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堂入室 第27章

作者:吱吱 标签: 古代言情

  元允中对着六子打着手势:明天做鲜肉馅的大方糕。

  六子点头,一溜烟地跑了。

  元允中慢悠悠地往厅堂去。

  宋家的厨子还是不错的,他提了几次要求,她们家的大方糕就做得可以和他们家的厨子相媲美了。

  *

  宋积云回到房间连喝了两碗冰镇的酸梅汤,这才觉得心情舒畅了些。

  她叫了郑嬷嬷和郑全过来。

  “元公子明天就走。”她不顾两人的惊讶,吩咐郑嬷嬷,“你连夜派人去县里最好的裁缝铺,把元公子能穿的衣服都买回来。再让厨房做些路上易食的干粮点心。凉席、被褥、熏香、围棋双陆之类的也都要准备……”

  说起来都要半天,何况是要准备。

  郑嬷嬷匆匆走了。

  宋积云这才吩咐郑全:“他人一不见,衙门那边就找了过来,虽说用的是县令的名头,可我们查了这么长时候,打听了这么久也没个准信。他的身份肯定不简单。

  “他走的时候,不能在梁县露面。你准备辆平时小厮出门采买的马车,今晚上亲自去联系给我们家送瓷器的船家,最好能随着他们一起离开梁县,直接把人送去杭州,送他上了回京城的船。”

  郑全一愣,道:“不是苏州吗?”

  宋积云笑道:“你还怕他在苏州没人吗?”

  郑全脸一红。

  宋积云叹息道:“他走得越远越好。就算是要找我们算账,我们也有时间布局。”

  郑全沉声应是。

  宋积云转身去拿了张名帖给郑全,低声道:“这是宁王府大总管的名帖,你想办法手找到那边漕帮里的人,最好能打听到婚书上写的那个元浩然是谁?江南这边打听不到,就往京里问。”

  她总觉得元允中的身份是个炸弹,指不定什么时候就炸了。

  郑全一一应诺。

  宋积云又和他讨论了些出行的细节,务求让元允中安安稳稳地走人,两人这才散了。

  她去了她院子西南角的一个石板房。

第36章

  石板房外观颇为简陋,看着像是放花具的地方,可它却是宋积云小时候宋又良为了哄她学烧瓷,专门按她的要求砌的一个小作坊。

  宋积云望着靠墙堆放的煤炭,在心里冷哼了几声。

  用柴烧窑,一夜的时间,不要说用高岭土做的瓷器了,就是用黏土做的陶器,也不可能烧出来。

  可她从后世来,知道用煤炭也能烧窑,而且升温快,时间短。

  她从置物架上找了一个大小合适的匣钵,把元允中的杯子放了进去,再用石板房里的红砖砌了一个小小的蛋窑,然后开始用煤烧窑。

  当然,他这个杯子想烧成瓷器是不可能的,但可以烧一半——烧成素坯。

  只是渗水性不太好,稳定也不怎么样,还说不好能不能用,但这与她何干呢?

  谁让他只给了她一夜的时间呢?

  宋积云要注意的就是别让温度太低,泥不能成坯。

  红红的火光中,宋积云守了一夜,汗水出了一层又一层,等到天青时分,她觉得自己闻起来就像在腌菜缸里打了一个滚又泡了一夜似的,味道“酸爽”。

  宋积云赶回去好好的梳洗了一番,让香簪带着几个小丫鬟去石板房开了窑,取出了那个烧得歪歪扭扭,像被狗啃了的素坯压手杯。

  别说,仔细看看,还挺有艺术品的味道。

  如果能再烧层釉,还挺有意思的。

  等元允中拿到这个杯子,她倒要瞧瞧,他还有什么理由意难平?

  宋积云满意极了,让人去请了郑嬷嬷。

  郑嬷嬷几乎一夜没睡,眼下有黑黑的眼圈。

  她身后跟着五、六个小丫鬟,或拎着包袱,或提着食盒。

  “都照您的吩咐准备好了。”她说着,犹豫着打开了其中一个包袱,拿出一件男式衣服,道:“就是怕元公子不太喜欢。”

  宋积云一看,大乐。

  那是一件大红纱宝蓝色织金银菖蒲纹团花的直裰。

  先不说那衣裳猩红猩红的有多亮丽了,就是这宝蓝色织金银菖蒲纹的团花,在屋内光线不充裕的情况下还不时闪动或金或银的光芒,就可以想象到穿在身上,走在阳光下是多么的耀眼了。

  郑嬷嬷解释道:“也是巧了,街尾洪家的公子九月份行及冠礼,特意从苏杭那边订了一批布料回来,做了这几件衣服。我好说歹说,加了五倍的银子,那家的裁缝才答应瞒着洪家,先紧着我们。”

  宋积云再看那包袱里,除了这件大红色,还有若干件苏梅色、紫蒲色、朱柿色等颜色极其鲜艳的衣服。

  若是穿在元允中的身上……肯定很有意思。

  不过,就元允中这身材,能和他穿同样大小的衣服,这位洪公子只怕也是个大高个子。

  宋积云大手一挥,道:“你记得到时候洪公子的及冠礼好好的送份贺礼过去。”

  不管怎么说,没有洪公子的及冠礼,就不可能有这一堆衣服。

  郑嬷嬷松了口气,笑着应是。

  郑全也赶了回来,说事情都办好了。

  宋积云放下心来,找了个藏蓝色的锦盒装了杯子,去了荫余堂。

  元允中不在。

  宋积云挑眉。

  扫院子的小厮说,他去了钱氏那里。

  他去那里干什么?

  宋积云眉心突突地跳,她拿着锦盒,匆匆去了钱氏的院子。

  满院的浓荫,让钱氏的院子看着就透着股清凉。

  厅堂龟背锦的琉璃扇门洞开,元允中穿了件青竹色素面纱道袍,坐在厅堂里摆了茶具点心的黑漆钿镙束腰圆桌前,和她母亲说着话。

  听见动静,钱氏扭头笑着朝她招手:“你怎么过来了?不是说早上要去封道吗?快来,元公子给我带了大方糕。你还别说,这鲜肉馅的大方糕,我还是小时候在老家吃过,好多年都没吃过这种味道了。”

  这话就有点夸张了。

  去年中秋节,她爹还从苏州带了鲜肉馅的月饼回来。

  宋积云的心思半点不漏,含笑着过去坐在了母亲的身边。

  钱氏就亲自叉了一块点心给她:“你尝尝好不好吃?”

  宋积云接过钱氏手中的青花瓷小碟,还没有来得及尝一口,就听见她母亲笑道:“我准备留元公子在家里多住些日子,等过了冬至再说。”

  点心差点从她手里落下来。

  她朝元允中望去。

  元允中摊了摊手,一脸茫然,好像比她更不明所以。

  他不知道才有鬼呢?

  宋积云忙问母亲:“您怎么突然改变了主意?我这边送元公子回去的东西都收拾好了。”

  钱氏温声道:“我是觉得这么快就让元公子离开不太好。你父亲七七都还没有过呢!何况我们和宋家的闹得这么厉害,他要是走了,你的婚事还不知道会起什么波澜。”

  这都不是理由。

  她既然敢撕破脸,就不会怕他们魑魅魍魉。

  送走了元允中,没有了这个定时炸弹,她反而行事更方便,把握更大。

  她尽力地说服着母亲:“总不好让人在我们家过这么长的时间吧?”

  钱氏却铁了心,任她怎么说也不为所动,还道:“这件事你听我的,元公子就暂时在荫余堂住下,想吃什么喝什么,或者是有丫鬟小厮服侍得不周到的,你就让六子来跟我说。”

  最后几句,她是对元允中说的。

  元允中笑着应“好”,还温文尔雅地道着:“多谢二太太。外院有什么事,您也直管差遣我就是了!”

  钱氏的满意溢于言表,还对积云道:“他身边只有一个六子服侍怎么行?我已经派人去跟牙行的人说了,他们明天会带人过来,你让郑全帮元公子挑几个机灵的小厮。”

  宋积云觉得自己做错了一件事。

  她要是当初对母亲坦白了元允中的来历就好了。

  此时再说,她怕……她母亲会以为她是在找借口让元允中走。

  宋积云抚了抚额头,草草地答应了。

  可转过头来就把元允中拽出了厅堂,按在了院角的香樟树下,沉声道:“你和我母亲说了什么?”

  他低头,望着她揪着他衣领的手。

  宋积云冷笑,不仅没放,而且还拧了拧。

  元允中就伸出手来,点了点宋积云的拳手,若有所指地道:“宋小姐,男女授受不亲。”

第37章

  “哦!”宋积云才懒得理会他的这些小把戏,道:“你要是不说,等我去问过我母亲了,可就没有这么好说话了。”

  元允中听着,就缓缓地朝她眨了眨眼睛,一副很是无辜的样子,道:“宋小姐,我在令堂面前什么都没有说,你总不能让我造谣吧?”

  好样的!

  宋积云揪着他衣襟的手突然用力,两人面对着面,呼吸仿佛都要融在了一起似的。

  “明人不说暗话。”她徐徐地,“有什么条件?说吧!”

  元允中望着自己胸前被揪得皱巴巴的衣襟,慢慢地道:“宋小姐,不是我不想离开,是令堂非要留我。”

  两人离得极近,元允中垂眼,就可以看见她乌黑的青丝,光洁的额头,又长又翘的睫毛,还有那冷锐清澈,英气逼人的眼睛。

上一篇:折青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