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相公家的地主婆 第463章

作者:程嘉喜 标签: 古代言情

  说完人家就告辞了,周澜:「既然付兄心思清明,小弟就告辞了。」没有误会当真是好。

  付探花郎这府邸清冷的很,实心相邀:「来一次府上,周贤弟好歹喝口茶。」

  周澜:「府上只有内人自己带着两个孩子,小弟不敢久留。」说着人已经拱手告辞了。

  不知道的以为周贤弟的府上多清苦呢,天知道满院子的下人围着娘仨转悠,周贤弟难道都视而不见的吗。

  可惜人家周澜根本就不给探花郎吐槽的机会,脚步匆匆,仿佛没有这个爹,孩子就委屈不得了一样的走人了。

  弄的探花郎不成心事,相比于周贤弟那么忙,更显得自己这个府邸冷清,差了人气。

  话说他探花郎成个亲怎么就那么难。不然还至于让人从亲事上攻歼吗。

  探花郎觉得他不能这么下去,差事当的固然要好,大后方更要稳妥。所以该成家了。

  人家探花郎那是用破釜沉舟的心,想要为自己娶个夫人回来的。

  周府内,姜常喜自己带着两个孩子,说真的,半点问题没有。至少不需要周澜来去匆匆的回府带孩子。

  身边两个奶娘,好几个丫头,还有医婆陪着,用姜常喜的话说,这待遇,那都超标了。

  也就是这年头人力便宜,不然哪来的这配备。

  还有不得不说的一点,那就是俩孩子真的挺省心的,只要身边有人,重点,亲爹,或者亲娘在,俩孩子就没怎么闹腾过。

  姜三夫人若是知道的话,肯定不太高兴就是了。

  相比之下,李府的小郎君就颇为难带,听闻动不动就要折腾,自从小郎君生下来,每个月都来请他们府上的医婆过去两趟的,难得李大人府上如此信任他们。

  从这就可以看出来,两个孩子的小叔叔不太好带。姜常喜更是三不五时的让人过去看望婆婆同小叔,礼数上从来不会怠慢了。从内心来说,这是态度问题,姜常喜想要让李大人府上知道,这母子是有依靠的。

  从一些不好言说的角度说,作为儿媳妇同外嫁婆婆的关系上来说,她礼数周到些,万一有一天翻脸了,不能让人从孝道上攻歼他们小夫妻。这叫有备无患。谁让周澜的工作性质如此呢。

  不过这个想法非常小人,那真的是不可言说。知道的人,都夸一句周夫人孝顺。

  人说三翻四坐。自从孩子们过了百天,姜常喜见天的瞧着两个孩子的动静,也不见俩孩子折腾着翻身,或者坐起来。

  姜常喜就有点发愁:「是不是因为咱们抱的多了,所以他们翻身比较慢?」为此还特意询问了产婆医婆,以及大夫呢。

  好在大伙都说没有问题,也就是周夫人养孩子养的精

  致,这都能掐着点的算。

  大利边上那真是忧夫人所忧:「也没有怎么抱呀?」为何小郎君同小女娘就没有想要翻生的冲动。

  姜常喜开始从外在条件找原因:「不然穿的多了,翻身不得劲。」

  大利心说,为了这个,折腾孩子肯定不好,回头姜三夫人回来,会找她们这些伺候的人麻烦的,姜三夫人可不会同自家夫人这般体谅人。

  开到姜常喜:「夫人,我觉得是您想多了,咱们小郎君同女郎已经表现的很不错了。」这话说的还是很中肯的。

  大利直言:「李府的小郎君,比咱们府上的小郎君同女郎还大两个月呢,听医婆说,如今抱起来的时候,手还要稍微托着脖子一些些呢。」人家这是对比中的发现。

  姜常喜点点头:「那倒是显得咱们家圆圆,姜姜厉害些。毕竟今日圆圆还扭头咬了姜姜的手指头呢。」

  可见自家孩子脖子很有劲头,嘴上更有劲。

  可能是李夫人年岁略长了一些,李小郎君生下来的时候,稍微差了些,主要表现就在坐卧比别人都晚。

  见夫人如此,医婆在边上也说道:「老话说的好,走路,说话晚一些,才是贵人。可见稍稍晚一些那是福气的。」

  姜常喜心说,那是营养不良。人家那是用科学的角度考虑问题的。

  不过身边的人都认为没有问题,姜常喜自己也不坚持,关键是自己说的人家也不懂。

  天气热了,姜常喜主张开窗,给孩子们穿的少一些,医婆说了,小孩子哪有六月。意思就是孩子不知道冷热的。

  姜常喜很坚持,成天闷着能好吗:「这都要四个月了,不算小孩子了。」

  那是很坚持的给孩子们穿单衣,不然怕孩子们要捂出来痱子的。弄得医婆眉头就没有松开过。夫人养孩子实在事闹腾了些。还有些听不进去劝。

  亏得姜三夫人没在府上,不然这养孩子的过程,那就是个可以,不可以的全程争执过程。

  就这医婆还说姜常喜养孩子太过随性,根本就不听取她的经验之谈呢,幸亏姜常喜有养常乐的成功经验在头,不然怕是姜常喜都拿不到主动权。ap.

  周澜回来的时候,就看到娘仨在屋里玩的挺好的。而且闺女儿子穿的很好看。

  周澜:「不是说出去晒太阳吗,怎么在屋里。」

  姜常喜:「中午晒了一会的,阳光太大的时候,也不敢晒他们呀。」你看人家当母亲的还是把孩子养的很娇的。

  跟着还说了一句:「这俩可娇嫩的很。」

 

第781章 串门

  医婆在边上听的头大,就这还娇嫩呢?哪个大户人家的郎君、女郎放在太阳下面晒呀?

  这么大的孩子就该包着,捂着一些才对。夫人养孩子还是太粗糙了,可惜她满腹的养娃经验,不能付诸于行动。

  显然新手父母没人听的进去意见,医婆都觉得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

  医婆暗想,自家大人就在这个问题上昏聩。孩子的问题,夫人说怎么养,大人就怎么养。一点自己的主见都没有。

  周澜笑眯眯的坐过去,还奉承自家夫人呢:「是我家常喜把孩子们养的精,养的好。」

  不然他都不知道,孩子竟然还需要晒太阳呢。这都是他的盲区。亏得有常喜带孩子。

  医婆边上听的眉头都松不开了,这已经不是昏聩的问题了。

  人家周澜对两个孩子也有自己坚持的地方:「昨天回府的时候,抱的姜姜,今日该抱圆圆。」这是致力于在两个孩子之间的公平公正。

  说着人家把小郎君抱起来,乐颠颠的:「有没有想爹爹呀。」那眉眼温柔的都没法看了。

  当真是不太矜持。让大利说,大人的笑脸在郎君同女郎面前有点不值银子。

  姜常喜也那么认为的,不过看看自家一双儿女,心说,换谁面对这么一双儿女,笑容都应该不太值钱的。

  见周澜每日如此一遭,姜常喜嗤笑:「万一儿子说一句「想」,是不是得把你吓的松手。」

  周澜:「怎么会呢,不可能。」孩子就是真的会说话了,周澜都不觉得稀奇,自家生的孩子必须不一般。

  跟着说了:「那是咱们圆圆聪明,随了舅舅。说话早点,不稀奇。」

  所以人家满期待孩子弄出来点与众不同的动静的。而且还能找到根源,随了舅舅。

  姜常喜心说这都什么心里:「可别乱说,我们家常乐可没那么早说话。」

  周澜一点都没听进去:「常乐就是不说,心里也有数的。」

  姜常喜就感觉,周澜在骂常乐呢,这不是说自家常乐是妖精吗?那么大的孩子能心里有个什么数呀。

  认真的看了周澜半天,确信这人真的不是在骂人,摆把这话题接过去了。话说这位姐夫把小舅子捧的真高。

  周澜那是时刻心里挂着夫人同孩子的,老丈母娘不在府上,常喜一个人分身乏术:「他们有没有闹你?若是有事情,记得让人去衙门找为夫。」

  姜常喜心说,不至于到那份上,何况孩子们自己玩的挺好的。当真是体贴的一双儿女,不太闹人。

  看着周澜紧张孩子的模样,自己这个当娘的在不在还真都挺放心的,周澜眼里都是一双儿女。

  姜常喜索性也不给人爷仨碍眼了:「成吧,既然一家之主回府了,孩子们就交给你了。」

  说着人家风一样的就走了。弄得周澜都有点回不过神来,夫人这是要去做什么呀?

  这屋子里面呆的太久了,姜常喜早就想要出去走动走动了。

  至于说孩子交给周澜,姜常喜那真是放心的很。这孩子就待见他们夫妻二人,随便跟着爹还是跟着娘,都不闹腾的。就那么神奇,仿佛真的认识一样。

  所以李府那边看到儿媳妇登门的时候,李夫人还惊奇呢:「不是说亲家母他们回保定府了吗?」

  儿媳妇带着两个孩子,哪有功夫出来走动。故有此一问。

  姜常喜:「父亲,母亲想着趁着天气好,早去早回,所以前几日就出发了。」

  然后腼腆的表示:「久不见母亲,常喜心里挂念的很。」意思就是所以有时间人家就跑过来了。当真是一片孝心。

  李夫人的重点是:「方正同方媛呢

  ?可带来了。」关键是儿媳妇来了,孩子怎么办,人李夫人的关心重点还是对的。

  姜常喜也很理解,祖母吗,都是挂念孙子的:「母亲放心,圆圆同姜姜都在府上,夫君在的。」

  李夫人看着姜常喜好纠结了,也没法说,你不用过来看我,带好孩子就成。

  问题儿媳妇跑出来也是关心她,这份心意很难得的。幸好李夫人是个从来都不多想的。

  姜常喜那边还是很放松的,同婆婆还算是处得来:「娘别多想,儿媳妇就过来看看咱们家小郎君。」

  娘俩生孩子的时候前后久差了两个月不到,所以姜常喜见到这位小叔子的机会还真不多。

  李夫人让人抱着小郎君出来,还知道同姜常喜客气两句呢:「你自己带着孩子呢,还让你惦记我们娘俩,娘当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相比之下,她这个当祖母的都没有特意过去儿子那边看过孙子呢。

  姜常喜没同李夫人计较过这个,这年头做人儿媳妇的,就不能在礼数上差了,她做好自己的就成:「娘说的见外了不是。哎呦,咱们家小叔长的可真俊。」

  跟着上上下下打量了小郎君一番,虽然没有那么壮实,不过还是健康的。

  跟着自家圆圆相比,别看差着两个月,可个头,胖瘦竟然差不多。难怪医婆每次回府都要皱眉头呢。

  姜常喜还是盼着小叔子能好的,所以孩子还是壮实点心里踏实:「娘小叔吃的如何,可添加辅食了。」

  李夫人听到这话眉头都皱起来了,吃什么辅食,略微矜持的说道:「咱们家这样的条件,让奶娘多喂些日子也没什么。」

  跟着还对姜常喜说:「孩子胃口弱,你别急着喂他们吃东西。」人家也是在同儿媳妇分享经验呢。

  说真的,没嫌弃儿子媳妇保定府来的乡下做派,觉得自己挺厚道的。

  姜常喜还是知道顺着这位婆婆的:「娘说的自然是对的,娘有经验。」

  跟着对李夫人说道:「咱们家圆圆同姜姜嘴馋,看到别人嘴巴动,就抬着小脑袋嘬拳头。」

  李夫人听的很是惊奇:「啊,圆圆同姜姜可真是硬朗,不到四个月呢,能自己扭头玩了。」

  姜常喜:「两个月的时候,就硬朗的很,现在虽然不会爬,不会翻身,不过自己趴着玩的时候,头抬的高高的。」

  李夫人心动了,自家小郎,比两个孩子大两个月,也不过如此了:「那平日里他们都怎么带。难道这么大就给吃东西了?」

 

上一篇:庶长子的科举人生

下一篇:圣眷正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