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小女官 第62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种田文 甜文 爽文 轻松 古代言情

  那好走的路一眼就能看到尽头,显见是没什么好风景的,可是相对地也不会有什么危险。

  而那不好走的路固然可能藏着好风光,却难免和李白写的《蜀道难》那样,须得“朝避猛虎,夕避长蛇”,否则随时都有可能命丧黄泉。

  难于上青天!

  三娘只在两扇门外考虑了一会,便毫不犹豫地走向了第一扇门。

  人生短短几十年,她岂愿日复一日地看同样的风景,便是前面的路再险隘她也想攀登到更高更远的地方去!

  门在她背后关上了。

  她并没有回头去看。

  只觉眼前豁然开朗。

  这是一条很难回头的路,兴许还没登上高处便摔得粉身碎骨。

  ——那便粉身碎骨好了。

  三娘醒来的时候天还没亮。

  从这天开始,她们这些新科进士要走正经的登科流程了。

  今天主要是相携去主考官府上谢恩。

  三娘试着穿戴昨儿随着泥金帖子一同送到新科进士手上的进士服。

  三娘平日里出门就挺爱穿男子衣饰,不仅方便行动,还能缝上好几个暗袋,方便她在身上揣东西。区区进士服,根本难不倒她!

  虽然礼部给的这套进士服不算太合身,但系上腰带倒也不至于松松垮垮。

  她这个年纪不管男女都脸嫩,穿上进士服更有些雌雄莫辨,不认得的人恐怕会把她错认为哪家小郎君。

  不过走近些便知晓她是个女孩儿了,她天生长着张明丽动人的脸,眉不描而黛,唇不点而朱,不施脂粉也叫人挪不开眼。

  更难得的是她浑身上下透着股掩不住的勃勃生机。

  光是看上一眼就让人莫名生出几分喜爱来。

  三娘先与吕諲他们会合,等三十二个进士到齐了,便一同前往郇国公府向主考官韦陟谢恩。

  郇国公府坐落于安兴坊,往西距离皇城各衙署非常近、往东又紧挨着圣人平时用于举办各项文艺活动的兴庆宫,这意味着甭管圣人在哪儿想召见你,你都能轻轻松松赶到,极大地缩短了坊中官员的通勤时间。

  能住在这种地方的人自然非富即贵,沿途的宅邸大多楼阁林立,叫踏入安兴坊的新科进士们看得都有些眼热。

  别看大伙嘴里天天说什么“我对升官发财没兴趣纯粹是想报效朝廷”,实际上谁读书不是为了出人头地、带着家人过上好日子。

  便是三娘也是很喜欢大宅子大庄子的。

  一行人怀揣着满腔艳羡抵达郇国公府前,顿时就……更羡慕了。

  即便大唐的爵位很多都是虚爵,只一个名头好听,但只要有了这么个名头,许多事情做起来名正言顺了——比如把宅邸修得比邻居们都要大、都要好。

  韦陟这位郇国公显然不知低调为何物,他这宅邸修得那叫一个富丽堂皇。

  等到新科进士被仆从领进门,赫然发现府中侍婢个个衣锦着绸,瞧着比寻常官宦人家的女儿都要出众。

  连带她们身上那套朝廷统一发的进士服都显得有些寒酸了。

  负责为她们领路的侍婢更是貌美如花,言谈举止俱是说不出的风雅。

  三娘好奇问她姓名。

  侍婢笑着答了个“瑞云”。

  韦陟自称自己擅书“五朵云”,便身边的侍婢也都以云为名。

  瑞云是目前最合韦陟心意的侍婢,平日里韦陟写东西都是让她来拟稿,迎客这种事本不用她负责的,是她想出来看看三娘这位新科状元才主动揽下这活儿。

  至于姓氏,早在她被卖掉那天她就不再提了,为奴为婢哪里需要自己的姓氏。

  瑞云领着三娘她们入内拜见主考官韦陟。

  韦陟也很给新科进士面子,今天也把自己的公服给穿上了,看起来有那么几分国公样子。不过他不是爱讲虚礼的人,受了进士们的谢恩礼后便朗笑着邀他们入座,命人送上珍馐美酒款待这批以后要喊他一声“恩师”的官场后辈。

第74章

  韦陟与留下《烧尾宴食单》的韦巨源算是同宗不同支的亲戚, 韦巨源死在韦后之乱中,他那一支几乎都零落了。

  倒是韦陟把韦家爱好美食的特性发扬光大,厨下永远备有色香味俱全的饭食。

  旁人提起郇国公府, 最先想起来的便是“郇公厨”。

  随着许多从来没见识过的名菜一道道地端上来,新科进士们都感觉自个儿不是来谢恩的,而是来蹭吃蹭喝的。

  三娘也觉当真是开了眼界。

  韦陟倒是很好客, 他们家本来每天都这么吃,莫说来三十几个进士了,便是来三百多个进士郇国公府也能招呼得来。

  见三娘从从容容地吃菜,韦陟便想起她从小就是宴饮常客, 笑着问三娘要不要玩点什么游戏热闹热闹。

  酒宴上的游戏, 三娘都老熟了,她可是从五岁起就能带着小伙伴们学着大人行酒令的存在。

  考虑到她们这批同年都刚认识不久, 三娘也没别出心裁弄什么新鲜玩法, 提议拉点藏钩射覆之类的常规游戏。

  宴饮时一起乐呵乐呵嘛,不能只求自己快活, 得让大家都能参与进来才行。

  众人对此都没意见, 韦陟也觉不错,便给新科进士们添了个彩头,谁要是作出了不错的诗便能从他这里拿走一份菜谱。

  要是作不出来,那可得罚酒了。

  最后输的那曹还得按筹码罚钱。

  罚钱也是惯例,毕竟接下来新科进士要参与许多期集活动,自己怎么也得出点钱。

  读书人嫌直接凑钱不够风雅, 便定下游戏罚钱的规矩,既增进了感情, 又不至于太庸俗!

  坐在三娘旁边的吕諲听到“菜谱”时支棱起来了,听到“罚钱”时更是严阵以待。

  不小心注意到吕諲转变的三娘:“……”

  一听到彩头你就来劲了, 可真是不忘初心啊!

  大概得敬称你为吕抠抠!

  可惜宴饮时玩的游戏可不全是看实力的,还得看运气。

  比如这藏钩吧,简单来说就是把钩握在手心,让人猜那只手里。

  人足够多的话,玩法就丰富起来了,比如可以分曹对抗。

  今年新科进士有三十二人,那正巧是偶数,可以对半分,十六人对十六人。

  倘若参与的人是单数,这多出来的人就会成为“飞鸟”,这场跟上曹,下场就跟下曹。

  这里头就多了不少随机性,不仅看你自己的能耐,还得看你同曹会不会藏、会不会猜。

  据传东晋那位画《洛神赋图》的顾恺之就是个猜拳高手,有次他顶头上司桓玄和殷仲堪玩到快输了,很不甘心地邀病中的顾恺之出来救场。

  顾恺之表示“赏我一百匹布我就帮你赢”,桓玄二话不说答应了他。

  结果顾恺之还真一猜就一个准,直接帮桓玄反败为胜。

  足见顾恺之眼力有多精准。

  也足见拥有牛逼队友的重要性!

  新科进士们之间都不算特别熟悉,便不特意分曹了,直接按席位分就好。

  两边说定了,三娘还热情邀请韦陟当“飞鸟”一起玩儿,且先来她们曹!

  韦陟本就是爱玩爱闹的,闻言哈哈笑道:“好,我先跟你们一曹。”

  于是宾主玩到了一块。

  郇国公府用的都是金钩银筹,负责拨分筹码的还是那位笑靥如花的瑞云姑娘。

  上曹的人藏好金钩,下曹的人则派出精于此道的人来猜左右手。

  猜对的拿走金钩、藏猜互易,猜错的要么罚诗要么罚酒。

  像郇国公府这样有乐师在的,还能用传钩的方式来决定谁来负责藏钩,增加游戏的不确定性。

  气氛很快便热络起来。

  这次谢恩宴玩到快宵禁才散场,至于赢家是谁……根本没有赢家,两边都是有输有赢,两边都要按照每一轮输的筹码掏钱。至于赢的筹码,那都是奇迹经费,和他们本人没关系!

  临近黄昏,三娘揣着几份菜谱归家,恰好踩着夕鼓响起的点回到常乐坊。她不免和她祖父感慨:“养个进士真费钱。”

  她已经很努力地少输几轮了,结果还是得掏出去不少钱,接下来可得吃回本才行。

  郭家祖父笑道:“考上进士的好处也多,这几天给你送贺钱的人可不少,你有什么要花用的地方便跟你阿娘支去。”

  对于读书人来说,考上进士无异于鱼跃龙门。

  别说考上进士了,不少豪商巨贾都爱来长安赴考的举子都格外好,像是那长安首富王元宝每到冬天就派人扫掉坊间街道的雪,殷切地迎考生到他们家借宿。

  常年广撒网之下,说不准真有考生高中之后会回馈一二!

  要不人家怎么能在长安首富这么显眼的位置待那么久。

  至于那些从乡贡出身考出来的举子,背后更是早就有不少乡绅富户支持他们前来参加科考。

  真要金榜题名,这些乡绅富户给的好处就全落到他们头上了。

  缺钱这种事,一时半会是不会出现在新科进士身上的,谢恩宴上罚的那点钱也就是意思意思而已。

  三娘没想到自己才刚金榜题名就拥有了挥金如土的机会。不过她本就没怎么为钱发过愁,对此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

  喝了快一整天的酒,哪怕那酒不醉人也还是有些难受,三娘与长辈们说过话后便去沐浴更衣,洗去一身的酒气。

  得亏她有贺知章他们陪着锻炼自己的酒量,要不然光是这些应酬就怪叫人头疼的。

  第二日新科进士还要被主考官韦陟领着去过堂。

  过的当然是中书省的堂。

  千辛万苦过了科举关,新科进士终于拥有了直面宰相的机会。

  一大早众人就在光范门外会合,早早候着宰相来上堂。

  李林甫来得倒也不算迟,与他同行的还有另一位宰相牛仙客。

  牛仙客和李林甫一样也不是进士出身,而且他的出身更低,最初只是个县衙小吏。

上一篇:锦鲤娘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