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渔眠
“我们不能没有您带领呐!”
往日沉稳的老大夫们,好似今日才找到主心骨。
陈小满没想到自己这么重要,赶忙让他们把病例拿出来讨论。
等忙完已经是两天后了。
王县令灰头土脸找上门时,瞧见陈小满就磨牙。
“你让难民们都来淮安县?”
“对呀,我跟他们说我们县太爷爱民如子,是顶好的父母官,难道我说得不对吗?”
王县令一噎:“说得倒也没错。”
他当然爱民如子。
他也是顶好的父母官。
他只能苦着脸。
“咱们县刚经过大战,不少村落损失惨重,百姓们的家底子都被掏空了,县里困难,如今淮河干了,咱们种不出多少粮食,怎么安顿那么多难民?”
“呀,县太爷您得努力弄粮食了。”
陈小满对王县令很有信心:“您一定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
王县令:“你真信得过我。”
“县太爷是很有能力的人。”
陈小满的夸奖让王县令有点飘。
“你们家最近有没有卖粮食的打算?”
“没有,我们的粮食不够自家吃。”
陈小满断然拒绝。
“我看你家高粱长势不错,应该能有不少收成。”
叛军在附近村子驻扎,破坏了许多东西,却舍不得破坏地里的庄稼。
都是粮食,只要能收成,都会变成他们的。
淮河干了后,全县都改成种高粱。
高粱耐干旱,长势很好。
“可是我们家有很多人要养,县太爷您还是指望朝廷的救济粮吧。”
她才不会傻傻的松口呢。
“您又是推广良种,让淮安县的老百姓安居乐业;又让打退了叛军,还安顿好多难民,件件都是大功,县太爷您肯定很快要升官,到时候可以帮忙派粮食下来。”
陈小满的话让王县令心里高兴。
其他县的县太爷和一众差役在叛军来后都跑路了,只有他死守,确实算大功一件。
“淮安县的流民还没安置好,旱灾也没过,朝廷不会将我调走。”
“那更好呀,县太爷您多在淮安县留一两年,都是我们淮安县老百姓的福气。”
王县令嘴角止不住上扬。
还是这小丫头说话让人舒心。
那些拍马屁的人真是拍不到位。
百忙中的王县令竟然留在老李家吃了午饭,留到傍晚都不愿意走。
经过大半天,他已经了解了府城的情况。
“你是说,叶知府为了排除异己,将曹同知关起来?”
王县令眉头皱得极紧:“他怎么敢?!”
“听说叶知府的靠山很厉害。”
陈小满提点道。
王县令冷哼一声:“邪不压正,我这就给老师写信。”
陈小满认识的官里,王县令是最好的。
她也更相信他。
把从当铺赎回的曹同知的物品都给了王县令。
瞧着手里的东西,王县令神情变了,
“曹同知比我还穷。”
好歹他还有些细软,他这个同窗只有几件破衣服。
陈小满对他做了个噤声的动作,抓起其中一件衣服,把两块布撕开,露出里面一块红色的布。
王县令直扫了一眼,脸色大变。
他迅速把衣服合上,紧紧抱在怀里。
第522章 你不需要知道什么
深吸口气,王县令郑重对陈小满道:“你什么都不知道,明白吗?”
“我该知道什么吗?”
陈小满茫然。
半仙爷爷只告诉她,衣服里夹着东西,没告诉她有什么。
“不,你不需要知道什么。”
王县令心如擂鼓。
里面的东西不是他们小老百姓能掺和的。
他将衣服塞好,放进包袱里,背着匆匆离开。
走远后,他回头看一眼,陈小满正在院子外对他挥手。
事情若不解决,短期内他应该不会再来了。
下定决心,王县令转身离开。
周大丫出来时,只看到陈小满一个人站在院子外。
她好奇:“县太爷怎么说走就走了?”
“大概有很重要的事要做。”
陈小满转身拉着周大丫往家里跑:“娘,我明天开始要去读书了,会很费脑子。”
周大丫听明白了:“行,明天给你炖只鸡吃。”
陈小满很高兴。
她又过上了白天读书做文章,傍晚教医学,晚上学医的生活。
刘书言却不高兴。
“李初元为什么不回来?”
“他进府学了。”
“刘先生教导得不好吗?”
“先生写信让他在府学先待一段时间。”
按照先生的说法,想要仕途走得顺,不能闭门造车,要多了解局势。
府学就是个极好的地方,既可以磨炼心智,又能
“他待在府学了,我怎么办?”
刘书言委屈极了。
“你还有我。”
陈小满拍拍自己:“咱们关系好着呢。”
“你的了吧,除了上课,我压根看不到你的人。”
刘书言很嫌弃道。
正说着话,郑大夫已经带着好几个大夫站跑到教室门外了。
“小陈大夫您准备好了吗?”
“来了!”
刘书言气呼呼道:“看吧看吧,你又要给他们讲课去了,压根没空跟我玩。”
“嗯嗯,先不说了,他们还等着我,明天见。”
陈小满把布包斜挎在身上,朝着刘书言摆摆手,着急忙慌往外走。
“等等!”
陈小满回头,疑惑地看向他。
刘书言快步上前,对她道:“最近上面派了大官来我们淮安县,县城最近很热闹,我们休沐日找李初元一块儿去县城玩吧?”
“很大的官吗?是不是来给县太爷升官的?”
“肯定啊,咱们县太爷立了那么大的功劳,附近几个县的叛军都被他赶跑了,他肯定要升大官了。”
刘书言喜滋滋。
县太爷这样的好官越往上升越好。
大夫们听到消息,纷纷冲进教室。
“县太爷不会被调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