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堂入室 第122章

作者:吱吱 标签: 古代言情

  宋积云点了点头,把今天的盛况说给母亲听,并道:“您若是想看佛像,可以过几天和我去窑厂,我一共烧了六尊佛像。”

  准备奇货可居!

  谁知钱氏嫌弃道:“又不是供在殿里,有什么好看?”

  这供在庙里和没供在庙里的又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没有供在庙里的看着还更清楚些。

  宋积云自然不会和母亲去争论这些,她道:“要不要给您拿一尊尺高的观世音菩萨回来?过两天开窑,出的全是居家供奉的佛像。”

  “又不是买碟子买碗,随便从你窑厂拿就行了。”钱氏想也没想就拒绝了,“家里既然要供奉菩萨,肯定得去请那些庙里高僧开过光的。这事你别管了,我到时候去趟八仙庵。”

  宋积云汗颜。

  此时才深刻地体会到元允中这主意出得有多妙了。

  她送走了钱氏,叮嘱香簪去给元允中送些醒酒汤。

  香簪捂了嘴笑,道:“大小姐,等你吩咐,黄花菜都要凉了——我早让厨房送去了,这个时候元公子应该喝下醒酒汤,都睡了。”

  宋积云不吝啬夸奖,摸着她的头赞她:“真是个贴心的小棉袄,越大越能干了。”

  香簪笑嘻嘻地去叫了粗使的婆子给宋积云端了洗澡水进来,一面服侍她沐浴,一面和她说着话:“元公子怕是累狠了,我去的时候衣服都没有换,脸红红的,闭着眼睛躺在醉翁椅上,邵公子和他说话,他都不怎么搭理人。见我去送醒酒汤,也没像平时那样让我放在一旁,而是端起碗来就喝了。

  “邵公子还问他这是怎么了,他也不说话。还破天荒地赏给我一把碎银子。”

  泡着热水的宋积云舒服得全身毛孔都张开了,她靠在专用来泡澡的小枕头上,懒洋洋地问:“怎么?元公子这么小气的吗?平时都不打赏你们的?”

  “那倒不是。”香簪立刻为元允中辩驳,“元公子不仅常打赏我们,而且还很大方。不过,他很少亲自打赏我们,都是邵公子,或者是六子代他赏赐我们的。像今天这样亲自抓了把碎银子给我,我还是第一次遇见呢!”

  宋积云有一句没一句的听着,在她的唠叨声中不知什么时候沉沉睡去。

  而在荫余堂的元允中却怎么也睡不着。

  区区几杯金华酒而已,怎么会让他喝醉?

  他不过有些心不在焉罢了。

  同龄人中,他算是见多识广的。可他也没有见过像宋积云这样的女孩子。她身上有股子韧劲,让她不管面对怎样的困境都不会轻易的放弃。

  如果一条路走不通,她就换一条路走。

  不管怎么样,她都会走到自己要去的地方。

  有时候他看她苦苦挣扎,不免就顺手帮她一把。

  没想到,在那些人眼里,他竟然就成了宋家的好女婿。

  是个能帮着宋积云支应门庭的人。

  小酒肆里那些人的笑语再一次回荡在他的耳边。

  郎才女貌……感情更好……帮着疏散人群……金童玉女……

  他心烦气燥,干脆披衣起身,推门出了房间。

  月色溶溶,照在中庭铺成菱花的鹅卵石上,泛着青润的光芒。

  元允中望着对面黑漆漆的房间。

  他推门而入。

  月光洒进来,邵青呼呼正睡得香甜。

  元允中看着,莫名心中不虞。

  他一脚踢在邵青的床角。

  “谁!谁!”邵青满脸慌张,眼睛都没有睁开,却鲤鱼挺身已经一跃而起。

  元允中突然觉得心里好受了一点。

  他看也没看邵青一眼,转身就离开邵青的房间。

  “公子,你叫我做什么?”邵青满脸懵然地冲着他的背影喊着,“是宋小姐那边出了什么事吗?”

  元允中脚步一顿。

  难道他对宋积云真的过度关注了?

  连邵青都下意识的觉得自己半夜找他就是为了宋积云?

  他是不是和宋积云走得太近了?

  元允中躺在床上,双眼一闭,决定强迫自己不再去想这件事。

  清者自清,待时间长了,谣言自然就会不攻自破。

  可为何这么想的时候,他心里反而更堵得慌了呢?

  *

  宋家窑厂这几天的生意已经到了一单难求,居然有人拿到了订单加价一到二倍,甚至是三到四倍转卖,赚差价的地步。

  她不得不和周正连夜想办法,力求每张订单都是客户自己来提货,可就是这样,也防不住有人在码头交易。

  有些人甚至抢着去订他们家的日常瓷,以为这样就可以优先排到佛像的订单,任周正怎么解释也没用。

  周正气得直灌茶,道:“难道要涨价才行。”

  宋积云倒悠闲,给他续了杯茶道:“利润超过一倍就有人铤而走险,利润超过十倍,就有人杀人放火。防是防不住的,加价也不可能加价,只能想办法推出新佛像,重新定价。”

  也就是变相的涨价。

  周正觉得宋积云比他更像个大掌柜,甩手不管了,道:“我全听东家的。”

  宋积云却觉得利润的大头在家里囤着的那几尊大佛上。

  她道:“你放出风声去了没有,说我们还可以烧比八仙庵更大的佛像。”

  周正呵呵直笑,拿出了两张订单,道:“一张九华山的,一张武当山的。”

  大小姐料事如神。

  他们囤了三尊三清真人像。

  正好给武当山。

  (本章完)

第173章

  宋积云现在就是有点担心“玉瓷”会褪色的问题。

  要知道,能买得起等身高佛像的寺庙也不是很多,何况他们有着超强的宣传效率。

  她立刻就有了个决定:“你跟那些寺庙的牙人说,把订货的单子保留好了,我们可以免费换一次。”

  周正有点傻眼,道:“免费换一次?怎么个换法?”

  宋积云道:“只要不是人为的损坏,我们都可以帮他们重新烧一个。”

  周正立刻道:“那岂不是等于半价卖。”

  他这是怕有人拿着订单直接要求窑厂帮着再烧一个。

  “当然不是。”宋积云把后世一些维修的细则拿出来和周正讨论, 周正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兴奋地道:“我知道东家。您这是防着良玉窑厂和我们争单子。这样一来,至少十年,他们家别想做寺庙的生意。”

  不过,他很快又醒悟过来, 道:“可我们家的佛像根本就不愁卖啊, 别说十年了, 就是二十年,只要我们家做得出来,就能卖得出去。”

  有必要这样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吗?

  宋积云总不能暴露“玉瓷”的缺点。

  她干脆道:“你听我的,准没错。”

  周正居然也没有多问,立刻应下,开始和宋积云讨论怎么把这些优惠都写进契书里又不能让那些寺庙和牙人钻空子。

  宋积云却寻思着要不要和御窑厂重新订一个合同。

  按惯例,给御窑厂烧的瓷器御窑厂有优先供货权。

  宋家窑厂要自己用,必须御窑厂同意。

  或者想办法让御窑厂允许他们窑厂也烧甜白瓷,但祭祀用的瓷器专供御窑厂给皇家进贡?

  这样就可以烧高温瓷了,也不存在褪色、龟裂的问题了。

  *

  宋桃这边的生意却一落千丈。

  此时的交通不便,宋家窑厂是第一次烧出大佛来,并不是所有来进货的商户都有实力有信用直接从银楼里拿银子,多半的商户只能紧着购买自己觉得最畅销或者最需要的瓷器,临近春节, 家家寺庙都会举办庙会, 洁白如玉, 能供奉在家里的佛像, 不消说, 肯定比祭祀用的瓷器更受欢迎。

  洪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洪老太爷虽然觉得自家窑厂的瓷器不愁卖,可更眼红宋家窑厂的红火。

  他亲自来了窑厂,和宋桃商量:“我们能不能也试着烧尺高的佛像。”

  宋桃看着宋家窑厂每天车水马龙,虽然告诉自己不用着急,各做各的生意,可还是嘴角都起了泡。

  她听着洪老太爷这话就觉得不舒服。

  她何尝不想客似云来,可要有这样的手艺才行。

  她按照前世的记忆,把一些宋积云当年非常器重的窑工都想办法挖到了良玉窑厂,可这些人毕竟都没有像前世那样,已经在宋家窑厂做了十几年的工,有很多的经验。她能有什么办法?

  但她更不能对洪老太爷发火。

  她笑道:“也不是不能做。可如今市面上的模具师傅都在他们家赶活,我们若是要做,就得高价挖人。这都是小事,怕就怕宋家窑厂和他们签了很苛刻的契书,他们就是想来我们家窑厂也来不了。”

  洪老太爷心里也清楚。

  他失望地叹气。

  跟着过来的洪大管家出主意道:“要不,我们也烧点青花?我看宋家窑厂的青花也卖得挺好的。”

  宋桃闻言暗骂了几句“外行看热闹”之类的话,这才笑着解释道:“烧什么我都行。要紧的是师傅从哪里来?”

  洪家的大总管一下子不出声了。

  宋桃安抚洪老太爷:“最多也就两年,窑厂就办起来了。也不用急着这一时。”

上一篇:折青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