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家的锦鲤童养媳 第436章

作者:渔眠 标签: 古代言情

  “我回头跟二宝说说。”

  老李头没有立马答应。

  金掌柜笑着道:“那我等你们的消息,你们的酒还是得赶紧酿,过年我运作一番,能大赚一笔,怕是够你们来县城买座宅子的。”

  “还是村里舒坦。”

  老李头不乐意住在县城。

  村里多好啊,都是熟人,又能种地。

  买宅子还不如买田地。

  要是有庄子就更好了。

  想到卫家庄,老李头坐不住了。

  催着大家赶紧吃完早饭就往县衙赶。

  此时的县衙门口有不少人在排队。

  最前面放着一张桌子,差役坐在桌子旁的椅子上,查看完老汉的凭证后,在册子上记录一笔:“用什么换稻种?”

  老汉恭敬道:“玉米粒。”

  “换多少?”

  “两斤半玉米粒换半斤稻种。”

  老汉应道。

  差役在册子上记录下来,拿了个木牌子给他。

  老汉拿了木牌子往前面去换粮食。

  下一个是中年男人。

  差役询问完,照样记录下来,给牌子。

  坐在差役身后的王县令忍不住站起身,将册子拿起来翻了翻。

  越看,他的眉头皱得更紧。

  换种子的人看着多,可大多都只换一二两,多的也才换半斤。

  思索间,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汉提着篓子上前,扯了笑脸:“我换二两种子。”

  册子在王县令手里,差役又不敢要,只能恭敬站在一旁等着。

  王县令将册子放到桌子上,笑得温和:“老丈家里有几亩水田?”

  头发花白的老汉认得王县令,不过他也不怕这位县太爷。

  “老汉家里有五亩水田。”

  “二两种子可种不了五亩水田呐。”

  王县令笑着道:“您老怎么不多换一些?”

  老汉叹口气:“新种子我们没种过,也不知道好不好,先换些试试。”

  “这种子收成极高,青石村今年大丰收,您的五亩田要是都种上这种稻子,年底能收一万斤稻米。”

  王县令温和地劝说:“我亲自去查过了,这个种子是真好,老丈您要不要多换点?”

  “不了不了。”老汉连连摇头。

  王县令不解:“为什么有这么高产的种子,您老人家反倒不愿意要?”

  “我伺候了一辈子庄稼地,田里能产多少粮食我能不知道吗?我就是做梦也不敢相信一亩田能收两千斤稻米啊。”

  老汉看向王县令,欲言又止。

  王县令察觉道便道:“您有话直说。”

  老汉鼓起勇气,道:“也就是县太爷您开口了,我才来换二两稻种,若是以前那些官老爷,我肯定不来的。咱家就五亩薄田,全家都指着收的粮食糊口,咱的新粮种要是收成不好,全家都得饿肚子,我们不能冒这个险啊!”

  王县令劝说的话堵在喉咙口。

  排队的众人听到这儿,忍不住跟着点了头。

  王县令明白了,大家都是这么考虑的。

  难怪都只换这么点粮种。

  越穷苦越经不起折腾。

  怕是换的这点粮种也是对县衙的信任才弄点回家试试的。

  王县令在心底深深叹了口气,还是道:“老丈,您若是信我,把家里的水田全种上新稻种,今年肯定能过个好年。”

  老汉连连摇头:“我是信县太爷您的,可咱们家八口人都靠这粮食过活,老汉不能乱来。”

  “县太爷您是读书人,有学问讲道理,也是为咱们老百姓好。可您种地比不上我们,您不知道一亩田能收两千斤粮食意味着什么。”

  队伍后面一个年轻人站出来,大声跟王县令道:“除非是天上来的稻种,不然就不可能收成这么多。”

  “县太爷八成被骗了。”

  “以前的官老爷只管收税粮,压根不会管咱的粮种好不好,县太爷您是好官,我们信您。”

  “对,我们信县太爷!”

  大家齐齐喊起来。

  可该换二两种子的照样换。

  王县令简直有心无力。

  他原本想着全县换上新的粮种,下半年来个大丰收,全县的好日子就来了。

  压根没料到大家不信新稻种能大丰收。

  难道只能等到年底,大家丰收后才能把新稻种推广开吗?

  还得白白浪费半年呐。

  王县令浑身难受。

  明明有宝贝,却没人赏识。

  难,太难了。

  看来还是他太着急了,像这种大措施还是得慢慢来。

  王县令不想再看,转身回了县衙。

  坐在办公桌前处理了会儿公务,一个差役匆匆跑过来,激动道:“县太爷您快去外面看看吧!”

  王县令脸一冷:“出什么事了?”

第392章 他们带着粮山来的!

  差役:“好几个人都来换了一两斤稻种!”

  王县令惊得站起身,冲到县衙外。

  拿起册子扫了眼,连着五个人都是换的一斤稻种。

  而册子最后那个人直接换了两斤稻种。

  手指扣紧册子,王县令再抬头,脸上又是一如既往的温和笑意:“怎么换这么多稻种?”

  眼前站着的中年男人提着篮子。

  他被王县令的问话吓了一跳:“不能换这么多吗?”

  “只要家里的水田需要,换多少都可以。”

  王县令笑得如沐春风。

  中年男人松了口气,赶忙道:“我家的水田要两斤稻种才能种完。”

  “全种新稻种?你相信新稻种的收成?”

  王县令眼底满是期待。

  说起收成,中年男人激动起来:“信啊!我遇见青石村的人了,他们牛车上堆满了稻米,颗颗饱满,我就没见过这么好的稻子!”

  青石村有牛车的好像没几家。

  会不会是老李家?

  王县令思索间,身后的老汉咬牙:“有粮食就是硬气,还能请短工干活,等我家大丰收了,也请短工!”

  能请得起短工的也只有老李家了。

  王县令无奈:“你们不信县衙的告示,怎么信青石村的人?”

  “县太爷您不知道那个糟老头多嘚瑟!”

  “我都想揍他了,又怕您抓我,忍着呐。”

  “人家的粮食堆得跟山一样,能不嘚瑟吗,换成我也嘚瑟。”

  四指年轻人酸溜溜道。

  “等咱也收那么多粮食,看他还能嘚瑟起来不。”

  老汉气呼呼道。

  都是差不多的年纪,他在田地里哼哧哼哧干活,青石村那个老头子就能躺在家里享福。

  他儿子们还得人肉拉犁,那老头子却有牛车坐。

  为啥?

  不就是人家种的稻子收成比自家高吗。

  王县令眉毛抖啊抖。

  “那个小丫头长得好看,说话气死人!”

  “谁让人家收成高,一亩水田的收成抵得上咱十亩水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