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堂入室 第239章

作者:吱吱 标签: 古代言情

  校尉皱眉,道:“要是元允中一辈子都对这位宋小姐相敬如宾呢?”

  幕僚看着他没有说话。

  校尉明白过来。

  元允中会更痛苦。

  心爱的人一辈子被人指指点点的,他能堵着别人不在他面前说,还能堵住天下众人的嘴不成。

  “唉!遇到了我们王爷,这位宋小姐也挺倒霉的!”校尉道。

  等宁王用过膳,他随着宁王进了宫。

  皇上午休起来,精神头正好,听说该见宁王了,他眉心蹙了蹙,才让太监去宣了他进来。

  宁王笑嘻嘻地给皇上问了安,如个莽撞之人般涎着脸皮凑了过去,道:“怎么没见贵妃?”

  他在皇上面前,向来是这个样子。

  “你,你来干什么?”皇上有些口吃,不太喜欢说话。

  宁王苦着脸,把琉璃厂门前烧瓷的事说给皇上听。

  皇上早已经知道了,有些不耐烦地打断了他:“说,你要干嘛?”

  “皇兄!”宁王哭丧着脸扑在皇上的面前喊着冤枉,“我也是上当受骗了。见那宋桃说起家中之事时楚楚可怜的,就听信了她的话。我不是特意给您丢脸。不然我也不会去琉璃厂看热闹了。”

  皇上兄弟们都很爱美色,他不觉得因美色误事是什么大事,习以为常地点了点头,道:“以,以后不可如此!有失体统!”

  宁王连连点头,拉了皇上的衣袖:“皇上,我有件事要求您!”

  皇上正要让他说话,秦芳笑吟吟地走了进来,温声道:“皇上,元允中元大人来了。”

  皇上眼睛一亮,道:“宣!”

  宁王眸光一沉。

  元允中穿了件灰白色的细布道袍,一派光风霁月的走了进来,一副居士的打扮,让人乍眼一看,还以为是进来的是个高大英俊的道士。

  皇上却朝着元允中直招手,并道:“你,你不是沐休。”

  可见元允中是临时求见,而皇上就这样见了他。

  宁王的眸光更暗了。

  元允中给皇上行了礼,拿出几张纸递给秦芳:“您不是说过几天要祭三清道宗吗?我寻思着得早点把这青词写出来了拿给您过过目。就趁着沐休的时候来见您。不然我爹见了,又说我坐在都察院,干着翰林院的活。”

  皇上呵呵地笑了起来。

  元允中从在泰山回来之后,被皇上调到都察院。

  两人凑在一起说着祭祀三清道宗的事。

  宁王被甩在了一旁。

  他轻轻地咳了一声,感兴趣地走了过去。

  皇上和元允中抬头。

  元允中淡淡地和他打了个招呼:“宁王爷!”

  “元大人。我们又见面了!”宁王露出个掩饰不住恶意的笑容,然后把目光移向了皇上,“皇兄,您什么时候祭拜三清道宗?我到时候也来参加。”

  皇上颔首。

  宁王旧事重提:“皇上,我有件事要求您。”

  *

  口袋胡同,宋积云送走了元允中,去了新北仓。

  荫余堂的订单,已经排到三年后去了。他们得在新北仓租间仓库堆放货物。

  好在是周正把地方已经相看好了,租金等也都谈妥了,她也就是看看地方。

  和她在新北仓碰头的还有洪熙。

  他看去有些心不在焉的,等宋积云看过了仓库,定下了相关的契书,他还是没能忍住,道:“你知道宋桃去了吗?”

  “知道!”宋积云心里毫无波动。

  不知道她还会不会再来一世,会不会继续给自己挖坑。

  洪熙犹豫道:“你要不要给她收尸。我听说她的尸体被晾在四夷馆没有人管。”

  (本章完)

第353章

  宋积云问洪熙:“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洪熙半晌无语。

  宋积云和他说起荫余堂铺货的事:“德化瓷以人像见长,龙泉瓷以颜色见长,我们的瓷器以器物见长,得做出特色才行。京城文人雅客多,我们得在文房四宝和茶具上下功夫,日常瓷则要以像薄胎这样的高端瓷为主才行。”

  两人说着话,把宋桃的事放到了一边。

  *

  此时的乾清宫里,宁王正说着宋积云:“真是没有想到,居然有手艺如此高超的姑娘家。一炉窑烧成了七、八成。不要说她一介女流了,就算是和男人相比,那也是凤毛麟角,数一数二的。难怪景德镇御窑厂的人会推荐她进京给太皇太后烧瓷器了。枉我以前还以为是她长得漂亮,得了督陶那个太监的青睐才得了慈宁宫的差事的。”

  说到这里,他冲着皇上“嘿嘿嘿”地笑了几声,语带着几分轻浮地道:“这也不能怪我。谁让那宋小姐长得那么漂亮呢?是个男人看了都会这么想的。”

  皇上听了面露不虞,道:“你说事就说事,非议别人相貌做什么?”

  宁王“嘿嘿嘿”地笑了几声,正要说话,站在旁边一直没有吭声的元允中突然道:“王爷,一炉窑能烧出七、八成的瓷器很厉害吗?”

  宁王被问得突然语塞。

  元允中则朝着皇上拱了拱手,笑道:“臣虽然巡抚江西,曾亲自到过景德镇,也曾亲目睹过宋氏烧瓷,却不知道一炉窑能烧出七、八成的瓷器有什么特别之处?此时听宁王殿下提起,不免有些好奇。”

  他说完,继续问宁王:“我知道景德镇那些数一数二的窑厂都会在御窑厂忙不过来的时候接些御窑厂的订单。照你这么说来,宋家窑厂应该也算是景德镇数一数二的窑厂吧?”

  宁王有些不明白元允中说这话是什么意思,他不由朝皇上望去。

  皇上正有些好奇地望着他。

  他原本这样夸奖宋积云是为了让皇上知道他为什么会突然想求娶她。

  虽然元允中未必知道他的用心,可元允中这个人向来以善谋著称,元允中这样问他,想必有他自己的用意。

  各种念头在宁王脑海里翻滚了一遍,可他却怎么也想不通元允中问这话的用意。偏偏皇上还等着他回话。他决定既想不通,那就暂时顺着元允中的话说好了,以不变应万变。

  “的确。”宁王笑道,“要不我怎么说这姑娘家不简单了!我听景德镇的人说,梁县新上任的那位江大人一到任,就给了这位宋姑娘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称号。”

  “是吗?”皇上闻言看了元允中一眼,感兴趣地道,“那这姑娘还不错啊!”

  “皇上圣明!”宁王笑着躬身行礼,道,“臣正是因此而……”

  “倾心于宋氏”已经在他的舌尖上了,元允中却朝着他笑了笑,再次突兀地插言道:“不知道像宋家这样的窑厂在景德镇还有几家?”

  宁王一愣。

  元允中已笑着对皇上道:“我上次给您带的那套‘独钓寒江雪’的茶具,就是宋家和景德镇其他几家窑厂一起新烧制的新青花。如今宋家在京城的瓷器铺子,也卖的是这种新青花听说出货太少了,他们的订单已经排到了三年以后。”

  宁王听了眼睛珠子一转。

  那新青花明明是宋积云烧出来的,元允中却说是和其他几家窑厂一起烧出来的。

  元允中为何要在皇上面前压着宋积云,生怕宋积云在皇上面前出了风头。

  难道他是怕宋积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吗?

  宁王在心里琢磨着。

  元允中越是想让宋积云平凡普通一些,他就越要让皇上知道宋积云的优秀。

  不然他的计划也没办法实施。

  “可见元大人虽然去了一趟景德镇,对景德镇的事却是一点也不了解。”宁王道,也打断了元允中的话,把皇上的目光吸引到了他这里,“那新青花哪里是几家窑厂一起想出来的,分明就是那宋小姐的创新。”

  元允中一听,眼底闪过些许的焦虑,面上却半点不显,道:“我怎么听说景德镇如今都在烧这新青花?若那新青花真是宋小姐独创,其他窑厂怎么拿到的秘方?”

  “这你就不知道了。”宁王看着,心中冷笑连连,高声道,“如今景德镇的窑厂都以宋氏马首是瞻,全都跟着宋氏讨饭吃。宋氏让他们烧什么,他们就烧什么。有些小作坊甚至都不自己烧瓷了,而是给宋家窑厂打下手,专门帮宋家拉坯,或者帮是宋家刻花,成了宋家窑厂的一部分。”

  皇上皱了皱眉。

  宁王更来劲了,道:“如今景德镇最好的窑厂一炉窑也不过能烧个四、五成,一般的窑厂能烧个三、两成。烧出空窑的那也是比比皆是。宋氏开窑就有七、八成的瓷器,不仅在景德镇少见,就是往前数五十年,那也没谁能相提并论。”

  元允中还是不承认般地道:“照王爷这么说,宋氏烧瓷是很厉害。可往前数五十年也无人能相提并论,未免有些夸张了。”

  宁王斜睇他一眼,不屑地道:“何止五十年,就是一百年也不夸张。这五十年来,要说谁能和宋氏比一丝,也就宋氏的父亲宋又良了。那宋又良曾经烧出过霁红瓷。可惜,昙花一现。也就只烧成过一次。可若是论出窑率,就远远不如宋氏了。宋又良最顶峰的时候,出窑率在五成左右。何况宋氏还新创了甜白瓷。”

  他滔滔不绝地说着宋家的事。

  元允中又一次打断了他的话:“王爷,你刚才说您有事求皇上,不知是何事?可需要我回避?”

  当然是求娶宋积云!

  宁王得意地想,可一抬头,却看见了皇上有些阴沉的面孔。

  他心中一突。

  元允中的话音再次在他的耳边响起:“王爷这么了解宋家的事,所求之事不会与宋氏有关吧?”

  他笑道:“让我猜猜王爷要干什么?宋氏也就是有个烧瓷的手艺,王爷不会是想让宋氏给您烧制什么瓷器吧?也是,太后寿诞之后是太皇太后的千秋,之后是贵妃娘娘的生辰。”

  他和皇上开着玩笑:“不过,王爷也太小气了些。这是准备只逮着一只羊薅,就不能送点别的。”

  皇上也跟着笑了起来,道:“是,是有点小气。”

  宁王僵住。

  他落入了元允中的圈套。

  元允中一而再,再而三的压着他,不让他说宋氏,哪里是怕宋氏太出风头,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分明是为了引诱他说出宋家的事。

  而皇上最是多疑。

  他要是在这种情况下再提出求娶宋积云的事,皇上不会以为他是被宋积云的美色所诱,也不会以为他瞧中了宋积云的才华,皇上会以为他求娶宋积云,是为了宋积云的手艺,是因为宋积云烧瓷非常的厉害。

  而他走私瓷器的风波还没有平息。

  他额头冒出细细的冷汗。

上一篇:折青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