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云直上九万里 第22章

作者:佛罗伦刹 标签: 破镜重圆 励志人生 古代言情

  晋王定下前往学馆的时间是巳时,李凭云辰时就到了肃州州府,恰好碰上有人百姓来告状。

  晋王和陇右第一世族王家的王儒人坐在公堂后面听审,李凭云也奉命听审。

  自南北朝期间,王家就是当地大儒,胡乱之时,前凉在凉州屠城,王儒人的先辈都是手无寸铁的读书人,却主动拿起了兵器,跟骁悍的胡人打了起来。城自然是没守住,却守了万世英名。据说王儒人祖上战死之时,瘦的只剩皮包骨头了。

  那层皮是千疮百孔的汉人皮,那层骨是傲气正直的文人骨。

  到了大邺,不再有胡乱,天下繁荣昌盛,而王家人的后代——以眼前这位王儒人为首,也开始变得油头粉面了。

  来州府告状的是一个农民,状告当地的大儒不给工钱。农民不识字,生怕自己说话不被听到,对着田早河一通乱吼。

  王儒人在晋王面前批评道:“早知道这个田早河是个草包,当初就不举他做肃州刺史了,连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民都对付不了,如何管得好一个州府。”

  王儒人说起话来,脸颊肉一抖一抖,晋王歪嘴道:“当初是你们几个选田早河上来的,说这话不是打自己的脸吗?”

  话罢晋王看着李凭云,“李县丞,你听到巴掌啪啪作响了没?”

  李凭云似如梦初醒:“回晋王,下官方才打了个盹儿,没听着。”

  王儒人眯眼道:“李县丞,晋王面前你也敢糊弄?”

  晋王道:“王儒,李大人虽然资历浅,确是不折不扣的天才,人家高中状元的年纪,你连文章都做不好,轮不到你我来教训。”

  王儒人和晋王一唱一和道:“王爷,天才可不是夸人的话,历朝历代被称为天才之人,无非两种结局,要么英年早逝,要么泯然众人。李大人年轻,需要的是磨砺,您这样说,岂不是在捧杀他?”

  任这二人如何演戏,李凭云只觉得困。

  审案的田早河退了堂,大气来不及喘,先跑来后堂给晋王汇报案情。

  晋王不耐烦道:“你肃州的事自己处理,不必跟本王汇报。是时候该出发去学馆了,小侯爷和赵大人夫妻俩还没来么?”

  田早河道:“侯爷还没到,赵主簿已经来了,她一直在公堂外听审。”

  众人乌央乌央地走出公堂,赵鸢深吸了口气,依次向面前比她位份高的人们行礼。

  在场的有一位兼任王爷的刺史,一位刺史,一位大儒,和她品阶地位相当低下的只有李凭云,她最后一个才拜到李凭云。

  许是因为李凭云不让她来,她却自作主张来了,赵鸢不敢和李凭云对视。

  晋王道了出发,她等众人按照身份尊卑依次从她面前经过,汇入他们的队伍中。晋王走在最前,随行的王儒人和领路的田早河各在他左右方,赵鸢则与李凭云并肩走在最后。

  到了衙门外面,也是按这个顺序上马车的。王儒人和田早河登马车时,赵鸢和李凭云两个小吏在原地等候。

  赵鸢实在忍不住,偷偷瞄了李凭云一眼。

  他的眼里看不到生气的意思,赵鸢心想,若这是她爹,她如此肆意妄为,一定会拿戒尺揍她。

  不知李凭云是否没睡醒,他垂着眼眸,浓直的睫毛将他的目光遮蔽。

  赵鸢试图看透他,好不容易,李凭云的眼睛终于动了!

  他眨了下眼,转头看向赵鸢:“看够了没?”

第20章 润泽天下2

  “裴瑯昨天吃错了东西,今天早晨起来,满脸红疹,他不能前来,他已经失约,我不好再失约,”

  赵鸢费尽心思和李凭云解释她自己今日一定要前来的原因,可连她自己都不相信这个借口。

  别人说她是木头疙瘩,看来是没错的。她答应了晋王今日会来,就一定会来,哪怕是千难万险也会来,因为她实在不擅长说谎。

  她等着李凭云的冷嘲热讽,对方确实似笑而非看了她一眼,“赵大人,你有种。”

  这话不大中听,但听起来...怎么有些像是在夸她呢?

  “李大人...”

  李凭云头也不回上了马车,一个衙役上前道:“赵大人,男女不得同车,晋王特地为您单独准备了一匹马车。”

  赵鸢纵然担心马车有诈,但她也没别的办法,只能硬着头皮进了马车。

  一路无惊无险到了学馆。车马停在学馆外面,众人下了马车,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书生步履匆匆而来:“老生拜见晋王殿下!”

  老书生留着两道白色的鲶鱼须,他似十分宝贝那两道须,鞠躬弯腰时,还要以手捧须。对方乡音黏重,赵鸢只能将他的话听得一知半解。

  晋王心眼不大,却最会装大度,他不知自己长了一张威严吓人的脸,故作和蔼的时候,有种拙劣的做戏样。

  “致真先生快免礼,先生为肃州教出了无数位父母官,本王早就久仰先生大名,几日才前来拜访,哪堪先生厚礼?”

  田早河尴尬解释道:“晋王,这位是马师兄,是我大师兄,师父的大弟子,师父本尊应该还在讲课。”

  赵鸢听得惊讶:还能这样?她同李凭云对视一眼,李凭云见她这幅没见识的样,竟被逗笑了。赵鸢见他边的笑容涟漪一般荡漾开,她抿抿嘴巴,收回自己看他的眼神。

  马师兄道:“师父正在抽查学生课业,马上就能出来了。”

  晋王认错人,毫不尴尬:“那我们先找个遮阴的地方等着。”

  马师兄道:“回晋王...咱们学馆是乡里人一起凑钱修的,刚好凑够一间讲堂,没多余的银子用来修凉亭和会客用的地方。”

  肃州最开始是没有官学的。官学是世族大儒的附属产物,肃州是个生产农民和小贩的贫困地区,没出过有名的大儒,故一直无人兴办官学,直到三年前肃州本地出生的乡贡田早河出任肃州刺史,才给肃州申请到了办官学的资质。

  赵鸢心生疑惑,创立官学,由朝廷拨款,就算她对金钱没有概念,也清楚朝廷拨的款不可能只够盖一间讲堂的。

  给肃州修官学学馆的钱款去向何处,晋王心中最清楚,他不便对此事发表意见,只道:“那我们就去听听看致真先生讲课。”

  一行人边走着,晋王对王儒人说:“王儒,当年在肃州没有官学,致真先生培养出了包括田大人在内数位乡贡,今日你得多向人家取经,眼看秋天将至,又到了乡试,凉州学馆若输给肃州,责任可都在你头上了。”

  王儒赔笑道:“致真先生教了一辈子书,我才从大哥手中接受官学不到两年,王爷,您将我的名字跟致真先生相提并论,也太抬举我了。”

  王儒场面话一套一套,晋王听得也有些不耐烦。他终归武将出身,还是更习惯武将说话的方式。

  赵鸢偷瞄了眼学堂里的情况,十几岁的童生和老叟同席而学,在他们面前的,是个是个比马师兄年纪还大的小老头,他个头甚至不如赵鸢高,可腰板挺得跟竹竿一般板正,这便是致真。

  晋王感叹:“这致真先生年轻时是不是当过兵啊?若本王手下的兵油子腰杆也能挺这么直,本王也能少发点火了。”

  田早河道:“先生常说,读书人是大邺的脊梁骨,因此他教我们读书写字,姿态一定要正。下官还记得年幼时跟着先生学三字经,姿态不端,先生就叫我头上顶一碗水站着,要是敢砸了碗,或是让水流出来,就赶下官回家。”

  赵鸢以为自己读书时挨鞭子就够惨了,没想到田早河比自己更惨。

  讲学结束,致真没说下学,学堂无人敢动。

  致真从屋中走出来,马师兄连忙给他介绍,“师父,这位是先皇胞弟,晋王殿下!他旁边这位王儒人,是凉州王家当家,凉州学馆新任馆长。”

  致真个头不高,看谁都是抬着鼻孔。他鼻孔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李凭云身上。

  “李先生,久仰大名。”

  他无视了身份尊贵的晋王,无视了当地大儒王儒人,无视了自己教出来的肃州刺史田早河,唯独理会了李凭云一人。

  赵鸢心道,不愧是李凭云。

  晋王为了找回被无视的面子,说道:“不愧是状元郎,天下读书人,不认富贵王权,只认有才德之人,不愧是大邺的脊梁骨。”

  王儒人接着道:“三年前李县丞舌战天下儒生,殿试一战成名,今日也叫我们凉州这群土老帽开开眼见。”

  致真却不给王儒人面子,直接说:“士人的德行在心不在口,才华在笔不在心。乡试在即,今早我让学生们以自己参家的乡试的志向为题,作了篇文章,请李大人点拨一二。”

  赵鸢期待着李凭云的回答,正好,她也想见识见识李凭云发挥实力。

  可李凭云说:“下官眼睛最近酸涩,看不过来那么多文章,还请王爷安排。”

  晋王道:“你就别推辞了,人老先生叫李大人看文章,你看就是,婆婆妈妈,畏首畏尾的,跟个女人似的。”

  李凭云却是一笑:“下官自知天性优柔寡断,幸而有王爷在前领路。”

  不止赵鸢,就连王儒人都被李凭云这话给惊到了——什么?陇右竟然还有比他更会拍马屁的人?他内心感慨,众目睽睽下说出这话,这李凭云简直不知“脸”为何物。

  致真侧身,请诸人登门。

  晋王昂首阔步走了进去,没了人高马大的晋王遮挡,致真看到了随行的赵鸢,突然肃穆道:“王爷,学堂重地,您怎可带个女人过来?”

  女皇为女子开辟科举之路,致真曾不顾天威,公然声称女皇是在践踏大邺的脊梁骨。

  他自己是个教书先生,生了五个女儿,没一个读过书的。

  此老头是出了名的迂腐顽固,赵鸢来陇右不过几日,对此一无所知,但晋王在陇右多年,不可能不知道致真的迂腐恶名。

  她恍然明白,为何李凭云不让她今日过来了了。

  晋王装老好人道:“赵主簿是赵太傅的亲闺女,也是读书人,本王寻思,她是今年的新科进士,刚结束科举,正好能给学生们传授经验。”

  致真生平最厌恶之事有二。

  一是女人读书,二是权贵舞弊。

  致真怒道:“我的弟子寒窗苦读,为能参加科举,变卖家产,孤注一掷,不中举者,轻则家产全无,重则轻生,太傅之女轻而易举就中了进士,这就是天地最大的不公!”

  李凭云早就知道,她今日能进入学馆之门——就怪了。

  田早河解围道:“老师,赵大人是堂堂正正的科举进士,她的文章我看过,学生自问再学个十年,也写不出赵大人的文章。”

  致真将火气转到田早河身上:“我看你也是被女色冲昏了头!”

  王儒人拱火道:“赵主簿,要不你就别跟着进去了,你看,本来好端端的氛围都被你给...王爷,我就说别让赵主簿跟来了,我这厚嘴皮子说的话,总归有点道理的。”

  赵鸢腹诽,您不是嘴皮厚,是脸皮厚。

  这些男人你一言我一语,公鸭子一般叽里呱啦,赵鸢听得头疼。

  若晋王要羞辱她,那他已经达到目的了。

  赵鸢作揖道:“王爷,既然老先生不愿让下官入内,下官就不进去了。”

  晋王说:“这哪行...赵主簿是本王请来的客人,焉有让赵主簿在外等候的道理?”

  为官之道,很重要的一点是人若犯之,我便忍之。赵鸢此时已是一肚子火,还得硬着头皮给晋王搭台阶下:“王爷,时辰也不早了,快要正午,别误了王爷用膳。您不必担心下官,下官正好在周围逛上一逛,熟悉下肃州的风土人情。”

  晋王怎么可能让她闲逛呢。

  “始终是本王考虑不周,不如这样,赵主簿,今日午膳,本王宴请赵主簿吃顿好的,弥补过失,赵主簿,务必再次等候本王,咱们不见不散。”

  这是不等他出来,赵鸢就不得离去的意思。

  赵鸢到底没有能反抗的权力,“下官多谢王爷。”

  学馆没有任何可以遮阴的地方,赵鸢就一直站在太阳底下。一个时辰过去,眼看太阳升到了头顶,学馆里还无人出来。

  她恐怕自己是要中暑了,四下寻找了一遍,只有一口石井能够坐人,于是便走到石井旁坐下。被太阳暴晒过的石头能烤肉,而她此时的境况,正如一只刚从水里捞出来,就被扔上烤盘的活鱼。

  赵鸢不服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她脑子想得越多,太阳就越是严酷,渐渐她脑子开始空白,视线变得虚无。

  “姑娘!”一个公鸭嗓及时地叫醒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