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欢颜 第99章

作者:寻找失落的爱情 标签: 重生 青梅竹马 古代言情

  既避了男女之嫌,又显出了对赵六姑娘的敬重。

  这几日,赵夕颜略显清减,神色倒是镇定从容,笑着和孟夫人寒暄。

  孟夫人不是什么美人,相貌堪堪端正罢了。不过,她性情温柔,声音也格外柔和。一双儿女,儿子十二岁,女儿十岁,都很懂礼数。

  寒暄数句,孟夫人就领着儿女先退了出去。

  孟御史这才张口问:“赵六姑娘今日前来,应该是为了世子遇刺一事吧!”

  赵夕颜轻声应道:“正是。”

  “我和世子初来京城,除了家中姻亲,也只认识孟御史了。世子在宫中,想传消息难之又难。我今日来,是想问一问孟御史,不知刑部案子查得如何了?”

  其实,赵夕颜的大伯是工部侍郎,徐靖长姐是礼部尚书周尚书的儿媳,二姐嫁进了武安伯府。赵夕颜想打探消息,不是难事。

  她来见孟御史,真正的目的是要激起孟御史的正义激昂之心。

  果然,孟御史立刻道:“赵六姑娘不要心急忧虑。这桩案子,牵扯到世子安危,朝中百官极其关注。便是圣上,也每日都问起案子进展。”

  赵夕颜轻叹一声:“这幕后之人,实在阴狠恶毒。刺杀世子不成,又放出种种流言。意图抹黑北海王和世子父子两人。”

  何止抹黑。

  这是意图挑起永明帝的杀心,何其狠辣!

  孟御史不便多言,只道:“我已经写了奏折,奏请皇上严查。皇上圣明,当不会被流言所扰。”

  肯定会啊!

  永明帝原本就有削藩之心,将一众藩王世子召进宫中,更没存什么好意。现在有这么一个现成的好机会送到眼前,不动心思才怪。

  赵夕颜看着孟御史,轻声道:“不管如何,都要多谢孟御史。”

  说完,端端正正行了一礼。

  孟御史忙起身还礼:“赵姑娘不必客气。我身为御史,闻风而奏是我的份内之责,谏言天子更是我的本分。”

  “这世间,不畏权势不惧阴暗,勇于直谏的官员能有几人。孟御史心存忠义,令人钦佩。”

  赵夕颜又行一礼,告辞离去。

  孟御史坐在书房里,反覆琢磨品味“不畏权势不惧阴暗”这几个字,面色渐渐凝重,忽然一声长叹。

  孟御史隔日就上了一道奏折。

  孟御史素来刚正直言,素有鬼见愁之名。这回的奏折,更是石破天惊。

  奏折上直指有人谋害北海王世子,暗中散播流言者居心叵测,意图挑唆皇室不和,有逼藩王谋反之嫌。

  “……皇上圣明,慧眼如炬,定不会被此女干计所惑。臣请皇上,还北海王世子一个公道,也能借此涤荡朝堂风气。严查真凶,捕风捉影恶意散播流言者亦要严查,绝不姑息枉纵。”

第145章 第一百四十五章 纷乱(一)

  这一道奏折,如巨石重重砸落,本就不平静的朝堂,愈发汹涌。

  礼部周尚书南城兵马司指挥使武安伯和工部赵侍郎也上了奏折,奏请天子严查散播流言的幕后真凶。

  周家朱家赵家都是北海王府的姻亲,为北海王鸣不平理所当然。

  倒是鬼见愁孟溪知,这般愤然出手,颇令人意外。

  御史台共有七名御史,其中有两个和孟溪知颇有交情。见孟御史上奏折,这两位御史一同张口声援。

  另有周尚书武安伯赵侍郎的同僚故旧,亦纷纷张口。如此一来,声势着实不小。

  年已七旬的定国公冯川,位列武将第一人,离龙椅也最近。这趟浑水,定国公显然没有掺和的意思。

  站在武将第二位的,是忠勇侯高鹏。高鹏身形高壮,留着一脸短须,一看就是一个粗豪武夫。

  禁卫军大将军慕容尧,站在忠勇侯身后。慕容大将军原本就不苟言笑,今日心情不佳,一直闭口不语。

  坐在龙椅上的永明帝,听着心浮气躁,忍不住皱了眉头。

  身为天子,应该龙颜不动,不露喜恶,令人难以捉摸……话是这么说,人又不是草木,哪能做得到?

  永明帝登基几个月来,已经竭力深沉威严,处处都学驾鹤西去的永兴帝。可惜,一个人的性情脾气是注定了的,想改改不了,想学也学不来。百官们显然对永明帝没多少敬畏之心。

  金銮殿里,你一言我一语,声音越发越响。

  “都闭嘴!”永明帝忍无可忍,一声怒喝:“你们当这里是何处,这般喧哗吵闹,有没有将朕放在眼底!”

  一众朝臣立刻肃立,拱手告罪:“请皇上息怒。”

  永明帝太过肥硕,走路都要靠内侍搀扶,这一发怒,脸上肥肉抖动,胸膛起伏不定,呼吸急促。令人担心,下一刻就喘不上气来。

  “纪尚书,”永明帝点了刑部尚书的名字:“这已经五天过去了,刑部都查出什么来了?”

  一脸晦气的纪尚书,只得上前两步,拱手回禀:“启禀皇上,刑部派出了所有人手,盘查了刺杀案方圆十里之地。刺客埋伏的那两家,一共三十多人,都进了刑部大牢,反覆审问……”

  “啰嗦!”永明帝听得不耐:“朕不想听这些,朕只问你,刑部查出什么线索了?有没有找到幕后真凶?”

  纪尚书跪下请罪:“臣无能,仵作反覆查验那三具尸首,也查不出什么有用的线索。那几个黑衣刺客,仿佛从天而降,逃走后不知所踪。”

  永明帝气地张口怒骂纪尚书是酒囊饭袋,尸位素餐。

  纪尚书被骂得抬不起头来,一味低头告罪。

  永明帝发了一通脾气,责令纪尚书赶紧查案。

  孟御史脾气又臭又硬,见永明帝一味避重就轻,高声道:“皇上,臣以为,这桩刺杀案和放出流言的,定是同一人。说不定,这个人就在朝中,故意挑唆离间,逼北海王谋反,其心可诛。请皇上下旨,严查到底。”

  永明帝:“……”

  永明帝怒瞪多嘴讨嫌的孟御史。

  孟御史一无所惧,挺直腰杆,说话掷地有声:“臣不是在为北海王说话,也绝非偏向藩王。臣只盼朝堂安稳,百姓安宁。”

  “大晋灾祸连连,万千百姓流离失所,衣食无着,饿殍遍野,民乱纷纷。在此时候,不宜再兴战乱。祸起萧墙,臣恳请皇上三思。”

  孟御史这番话,揭开了新帝登基以来粉饰太平的遮羞布。就差没指着永明帝的鼻子痛骂新帝无所作为了。

  永明帝额上青筋跳动。

  御史大夫见势不妙,连连冲孟御史使眼色。

  别说了,再说下去,皇上要恼羞成怒了。

  自从北海郡回京,一路上所见所闻实在凄惨。屡次上奏折请皇上赈济百姓,都没回音,奏折如石沉大海。孟御史早已憋了一肚子火气,今日打开了话匣子,孟御史哪里还忍得住,索性来个一吐为快。

  “身为御史,忠言直谏是臣的分内之责。”孟御史毫无惧色,慷慨激昂地说道:“臣请皇上睁开龙目,多看一看大晋受苦受难的百姓。”

  “混账!”永明帝坐不住了,猛然起身,伸手一指孟御史,破口怒骂:“在你眼里,朕难道是只顾自己享乐不顾百姓死活的昏君?”

  难道不是吗?

  有些良知的官员在心中暗暗腹诽。

  十余个郡县上奏朝廷,请求朝廷免税赈灾。永明帝充耳不闻,置之不理。只顾催促户部拨银子责令工部修建皇陵。大晋各地驻军将士的军饷被扣了三成,还时常拖欠,银子都被挪去修皇陵了。

  当然,这些不能全怪永明帝,先帝在位时就这样。不过,先帝手腕厉害,能弹压住朝臣。至少朝堂没出乱子。

  永明帝显然没这等能耐手段。

  孟御史一张口,其余一些官员也按捺不住了,纷纷进言,请皇上下旨赈灾。

  最终,早朝在永明帝一怒离去中结束。

  散朝后,孟御史和另两个刚正敢言的御史结伴同行。还有几个年轻热血的官员,也自动跟了上来。

  御史大夫见这阵仗,大为头疼,转头对周尚书叹道:“今日这般闹腾,皇上大为不快。只怕日后不得消停了。”

  周尚书瞥御史大夫一眼,淡淡道:“孟御史为人激进,却是一片为国为民之心。”

  说到底,文官们还有几分良心。各地送奏折入京,大晋风雨飘摇,身为臣子哪有不忧心的道理?

  御史大夫也就随口一叹,其实,他打从心底里也觉得孟御史今日当头棒喝得好。但凡天子能将享乐的心思挪出一部分到赈济安抚百姓上来,也是好的。

  慕容大将军面无表情地出了金銮殿。

  身为禁卫大将军,慕容尧在宫中待的时间比在家中还要久。

  他进了值房,吩咐一声:“去传令,让慕容校尉下了差就过来。”

  小半个时辰后,换班后的慕容慎进来了:“父亲叫我来,有什么事?”

  慕容尧目光冷厉:“跪下!”

第146章 第一百四十六章 纷乱(二)

  慕容尧喜怒不形于色,鲜少这般大发雷霆。

  慕容慎眉头动了一动,没有跪,依旧站得笔直:“不知儿子做错了什么事,惹父亲这般恼怒?”

  慕容尧怒极反笑:“好!好一个慕容校尉!这是翅膀硬了,不将老子放在眼底了是吧!”

  “你也有脸问!”

  “刺杀北海王世子,暗中放出流言,一桩桩都是你干的好事!你真以为自己做得天衣无缝,谁都猜不出是你吗?”

  慕容慎面不改色,冷然应道:“做这些事之前,我都向皇上禀报过。父亲该不会以为,这是我一个人自作主张吧!”

  慕容尧:“……”

  慕容尧面色铁青,猛然扬手。

  慕容慎迅疾闪躲,竟躲过了这一巴掌。

  慕容尧年过四旬,已过了盛年。倒是慕容慎,今年二十二,血气方刚,正是武力巅峰之时。

  慕容尧没料到儿子竟会闪躲,愤怒之下,继续追击。慕容慎闪躲不及,伸手格挡:“父亲息怒,听我一言。我在宫中当差,要是脸上落了掌印,如何出去见人。皇上一旦问起来,我该怎么说?父亲!”

  慕容慎铁青着脸,住了手:“你要还认我这个亲爹,就给我跪下。”

  父子两个怒目对视,僵持不下。

  在慕容尧愤怒冰凉的目光下,慕容慎缓缓跪了下来。

  慕容尧怒气未消,冷笑不已:“怎么?让你下跪委屈你了不成?老子教训儿子天经地义,你要是不服管教,大可离开慕容家,另起门户!”

  孝字当头。一旦落个忤逆不孝的声名,便会遭人弹劾,在官场难以立足。

上一篇:合喜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