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如此薄情 第18章

作者:相吾 标签: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爽文 先婚后爱 古代言情

  李化吉震惊。

  她已看透谢狁不可靠,正欲择枝而倚,可这刚悬起的希望却转头落空,明明方才还雀跃的心情顿时跌入谷底。

  她下意识问了句:“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谢狁冷道:“听上去公主对王二郎很是依依不舍,可惜了,若非公主自作主张,也不会聪明反被聪明误。”

  李化吉抿住唇,有些想哭。

  谢狁道:“在诸人眼里,公主对我忠心耿耿,就算要改换门庭,恐怕也是难之又难,不若趁着养伤之时,好好想想接下来的路该如何走。”

  他说罢,便转身离去,帷帐被他的拂动,原地飘拂摆动了好会儿。

  他既走了,李化吉便没有纵容泪水落下,她望着谢狁的背影,初入宫时举目四望皆无路的无助又重新回到了她的心里。

  她开始想,那一救,果真是救错了吗?

  *

  意外,也不意外的,谢狁步出凤阳阁时,王之玄还在外候着,见他出来,目光里饱含审视。

  谢狁没理会他,脚步未停,王之玄倒是跟上来了。

  也有几日未见了,王之玄靠近,谢狁才闻到他身上那若有似无的苦茶香,很淡,却绝不可能认错。

  谢狁便想起衔月忠心记在册子里的话,说自公主受伤后,王之玄日日都去,每回都要坐半个时辰才走,很勤快。

  去得多了,自然也就染上了这香。

  只是王家有香百余种,却无一可将这苦茶香压下,谢狁颇有些嫌弃。

  王之玄道:“无论你之前如何看待公主,王家已经决定上书请求公主出降,公主以后就是王家妇。”

  谢狁未言。

  王之玄便补了句:“再怎样,她都是公主,你应当尊敬她。”

  谢狁方才赏了眼给王之玄。

  王之玄并不回避他的目光,王家的郎君自有琅琊王氏的青竹傲骨。

  “那天我看到了,你逗弄她,就像逗弄一只兔子。你或许是一时兴起,可公主到底不是兔子,不能任你玩弄,亦不能由你杀戮。”

  谢狁的那只兔子,给王之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明明是一手养大的兔子,亲自给它作窝,亲自喂它吃食,就是冬日看书时,也喜欢将它盘握在掌心上,寸步不离。

  可最后还不是说杀就杀了。

  一把刀下去,尸首分离,王之玄看得瞠目结舌,谢狁反而慢条斯理用帕子抹去刀刃上的血迹,一脸无谓:“会发/情的东西,脏死了。”

  从那个时候开始,王之玄就觉得谢狁没有正常人的感情。

  坊间纷纷猜测究竟哪位姑娘可以将谢狁拉下神坛,染上情欲时,王之玄总是对那些赌局讥笑而过。

  要知道,有时候高高在上的不是什么神祗,也可能是蔑视众生的魔头。

  谢狁道:“你看到了。”

  很平淡的声音,没有心虚,也没有恼怒。

  谢狁道:“但与你何干。”

  王之玄喉咙一紧。

  谢狁转着玉扳指:“危险在前,隆汉毫不犹豫救的人是我,听说舅舅对此颇有微词?”

  王之玄道:“我会说服阿爹,公主只是心善,莫说是你,就是寻常人,她也会去救。”

  谢狁牵唇一笑:“寻常人救便救了,也无所谓。可分明我死了,她才能得到解脱,不是吗?”

  王之玄语塞。

  无论政局如何风云诡谲,李化吉最能看到的就是谢狁这把刀,挑尖的悬在小皇帝的头上。

  只要谢狁死了,她就不必继续在深宫中胆战心惊。

  她明知道,可还是去救了谢狁。

  就连奉常在审讯中也充满了可惜。

  他算了时间,特意等朝臣喝得手脚发软,反应迟钝时再令宫婢行刺杀之事,但他没有算到李化吉会舍命救谢狁。

  谁都没有想到她会去救人。

  这让王丞相不得不重新评估谢狁对于李化吉的影响力,是单纯的爱慕,还是政治上的合作。

  再加上之前王灵璧出言不逊,是衔月奉谢狁之命去王家请了家法,当时或许还可以推托为王三娘任性顶撞公主,罪有余辜,可李化吉这一救,让一切都变了味。

  于是王丞相将原本写好的折子压了下来。

  王之玄对这些一清二楚,可是那又怎么了?

  从伏皇后那事起,他就知道李化吉与谢狁其实并非一路人,刚才又得到她的允诺,王之玄坚信李化吉对谢狁没有私情,救他,或许只是因为寄人篱下,才要仰人鼻息。

  王之玄便道:“我会让阿爹上书请求赐婚的。”

  他坚定地看着谢狁:“我一定会的。”

  谢狁笑了笑,几乎没有把他宛若宣誓的举动放在眼里,可等王之玄走后,他的脸色便沉了下来。

  他叫来谢灵:“最近倒是忙忘了,你让衔月替我去问问公主,欠我的那两只荷包,何时才能绣好。”

  谢灵领命,正要去时,又欲言又止看了眼谢狁。

  谢狁未回头,只是没有听到属下离去的脚步声,便知他在想什么。

  “你是不是觉得奇怪,我明明早做了准备让隆汉嫁入王家,现在却又多此一举地阻止这桩姻亲。”

  谢灵忙恭敬道:“属下不敢,大司马心有城府,自然有成算。”他顿了下,斗胆猜测,“魏坚军队南下,全靠大司马抵挡,没道理还要让王家分去一瓢羹。”

  他以为谢狁是不愿再搞制衡之术,故才想娶了隆汉公主,将小皇帝彻底掌控在手里。

  可说完,又觉得不对。

  谢狁的语气倒是很随意:“哪有那么复杂,只是觉得她有点意思而已,要是给了王之玄,就玩不到了。”

  谢灵一愣,缓缓明白过来。

  谢狁对李化吉那舍命一搏,评价不高,只是因为她最后还是在为李逢祥筹算,因此谢狁嫌她蠢。

  可是抛开这点呢?

  宫宴上的局势瞬息万变,她能瞬间择出在她认知范围内最好的选择,不惜押上自己的性命,她对自己这样狠,别说普通女郎了,就是男子都没几个做得到。

  何况隆汉还那么清楚地认知到一点,她的命不重要,她跟谢狁真正交换的不是她的命,而是谢狁对他自己的命的看重。

  她看穿了谢狁的冷情,却还敢跟他豪赌一场,这胆气确实叫人啧啧称奇。

  难怪大司马会觉得她有意思。

  既然隆汉和建邺醉生梦死的王公贵族不一样,大司马也跟那些贵族不一样,所以大司马愿意高看她一眼,也没什么奇怪的。

  谢灵便道:“公主冷静,能以大局为重,堪为谢家主母,日后必然能为大司马打理好家宅,让大司马毫无后顾之忧。”

  谢狁没理会他这句恭维。

  隔了两日,他罕见地回了谢府。

  这几日,因为王谢两家的婚事,谢府着实不消停,谢五郎为郗六娘先跪祠堂,后绝食抗议,从大明宫出来后,又如行尸走肉,整日不言不语,让家宅上下都不安宁。

  而谢狁这个始作俑者,却为躲清静,直接宿在了大明宫,全然不顾亲弟弟的死活。

  这叫谢夫人更是心伤不已。

  谢狁回家时,谢夫人正在福寿堂和谢道清哭诉:“三郎和五郎,哪个都不叫我省心,当真是儿女债,百岁偿。”

  婢女便通报:“三郎君回来了。”

  谢道清顿时吹胡子瞪眼:“他还知道回来?”

  谢狁缓声:“既然父亲不愿见儿子,儿子即刻命人去请族老和家谱,即日起分家就是了。”

  谢道清被顶得没有话了,谢狁兵拜大司马,谢家权力系一身,怎敢真叫他分家。

  谢夫人忙道:“说得什么浑话。”

  谢狁走到堂前请安,中间隔着好几步远,并不热络的态度。

  谢夫人刚想为五郎求情的话又咽了回去。

  谢狁从小脾气硬,一身反骨,他不想做的事,没人逼得了他。

  否则何至于都三十了,还任他孑然一身,反而得叫五弟顶了这婚事。

  终归王谢二家要联姻,大家都明白,逼迫谢狁,不如逼迫五郎。

  谢夫人只好问道:“在宫里可住得好,吃得好?”

  谢狁对这些没意义的寒暄关心提不起兴趣,只向着婢女皱眉:“夫人才哭过,怎么不伺候夫人净脸?”

  谢夫人忙道:“这几日都哭个没完没了,总叫她们净脸有些麻烦,因此只等我要水时,她们才会备水进来。”

  谢狁点点头,对府内婢女的令行禁止还算满意,却不问母亲整日以泪洗面的原因。

  反正也只是为了那桩事。

  而对谢狁来说,那桩事已成定局,是谢夫人流多少眼泪都改不了的事实,还是得靠她自己想通,因此又何必白费口舌。

  谢狁径自坐下,婢女奉上茶,退下后,便露出了谢狁挂在腰带上的荷包。

  月白色的锦缎,赤红色的丝线,勾出红梅落雪的意境来,让还在抹泪的谢夫人一下子就看到了。

  她瞪大了眼,用手指戳了戳谢道清,示意他看去。

  要知道,谢狁从不挂荷包,而那荷包上的针脚很显然不是出自谢府绣女之手。

  难道这是某个世家女所赠?

  谢夫人一下子连哭都忘了,反而喜上眉梢来,儿子三十了还未曾成家立业,她身为母亲,不是不着急的,只可惜儿子脾气太硬又太有主见,她管不了。

  眼看着孤苦伶仃的儿子腰间竟罕见地多了个荷包,谢夫人怎能不激动,她顷刻就忘了五郎的苦楚,脱口问道:“三郎,你腰间的荷包是何人所赠?”

  比起谢夫人身为人母单纯的喜悦不同,谢道清眉头一跳,脑中众多思虑一闪而过,尤其是当谢狁回答前,特意多看了他一眼。

  那眉间蕴含的兴味让谢道清心往下沉了许多。

  谢狁道:“是公主亲手绣成,赠予儿子的。”

上一篇:青陵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