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锦华歌 第322章

作者:浅色线条 标签: 古代言情

  他们明明是朝廷的人,为什么不好直接出面?

  因为敦煌实际归富阳管辖。

  而富阳的掌控者,郭家,主事人跟上面关系不好。

  不止是不好——交恶。

  具体情况,不得而知,反正,李砚说不能以长安的那边名义。

  他们需要一个女子,拥有西北人的面孔和身材,但性子又不像是西北本地人。

  这样才具有迷惑性。

  但是——“我看起来像西北人?”

  她不是自小在江南长大的娇滴滴的小娘子?

  “起码……你穿着胡服的时候,不大像……”

  “那我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你想是什么?”

  “你们给我安排的是什么那我就什么啊?”

  李砚“嗯”了一阵:“没想好。”

  “那我买马和草场来干嘛?”

  “……”

  “我总不能说为了扩充军事实力吧?”

  “你是商人。”

  “那我就养马卖马吧,所以需要土质优渥的草场,其实……”

  “什么?”

  “我有个很好的想法,但是,目前吧,关键性的技术难题还么有解决,一旦解决,真是是一旦解决,将大幅度提高……呃,也说不好。”

  她这么说,对方肯定是听不懂。

  李砚却没有不耐烦。

  “我想听听。”

  “那我说了哦。现在……”

  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其实,她想说的是四轮马车的事情,但用马来拉车,实在是奢侈,用骡子和驴,牛,已然不错了。

  话在嘴边,犹豫了许久。

  也没能说出。

  在古代有许多运输工具,四轮车,却并不普及。

  四轮车比起两个轮子,在速度和承重力上要优胜许多,并且稳,可四个轮子比两个轮子要重,首先就得解决“发动机”的问题,这就说到了马。

  马,贵。

  谁舍得用马来运货?

  马匹的钱,饲养马的饲料等等,怕比那拉的货贵得多。

  除了“发动机”,古时候交通不便,道路也不平整,马拉着货不说,还得爬坡上坎,那还不如人力自个儿背。

  再者,古时河运还是十分发达。

  另外,还有个转向的问题。

  这里面涉及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

  一时间真无法说清楚。

  她离开淮安前,还让小猴子琢磨转向的问题,想的是以后镖局走镖能用得着,现在想来,真真的任重而道远。

  太难了。

  她的镖局……真的给越风嘲讽得是。

  可又觉得不甘心。

  一年不成。

  三年不成。

  五年总能小有成就吧?

  只要不放弃,就离想法更近一些。

  哪怕是……她捯饬出来自己坐马车可以了吧?

  想到这里,她愉快的跟李砚说起自己的“异想天开”。

  李砚竟认真听完了:“你说的……我在努力去想,如果,那个时候,道路,休整完好,马匹数量大大增加,四轮车,马车,将会极大提高……”

  李砚像是陷入了沉思。

  小路子在这个时候回来了。

  “怎么样,那边有什么热闹?”

  “确实是闹热事,不过……”小路子偷偷看了眼李砚。

  她起身把手搁在小路子肩膀上:“我活动活动,你陪我走走。”

  他俩走远了。

  “啥?”

  “我们可能要绕道了。”

  “为什么啊?”

  “前面过去的队伍,那是给郭老过寿祈福的。”

  “郭老?”

  “富阳郭家那位。”

  “跟我们有什么冲突?我们又不去富阳。”

  “他们去前面石窟。”

  “石窟?”

  小路子低声说道:“我知道你想去石窟瞧瞧。”

第309章 希望

  小路子是在替她着想。

  她想要去石窟看看,但李砚等人背后所代表的一方,并不适合同那边有所接触,否者,李砚也用不着乔装打扮,毕竟也不是网络时代,没有人脸识别,他又不是公共人物,谁能认出他来——当真是瞎猫碰见死耗子的概率,话说到这里,她不由得想起在楚湘时的情形。

  既然有概率,无限接近于零,并不真的是零。

  如此也说明个问题。

  李砚的身份……

  虽然觉得遗憾,算了吧,不是再也没有机会。

  小路子续道:“等咱们从马王场回来,你想在石窟待上多久都行,哪怕是就住那里面。”

  “得了吧,我又不修仙,我住里面干嘛?”示意小路子往回走,边走边问道:“你前面说的给郭老过寿祈福是什么?前面那些人,起码得有白来号人!”

  “你知道石窟壁画的事儿吗?”

  “求得庇佑,早日羽化飞仙,对吧?”

  “石窟处有些是开凿出来的,有些则是天然形成的石窟,造型别致,最开始时……”

  小路子跟她说起“石窟”成为打卡地的原因。

  最开始吧,相传,有位富贵老爷,忽然得了怪病,前几日还在马背上驰骋,转眼,从马背上到病榻上,一趟就是十来日,病恹恹的,米面不进,只能以水或米汤维持。

  一大家子人,自然是吓坏了。

  一夜梦里。

  家中奴仆看见老爷独自站在院中。

  仰着头。

  双眼直勾勾盯着天空。

  奴仆轻唤多声,老爷无所反应。

  家中妻儿赶来,跪在旁边哭了一夜。

  老爷愣是动也不动站了一晚。

  天翻了鱼肚白。

  老爷醒了。

  落下一句话:“吾兮归于石窟,尔等速速启程。”

  一行人送老爷去了敦煌城外。

  寻找了整整十日。

  终于找到老爷要找的地方。

  可附近只是凹凸不平的石壁,哪里来的石窟?

  老爷对着石壁盘坐,期间,依旧只是饮水度日,又隔了二十来日。

  一日夜里。

  忽闻一声巨响。

  犹如霹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