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堂入室 第71章

作者:吱吱 标签: 古代言情

  红漆书案前,宋积云和洪熙并肩而立。

  正午的阳光透过枝叶照在他们的身上,仿若在他们身上洒下无数的金箔,让宋积云望着洪熙的脸庞妍丽而明媚,微微俯身和宋积云说笑的洪熙更从眼底流淌着如烈日般,挡也挡不住的热情的笑容。

  漂亮得如一幅色彩浓丽水粉画。

  连他们周边的气氛都变得静谧恬熙起来。

  元允中瞳孔微缩,扬着下颌,慢慢地站了起来,推开了花厅的窗。

  “咔嚓”一声轻响,热浪夹着花木的馥香扑了进来,在清凉的花厅里漫延。

  宋积云和洪熙不由自主地朝声响的方向望去。

  元允中背着手,身姿笔直地站立在窗前,正远眺着院中开得灿烂的花木。

  感受到两人的目光,他转过身来,倚在窗边,晒然地回望着他们,一副“出了什么事”的样子。

  端是玉树临风,器宇轩昂,一派风光霁月的样子。

  洪熙直觉不喜,暗暗皱眉。

  宋积云却不禁扶额。

  她怎么把这祖宗忘了!

  他关键的时候虽然不会掉她的链子,可也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

  他好心陪她来洪家,她却只顾着和洪熙说话,把他撇到了一边,他会不声不响地在旁边等着才怪!

  宋积云略一思忖,索性笑着拿了刚刚画的图样笑着从书案后走了出来,道:“我画了两个图样,你帮我们看看,哪个比较适合?”

  他的画她是亲眼见过的,水平可比她高很多。

  她还是很相信他的鉴赏力的。

  元允中目光清冷,定定地看了她几息功夫,这才眼睑微垂,视线落在了她手中的宣纸上。

  不过是寥寥几笔,却将那茱萸的浓艳勾勒的栩栩如生。

  他挑了挑眉,徐徐地道:“还不错。”

  宋积云不禁眉眼带着几分笑意,道:“你觉得哪个好?我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元允中右手搭在窗边,并没再多看那图样一眼,语气却很随意,道:“时间太紧,斜画一丛好了!”

  宋积云微愣。

  不得不说,他提醒了她。

  画师画画也是需要时间的。

  福禄葫芦瓶通常都有尺高,满瓶画花可比单单斜画一丛需要花费的时间多多了。

  她之前疏忽了这个细节。

  元允中的话说得有道理,可说话的方式未免太容易引起歧义。

  偏偏花厅和雅室都静悄悄的落针可闻,洪熙肯定听到了。

  她不想洪熙有什么误会。

  毕竟提供两种方案的人也是她。

  “时间是有点紧,不过,齐心协力,总能想出办法。”宋积云说着,问洪熙:“令弟的及冠礼,都请了些什么人来观礼?”

第96章

  洪熙一时间没明白宋积云的意思,但他还是道:“我弟弟的及冠礼除了请我祖父的几个朋友,家里的两房远亲,就是他在鹤山书院的同窗和老师了。”

  宋积云大吃一惊。

  她没有想到洪家能请到鹤山书院的人来观礼。

  要知道,鹤山书院可是在苏州!

  从苏州到梁县有五百多里地,要走半个月。下了船还要换骡车。舟车劳顿,不是一般的辛苦。

  反而洪家二少爷也在鹤山书院读书的消息被宋积云一闪而过没多想。

  她忍不住问:“从苏州过来吗?”

  洪熙点头,含蓄地笑道:“我弟弟在读书上颇有天分,被鹤山书院的山长收为关门弟子。原本应该在苏州给我弟弟举办及冠礼的,可我们家的根基在梁县,又人丁单薄,我祖父和山长商量过后,最终还是决定在老家举办及冠礼。”

  宋积云立马懂了。

  洪老太爷这是要在老家扬名,想震慑小人,让人不敢觊觎洪家的家业。

  “那是要专门给二公子的及冠礼订制一批瓷器做赠礼。”宋积云理解地道,“那及冠礼的时候,读书人会来的多一些吧?”

  洪熙道:“家里的亲朋旧友估计不到两桌。”

  宋积云沉吟:“若是读书人来得多一些,那就斜画一丛。留白多一些,显得大气高雅。若是世家故交多一些,那就画满瓶,花团锦簇的,更热闹。”

  洪熙闻言,大有深意地看了元允中一眼。

  元允中闲适地倚在窗边,深色很是怡然,眼底仿若浅浅的笑意。

  洪熙笑了笑,转着无名指上的和田玉戒指,坐在了书案后的太师椅上,若有所指地道:“没想到元公子也懂烧瓷!”

  宋积云在心里叹气。

  元允中的话,到底在洪熙心里留下了印迹。

  她笑道:“宋家能重烧祭白瓷,就有元公子的一份功劳。”

  她不愿意元允中被洪熙轻看,何况元允中绘画水平很高,而绘画水平高的人通常鉴赏能力都不会太差,元允中提议画一丛茱萸,未必没有道理。

  “不过,元公子更擅长绘画,特别是工笔。”宋积云继续道,“我是自愧不如。有机会可以和洪公子交流一番。”

  “是吗?”洪熙眼里带着几分冷峻,显然并不相信,转头朝元允中望去,“不知道元公子绘画师从何人?我自幼在苏州长大,说不定还是我认识的人!”

  原本望着宋积云的元允中望向洪熙。

  他清正的眸光仿佛有异彩闪过。

  洪熙一怔,不由睁大了眼睛,凝视着元允中。

  可元允中已懒懒倚在窗前,眉宇更是如冰壶秋月般莹澈。

  眼中的彩异更是像他看走了眼般。

  洪熙神色一顿。

  元允中已不以为意地道:“擅长谈不上,只不过小时候被家中的长辈强压着学了几年。洪公子应该不认识。”

  绘画是强压着学几年就能学会的吗?

  他这是在说他有天赋吗?

  洪熙笑了起来,无名指上的和田玉戒指转得更快了:“府上的长辈怎么称呼?”

  元允中挑了挑眉,道:“我家那位长辈姓‘连’。”

  洪熙一愣。

  ‘连’这个姓非常的少见。

  在他的印象里,苏州府没有姓连的世家大族,更没出名的儒士。

  可元允中太过气定神闲,根本不像普通人家出身的人,他不禁慎重地又仔细地想了想。

  还是没有姓‘连’的人。

  “是我孤陋寡闻了!”洪熙笑着,右手离开了左手无名指的和田玉戒指,“鹤山书院的督学们都觉得若想举业精进,必须强健体魄。我在鹤山书院读书的那几年,总被督促着学习射御,礼乐、书画纵有名师,也都只学了个皮毛,苏州的书画大师说实在的,了解得不多。”

  宋积云皱了皱眉。

  能在鹤山书院教书,都非等闲之辈,有一些甚至是致仕的官员。

  洪熙把元允中的长辈和鹤山书院的教授,甚至是苏州的书画大师相提并论......

  她有点不高兴。

  轻咳一声就准备说话。

  谁知道元允中一本正经地点头道:“看来你的确不太熟悉。那位长辈曾经在你们鹤山书院教过书画,顺便还教了几天的《诗经》。”

  洪熙愕然。

  鸿儒大家,能讲《四书》、《五经》的同时,也精通六艺。

  但他可以肯定,鹤山书院没有一位姓‘连’的教授。

  难道元允中因在宋积云面前所以在说谎?

  念头一闪而过,他听见元允中嗤笑了一声,道:“你们鹤山书院要你们强身健体,不是因为天顺元年,你们鹤山书院的学子参加秋闱的时候,去了四十几个人,就有十几个昏倒在了考场,结果那一年鹤山书院不要说江南的其他两大书院了,就连苏州的二流书院都没能考过,成绩垫底吗?”

  他嘴角高翘,目光明亮,仿佛想到了什么好笑的事似的,轻快中带着几分愉悦。

  可落在洪熙眼里,怎么看都觉得带着几分幸灾乐祸。

  他心里疑窦重重,面上不仅不显,还笑着抱怨道:“可苦了我们这些后面进书院的。六艺从选修科目变成了必修科目。”

  他像是在开玩笑,心里却转个不停。

  鹤山书院的确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重射御的。

  可这件事书院引以为耻,除了自家的学生被教授们耳提面授,都不愿意对外提及。

  元允中是怎么知道的?

  还有之前,元允中说起邱中仁的轶事......

  他看元允中的目光多了三分慎重。

  元允中却像没有感觉到洪熙的改变似的,随意地摆了摆手,对宋积云道:“那就在素烧的福禄葫芦瓶上画两个样子,让洪公子选一个。”

  这是个好主意!

  宋积云立刻对洪熙道:“洪公子觉得如何?”

  洪熙心中凛然。

  不过寥寥数语,元允中就掌握了话语权。

上一篇:折青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