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阶上 第47章

作者:尤四姐 标签: 宫廷侯爵 相爱相杀 复仇虐渣 古代言情

  接下来她还得继续在余崖岸面前描摹自己的惊恐,在皇帝面前充当无助但自爱的小妇人,只要两下里转换得当,相信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大礼完毕了,随侍的人上来搀她,她缓缓站起身,跟随一众嫔妃命妇退到墓道旁。六月的太阳当头晒着,即便搭着凉棚,也还是热浪滚滚。大伙儿都被烘得两颊发烫,汗水一层层洇湿了孝帽,看上去形容儿有些狼狈。

  湘王妃就站在她身旁,大概热得发晕了,身形摇摇欲坠。

  她自己知道不妙,悄悄拽她的衣袖,“如约,我眼前金花乱窜,怕是要倒。”

  这个时候,倒下来可坏了仪制。如约忙从袖袋里掏出一个小瓶儿来,里头装着醒神的药,悄悄让她吸上几口,一面抬手死死架住了她。

  好在药有用,通了神窍,糊涂的脑子终于清醒了。湘王妃缓过来,长出了口气,当下不便多言,只能感激地朝她眨眨眼睛。

  实则是先帝的一场大出殡,让底下的孝子贤孙们吃足了苦头。也怪这皇陵修成不是时候,要是搁在秋高气爽的时日竣工,送葬就当游山玩水了,也不用铁板上的鱼似的,正面烤完了烤反面。

  众人眯着眼睛,望着墓道入口继续死等。仪仗下了地宫,还有好一顿法事要操持,隐隐听见叮当的引罄敲击声回荡,约摸过了得有两盏茶工夫,锦衣卫才从入口退出来。一众王侯将相又随皇帝跪拜在明楼前,随着一声沉闷的石门闭合声响起,所有人的心都往下沉了沉——

  先帝的时代彻底翻篇了,天狩皇帝对大邺的治驭,自此名正言顺开始了。

  接下来便是丧仪的善后,撤除了几筵、帷幔等丧葬的用度,拿到隆恩门外焚烧。送殡人员除了服,一应穿素服返京。

  回去的路不像来时,没有了沉重的梓宫,一天赶上一百多里不在话下。从遵化到北京,也就两天光景,第三天傍晚时分已然到了城外。留京的官员在东直门外设了幄次,供皇帝歇脚,然后文武百官及内外命妇行三跪九叩大礼。等礼成了,送先帝神位入太庙,这场拖延了五年的丧礼,总算是圆满地完成了。

  至于后来的安神礼、奉慰礼,就不需要命妇们参与了,由朝中百官再行祭奠。余府派出去的马车,时隔十几日才重新返回白帽胡同,刚一进胡同口,就见大门前的灯笼底下站着人,车一停稳,忙上来接应。

  余老夫人看着车上下来的儿媳妇,心疼不已,“这怎么话儿说的,瞧着瘦了好些啊。”

  如约笑着向她行礼,“在外肯定不如在家自在。我们走了这些天,婆母好么?睡得好不好?进得香不香?”

  余老夫人牵着她的手进门,乐呵呵道:“我高床软枕、山珍海味地受用着,哪有不好一说!倒是你们,这一路晒大日头,又见天吃灰,实在受了好些苦。”不过话又说回来,扬着笑脸道,“这会儿总算回来了,仔细将养两天,就把肉养回来了。你瞧瞧,诰命不是好当的,我年轻时候经历过几位老太妃的丧仪,一天哭八百回临,跪得膝盖头子都秃噜了皮。可见这朝廷俸禄咱们也不白拿,那几滴眼泪,值老些钱了。”

  余老夫人一面和她说笑,一面把人领进花厅里,桌上已经置办好了吃食,各种精细小菜预备了好几样。老夫人接过银匙递到她手里,“治丧的队伍,八成吃得不怎么样,还是家里头的饭食滋润些。你挑一挑,爱吃什么就吃上几口,吃完了美美睡一觉,明儿就有力气了。”

  如约感念余老夫人的好,心防再重,这刻也放下了,显出几分孩子般的纯真来,“路上吃得还不赖,就是觉得菜色都蒙着一层灰似的。光禄寺厨房的老油肉,那么厚的肥膘,实在是下不去筷子。”嘴上说着,把一盅珍珠二宝粥揽到面前,赧然道,“我在路上,光想着家里这碗粥呢,别的什么都不要,只要有了这碗粥就足了。”

  余老夫人很高兴,总算自己预备的东西里,有她念念不忘的。

  如所有爱孩子的老人一样,把那些看着不合她脾胃的东西往边上拨了拨,说留给元直。又选出几样精致小菜推到她面前,和声道,“爱吃就多吃。这儿还有玫瑰豆腐、八宝甜酪,都是现做的,又干净又清爽。”

  如约舀着粥往嘴里填,一面点头不迭,“谢谢婆母。”

  余老夫人看着儿媳爽快地吃东西,还有什么所求呢。她不过就是希望孩子们平平安安,健健朗朗地,能睡好觉,能吃饱饭。

  早前政权动荡的时候,多少个日夜提心吊胆,那样的日子,苦得没边。再想起早亡的儿媳和孙子,到这会儿心里还尽是酸楚,只是在新媳妇面前不好说,不过加倍地疼她罢了。

  老夫人就着灯,看她一匙一匙进得香,随口问了句:“元直什么时候回来?先帝神位进了太庙,应当就没什么事可忙了吧?”

  如约心里倒有些愧疚,放下银匙道:“去遵化的路上,大人和我说起过,说朝廷要撤藩,皇上预备派他上陕西查处庆王呢。”

  老夫人闻言,脸上果然浮起几分惆怅,“才回来又要走?这一路又是两千里,连个歇息的时候都没有。”

  如约见她失望,挪了凳子靠过去些,乖顺地说:“婆母别担心,他向来承办惯了差事,手底下还带着人,路上自会有照应的。您也别怕寂寞,儿媳在家侍奉您呢,我虽憨蠢,但可以和您作伴,给您解闷儿。日子过起来快得很,他说年前能回来,和咱们一块儿过年。”

  余老夫人听她这么宽解,才重又露出笑模样,“也是,家里如今不止我一个人了,两个人说说笑笑,转眼他就回来了。”一面催促,“别光顾着说话,快吃,多吃些。”

  如约把整盏粥都喝了,又和她闲聊了些路上的见闻,这才回到卧房梳洗,换上了柔软的衣裳。

  不知道余崖岸什么时候回来,她也实在乏累,累得睁不开眼睛了,只管趴在引枕上打盹儿。

  将要亥正前后,听见门上传来响动,忙睁开眼看,他已经换了寝衣进来,照旧站在脚踏前问:“我能上床睡吗?”

  如约撑着身子瞧他,“大人又在打主意了?”

  余崖岸说是,“我明儿下半晌要走,就剩这一晚上能行事。你嫁了我二十来天,碰都不让我碰一下,你觉得这样说得过去吗?”

  如约盘腿坐着反驳,“可你说过不逼我,真心对我好的。”

  他也没狡赖,但他另有说头儿,“圆了房,也不妨碍我对你好,且能好得更加师出有名,这样不成吗?”

  如约说不成,“我还没想好,你得让我心甘情愿。我不答应,你要是敢强迫我,我保不定会做出什么事来,你可得想明白。”

  然后他的脸就阴沉了,上头罩着一层千年化不开的寒冰,撑着腰问:“你打算把我晾到什么时候?我母亲还等着抱孙子呢,你这样,别叫老太太误会我不能人道,回头又张罗着给我找大夫吃药。”

  如约噎住了,心想着这事儿还真有可能发生。不过这已经不是她该操心的了,便漠然道:“那种药不伤身的,你喝上几碗也不要紧。”

  余崖岸由衷地感慨:“你这人,心是真狠啊,好端端地让我吃药?我如今是看在你和我拜了天地的份上,要不然留你何用,干脆杀了算了。”

  色厉内荏的狠话放了一通,结果她岿然不动,最后不得不给自己找台阶下,狠狠指了指她道:“魏如约,我再给你两个月时间。两个月后等我回来,我让你吃不完兜着走。”

  如约狠狠瞪了他一眼,不要脸的狗男人,满脑子都是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但他自己却感觉良好,得意地转过身,得意地在美人榻上躺下了。

  但他明天就要离京,先前答应好的事,还算数吗?

  她趿了鞋,走到他榻前,小心翼翼唤了他一声。

  他真开眼,不屑地问:“干什么,改主意了?”

  如约慢吞吞地提起:“你说过,我送殡的路上要是老实,就放闻嬷嬷和我团聚的。现在殡送完了,能让我见闻嬷嬷了吗?”

  仿佛听了个有意思的笑话,他咧嘴朝她笑起来,“你可真是严人宽己啊,不让我上床,自己却惦记着我答应过的话,天底下怎么会有你这么鸡贼的女人?”

  她支吾起来,“我哪儿鸡贼了?一码归一码,你让我不能轻举妄动,我做到了,你该兑现承诺放了闻嬷嬷,这有什么错?”

  他不说话了,半阖着眼,从那一线中不咸不淡地瞥着她。半晌才问:“你真想见她?”

  如约使劲点了点头。

  “你能保证管得住她,不让她对外乱说话吗?”

  她说能,“闻嬷嬷无儿无女,丈夫也早死了。况且从小带大我,最是心疼我,为了保我万全,她一定不会乱说话的。”

  他这才松口,“我可以让她见你,但你该怎么报答我?”

  如约怔怔站在他面前,不自觉拿手抓住了交领,“只要你不逼我,其余都好商量。”

  他说好,“我不逼你,但你要答应我一件事,我不在京里这段时间,你尽量不要进宫,更不能单独见皇上。不要以为你那点小聪明能糊弄住他,只要他想办你,你就算浑身长钉子,也不够他敲打的。这程子我会让屠暮行看着你,但凡他禀报你有半丝不轨,你就别想活了。我余某人树敌太多,满朝文武都将我视作洪水猛兽,趁我不在京里的时候把我夫人杀了,没人会起疑。等我回来还能大做文章,借这件事除掉几个政敌,这么算来我也不亏。”

  如约已经对他的谋划无话可说了,咬牙切齿看了他半晌。面上虽极尽愤怒,但心里深深明白,接下来他就算手眼通天,也未必控制得住一切。

  不过暂且敷衍他,先把闻嬷嬷接到身边再说。于是气馁地点头,“只要你让我见闻嬷嬷,你说什么我都答应。”

  然后他不言语了,目光逐渐变得炽热,抬手在自己脸颊上点了点,“我也不要旁的,请夫人在这儿落个款,不过分吧?”

  如约定眼看着他,知道他所谓的落款是什么。心里终归纠结,怕亲上一口,连嘴都不能要了。但再细想,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这点退让又算得了什么!

  于是走到他的睡榻前,弯腰预备实行。谁知他眼疾手快勾住了她的脖子,还没等她回神,飞快在她唇上狠亲了一下。

  如约憋得面红耳赤,“你怎么说话不算话?”

  他加大手臂的力量,顺势一压,把她压得趴伏在自己胸膛上。然后一手缓缓下移,在她瘦弱的脊背上安抚式地轻拍着,喃喃道:“我是个男人,又不是太监。美人当前,难免心痒难耐,没有一气儿法办你,已经算给足你脸面了。可你也得体谅我,别恃宠生娇,老是欺负我。偶尔让我亲一亲抱一抱,又不会掉块肉,这么忌讳干什么!”

  如约便不挣了,就算满足他这个愿望吧,先稳住他,让他顺利去了陕西再说。

  他见她难得温顺,实在受宠若惊,勾起头问:“你怎么这么老实?忽然想明白了?”

  她语气淡淡地,淡得像一缕烟,“虽然你很讨厌,但婆母待我很好。自我爹娘过世后,就再也没人这么尽心对我了……不瞧着你,我也得瞧着婆母,不能辜负她对我的好。”

  余崖岸一时万分感慨,那位对他不怎么客气的老母亲,竟在婚姻上给他带来了好大的助益。他听得出来,她话里有真诚,对他母亲确实是心存感激的。女孩子善良,她又不是那种铁石心肠的死士,只要有人真心善待她,用不了多久,她一定会想明白的。

  所以第二天,他照着和她的约定,把闻嬷嬷带回了家。

  如约早就在门廊上候着,见余崖岸身后跟着一个穿麻布衣的妇人,头发拿巾帕兜着,露出鬓角星星点点的白,看走路的模样,就是老熟人。

  也许是多年东躲西藏,又被关押的缘故,人已经如惊弓之鸟一样了。进了垂花门,畏惧地四下观察,终于发现对面廊庑上站着的人,一瞬眼睛里迸出奇异的光来,脚下紧走两步,仓惶地嗫嚅:“姑……姑娘……”

  可是后头的话,被余崖岸一个眼神堵在了喉咙里。

  余崖岸示意她噤声,亲自把人送进上房,待支开了内外侍立的婢女仆妇,才对闻嬷嬷道:“我先前告诫过你什么,你应当没忘记。要是你管不住自己的嘴,我有一百种法子让你生不如死,给我好好记着。”

  闻嬷嬷忙呵腰,“大人放心,奴婢一时一刻也不敢忘。”

  余崖岸这才调开视线,看了如约一眼,“牵挂的越多,越该好好珍惜自己。这会儿你要见的人见着了,我不在京的日子里踏踏实实地,等我回来,给你带那里的果子。”

  如约强忍着起伏的心绪颔首,等他转身走出院子,她才和闻嬷嬷抱头痛哭起来。

  闻嬷嬷呜咽不止,哆嗦着双手捋捋她的头发,又抚抚她的脸,颤声道:“五年了……长得这么大了……奴婢没想到,还有再见姑娘的一天。姑娘这些年过得好不好?怎么……怎么嫁到这府里来了?”

  如约掖了眼泪,拉闻嬷嬷坐下,把前因后果都和她说了一遍,最后低头叹息,“走到这一步,我自己也没想到,万般皆是命吧!我只要时时记着大仇,不忘替爹娘兄弟讨公道,就没有白在世上活一遭。”

  闻嬷嬷听她说要报仇,悲戚地望着她道:“姑娘不过是个弱女子,拿什么替全家讨公道?当年金鱼胡同一把大火,烧得什么都没剩下,咱们出逃又走散了,奴婢那时候日夜担心,唯恐姑娘出差池,我对不起老爷夫人在天之灵。如今见姑娘好好的,我心里也就安定了,奴婢什么都不求,只求姑娘平安,以前的事儿……就不要再去想了。”

  闻嬷嬷是上了年纪的人,这么多年的颠沛流离,早磨灭了钢火。但她不一样,死的全是她的至亲,怎么是一句轻飘飘的“算了”,就能够释怀的。

  她苦笑着,摇了摇头,“我不怕死,全家都不在了,我独个儿活着,也没什么意思。”

  谁知闻嬷嬷猛地抓住了她的手,急切地说不是,“姑娘不是独个儿,许家还有血脉留存在这世上。”

  如约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一瞬所有家人的脸在她眼前划过。她以为自己听错了,不敢相信还有人幸存。要是有,为什么不来找她,要让她一个人在这荒唐的人世间,苦苦挣扎五年?

第55章

  两眼盯住了闻嬷嬷,她问:“是谁?谁还活着?”

  闻嬷嬷道:“二爷的哥儿,今安。”

  “今安……”她喃喃念叨着,这个名字在心头碾过千百遍,几乎要把她的心给碾碎了。

  许家的子弟,成婚都很晚,当年只有大哥哥和二哥哥成了亲。大哥哥的儿子叫令安,那时也才三四岁而已,至于今安,是个才落地不多久的奶娃娃,晚上老是哭闹,她母亲和二嫂想尽了法子,又是吃药,又是满大街张贴夜啼郎的符咒,最后也不知是哪一项起了效果,孩子才止住了哭。

  那天她去大圣安寺进香,她母亲嘱咐她,千万替侄儿在佛前求个平安符,她回到金鱼胡同的时候,怀里就揣着那张符。

  可惜一切都来不及了,她没赶上见家里人最后一面,锦衣卫杀人,连那么小的令安都没有放过。她是亲眼目睹那小小的尸体从火堆里扒拉出来的,现在回想起来,依旧心痛如刀绞。

  但仔细回忆今安,确实当时没见着踪迹,也许老天爷真的开恩,给许家留了后,于是忙问闻嬷嬷:“你是怎么知道今安还活着的?你快仔细同我说说,孩子现在在哪里,我要去找他。”

  闻嬷嬷安抚住了她,切切地说:“姑娘先别着急,听我慢慢和您说。早前咱们不是走散了吗,我流落到了徽州,在一个商户人家家里做粗使。那个商户人家,原本是在京城做酿酒买卖的,澄清坊那一大片全是他家供应,连十王府和诸王馆平时宴请,也都是他们给送的酒水。那些送酒的和水三儿一样,奔波起来没白天没黑夜,胡同里的事儿,没有一桩能瞒住他们。有一回我和人闲谈,说起金鱼胡同大火,没想到里头有个人,那晚上正好路过校尉营,咱们家遭难的经过,他全看在眼里了。”闻嬷嬷说着顿了顿,喘上一口气又道,“那时候胡同里全是锦衣卫,他不敢过去,就躲在一颗老槐树后头偷瞧。起先还听见府里有哭喊声,后来渐渐没了动静,没过多会儿后院起了火,有个锦衣卫从角门上出来,手里提溜着一只酒瓮。他起先还闹不明白,锦衣卫不抢金银字画,搬酒瓮做什么。可那锦衣卫从老槐树跟前走过时,酒瓮里头传出了奶娃娃的哭声……姑娘,咱们阖家只有今哥儿刚落地没几天,能装进那瓮里头去,您说不是今哥儿,还能是谁?”

  如约早就听得泪流满面,她一直不敢设想当初的情景,今天听闻嬷嬷描述,仿佛那些残忍的过往,又在眼前重演了一遍。

  她心口疼,疼得倒不上来气儿,这血淋淋的灭门惨祸,叫她怎么能不耿耿于怀!可是眼下要追究的,是今安的下落,她拽住闻嬷嬷问:“你打听明白了吗,那个锦衣卫把酒瓮搬到哪儿去了?后来是怎么处置孩子的?”

  闻嬷嬷为难地摇头,“我问了,那送酒的当时吓得腿肚子转筋,唯恐锦衣卫发现他,杀他灭口,哪儿敢冒那个头!不过奴婢想着,既然孩子被带走了,想必是能活命的,要不然当时就给扔进火堆里了,做什么还要背着人提溜出来?我思来想去,定是我们老爷平时积德行善,和那个锦衣卫有交情。人家不好明着救人,给咱们家留了个后,也算成全了这份情谊,姑娘您说呢?”

  如约怅然点头,复又追问:“那个送酒的伙计,现在人在哪里?我想法子见见他,看看还能不能打听出些内情来。”

  闻嬷嬷道:“姑娘别费那个心了,该问的我都问了,实在没有旁的了。那家商户和十王府有来往,晋王篡位之后,吓得肝儿都碎了,唯恐被清算,连夜卷起铺盖回徽州了。奴婢是在徽州结识那家子的,要搁在京里头,就算把刀架在人家脖子上,人家也不敢提这茬。”

  如约大觉失望,可惜这条路断了。但脑子又风车似的转起来,几乎不用多做考虑,头一个想到的就是叶鸣廊。

  大火过后能在人堆儿里拽她一把,那么前一天把今安带走的,应当也是他。

  她站起身,茫然在屋子里来回踱步,心里像架起了一盆火,烧得她坐立难安。

  她该怎么办呢,要不要立时就去找叶鸣廊,向他打听明白?可她又担心,不知对方认出她没有。要是没有,或是人家压根儿不想承认,她这么一暴露,会不会引出更大的麻烦?

  可是不问……她觉得自己就快要急死了。一直以为世上只剩她自己,忽然发现还有个至亲活着,这种感觉是悲恸、是狂喜、是忽然找到了活下去的希望,怎么能不让她兵荒马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