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堂入室 第34章

作者:吱吱 标签: 古代言情

  宋积云去了起居室仿着父亲的笔迹给周正写委托书。

  旁边的书房里,元允中半阖着眼眸,慢慢地喝着茶。

  *

  翌日宋又良的二七,宋大良和宋三良都没有出现,反倒是宋九太爷和几位族老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似的,还带了子侄过来祭拜了宋又良。

  只是宋九太爷走的时候特意问宋积云:“汪大海还没有找到吗?我怎么听说他最近染上了赌博?”

第46章

  翌日是宋又良的二七,宋大良和宋三良都没有出现,反倒是宋九太爷和几位族老,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似的,带了子侄来祭拜宋又良。

  所谓的伸手不打笑脸人。

  在没有利益冲突的时候,宋积云也不介意粉饰太平,请了他们去了东边的厢房喝茶。

  宋九太爷这才问她:“汪大海还没有找到吗?我怎么听说他最近染上了赌博?”

  看来大家都挺关注窑厂的事啊!

  宋积云不冷不热地道:“已经报了官,会有官府来处置的。”

  宋九太爷锁了眉,道:“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报了官,那些官差今天来查,明天来查,麻烦不说,还闹得人尽皆知,让人看笑话!”

  重点是那句人尽皆知吧!

  万一汪大海的失踪真有什么蹊跷,他们不报官,岂不是更加说不清道不明了。

  宋积云一副不以为意的样子道:“我爹在的时候告诉我,能用钱解决的事都不是事。报了官,有什么事也免得赖到了我们身上。”

  宋九太爷被她说得一噎。

  宋积云趁机叫了吴管事过来陪客,她则和找过来的郑全去了祭坛旁的小茶房。

  “怎么样了?”她皱着眉问道,“顺利的出货了没有?”

  郑全一夜没睡,喝了盏浓茶,吃了两块点心,这才缓过气来:“挺顺利的。不过,周正那里遇到了点麻烦。”

  宋积云吩咐丫鬟去给他端饭,敞开了小茶房的门和他说话。

  “项阳听说汪大海不见了,库房里的货不能顺利出单,就带了几个徒弟过来帮忙。”郑全压低了声音道,“结果他一看到周正手里拿着老爷的委托书就炸了,说周正这么年轻,去年刚刚升了大掌柜,老爷生前不可能把窑厂托付给他。

  “七、八个人围着周正吵了半天。

  “要不是我去嚷了一嗓子要出货,周正还不能脱身。”

  他担心道:“窑厂那边,周正只怕是镇不住!”

  宋积云摩挲着手中的茶盏,道:“周正原本就是个引子。”

  只是她没有想到引出来的是汪大海失踪,还影响了家里的生意。

  她道:“其他人呢?”

  “宋立也不服。”郑全道,“快天亮的时候,他赶了过来,明里全是劝项阳的话,可仔细一想,全是挑拨离间的意思。”

  他摇头:“要不是我亲眼看见,亲耳听到,我都不敢相信,宋立还能说出那样的话来。”

  “那罗子兴呢?”宋积云道。

  “他没到场。”郑全道,“说是在汪大海家里,一直陪着衙门里的人问话,之后又陪着去吃了花酒。我回来的时候还没有散。”

  “是吗?”宋积云道,颇有些意外。

  “他们的事你别掺和。”她叮嘱郑全,“你只要派人帮我把这些人都盯死了。谁站在他们身后才是最重要的。再就是九太爷说的,汪大海赌博是不是真的。要是他真的赌博,说不定赌坊那也是条线索。怕就怕有人给他乱扣帽子。”

  郑全点头,见丫鬟给他端了早饭进来,狼吞虎咽的开始吃饭。

  只是他饭还没有吃完,周正满头是汗地赶了过来。

  “大小姐,不好了!”他急急地道,“库房那边,丢了好几本账。”

  宋积云皱了皱眉,示意他坐下来说话,还让郑全给他倒了杯茶:“别慌,有事慢慢说。”

  周全道:“郑管事走了之后,我寻思着您说不定会叫了我过来问出货的事,就去了库房的账房,想把这些日子库房都出了些什么货,各发往哪里,数量多少都记下来,见了大小姐我也好回话。

  “谁知我去了库房的账房,却发现有几本账册放错了顺序。

  “我原以为是汪掌柜的粗心大意,就想着顺手把这些账册理一理。

  “结果……我发现去年九月份的出库单不见了。”

  所以,他们这些人要干什么?

  汪大海的失踪难道与这些账册有关?

  宋积云知道周正是个精明强干,心思缜密。如果仅仅只是丢了账册,他不会如此的慌张。

  她沉声道:“你还发现了什么?”

  周正的汗冒得更多了,他忍不住拿衣袖擦了擦额头,这才道:“我又去查了采买那边的账册和总账房的账册,去年八月,我们给宁王府送了三船货。”

  宋积云和郑全都懵懵懂懂的。

  周正继续道:“然后我去查了去年八月的账册,八月的时候,我们给宁王府送了三船货。

  “大前年的八月,我们也宁王府送了三船货。

  “连续四年,我们都给宁王府送了三船货。

  “可今天,我没有找到出货单。”

  小茶房内一片死寂。

  御窑厂和宋家的窑厂的订单,五年一签。会提前一年或者是两年把需要的瓷器告诉宋家,但什么东西送到什么地方去,却会在瓷器烧好之后才会再有单子过来。

  单子通常是库房、总账房和御窑厂各一份。

  可御窑厂那边的督陶官万小泉的爪子很深,有时候送银子都不一定好使。宋又良打从心里瞧不起万小泉,万小泉也觉得宋又良说话行事很古板,喜欢和汪大海一起玩。

  一来二去的,御窑厂那边的订单多半的时候都是由汪大海拿回来之后,再送到总账房入账。

  宋积云咬着牙道:“不会总账房没有收到今年的货单了吧?”

  “是!”周正苦笑道,“不仅没有收到八月份宁王府那边的送货单,也没有收到淮王府那边的送货单。

  也就是说,他们家马上要给宁王府和淮王府送货了,却不知道应该送什么货?

  郑全不死心地道:“那去年和前年都送的是些什么?”

  “每年都不一样。”周正无奈地道,“今年窑厂烧成了三个青花龙纹大缸。两个是用苏麻里青料烧的,一个是用浙青料烧的,没有出货单,根本没办法出货。”

  苏麻里青釉料烧出来的青花带着明显的黑点,浙青釉料的青花烧出来非常的轻柔,一看就是不同的釉料烧出来的,想混淆一下都不成。

  宋积云很头痛,道:“那就只能从御窑厂想办法了?”

  听说要和御窑厂想办法,周正和郑全都畏缩了一下。

  周正更是道:“还是先找汪大掌柜吧!要是找不到,再从御窑厂想办法也不迟。”

  宋积云沉吟道:“我就怕烧的瓷也出问题了!”

  有货在,只要把出货单找到就行了。可万一连货都没备齐呢?

  特别是烧瓷,又不是丢到窑里就能百分之百的烧出来的。

第47章

  周正和郑全一听,脸都白了。

  特别是周正,趔趔趄趄地起身就往外走:“我得去库房看看!”

  汪大海失踪之前,如果有人告诉他库房里的出货单会不见了,他肯定会不以为然,嗤之以鼻。可现在,他的经历让他什么都不敢相信,什么都不敢保证了!

  他就怕账实不符——库房的账面有这个东西,实际上却早就不知道去了哪里。

  就算宋积云能从御窑厂那边再抄录一份出货单,宋家窑厂没货给御窑厂,那才是真正的灭顶之灾!

  宋积云没有拦他。

  送往御窑厂的瓷器,都是精品中的精品,有时候一、两年才能烧出来。

  如果库房账实不符,就算是他们想烧件一模一样的补缺,十之八、九也是不可能的。

  她道:“我和你一块儿去。”

  郑全不由朝祭坛望去:“那这里……”

  “还有母亲和两个妹妹。”宋积云打断了他的话,“不把事情弄清楚,我们就得像无头苍蝇似的乱飞。”

  郑全没听懂。

  宋积云也没有和他多解释,只是叫了郑嬷嬷过来附耳叮嘱了一番,这才和郑全、周正一起去了宋家位于昌江码头边的宋家库房。

  只是她刚刚在库房的账房坐定,项阳和宋立就闻讯赶了过来。

  项阳更是道:“大小姐,您有什么事就吩咐我们好了,怎么亲自跑过来了。”

  他说着,不满地看了周正一眼,道:“太太知道您过来了吗?”

  宋积云把项阳和宋立带来的徒子徒孙交给了周正,留了项阳和宋立,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两人。

  两人和周正一样,吓得脸都白了。

  宋立还破口大骂:“姓汪的自己要死就去死,怎么能拖累着我们都跟着他倒霉!大小姐,这样的人不能再留在我们窑厂了。”

  说得好像汪大海还活着似的。

  宋积云看了他一眼。

  项阳显然比宋立沉稳,道:“大小姐,现在不是追究这些的时候。我也来帮忙,先把库房里的东西弄清楚了再说。”

  宋积云点头,道:“派个人去跟罗师傅也说一声。让他也带几个信得过的人来。现在库房的人,一个都不能用。”

  项阳立刻出去叫了自己的一个徒弟去请罗子兴。

  宋立见了有些讪讪然,道:“大小姐,您还有什么吩咐?”

  宋积云道:“我已经让人把库房封了起来,在盘点没有完成之前,这里只准进不准出,你跟你的徒弟们说一声,若是觉得委屈,先忍着。等这件事过去了,自然会论功行赏。可要是有人不守规矩,也别怪我翻脸不认人。”

上一篇:折青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