才能做官哩。

  “你说得对,走,咱回家!”

  到了晚上吃完了饭,大人们端出月饼、苹果、枣子等,在院子里烧香祭拜月神娘娘,之后把白天摘的柚子拿出来,用削尖了的小竹竿把柚子穿起来,在柚子上一根一根插上香,把香点燃以后斜靠在房前屋后。

  插柚香是清源县这边特有的风俗,据说可以保佑家里的孩子身体健康,平安长大。

  圆如玉盘的明月高悬,也把山间小路照的明晃晃,此时正是阖家团圆日,加上夜已经深了,山路小道上空荡荡的,只有秋娟一个人背着小包袱在路上徘徊。

  她在婆家待不住,想回娘家又怕刘春华埋怨她空着手回家,左右不是人,哪头都不得安宁,眼看着月上中空,秋娟叹了口气,还是回了李家村。

  只盼李元喝多了酒已经睡下,不要打人。

  八月十六日一早,沈泽秋一家就回了城,王桂香躲在屋里不肯出去送,二嫂吴小娟还纳闷呢,昨日笑盈盈的忙前跟后,今天咋回事?

  “咦,桂香咋没来?”她随口问了一嘴。

  唐菊萍笑笑圆场道,“在屋里照顾孩子呢。”

  沈家大房二媳妇周冬兰才不管那么多,冷哼一声后小声的嘀咕,“猴子捞月亮,捞不着炸毛了呗。”

  “啧。”唐菊萍瞪了周冬兰一眼,扯了扯这不让人省心的二儿媳妇一下。

  望着马车走远,一家子各回各家。今日回镇上的人多,车也密,等到了桃花镇,已经到了晌午饭时间。

  坐了一早上都车,大家都挺累。

  何慧芳准备煮一大锅面条,一人煎一个鸡蛋吃顿简单的晌午饭,然后去房里歇晌,下午再开门做生意。

  “娘,我先送毛毛去清口水坐船。“沈泽秋说道。

  “欸,等会儿。”何慧芳把从家里带的一些吃食分了一半给毛毛带着,“毛毛,这是给钱掌柜的,一些农货不值钱,是咱们的心意。”

  说完了又到内院,包了一包糖饼出来,“这是给你的。”

  等何慧芳把面下好,刚盛出来,沈泽秋也送完毛毛回来了。一家人端着碗各自坐在堂屋、灶房、院里把面给吃完了,沈泽平正是长身体的年纪,吃完了还要了一碗。

  “走吧,咱们上楼歇歇。”何慧芳说道。

  虽然到了秋日,秋老虎还是挺厉害的,尤其是白天的太阳,白灿灿,热腾腾,知了在树干上没完没了的叫着。

  屋里就算开窗开门,也还是有股子热气。

  沈泽秋用棉帕沁了水,将凉席擦了两遍,才叫安宁躺上去。

  “凉快了不?”沈泽秋把门掩上,开了窗,脱了外衣打着赤膊躺在边上。

  安宁躺在里侧,一边摇扇子一边点头,“好多了。”

  沈泽秋拿着一把大蒲扇也在扇风,但有一半风都落在了安宁那头,为了不热着安宁,沈泽秋特意贴着床沿躺,给安宁让出了一大半的空间,就这样还生怕不够,“要不我把罗汉床搬出来吧?“

  “别麻烦了,就歇半个时辰,你躺在这吧,我不挤。”安宁柔柔一笑,摸了摸圆滚滚的肚子接着道。”参加云裳阁比赛的衣裳已经裁剪好了,只有一件事儿,绣娘还没找到好的。“

  沈泽秋摸了摸安宁的手宽慰道,“别想了,先睡吧,明儿我再出去打听打听,镇上什么好的绣娘。“

  “嗯。”安宁是真累了,不一会便睡熟了。

  ……

  “去去去,你怎么又来了,上午不给你吃的了吗?”

  莲荷挥着手赶站在门口的两个叫花子,又烦又嫌弃,最近不知道怎么了,总有些叫花子组队上门讨钱,不给就不走,躺在门口撒泼打滚,身上臭烘烘的,虱子到处跳,把客人恶心的不想上门。

  一开始安宁和何慧芳还可怜他们,给一两文钱让他么买馒头吃,或者给家里的剩菜剩饭。

  但次数多了,安宁瞧出了不对劲,这些叫花子来的蹊跷,别人家的铺子从来不去,光往自家门前来。

  “恐怕又是哪个王八蛋在背后捣鬼哩。”何慧芳骂了句,等以后叫花子再来讨钱,她绝不再给一文钱一粒米。

  何慧芳的嘴巴毒,有她在叫花子们不敢来,今天她不在,这些人又来卖惨了。

  “上午吃了,一泡屎屙出去,就又饿哩。”

  “小娘子行行好,菩萨保佑你大富大贵,赏俺们一口吃的。”

  莲荷气的脸都红了,拿起门边的扫帚要赶他们走,可这些人欺软怕硬,根本不怕,反而把莲荷的扫帚给抱在怀里,提高嗓门怒道,“小娘子你不能这么冷心硬肠啊。”

  “行了,给。”莲香出来了,拿了几个粗面馒头给叫花子,“快走吧。”

  打发走了这堆蝗虫似的叫花子,莲荷松了口气,蹙眉说,“沈老太太讲了,这伙人不怀好意,不能惯着。”

  莲香捏了捏姐姐的肩膀,“可咱们没老太太那张利嘴啊。”

  沈泽平踮脚看着那些叫花子往街口走了,攥拳想了想,“我跟过去瞧瞧。”

  他今天非得看看是谁在背后指使。

  “欸,那你小心点。”莲香道。

  ……

  今日沈泽秋和安宁都不在铺子里,沈泽秋听说镇子外头有一位从青州大布坊回来的绣娘,手艺特别好,绣出来的东西栩栩如生,只是性子古怪,宁愿在家吃糠咽菜,绣些东西自己玩,也不肯出来帮别人干活。

  安宁太想找一位好的绣娘了,想亲自登门去瞧瞧。

  这位绣娘大家都叫她徐阿嬷,就住在镇子外那片竹林子后头。

  “徐阿嬷,你在家吗?”

  沈泽秋扶着安宁的胳膊,一块踩着厚厚的竹叶,往竹林里头走了几十步,不一会就看到了徐阿嬷住的房子,一间破破烂烂的小竹屋,屋子台阶上卧着一只雪白的胖猫,见了人也不怕,懒洋洋的抬头瞧了沈泽秋和安宁一眼,就继续安逸的睡觉了。

  “徐阿嬷,我们是花街上沈家布坊的,今日来拜访你。”沈泽秋没有听见回应,和安宁又往前走了几步,手里拎着一个大食盒,是饭菜酒水,送给徐阿嬷吃的。

  安宁也唤了几声,不知徐阿嬷今日是不是有事情出去了,没有看见她的人,不过,安宁却被晾晒在枯竹堆上的几块手帕吸引了目光,走近一瞧。

  雪白的帕子上绣着一簇簇盛开的梅花,红得妖娆,仿佛能嗅见寒梅的香味。

上一篇:京中贵女起居日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