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疯批太子冲喜后 第230章

作者:尤时 标签: 古代言情

  各家灯火亮起。

  用了晚饭后,两人出了酒楼。

  街上摩肩擦踵,卖花灯的摊位最是热闹。

  慕梓寒也跟着挑了一盏,被周璟揽着肩,护在怀里,随着人群,前往护城河。

  可到底不比白日,光线不足,视野昏暗,道路也跟着变窄,路人相互推搡着。保护周璟的兵士,很快被人流冲散。

  便是他们的呼喊声,也被周遭的喧嚣掩盖。

  慕梓寒往后看了一眼。

  周璟动了动唇,吐出四个字:“一群废物。”

  好不容易到了护城河这边,边上就是桥,桥上站满了人,放花灯的这边也挤不进去。

  两人也就往河下流而去。

  走了一段距离后,周围这才没那么挤了,空气都清新了不少。

  但也有人。

  放花灯的多为女子。

  慕梓寒从她们身边经过,听到有人在许愿。

  “信女吴敏,出嫁三年有余,夫君却纳了六个小妾。信女实在是受不了了。”

  声音都是哽咽的。

  慕梓寒以为,受不了了,想和离了。

  然后她听到对方说。

  “信女求愿,那六个小妾都染上恶疾!”

  她刚说完这这句话,就自言自语:“会不会太恶毒了,小妾的命也是命啊,她们死了,夫君也会再纳小妾。”

  得从根源上遏制。

  “信女重新许愿,还求河神显灵,换我夫君染上恶疾。”

  这样丈夫的家产是她的,丈夫的小妾也是她的。

  每天被一群美人捶肩捏腿,换谁不享受啊!

  慕梓寒险些没站稳。

  她蹲下来放花灯。

  小姑娘其实也没有什么要许愿的。

  现在一切都往好了发展,她啊,不能太贪心。

  她轻轻拨动水面,花灯摇摇晃晃的前行。她仰头看了眼边上的周璟,嘴角忍不住弯了一下。

  就听到边上戴着面具的一对姐妹花的对话。

  “孟姐姐这几日怎么老往寺庙跑?难不成是去修身养性的?”

  对方叹气。

  “是我染上脏东西了。夜夜梦魇,总梦到长着不同脸的男子说要娶我。”

  “的确吓人,你到底已经定亲了。”

  “还有更吓人的,我憋在心里许久了,回回想到,就心下郁结。”

  “是什么?”

  “那些男人都比我未婚夫俊啊!”

  慕梓寒一个没忍住,笑出了声,可她又觉得不地道,正要道歉,说话的姑娘看过来,也许是戴着面具,不怕认出身份,也许本就是性格豪爽的,倒也没生气。

  她还自来熟的问了一句。

  “我也不滥情,只是谁不想碰到更好的啊。当初我未婚夫来我家提亲,不也是我长得好看,算起来我和他也不过见了三回。要说有感情也是假的。实在让人为难的很,夫人觉着,我要不要退婚?”

  然后,借着微弱的灯光,她依稀看清慕梓寒身后周璟的脸。

  有些朦胧,但……

  “你夫君比我梦里的人都俊!问你做什么?你又没有我这种苦恼。”

  ————

  桥上的人很多,兵士还没提着同心锁寻过来。

  慕梓寒和周璟过了半个时辰又去桥头那边看了。

  还是人挤人。

  慕梓寒踮着脚望了望。

  “也不知何时能冷清些。”

  边上有人笑了一下:“冷清?夫人是外地来的吧。咱们这里,每到赶集日,路上除了晋州的百姓,还有隔壁几个州城的百姓,更有不少慕名过来的,这鸳鸯桥可是我们这边的招牌。成了亲的,没成亲的,夜里都会放了花灯后,还要去挂锁,这几年,可都得热闹一宿。”

  真是疯狂。

  慕梓寒放弃了,她看向周璟:“咱们回去吧。”

  周璟表示:“孤让她们滚。”

  慕梓寒深怕他说到做到,忙拉住他:“莫扰别人雅兴。”

  这个理由,显然打动不了周璟。

  慕梓寒又道:“我觉得感情的事求神明是没有用的,若是真心,谁也拆散不了,若不真心,谁来劝和也无用。”

  她低着头:“我对你挺有信心的。”

  周璟深深看她一眼,突然改口:“是得和你回去一趟。”

  这句话有些怪,慕梓寒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回去时,喜公公早在门口翘首期盼了。

  “殿下总算回来了,那任承志还在您屋外跪着呢!”

  周璟没理他。

  他像是第一次来这里似的,懒洋洋的左右张望着。

  慕梓寒:“怎么了。”

  “找人。”

  “是蒙时吗,他应该在准备药浴。”

  周璟:“找你夫君。”

  慕梓寒:?

  没完没了是吧。

  周璟悄无声息的将唇贴在她颈侧轻嗅,鼻腔发出一声笑。

  “杀了他,你就是我的了。”

第239章 功劳都转移在你身上了是吧

  夜已寂静。

  前面有座假山,做瀑布流水,清泉冷冷。慕梓寒白日见过,水榭华庭临水设立,更有亭台楼阁,飞檐青瓦。

  他们沿着小廊而行,五步挂一盏明灯。

  寻常人家用的多为煤灯,不够亮,可穷苦百姓还得省着用。

  而任家,用的却是小型的三聚七彩羊角灯。上覆华盖,下围珠帘,风一吹,叮叮作响。

  做派倒是堪比钟鸣鼎食之家。

  慕梓寒说:“寻常的知府府邸,哪有这般奢侈?”

  周璟懒洋洋的跟在她身后:“先前,我去陵州体察明情时,吴知府的府邸,简简单单,就那么几口人,伺候的奴才一只手数的过来。”

  有一回,厨娘家里出了事,吴家老太太体恤,允她回去一趟。

  因家中有贵客,儿子不在,老太太生怕怠慢周璟,外头酒楼的饭菜又怕没自家做的干净,便亲自下厨。

  听到他说这些,慕梓寒不由看过去。

  “那时流民四起,上面拔下来赈灾的银子和粮食,一层一层办法放下来,经手的总要贪些去,到了吴知府手里,已经不够用了。”

  慕梓寒从没听过这种事。

  “这种钱也要贪?”

  “我没怎么出过门,可也听哥哥说过,饥不裹腹,也就顾不什么了,流民若是和衙门闹起来,是要死人的。”

  看看,这种事,小姑娘都知道,而那些当官的眼里只有钱,哪有命。

  这其实不是先例了。可以说是官场上的规矩。

  周璟嘴里扯出讽刺的笑。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老百姓的命总要格外贱些。”

  “上面不干净,势单力薄,他没法对抗。”

  慕梓寒若有所思:“那时你住在吴家,若吴知府以此告状,夫君定然重责牵连此事的人,可等事情过去了,你离开陵州,他定然会因得罪了人,而受排挤,官途也就这样了。”

  一方知府,遇到事,就和太子抱怨,又何尝不是他的无能?

  可吴知府每月领的俸禄又没法填上。

  慕梓寒停下脚步问:“那时吴知府做了什么?”

  “他低声下气亲自去陵州的富商家中走了一趟。求得了善款。”

  虽说商户身份低微,可吴知府也没有强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