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小女官 第39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种田文 甜文 爽文 轻松 古代言情

  即使是听闻了那般荒诞而可怕的“未来”,他的心情依然没有太大的起伏。

  许多东西他们推演时已能推断出个大概,区别只在于李俨梦见的乱局来得更快更急,打得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如果按照三娘的说法把梦当真,那么最先需要解决的危机应当是“一日杀三子”。

  李泌道:“人心都有亲疏,圣人亦不能免俗。只要圣人与东宫的关系足够亲厚,便是有人设法离间也不可能成功。可惜太子殿下已经二十多岁,不太适合突然向圣人表现出孺慕之情。”他的目光转到李俨兄弟俩身上,“你们兄弟俩倒是很适合。”

  李俨看向弟弟。

  李俅从李俨讲出“一日杀三子”起便处于震惊状态,压根没法像三娘和李泌那样迅速反应过来。

  这会儿察觉兄长看过来的目光,李俅才终于回过神来,讷讷地追问:“怎么表现?”

  其实他们平时见到李隆基的机会没比三娘和李泌多多少,还是今年他们得以跟着御驾巡幸东都,见到李隆基的次数才逐渐频繁起来。

  李泌本人也不是与家里人格外亲厚的性情,他沉吟片刻,给李俨兄弟俩说起太宗皇帝是怎么与儿子通信的。

  禁中藏有太宗皇帝手书,他曾侥幸入内得观,其中令他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太宗皇帝写给太子(也就是后来的高宗皇帝)的书信。

  李泌记性好,一字不漏地把内容复述出来。

  大意是“大内已经来了两次信,为什么宝贝你没给我写信,我担心你担心得要死(耶耶忌欲恒死)”“今天终于收到宝贝的信了,我简直是死而复生(欲似死而更生)”“宝贝我想你想得要死(忆奴欲死)”云云。

  李俨:“……”

  李俅:“……”

  三娘:“……”

  他为什么可以一本正经地念出这么肉麻的信哟!

  还有,太宗皇帝啊太宗皇帝,没想到你是这么肉麻的人!

  许是因为这些信件往来很能体现皇家父子情深的一面,所以禁中一直都不遮不掩地把它摆在那儿,只要是有资格借阅朝廷藏书的人便能读到里面的内容。

  李泌道:“想来圣人也会喜欢这种直率热烈的交流方式,你们只需要把自己最赤诚的一面表达出来便好。”

  李俅平时表现得没心没肺,实际上是个很有主意的小孩,听完以后琢磨了一会儿,信心满满地应了下来:“没问题!”

  李俨听弟弟都这么应了,当即也跟着点了头。有三娘和李泌帮忙出主意,这些天盘桓在心头的阴云终于散了大半。

  李泌道:“在出现什么变故之前,你们只管当个好皇孙便好,暂且不必想太多别的事。真要出现什么征兆,我们再一起商量进一步的对策。”

  李俨兄弟俩点头。

  李泌起身送他们兄弟俩离开。

  等李俨兄弟俩走远以后,李泌转身回到屋中,给三娘重新煮了一轮茶。

  三娘想事情想得出了神,直至嗅见宜人的茶香才回过神来。她向给自己换了新茶的李泌道过谢,才说道:“只要他们当个好皇孙便可以了吗?”

  李泌道:“圣人已经五十岁了,而太子正当壮年。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三娘摇摇头,凑近追问道:“意味着什么?”

  李泌道:“你知道猴群吗?一个猴群里只有一只猴子能当猴王,它不仅能吃到最好的果子,还能占有所有的母猴。”

  “假如你是猴群里的猴王,你一天天的变老,渐渐变得不再那么强悍,这时候你察觉你的儿子正一天天地长大,它看起来年轻又健壮,仿佛随时能夺走你的位置——”

  “这时候你会怎么做?”

  三娘愣住。

  李泌没等她回答,继续说道:“我曾听耍猴人说,猴王会把即将成年的儿子驱逐出自己的猴群。”

  连牲畜尚且会死死抱住着那点儿权势不放,何况皇帝手中握着的是至高无上的皇权?

  三娘听明白了。

  李泌的意思是“一日杀三子”是有可能发生的。

  那么后面的那些事也很有可能会发生。

  看起来繁荣又昌盛的大唐,有可能会迎来一场几近倾覆的劫难。

  那种局势既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也不是三两个人的努力能改变得了的。

  更别提他们都还这么小。

  三娘第一次感受到自己有多渺小。

  “往好处想,至少我们占了先机。”李泌说道,“我们只要顺势而为,结果总不至于更糟糕。”

第47章

  三娘与李泌多喝了一会茶, 才带着守在门外的绕梁离开。

  不想她们主仆二人才走到自家住处外,就瞧到个老头儿毫无形象的坐在地上,看着头同样坐在地上的驴犯愁。

  老头须发尽白, 一看就年纪不小,身上还穿着身白道袍;巧的是那驴也是全白的,身上仿佛覆着一层雪似的, 在初夏的艳阳下白得发亮。

  三娘从来不曾见过这么白的驴,更没见过这么坐在旁人家门口的一人一驴,不由走上去追问:“您这是怎么了?”

  老头说道:“它走到这里突然不肯走了,我正好也累了, 就坐在这里歇歇。”

  不得不说, 他们一人一驴坐着的姿势还挺像,显见是彼此相伴多年的老伙计。

  三娘看他们坐得舒服, 也来了兴致, 往驴的另一边一屁股坐下,仰头透过青青的柳枝看向独属于洛城东的湛蓝天空。

  绕梁在边上看得那叫一个愁哟, 别家小娘子哪像她们家小娘子这样想到什么便做什么。坐在道旁多脏啊!

  “小娃子, 你瞧见什么了?”老头突然开口发问。

  三娘回道:“我看见一只鸟,它飞得好高好高,变成了特别小的一点。”

  老头哈哈一笑,说道:“小孩子的眼睛就是好使,我老咯,啥都看不见。”

  三娘见老头须发皆白, 嗓音却洪浑有力,一双老眼更是不见丝毫浑浊, 当即知晓他是个极懂养生的人。

  要知道平日里常说的“人老珠黄”,有一层意思便是人老了以后眼珠子会变得浑浊, 不仅瞧着不再黑白分明,看东西也不甚清晰。

  可眼前这老者双目竟如年轻人那般奕奕有神。

  三娘笃定地说道:“许是它飞过去时您没注意,您要是认真看肯定也是能看见的。”

  老头瞧着三娘感慨:“你这小娃娃小小年纪便这么会说好听话哄人了,长大后也不知会骗多少人哟。”

  三娘气鼓鼓:“我才不会骗人!”

  这老人家怎么说话的,她从来都不骗人!

  三娘不服气地给老头掰扯起来,说自己是观察过他的眼睛才这么说的,他分明一点都没有“人老珠黄”的迹象。反正她说的话都是有理有据的,才不是拣好听的来说!

  老头听她分析得头头是道,登时更乐了:“是我说错话了,我自罚三杯。”说罢他不知从哪摸出个酒葫芦来,仰头往喉咙里灌了三大口。

  三娘早已见识过爱喝酒吃肉的和尚,再碰上个喝酒喝得这般痛快的老道士也不觉得稀奇了。

  她嘀咕道:“我怎么觉得您是想趁机多喝几口酒呢?”

  老头笑而不语。

  这时郭幼明从外头回来了,瞧见三娘和个生面孔老道士坐一块闲聊,立刻一个箭步跑上去把自家宝贝侄女抱起来,满脸警惕地看向那个和白驴坐在一块的老头儿。

  这家伙看起来就不是什么正经道士!

  老头儿也不在意,朝旁边的白驴“吁”了一声,眨眼间一人一驴都已起身。

  哪怕三娘眼也不眨地看着,也没看清他是怎么一下子坐到驴背上去的。

  更奇妙的是,这人骑驴竟倒着骑的。

  他优哉游哉地被那头白驴驮着往前走,走出一段路后仿佛有些百无聊赖,又不知从哪摸出几片竹片来,边打着竹板儿边悠悠然唱道:“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随着歌声渐远,一人一驴也消失于街道转角处,再也瞧不见半点影踪。

  郭幼明刚才进入一种非常玄妙的状态,分明还能听能看,偏就只能定在原地不能动弹。

  不仅是他,就连周围的一切仿佛都静止不动,只能眼睁睁看着那老头骑驴远去。

  等终于缓过劲来,郭幼明不由说道:“这老头儿唱的什么鬼东西,听起来神神叨叨的。”

  三娘很是关爱地看着自己的文盲八叔,给他解释道:“那是《逍遥游》里的一段话。”

  那段话的大意是这样的:如果你只是想去郊外走走,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了,说不准回来时肚子都还是饱饱的;可你要是想走到百里之外去,就得连夜舂米备上干粮了;至于你想去千里之外,那可得提前三个月着手储备粮食才行。

  三娘若有所思。

  郭幼明坚决不承认是自己不学无术,反过来对三娘进行严肃的思想教育:“别搭理这些奇怪的家伙,万一遇上坏人怎么办?”他越想越后怕,抱着三娘的手臂都收得更紧了些,“你也太没有防备心了,以后你出门还是得我亲自接送才行。”

  晚饭时,郭幼明还把这事儿给郭家祖父讲了。

  就三娘这个跟谁都要聊上几句的坏毛病,很容易被有心人骗了去!

  郭家祖父听后却若有所思,仔细追问那老道士的相貌。

  三娘一五一十给他讲了。她也是看那一人一驴着实稀奇,才忍不住上去与他们搭话,绝不是随随便便见着个人就和人坐路边闲聊的!

  郭家祖父道:“听闻今年圣人曾迎张果老到东都,赐号为‘通玄先生’,这老道士恐怕就是张果老了。”

  郭幼明有些吃惊。

  张果老名气还是很大的。

  据传当年天后曾遣使召他入京,他直接假死不应召。去岁圣人听闻张果老在恒山出没,特地派使者去恒山征召张果老,他又故技重施当场给使者表演一个假死,吓得使者都不敢再逼他。总不能扛具尸体去面圣吧?

  还是李隆基再次命人携他御笔亲书的文书去邀他到东都一聚,张果老才磨磨蹭蹭地随使者出发。

  若没点真本事,怎么会连两任皇帝的面子都不给?

  郭幼明不信道也不信佛,这些八卦却是听了不少。

  听说圣人还曾想把玉真公主嫁给他呢!

  理由是玉真公主从小信道,张果老又是个得道高人,这不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吗?

  知晓李隆基异想天开要给自己弄个公主老婆,张果老连夜跑了。

  李隆基派人遍寻东都无果,只得歇了嫁妹想法。

  所以他们是在家门口碰见行踪莫测的张果老了?

  郭幼明咋舌不已,揉着三娘圆溜溜的小脑壳说道:“你这是什么运气?连圣人寻不着的家伙都能教你遇上。”

  三娘道:“我没问他叫什么,兴许不是他呢?”

上一篇:锦鲤娘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