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绯色妃妃
谢闵却有些不明白,崇宁公主和嘉王前几天还好得如胶似漆,难分难舍的,关系这么好,真有什么想知道的,直接问嘉王不就是了,为什么非要大费周章,私自调查?更不明白嘉王为什么不阻拦,过去的好几桩无头公案,相关传言对嘉王都很不利,万一崇宁公主轻信了,夫妻岂不是要有隔阂……
直到散值回家的路上,谢闵还在想这件事,他边走边想,路过一个路口,恰好听见一个做媒的冰人,正向熟人抱怨道:
“我说人家姑娘好,男方非不信,总觉得我是为了做成这桩媒,在故意骗他,非要自己去姑娘家附近打听了才肯放心,结果也是赶巧,去的时候,恰好见到人家姑娘出门,远远地看见了那姑娘的容貌和行事,这才相中。真是我说破了嘴皮子,都不敌他亲眼看上一眼的。你说说,这雍州城里城外的,我做过多少媒,何曾骗过人?”
熟人宽慰冰人道:“既然媒成了,就是好事,你也别气了。这也是人之常情,别人说好总不算好,非得自己查证了才是真的好,心里也才能踏实不是。”
一旁却另有一人嗤笑道:“他又怎么知道,自己查证的就一定是真的?冰人早知道他要去姑娘家附近打听,若提前告知了姑娘家,姑娘家早有准备,他所看到的,也不过是姑娘想让他看到的罢了。”
冰人却啐了那人一口道:“别的冰人或许有这样的,但我可不屑这么做……”
谢闵听着几人的话,心中似有所悟。
作者有话说:
是谁昨晚睡过去了……
第71章 71、往事
距离嘉王府不远的一处院子里。
李闲云对着面前的镜子, 仔细端详镜子里自己的相貌——面相没变,依然是长寿之相,能活过七十的那种。
自从高霖造反, 自己被嘉王看押在这里, 李闲云每天早晚都会照一遍镜子, 自己给自己相面,唯恐自己哪天会变成短命之相,会突然被嘉王、崇宁公主、高霖或者元和帝中的其中一个给杀了。
至于他为什么不自己给自己算一卦——自从之前在漳州,连着十几卦都算不准公主的嫁妆丢失于何处后, 他就再也不相信自己卜的卦了,还是老老实实用自己擅长的相面之术才靠谱。
好在, 至今为止,他除了胖了一圈外,面相并没有改变。
李闲云松了口气, 放下镜子, 开始用晚饭。
被关在这里, 除了不能离开外, 嘉王倒没怎么为难他,一日三餐都有人按时来送, 饭菜还很不错,这也是他为什么会胖的原因——吃得多动得少。
这天,李闲云照例吃了就睡, 直到第二天突然被一阵歌声吵醒,这才发现,自己住的地方竟然多出了一位邻居。
邻居一大早就开始唱歌, 歌声好听是好听, 只是不知用的是哪地的方言, 他一句也没能听懂。
而李闲云的这位新邻居,不是别人,正是尤丹。
尤丹确定要去草原后,就要和契丹人学习语言,不便再在瓦舍卖唱,于是便也被送来了这里。对外说,他在王府演出后,被嘉王看中,成了嘉王府的座上宾,以后就只给嘉王府的贵人们唱歌了。
此后,尤丹除了偶尔会给谢家老太太等人唱歌解闷外,其余时候,都在此处学习。
他天赋很高,没几天,就已经能和教他的契丹人自由对话,甚至还能把一些在大安脍炙人口的歌曲,试着用契丹语翻唱出来,也别有一番韵味。
李闲云实在太无聊了,在听尤丹唱了两天歌后,终于决定投桃报李,敲响邻居的房门,决定也给尤丹表演一番自己的拿手绝活——三仙归洞。这可是当初小郡王最爱看的表演。
尤丹是个十分爱交朋友、并且擅长交朋友的,半点也没嫌弃李闲云是个和尚,一来二去,两人也算成了忘年交。
李闲云没忍住,也给尤丹相了面,说道:“观你面相,前半生虽然流离,后半生却很显贵,只是面带桃花,命犯多情,姻缘不是甚好。若这一两年能成婚了还好,若是不能,欠下情债越多,往后姻缘就越难顺遂。”
尤丹并不知道李闲云的真实身份,见他给自己相面,只觉得好玩,听得他说自己后半生显贵,又想到嘉王许诺自己的事,心里倒十分高兴。至于后头说的自己姻缘不顺,尤丹并不以为意。
现在他一无所有,瓦舍里的姑娘们尚且争相要收留他,达官贵族家里的小姐也不是没有心许他的,日后有了荣华富贵,想要成亲岂不更容易,焉有姻缘不顺一说?
尤丹并没有把李闲云的批语放在心上,比起尚且虚无缥缈的姻缘,他更在意李闲云那些出神入化的手上技法,什么无中生有,隔空取物,都让他十分心动。若是他也能学会,将来在权贵们之间游走,岂不是能更加如鱼得水。
尤丹这样想,便也直接问了李闲云,可否教授予他。
李闲云当初就是靠着这些技法,在先皇跟前长宠不衰的,若是以前,这种秘法,李闲云自然不会外传,但如今他年纪渐长,又被圈禁在这里,不知何时才能出去,若这些技法就此断绝在自己手里,也确实可惜。
李闲云想到自己这时候遇见尤丹,也算有缘,略思索片刻,便应允他,可以教给他几个。
虽然只是几个,尤丹仍大喜过望,对待李闲云也越发敬重,以师父之礼待之。
*
一晃又是几天过去,自昭儿生辰后,魏姝便带着昭儿,一直住在嘉王府,一是为了方便开导安慰玉溪,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方便查探谢兰臣的过往。
魏姝私心里并不相信谢虔的话,可到底心里还是多了一丝疑虑,如果不查清,始终难安。
她想更了解谢兰臣,想知道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谢虔当时说,谢兰臣想要淹死弟弟的事,嘉王府伺候的老人都知道。
这天魏姝从玉溪那儿回来,正思索该找府里的哪个老嬷嬷询问,才能既掩人耳目,又确保对方会说实话,忽听婢女翠微在门口禀告道:“孙妈妈来了。”
“哪个孙妈妈?”魏姝身边用的人,都是自己从神京带来的,对王府的下人并不熟悉。
翠微便回道:“是原先在大夫人身边伺候的,这两年大夫人开恩,让她外面养老去了。公主之前并没有见过她,但大约见过她的儿子孙荣。孙荣曾经护送大夫人去神京,又和公主一起乘船返回西北。
“前头在漳州,遭遇水匪,可惜她儿子掉进水里淹死了,死不见尸,当时大夫人着急回西北,根本没空理会捞尸的事,是公主命人在下游打捞了好几天,才把尸首打捞上来,又给她儿子置办了棺木,一路送回西北安葬。孙妈妈很是感激公主,能把他儿子带回故乡安葬,而不是留在江水里喂鱼。前头小郡王生辰,她还特意送了贺礼来呢。”
“原来是她,”魏姝想到孙妈妈原来在大夫人身边伺候,对当年的事也该知道一些,便道“请进来吧,再去准备一包银子,稍后让她带回去补贴家用。”
翠微应声而去,不一会儿,一个五十多岁头发花白的妇人便走了进来。
孙妈妈见了魏姝就要磕头,魏姝叫人拦下她,先问了她这次来为的什么事。
孙妈妈从怀里拿出一个平安符,小心捧上前说:“我和我儿媳都十分感念公主,可惜人小力微,又不知道该怎么报答,听说小郡王前日差点儿走丢,便特意去城外的严华寺求了道平安符,希望能保佑小郡王以后平平安安的。”
说完,怕魏姝嫌弃寒酸,孙妈又急忙补充道:“这严华寺的符箓可灵验了,王府每年都会给寺里送大笔的香油钱,嘉王小时候也在那儿修行过呢。”
“孙妈妈有心了。”魏姝亲自收下符箓,道了谢,又顺着她的话说,“我还以为王爷喜好佛法,是受大夫人影响,原来是小时候曾修习过,倒是少有人家会把小孩子送佛寺修行的。”
孙妈闻言,眼神忽然闪了闪。
魏姝见状,猜测她必然是知道些内情的,便又叹了口气道:“最近我听到一些闲言碎语,说什么二公子当初是王爷故意弄丢的,所以大夫人才会厌恶王爷。我有心要斥责那些搬弄是非的人,可又不知道他们说的是真是假,一时罚他们不是,不罚也不是,可这些事也不好去问王爷……”
孙妈妈见魏姝面带苦恼,纠结犹豫片刻,说道:“我们这些做下人的,本不好议论主子的事,当初老太太也交代过,不许再提往事。但要说起来,这件事也不算什么秘密,我也知道些内情,公主如果想知道,我就悄悄告诉公主吧。”
魏姝挥退了屋内伺候的人,保证道:“今天的事不会有第三个人知道。”
孙妈稍稍放低了声音道:“二公子并不是王爷弄丢的,但二公子走丢,多少和王爷也有些关系。
“我一开始是伺候老太太的,后来大夫人进门,才开始伺候大夫人。大夫人刚进门的时候,侯爷专宠如夫人,大夫人并不得侯爷喜爱,但那时候的大夫人,还不像现在这么严肃,很是温婉,做事也妥帖大方,侯府上下都很喜欢她……”
说到这里,孙妈停住解释道:“并不是我曾经伺候过大夫人,便替她说好话,至少在二公子没丢之前,我就没听过府里上下有一个人说她坏话的。”
见魏姝点了点头,孙妈才继续说道:“比起大夫人,如夫人是个爱闹腾的性子,渐渐的,侯爷对大夫人也多了几分在意和敬重,如夫人却见不得侯爷多亲近大夫人一分,时常为此吵闹,但大夫人却从不争宠,她越吵,侯爷的心就越偏向大夫人,如夫人就更要闹。
“那段时间,王府上下简直没个安生,后来侯爷烦了,加之大夫人又才生下二公子,侯爷就很少去如夫人那儿了。那时候大公子是如夫人亲自抚养,连带着,侯爷也不常去见大公子了。
“大公子刚出生那会儿,侯爷待之如珠如宝,真是从没见过那么疼爱孩子的,恨不能事事亲力亲为,可二公子出生后,侯爷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陪伴二公子,对大公子的宠爱自然比不得先时。王爷那时候年纪尚小,大约不知是听了谁嚼舌根,觉得是二公子抢走了自己的宠爱,一时冲动,便把刚学会走路的二公子推下水。好在附近恰好有仆从经过,听见动静,很快把人救了上来,倒没什么大碍……”
魏姝打断孙妈妈,问道:“当时是有人亲眼看见王爷推了二公子吗?”
孙妈妈仔细回想了一下道:“应该是没有人看见的,否则早就出声阻止了,不会等孩子掉进水里才救人。不过,王爷事后主动承认,就是他亲手把二公子推下水的。如夫人当时也哭着说,王爷当天出门去玩的时候,曾说过‘要是没有弟弟就好了’,她当时却没放在心上,后悔没能及时拦着。”
不知为何,孙妈妈这番话,让魏姝突然想到了玉溪和二夫人。
第72章 72、莲心
魏姝自小被父皇极尽疼爱, 生母虽然早逝,魏姝对她没什么印象,但是听父皇说, 她的生母也是很疼她的。
在没见到二夫人这样的母亲之前, 魏姝以为, 天底下的孩子,即便不是个个都被父母疼进骨子里,也绝对不会有父母盼着孩子不好,故意伤害自己骨肉的。
但二夫人的事却告诉魏姝, 这世上,并不是所有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
魏姝并不想同意恶意揣测如夫人, 可是,如果她和如夫人易地而处,如果当时推了弟弟的人是昭儿——即便昭儿亲口承认, 即便她自己再深明大义, 也会忍不住偏私, 会想尽办法为昭儿辩解开脱, 而不是说什么“要是没有弟弟就好了”这种话,变相地指认他。
孙妈妈见魏姝脸色不太好, 以为是不满自己说了嘉王的不好,急忙又说道:“那时候王爷还小,五六岁的年纪, 还不知事的,更不懂得轻重,当时肯定不是故意的。再说, 小时候谁有不犯错的, 看看现在, 谁见了王爷不夸一声温和知礼?”
魏姝见她误会,并没多解释,只朝她安抚地笑了一下,道:“你接着往下说吧,二公子被救上来之后,怎么又丢了?”
孙妈妈接下来说的话,倒和谢虔那天所说的,相差无几:“因为二公子被救起来后,并无大碍,侯爷便只把这件事当做小孩子之间争宠,下手失了轻重,并没有太苛责大公子,可谁知道一向温婉的大夫人,却忽然强硬起来,要求侯爷必须严惩大公子。侯爷不同意,大夫人头一次和侯爷吵了架,然后一气之下,便带着二公子回了娘家。
“侯爷在大夫人走后,就已经后悔了,随后就让人把大公子送去了严华寺思过,本来想着过两天等大夫人气消了,就接她回来,可惜世事难料,没等到侯爷去接,就在大夫人回娘家的路上,突然就出事了。”
孙妈妈惋惜地叹了口气:“当时大夫人已经又有了身孕,二公子被掳走,她身上的那个也没保住,一下子痛失两个孩子,大夫人悲痛欲绝,不吃不喝也不说话,明显自个儿也不想活了。
“侯爷也没想到,自己一念之仁,要搭进去三条性命,十分后悔自责,为了能让大夫人吃药吃饭,还说过只要大夫人肯开口,就是现在让他杀了大公子也使的。”
“当然,大夫人并没有这么狠心,”孙妈妈又补充道,“侯爷也只是说的一时气话,后头还让人给大公子送了许多吃食和衣物。再后来,大夫人气消了,就又把大公子接回了府。因为大夫人前头伤了身体,很难再有孕,就由侯爷做主,把大公子放在大夫人膝下抚养。”
魏姝回想在神京的时候、以及回西北这一路上,大夫人对谢兰臣处处忽视,甚至有意为难,可半点儿不像是气消了的样子。
如果当年真的是谢兰臣推了谢子期,谢夫人不喜欢他,也算人之常情。可如果谢兰臣是替人顶罪,从五六岁年纪到现在,这些年来,该受了多少委屈……
孙妈妈已经把自己知道的全都说了,魏姝送走她后,下意识问一旁的翠微:“王爷这会儿在府里吗?”
翠微答道:“王爷刚从外头回来,这会儿正陪小郡王在湖边摘莲蓬呢。”
魏姝略犹豫了一瞬,拿起扇子,也去了湖边。
湖边的树荫下有一套石桌石凳,魏姝刚一走进,就看见父子俩正坐在石桌前,剥莲子。准确地说,是谢兰臣坐着,昭儿因为个子太矮,只能站着才能够到桌上的莲蓬。
只见昭儿拿过一个莲蓬,费力地从中间扣出一颗莲子,再把莲子放进嘴里咬一下,然后再用手剥掉被咬破的绿色软壳,就得到一颗白嫩的莲子。
可他却没有去心,直接就把剥出来的莲子放进了嘴里,没嚼几下,立刻就被苦得脸皱成了一团,下意识低头想吐掉,对面的谢兰臣却慢悠悠地说道:“你忘了爹爹才教过你的那首诗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即便东西不合口味,也不该浪费的。”
说着,他自己也吃了一颗莲子,表情并无异样。
昭儿也跟着把口里的莲子吃了下去。但见谢兰臣并没有被莲子苦到,又想到自己之前吃的糖莲子,也不是苦的,皱着眉想了想,觉得可能是自己挑的那个莲蓬坏了,才会长出苦的莲子,于是便把那个坏莲蓬单独放在一旁,又拿过一个新的,从中间又剥了一颗,放进嘴里。
毫无意外,昭儿再次被苦得皱起了脸。
魏姝远远地看见,昭儿就这样一连吃了三颗苦莲子,谢兰臣却仍旧不提醒昭儿去莲心,忍不住快步走上前,不悦道:“有你这么当爹的吗?”
谢兰臣突然被责问,却笑了笑,解释道:“奶娘说,昭儿最近几天,夜里总是睡不好,方才大夫来看过,说是并无大碍,只是小孩子虚火旺,这时节,刚好可以用莲子心下火。”
用莲子心煎汤更苦,连着整颗莲子吃,反而更利口些。
知道自己误会了谢兰臣,魏姝有些不好意思,也在一旁的石凳上坐下,一颗剥好的莲子忽然被递到她的唇边:“公主要陪我们同甘共苦吗?”
谢兰臣又喂了昭儿一颗没去心的莲子,自己也吃下一颗。眼下父子俩齐齐盯着魏姝,魏姝只能把嘴边的莲子也吃下去,然而咬下去的那刻,唇齿间却只有清甜,并无苦涩。
她下意识看向身侧的谢兰臣,谢兰臣笑道:“我怎么舍得让公主吃苦?”
魏姝却小声道:“谁知道你是不是把自己的莲心也去掉了呢?”
谢兰臣目光划过魏姝唇畔,挑眉道:“公主要尝尝吗?”
魏姝正要说:莲子都已经被你吃下去了,还怎么尝,却又猛地反应过来谢兰臣的意思,顿时耳尖微红,拿起团扇挡在两人中间,嗔怪道:“昭儿还在呢。”
不但昭儿在,不远处还站着一溜仆从,青天白日的就说这种话,用的还是一本正经的表情……
然而,昭儿听到自己的名字,立刻自己捂住了自己的眼睛。远处的仆从也都十分自觉地低下了头。魏姝顿时更不好意思了。
谢兰臣笑望着魏姝的眼睛,忽然倾身靠过来,但只是在她的团扇上轻轻吻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