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渔眠
那些还没抢到粮食的人家气得扼腕。
他们怎么就不早点买呢?
而杨家湾的人却嘲笑起他们。
“这么贵的粮食也买,有钱烧得慌。”
“村长说了,都是那个叫陈小满的黄毛丫头放出来的风。”
“我家上半年收的粮食还没卖呢,趁着高价,我一会儿就拉去县城卖!”
“下半年的粮食快收了,还真得腾地儿给新粮。”
“走,下午去粮铺卖粮去。”
只是杨家湾的人粮食还没推到县城,半路就被人抢光了。
还都是按照粮铺的价钱抢的。
杨家湾的人得意地在村里吹嘘起自己这回赚了多少钱。
“这样的傻子多来点吧,让咱多赚点钱!”
也有人担忧起来。
“大家都在抢粮,咱反倒卖粮,是不是不太对?”
杨村长听见了,立刻训斥:“有钱给你赚还怕?活该你一辈子住不上青砖大瓦房!”
被村长一骂,那人顿时不敢说话。
其他人心底那点担忧瞬间消失。
直到有村里人从县城回来,把县城限购粮食的消息带回村里。
村里人慌了。
“真限购了?”
“完了,我们没听那丫头的话存粮!”
“不会真的大旱好几年吧?”
村里人围在晒谷场,你一句我一句。
杨村长怒喝:“都慌什么!咱们就是种粮食的,只要淮河有水,咱们还怕种不出粮食吗?”
大家一想,对啊,他们有田地啊。
再说,粮食虽然限购,还是能买到的嘛,而且价钱也没变。
三天后,他们就又慌起来了。
高粱涨到十六个大钱一斤了。
有些人后悔啊。
早知道该去买点粮食,现在拿去卖,不是可以大赚一笔吗?
可惜,这世上没后悔药吃。
况且,他们也不敢得罪村长啊。
很快念头就压下去了。
而村里来通知了,家家户户要出个壮劳力服徭役。
大伙儿心里不乐意。
壮劳力去服徭役了,就少人给田地里挑水。
那庄稼怎么办?
杨家湾的人很慌。
他们不少人家的粮食只够吃到新粮下来。
更不乐意的就是青石村的人。
家家户户的壮劳力都在修桥拿工钱,去一个服徭役,就少一个赚钱的。
老村长在老李家坐了好一会儿。
在老村长蹭老李头第六口烟时,老李头实在忍不了了。
“你在我这儿叹气也没用,咱又不能不服徭役。”
老村长提起一口气,想说什么,又是长长“哎”一声。
“也不知道这次徭役要多久。”
“少说得一两个月,这回可是要把水渠修到各个村子。”
老李头悠悠然道。
老村长一噎。
这也太长了些。
“那我们下半年的收成怕是不行了啊!”
修水渠要占用壮劳力,挑水的人就少了。
原本庄稼就长得不好,再把人一抽走,收成只能更差。
坐在院子里的陈小满抬起小脑袋,脆生生道:“可是只要修好了水渠,就不怕明年大旱了呀。”
老村长当然知道这个道理。
只是想要割舍下半年的收成,还是很舍不得。
老李头就道:“我看这是好事,总不能眼看着接下来几年都没什么收成。”
老村长想想也是。
只得又问老李头:“你家派谁去服徭役?”
“我家没人手,今年就不去服徭役了。”
老村长瞪大了眼:“你家要捐五两银子?”
李初元好奇问道:“为什么要捐银子?”
老村长解释道:“按着律法,家家户户都要出个壮劳力服徭役。不过那些大户舍不得家里人受苦啊,就捐五两银子代替了。”
“也有些人家没壮劳力,只能捐钱的。”
老李头补充了句。
第194章 县太爷够坏的
老村长看向老李头:“五两银子可不少啊,你舍得?”
他家不是有两个成丁的儿子吗。
往年也轮着去服徭役,今年怎么就舍不得了?
“我也是没办法,总不能让二宝把酒楼的活给扔开吧?家里就剩下大宝,他媳妇好不容易有了身子,总不能让他在外担惊受怕的。”
老李头就忧愁起来:“没法子,只能花钱了。”
老村长心里可算舒坦了。
你李满仓再能耐,不也没娃去服徭役吗?
他儿子比李满仓多,这点就比李满仓强啊。
老村长心情舒畅了,也不蹭老李头的烟,背着手离开。
老李头够着头看过去,等他走远了,才撇嘴:“可算走了。”
“爹,我们家这么难吗?”
李初元担忧地看向老李头。
老李头摆摆手:“五两银子咱出得起,我就是让村长心里好受点。”
陈小满疑惑:“为什么我们难了他会心里好受?”
“我们更难,他就能安慰自己,他过得还不错,也就能熬过去了。”
老李头双手背在身后,悠然地看着天空。
陈小满还是不明白:“可他还是难呀。”
老李头摸摸她的头:“等你长大些就明白了。”
说完,又加了句:“人平时要往上看,觉得累了就往下看看。”
陈小满和李初元都很茫然。
老李头也不多话。
这些道理只有到了一定年纪才能懂。
这么一想,老李头又得意起来。
他大字不识几个,不也很懂道理嘛。
懂道理的老李头看着粮价一个劲往上飙,他天天乐得合不拢嘴。
直到村长再次找到他。
“告示下来了,今年不能交钱免徭役,换成交粮食。”
老李头更高兴。
如今高粱都涨到二十个大钱一斤,折算下来,二百五十斤高粱都够了。
还赚了呐!
谁知村长说的下一句话就让他脸上的笑瞬间消失。
村长道:“想免徭役,得按照家里男丁算,每人两百斤高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