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了一身满 第27章

作者:桃籽儿 标签: 宫廷侯爵 朝堂之上 古代言情

第44章

  时至七月, 愁云惨淡数月之久的西都长安终于传来一则好消息:宋疏妍的二姐姐宋疏清将要同新科进士贾昕成婚了。

  宋二小姐比宋疏妍年长一岁,也确是到了该要婚配的年纪,她与她的生母吴氏早为此事忧心, 深恐主母会耽误了自己的终身大事;幸而宋澹这个做父亲的还不至于那般苛待庶出,早就替次女惦记着择婿之事, 开岁之后春试一过便相看了几位新科进士, 其中位列一榜第九名的贾昕相貌周正家世清白,虽说寒门出身算不得多么体面,可日后若得宋氏扶持也自当有一番锦绣前程,宋疏清和吴氏都颇为满意, 六月里与那进士互换了庚帖、一入七月便正式完了婚。

  如此一来宋氏长房未嫁的女儿也就只剩她和三姐姐宋疏浅, 宋疏清在她们二哥差人送到钱塘的书信中也有提及, 说万氏和三妹妹玩脱了手、当初削尖了脑袋一意要嫁进晋国公府,未料方氏一朝失势婚事便也跟着没了着落, 偏偏那母女俩又心气极高不肯低就, 这不就理所应当杠在了那里、还不知要拖到几时才能嫁出去。

  宋疏妍在字里行间看出了她二姐姐新婚的喜悦和在万氏母女面前扬眉吐气的畅意,作为妹妹自然替她高兴,只是那信间提及方氏的一句却令她心绪复杂, 暗叹江上一别后她与那人已有半载未见,也许往后余生也都会如这般天各一方, 原来因缘之事当真便如幻梦, 稍不留神便要如同春江花月般消散个干干净净。

  两月之后却又来了一则坏消息:父亲宋澹与叔父宋泊因在宫前责打迟来送笏板的家奴而惊扰圣驾,天子斥之粗疏骄横私德不修,一怒之下将两兄弟一同贬出长安,据说不日便将双双返回金陵旧乡。

  这番变故来得实在有些突然, 宋疏妍听了亦是难以置信——父亲生性谦和谨慎,叔父也非蛮横无礼之人, 怎会公然在宫中责打家中仆役?即便真有那般恼怒,也该……

  乔家老太太听了这消息却是微微一笑,彼时神情意味深长,反问宋疏妍:“莺莺以为此事何解?”

  何解?

  外祖母既如此问了,想来便是笃定其中另有内情,她细细沉思,片刻后方豁然开朗——近来长安形势愈发凶险,宋氏已渐成天子眼钉肉刺,想来父亲和叔父终是扛不住这要命的威压,于是便主动犯了个不大不小的错暂且避出西都。

  “你那父亲与叔父可是聪明得紧,”老太太笑着端起手边茶盏悠悠言道,“明哲保身走为上计,却恐怕要令东宫那位殿下头疼了。”

  可不是?

  宋氏终归与方氏不同、没有他们那样的胆魄顶着天子重压力保储君,如今借故遁出长安难免显得摇摆犹疑,若论风骨……已是落了下乘。

  “宋氏之心不坚,往后的路却是难走了……”外祖母又叹着,眼光十分精到长远,“只盼变故不要来得太快,起码先让你的婚事有个着落。”

  宋家人的动作很快,九月下旬便阖家迁回金陵,恰正说明此次贬谪是宋澹宋泊有意为之,族中上下早有准备。

  没过几日二哥的信又到了,其中言及父亲有意召她回金陵家中,这也是预料之中的事,乔家老太太便让她去,她自己却总不愿意,大抵是倦于与一大家子不亲近的人周旋,更不舍与外祖母分离。

  “又不是千里迢迢北上长安,金陵与钱塘又能离得多远,”老太太便笑她,实则心里也是一般舍不得,“且去些日子吧……待想念这边了再回来就是。”

  金陵曾为六朝古都,山水人物自都别有一番风流韵味。

  自钱塘稍向西北去,大约两日功夫便可窥见台城旧迹,其间繁华无数底蕴尤厚,虽不比西都威严雍容,却胜在钟灵毓秀鸾翔凤集——它曾有过多少个名字?越城、秣陵、建康……王侯将相风华绝代,千百年过去却也纷纷化作黄土白骨,在那滚滚尘沙之中了无痕迹。

  宋氏既为江南第一名门,设在金陵的本家老宅自然豪奢更盛长安,宋疏妍归府之时瞧见门前车马如云,乃是江南各家纷纷前来拜谒南归的宋氏兄弟,得亏是她二哥哥亲自出来相迎,不然恐还要等上许久才能进得家门。

  “这算起来、你我竟又是整整九月未见了——”

  宋二公子已是及冠之年,比年初时又高壮了不少,只是骊山金雕一案带来的影响尚未消散,因被天子记恨而直接丧却了应当年武举的资格,至今仍是白身,实在要算流年不利。

  “一眨眼你竟也已及笄了,不知何时也要同疏清一般嫁为人妇——唉,这可真是……”

  他却只感叹着这些小事,宋疏妍自然明白他是把那些不得志都默默隐在了心底,于是也不揭对方的短,只笑问:“怎么,姐姐寻的那位夫婿二哥哥不喜欢?”

  “那能喜欢到哪里去?”宋明真一边陪着妹妹入府一边撇嘴抱怨,“一个弱不禁风的酸腐书生罢了,若非侥幸考出了功名便连给你姐姐提鞋都不配——我瞧着那也不是个好的,万一日后真得了造化还不知会露出什么嘴脸……”

  一旁跟着的坠儿听了这话捂嘴直笑,似乎只要见到二公子便格外欢喜,此时又蹦蹦跳跳地接话:“都说郎舅之间少有和睦的,原来二公子也不能免俗——”

  宋明真在她们这些小丫头面前一贯没什么架子,听了调侃也不生气,笑着接:“我自然是俗,这回你家小姐寻郎婿更要亲自在旁盯着,可不能让外面那些嘴里抹蜜的酒囊饭袋随意把人哄走。”

  几人闻言俱是一阵笑,气氛倒是活泼欢腾得紧,宋疏妍神情柔和,又问:“那二姐姐是随二姐夫一同留在长安了?”

  “哪就能那么容易留在长安?总要外任一阵子……”宋明真叹了一口气,“父亲已走了些门路,奈何这一年家里也颇为艰难,最后还是去了利州做通判,多少要吃些苦的……”

  利州……

  巴山楚水凄凉地……也的确是有些偏远。

  宋疏妍默然不言,心中既替二姐姐感到些许怅惘,同时又不免暗暗思及自己的未来——她又将会有一位怎样的夫婿?对方品行如何、哪里人氏、以何谋生?她会以怎样的心境与之相见又一同步上高堂拜天地父母?最后又将如何……在一个彼此无关的人身边度过漫漫余生?

  而实际这样的忧愁于宋三小姐而言却更是沉重。

  她十二三岁时便识得了颍川方氏那位惊才风逸的国公世子,此后数年一直盼着能嫁进那家做他的妻子;原本母亲也一直说她与贻之哥哥般配,可谁又能料到天有不测风云、连方氏这样的至贵名门也有失势之时,贻之哥哥远走颍川再不能与她相见,自己过去幻想的一切竟都在一夕间打了水漂,那可真叫个黄粱梦醒催人心肝。

  偏偏如此要紧之时父亲和叔父又都被贬出了长安——那她又该嫁与何人?那些江南之地的酸腐儒生?他们算是什么东西!还没他们宋氏的门庭来得高贵!

  宋三小姐又悲又怒,九月自西都南下这一路就没停了折腾,船在江上跑了几天她便在舱内扯着嗓子哭了几日,闹得那水里的鱼都晓得有位从长安到金陵的贵女过得不欢喜不如意、只差要纵身一跃跳下来同它们做伴了。

  万氏见了这般光景也是愁得白了头,天天在女儿身侧哄了又哄,更劝:“当年颍川方氏正是极盛、你那贻之哥哥也的确万中无一,可你若总照着他那个模样去找,这普天之下又还有哪个称得上是好儿郎?——何况如今方氏已衰,便就是他本尊活生生站在你跟前、你又怎能踏踏实实嫁给他?万一哪日陛下又动了气连他和方氏满族一并斩了,你上哪里哭去?”

  宋疏浅倒也不是不明白这番道理,只是实在曾经沧海难为水,既已见过了世上最好的男子、转头再看他人难免就觉得处处有失,便又闹:“可我、可我就是忘不了他——母亲便容我傻一回吧,去颍川做个侯夫人又有何不可?难不成还要学了二房那个庶女、嫁个寒门出身的去穷乡僻壤受苦么!”

  “我的小祖宗,母亲怎会如此待你——”

  万氏看着女儿寻死觅活心里也是一揪一揪的疼,不多时更跟着掉下了泪。

  “你且瞧着,母亲定然会为你择个良婿,保准教你一生平安顺遂安享荣华富贵!”

  这番承诺实是掷地有声,万氏也的确是卖了大力气为自己的女儿寻觅良缘,江南之地的青年才俊几乎被她挑拣了个遍,家世、容貌、才干面面俱到个个衡量,却发现能在三样之中占住两个的已是凤毛麟角,那“既要又要还要”的如意算盘却根本打不响。

  她十分愁闷,只能靠给乔氏留下的那个小蹄子塞些更差的来哄自家女儿开心,便是一些在金陵排不上号的商门子弟也被拉来凑了数,得亏宋疏妍远有外祖母在钱塘撑腰、近还有二哥哥在身旁相护,否则恐怕真要被随手塞给个破落户做了妻妾。

  只是这法子一开始还好用,日子久了也难逗宋三小姐展颜,幸而十月末万氏扬州的娘家来了人,她的嫡长女宋疏影更同女婿万昇一并回了金陵省亲,宋疏浅幼时一向与自己的长姐关系亲厚,眼下见了她才总算暂且擦了蓄在眼中几个月的泪、肯多同人说一说话了。

第45章

  宋氏这位嫡长女当初可是一位名动长安的美人。

  宋疏妍还记得, 自己幼时在家中乏人关爱,兄弟姐妹中除了二哥哥、也就属这位长姐对她最是和颜悦色,虽则碍着继母的面也并未同她走得多近, 可终归还是没像三姐姐那般处处挤兑时时为难,她心中是有几分感激的。

  十月中时她回了金陵, 到府那日全家人都在堂上等着相迎, 她便同姐夫万昇一道从门外进来,即便已生育一子却仍有顾盼生辉沉鱼落雁之姿,令人一望便生亲近之感。

  “父亲,母亲。”

  她同夫婿一同向长辈行礼问好。

  “长姐——”

  宋疏浅已急不可耐地快步朝她奔了过去, 眼泪汪汪地一下扑进姐姐怀里, 宋疏影早在家书之中知晓妹妹近况, 此刻看她的神情也比往日更温柔怜惜,哄着:“好了好了, 先别哭么……”

  姐夫万昇却知妻子身子柔弱, 唯恐三姨妹这一扑会将人撞倒,于是始终伸手半环在妻子腰后,妥妥帖帖地将人照顾着——这位万氏三房的嫡子出身虽算不得多么显赫, 却实在生了一副极好的容貌,身长七尺玉树临风, 飘逸如仙卓乎不群, 正有一副江南文士当有的出尘模样,据说当年就因此而令宋家长女对他一见倾心,婚后二人也是琴瑟和鸣十分恩爱,当真称得上是神仙眷侣。

  如此温馨亲密的气氛宋疏妍和宋明真都插不进去, 两人也就只好客气地上前称一声“长姐”和“姐夫”,随即便默默退到一旁看着父亲和正房同享天伦之乐;没一会儿在堂上的场面话都说尽了, 大家也就各自散去,宋疏影陪母亲和妹妹回了后院,万昇则同父亲一起至书房叙话。

  一回到自己的地界宋疏浅便绷不住了,靠在姐姐身边一刻不停地诉说委屈,反反复复念叨了一个下午,哭得那是昏头涨脑眼前发花,用过晚膳后便疲惫地睡了过去、梦里还在瘪着嘴抽抽嗒嗒。

  宋疏影待妹妹睡沉了才同母亲一道出了里间去外屋坐定,见万氏愁容不减,又劝:“母亲也莫太过为妹妹忧心,婚姻大事命中有定、有时急也急不来,浅儿是个有福气的,想也不会被耽误了去……”

  这话若是搁在过去万氏必也会信上几分,只是眼下大位未定、他们宋家又同那方氏一般被贬出了长安,这便是生生硬夺去了她的定心丸,深恐自己的爱女会低嫁受委屈。

  “我怎能不忧不急?”万氏沉沉叹着,“家族是天,没了这个倚仗说什么都是空的——宋氏若是就此一蹶不振、你的夫家也要跟着一并败落,所以越是这种时候浅儿越要嫁得好,攀上个树大根深的说不得还能拉咱们家一把,不至于让往后的日子没了指望……”

  倒也是正理。

  宋疏影也跟着叹了一口气,又问:“那父亲便对浅儿没有什么安排么?她是嫡女,总不兴同二妹妹那般嫁个寒门……”

  “你父亲?”

  万氏一听这个就来气,当即便冷哼了一声。

  “快别提他了——你可知他做了什么?”

  宋疏影闻言一愣,挑挑眉,犹豫着问:“……什么?”

  “他拒绝了秦王殿下的求亲!”

  万氏瞪圆了眼,怒得脸都涨红了。

  “那位殿下也不知怎的猪油蒙了心、年初时竟说要娶你四妹妹做侧妃——这不是正好么?你父亲心属东宫,陛下却摆明更爱重次子,那两边下注又有何妨?偏偏他不肯,说什么要承先国公遗志对天家正统尽忠——真是笑死人,嘴上说的百般漂亮,皇帝一发怒不还是没胆子硬碰硬?灰溜溜躲回金陵老家来了,白白错失一个同秦王搭上的良机!”

  这……

  宋疏影听得愣神,又不禁思量倘若他们宋氏真能同秦王府攀上交情如今又该是怎么一番情势,过一会儿又皱起眉,问:“四妹妹终年养在钱塘,怎么竟又会被那位秦王殿下瞧上?”

  这回万氏的冷哼更响,嘲弄也是越发犀利了:“据说是当初在骊山同秦王有过一面之缘——我就说她是个狐媚子,过去还想勾搭方家那位世子,结果怎么着?她就没那个命!把自己母亲克死了,回头跟方氏走近几步又累得人家被贬,要我说你父亲这回遭难也全是她害的,丧门的玩意儿害人又害己!”

  口若悬河地一通狠骂,可真将难听的话全说尽了,宋疏影亲自倒了热茶劝母亲消气,万氏却无心细品,只又恨恨道:“瞧着吧,这几日我就寻摸个人把她嫁了,没了这坏运道的东西在家里添堵,你妹妹的婚事自然便能顺顺利利!”

  这番迁怒实在来得没头没脑又气势汹汹。

  宋疏妍刚到家没几日,甚至尚未来得及去拜见多年留于金陵、许久未曾谋面的三叔父宋澄,那继母安排的媒人便一个接一个地上了门,有些瞧着资质尚可、有些却荒唐得令人目不忍视。

  宋澹这个做父亲的前脚才安顿了次女的婚事,后脚又遭逢右迁之变,眼下实是心力交瘁无暇再管后宅之事,只是幺女毕竟是亡妻所出、他也不愿让她太受苛待,有一日见万氏安排的男子实在太不像样也不轻不重地撂了一回脸;万氏便不得不收敛几分,过几日又瞧上宣州太守汪远家的大公子,正经官宦人家的嫡出,可比钱塘那个商门不知高贵出多少,虽则自己还未考出功名、但有家中长辈扶持未来定也不会一事无成,总当够格给那小蹄子做郎君了。

  万氏心里想得定,恰巧十一月末那汪远又至金陵拜会宋氏兄弟、大公子一并随行,上得堂来才见生得一表人才颇为体面,万氏便对宋澹挑眉示意自己为人大度公道、可绝没有要薄待先夫人之女的意思,宋澹亲自掌过了眼,虽觉此子稍显平庸、但配幺女似也并无什么不妥,便跟着默许了。

  万氏好不得意,连忙便打发下人去将府中几位公子小姐叫来见外客,其间尤刻意将宋疏妍往外推,撮合之意已溢于言表;那位大公子汪叙着实没料到自己还能有这样的好运,一见宋疏妍殊丽标致的面容便被迷得移不开眼,一整日都忍不住频频将目光落在她身上,令一旁护在妹妹身边的宋二公子瞧着十分不豫。

  他一贯性子直率、也不耐同人周旋,见此后一连数日对方都忝颜登门便气不打一处来,更在妹妹身边怒骂:“他是异想天开痴人说梦,凭他也想娶你?——我可打听过了,这位大公子乃是秦楼楚馆座上宾、牡丹花下风流鬼,读书几年养出的本事全用去写了艳词,在宣州还颇负盛名!亏得主母能拣出这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东西糊弄你,也不怕遭了因果报应!”

  宋疏妍亦知万氏与自己的母亲嫌隙颇深,也料到对方会在婚嫁之事上为难于她,只是不想父亲也会对此默许——那人他亲自瞧过,难道也觉得与她般配?她虽自知不是多金贵的命,却总希望能多得生身之父几分珍视,却原来也不可得。

  她叹口气,心下又感到几分空茫,某一刻眼前又划过方献亭的影子,虚妄得让她自己都觉得可笑。

  ——怎么,你还在想他么?

  想那个几乎已一年未见、恰如鸿毛落雪般随着满川江潮一同远去的男子?

  他应当早就不记得你了……倘若知晓你会在这样的时刻想起他,定然也会失笑的。

  思及此她自己先忍不住低眉笑了笑,模样十分素丽、瞧着也显得淡泊清透,可真正疼她的人却总能看出几分寥落,知晓她不是不会哭、只是不知该同谁去哭罢了。

  “我也总归要嫁人的……”

  她轻轻一笑,言语间偶尔夹杂几声叹息。

  “即便不是这位大公子也会是别人,也许家世稍好些,也许品行稍好些,也许才学稍好些……可终归也不过就是那么一个人,好像并没什么分别。”

  “流连烟花乃是文人通病,父亲大抵也觉得无伤大雅——我且写信问问我外祖母的意思,倘若她也同父亲一般觉得合适,那……便就这样吧。”

  她并非假作豁达,确是当天便写了书信差人送去钱塘,或许只因心底藏了一个人,但凡结果不是他便没那么在乎最终同谁喜结连理,大差不差便好了,哄得过旁人也哄得过自己。

  只是在她收到钱塘复信之前西都长安却当先传来另一个令宋氏满族惊愕震惶的消息——

  天子……驾崩了。

第46章

  十二月的长安已是天寒地冻满目肃杀。

  帝宫巍峨冷峻, 深夜的甘露殿却是灯火通明,太医署进出的医官个个神色张皇,内殿中亦不断传来妃嫔恼人的哭叫, 众人皆知惊变只在一息之间,雕窗外呼啸的北风犹如鬼哭, 似已在为那位命悬一线的君王送葬。

  太子卫钦正跪在外殿等候, 其余一干东宫属臣亦陪同在侧,阴平王卫弼与光禄少卿范玉成皆在其列,两人在东宫身后默默对视一眼,神情俱是一般肃穆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