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相公家的地主婆 第255章

作者:程嘉喜 标签: 古代言情

  所以说,周二奶奶的庄子愣是,没有人来捣乱, 你说跟谁说理去。

  一群小混混都知道给他们找那么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说白了,还不是忌惮人家周大奶奶身边的丫头能打吗。

  大利这个不动脑子的都知道了, 这人原来都是欺软怕硬的,小混混是,周二老爷也是。

  至于说为什么这群小混混被周二老爷给驱使了,一来有钱能使鬼推磨。

  二来,小混混里面也有不入流的,也有消息闭塞的,这不是这次亏成这样,可见无论做哪一行,消息渠道那都是重中之重。

  姜常喜:“还是有区别的,人家小混混那是审时度势,知道掂量自己的斤两,人家那也是摸爬滚打出来的经验。周二老爷可不一样。”

  周二老爷那是他爹,他哥惯出来的毛病,那是延迟了的中二期,一直没有好起来过。

  当然了这些话可是不敢同大利说的,一来听不懂,二来,这位大利姑娘的脑子,不提也罢。

  反正人家大利姑娘如今在保定府的街面上很有几分脸面的,三教九流的都能搭上话。

  至于为什么认识的,人家大利姑娘都不明白自然而然就认识了。

  人家同我客气一句,咱们可不得客客气气的回一句吗,咱们也不是姜家二娘子,不好昂着下巴颏子看人的。

  平易近人的大利女英雄,就这么遍地是朋友了。

  姜常喜抽抽嘴角,你知道同你搭话的都是什么人嘛,算了,不知道也挺好的。

  姜常喜也舍不得自家丫头被人拐去闯码头,听说挺凶险的。

  至于说周二叔,姜常喜认为就是被吊打的不够,不然早点学乖,早就会做人了。

  就比如现在,周二叔又让人过来了,说是送来县城的应季蔬菜给二郎媳妇尝尝。

  大利抽抽嘴角:“二老爷是不是脑子不好使,咱们在县城有自己的庄子还能没有应季蔬菜了。”

  姜常喜:“多好,二叔关心小辈呢。”

  大利:“是不是晚了点,当初大爷在县城的时候,他怎么不多关心。”

  然后大利同学的脑子就动了:“大奶奶我觉得这事不对呀,为什么周二老爷不关心大爷,关心咱们,您说,他是不是,是不是……”

  从大利姑娘的脑回路想问题,这话肯定不怎么中听,所以姜常喜给拦了话头:“你想说什么,别说,我怕听了闹心,你放心,周家二老爷的想法很简单。”

  大利一脸的愿闻其详,不过还是觉得自己想的方向更正确。

  姜常喜:“他想要在县城过得好,知道咱们同县尊大人府上走动的频繁,他过来咱们这边频繁往来,不过就是想要县城的人知道,他同县尊大人府上有拐着弯的交情而已。”

  大利:“竟然是这样,可当初二老爷在京城的时候,怎么就没想过通过咱们同舅老爷府上搭上关系呢。”

  那时候若是能靠上林府,周二老爷也不至于从京城败北回保定府。

  姜常喜心说,你怎么知道他没有这种想法,你怎么就知道,我婆婆能那么顺利的嫁人,不是因为周二老爷不敢招惹林府呢。

  或者说周二老爷认为自己结交了更厉害的大树,飘了。谁知道呢。

  这事不能深想,复杂着呢。

  姜常喜:“那时候的周二老爷可能认为,他自己走出来的关系更牢靠。”

  那时候的周二老爷大概以为他在京城也算一号人物的。现在吗,应该是学乖了。

  用家产买来的教训,应该足够深刻的。

  大利:“大奶奶,那咱们对待周二老爷可怎么才好,要不要回礼呀。”

  姜常喜:“回礼还是要的,祖父祖母还跟着二叔呢,总不能让人说大爷心里没有长辈。”

  姜三老爷刚好听到这话:“对,这样做很对,姑爷虽然不在保定府,可一定要帮着姑爷孝顺长辈。”

  (本章完)

 

第412章 供不应求

  姜常喜心说,人设吗,我懂。跟着:“爹您就放心吧,女儿定然不会做出让父母蒙羞之事。”

  姜三老爷还怕闺女受委屈呢,委婉的说道:“爹娘倒也没有那么在意这些虚无的东西。主要是怕影响你们小夫妻的情分,毕竟辈份在哪摆着呢。”

  姜常喜:“女儿也不会让自己受委屈的。”

  姜三老爷:“姑爷那边也要交代的过去。”

  所以怎么才能表达自己这份心情呢,姜三老爷为难了。

  姜常喜看着亲爹笑的温和婉约:“爹您别多想, 女儿自幼看着爹爹孝顺祖母的。”

  姜三老爷突然就放心了,他们有家学渊源在呢。孝顺归孝顺,也不会太盲目。

  姜三老爷:“我儿聪慧,最近可是遇到了为难的事情,姑爷不在,你只管同为父说。”

  姜常喜:“府上没什么事情, 作坊那边一切正常,还略有增长呢。”

  姜三老爷:“好,好,我儿做什么事情,自然是处处妥当。”

  没能让他这个亲爹帮衬,对于姜三老爷来说也是一种遗憾的。

  可你说,自家闺女才多大,怎么就处处做得好。

  姜常喜:“对了,爹,您同我娘不是出去游历了吗,怎么会知道。”

  姜三老爷:“我同你娘不过是附近走走,怎么会把你一个人留在保定府呢。”

  这话听听也就算了,当不得真。然后想想有道理,难道亲爹是说常乐?

  所以原来的时候,你们都是把常乐留下来陪着我的?那可就是个孩子。

  姜三老爷被闺女不信任的眼神盯着,很不自在:“还不是你祖母吗。”

  不用问,这话若是从祖母嘴里说出来,同姜三老爷关心的角度肯定不一样。

  姜常喜:“让祖母放心, 我即便是不能为家族争光添彩,可绝对不会带累了府上妹妹的婚嫁。”

  这点姜常喜那是要做到的, 府里的妹妹们没有错。

  她作为已经出嫁的姜家娘子,身上有着姜家女的标签,做得好了,没人会特意表扬你,可做的不好,那是要连累姜家未出嫁的小娘子的。

  姜三老爷知道自家闺女什么性子,其实心软得很,别看平时没什么走动,可无辜带累别人的事情,不会做的,姜三老爷:“你祖母就是从来都不知道我儿胸怀宽广。”

  他们父女也不稀罕同这样的姜老夫人掰扯。拴住姜常喜的也不会是姜家,而是良心。

  越是明白这个世道,姜常喜越是不会去连累那些一起长大的小娘子们。所以别看思想出格,可做事很有分寸的。

  姜三老爷还是知道自己闺女的,她顾忌的从来不是自家老母亲以为的那些东西。

  姜三老爷:“对了,姑爷的叔叔那边,你是个什么章程呀,我瞧着那人似乎要与你交好,这事你可不能独断专行,还是要听姑爷的意见,万一姑爷心里过不去那道坎, 你莫要因为外人同姑爷生分了。”

  姜三老爷就不好当着闺女的面说,周二就不是个东西,不能往来。

  姜常喜看着心里眼里都是姑爷的亲爹有点酸:“您可真是我亲爹,放心吧,我还没有那么蠢,同这么一个随时翻脸的小人交好。难道您姑爷就不是我夫君了?难道我就不心疼自家人了?”

  姜三老爷这才塌心:“对,我就说我闺女虽然不记仇,可那都是把仇报了之后才大气的。”

  姜常喜也咧嘴露出来一个大大的笑容:“我记仇,放心吧。”

  姜三老爷终于放心了:“我就说你娘担心的多余,好了,我先回府去,你娘自己一个人呢。”

  所以姜府那是龙潭虎穴吗,自家亲娘一个人怎么了?姜家老祖母若是听闻儿子这话,肯定是要挑刺的。

  不得不说,就姜三夫人那个武力值,别说姜府,去哪姜常喜都不太担心。

  尤其是自家娘心大,别人说什么其实根本就不怎么放在心里。就不知道自家亲爹,为何觉得他媳妇会被欺负。

  过来庄子这边定酱油,黄豆酱的商铺越来越多了,大贵不在这边,去了京都。

  可以说是供不应求,姜常喜都不敢打开新缸了,怕断货。

  这种情况下,就得涨价。这事不是姜常喜提出来的,那些店铺自己提出来的。

  姜常喜为了讲诚信,带着这些店铺掌柜的看过自家作坊,就这么多,再多没有了,所以要等大贵师傅一段时间,回来重新做一批新的。

  结果人家掌柜的们就商量了,他们可以多出银子,包下一整个缸。

  那可真是大买卖,姜常喜都心动。可是不行呀,她要做的事长久买卖,靠的也不是这些个别的店铺。

  姜常喜很难才抵挡住银子的诱惑:“大家别急,等大贵师傅从京都回来,咱们肯定下足够的料,满足咱们店铺的供应。”

  可问题是眼下,要断货了。

  酒楼的掌柜:“我们那边的师傅说了,用了贵庄的酱油之后,再用其他的酱油,味道上不去,色泽也不行。”

  姜常喜心说,那肯定是呀,我这用料那可都是实打实的,再说了,我这工艺,你们当真是没有。

  姜常喜:“多谢大家赏识咱们大贵师傅的手艺。不过这真的稍微等等,咱们庄子上的酱油还是够用的,大家只要别想着库存起来。”

  谁能不存着呀,你这涨价都买不来不是吗。

  尤其是酒楼那边,甚至都有酒楼的掌柜同店铺的掌柜们商量,先供给他们酒楼,店铺里面就不要销售了。

  店铺听到这些掌柜的话,集体不干了,你们的买卖是买卖,咱们的买卖就不是买卖了?

  姜常喜这就不好搀和了,其实如今平民百姓灶台上的调料当真是没有几样。

  有的人家除了盐巴,就没有什么别的。大多数都不会舍得去买酱油用的。

  这个事实很让姜常喜有种说不出来的心酸。她姜常喜没有大本事,也盼着农人灶台上的调料能多一些的,这直接反映着生活水平。

  所以庄子附近有些人拿粟米过来换酱油,姜常喜是准许的。

  为了防止被人钻了空子,姜常喜特意同庄子这边打过招呼,不要好的能吃的粟米,米糠就成,若是附近的专户人家过来,咱们只收米糠。

  米糠用来喂牲口,喂鸡鸭,这也是为了防止那些有心人用这些粮食钻空子,害了自家作坊。

  (本章完)

 

第413章 重逢

  秋收,姜常喜忙的晕头转向,终于把粮食都收入仓库,姜常喜才得闲坐在暖炕上盘账。

  天气说凉就凉了,早晚的时候都要披着斗篷才好。

上一篇:庶长子的科举人生

下一篇:圣眷正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