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家的锦鲤童养媳 第624章

作者:渔眠 标签: 古代言情

  “你昨晚没见到鬼?”

  “什么鬼啊,就是一群歹徒唬人的。”

  李大宝把事儿简单解释了一番。

  看热闹的人听得一愣一愣的。

  闹了好几年鬼的铺子,如今告诉他们不闹鬼,是人装的?

  他们震惊了。

  到处传这件事。

  益州城的人大多知道这五个铺子闹鬼的事儿。

  这事儿传开来一点阻碍都没有。

  连带着把“李家布庄”也带火了。

  每天李家布庄的客人络绎不绝,半个月就把船里带来的布卖得差不离。

  李大宝赶忙把船上其它东西都搬下来,让人带着船回家装布。

  连带着一块儿带回去的,还有整整一船粮食。

  船再驶来时,除了布匹还有许多成衣。

  李大宝将铺子二楼收拾出来卖成衣。

  益州城本就有成衣卖。

  可李家布庄的成衣剪裁好,样式大家都没怎么见过,加上配色好,生意也是格外好。

  那些夫人小姐几乎只要李家的船一靠岸,就跑来看有没有新样式的衣服。

  这边生意做得好,李大宝抽不开身,只能让李二宝来帮忙。

  李二宝把酒肆交给赖三打理,来到益州城后,看到旁边的铺子空着,立刻又在布庄旁边开了家酒楼。

  为了打响名头,他直接端了一坛子“状元红”放在门口。

  只要经过的人,都能尝一杯。

  不过短短两天,“状元红”的名头传开了。

  益州城爱酒人士都往李家酒楼跑。

  除了“状元红”外,还有各种果酒。

  加上李家酒楼的菜味道好,一时间,李家酒楼也成了益州城的香饽饽。

  兄弟俩每日从早忙到晚,除了买粮食外,几乎不出门。

  益州城没有战乱,也没有天灾,粮食价格不贵。

  李二宝瞧着粮食便宜,恨不得每天都让人拖一船粮食回青石村。

  除了吃外,还能酿“状元红”。

  当然,“状元红”每日要送一坛给知府大人,成衣有新样式了,也会偶尔送一两套。

  知府大人没料到李家兄弟如此上道,时不时来酒楼吃饭。

  那些原本对李家酒楼和李家布庄有意见的人见状,只得暗暗咬牙,把想收拾两兄弟的心思压下。

  短短一年时间,两兄弟彻底在益州城站稳脚跟。

  李二宝在陈小满一封又一封信的催促下,拿着上千两银票去拜访知府。

  一个月后,“李家药妆”开业了。

  这次倒是没引来什么人的嫉妒。

  毕竟根本没人知道什么是药妆。

  跟李家布庄和李家酒楼比起来,李家药妆开业后根本没什么客人。

  李家兄弟根本不急。

  自家的铺面,不用租金,人也是自家的,不费什么钱。

  不过小满等不及了。

  跟着船跑来益州城。

  瞧见两个哥哥的铺子办得红红火火,她的药妆卖不出去。

  “二哥你没有用心帮我开药妆铺子!”

  陈小满不高兴。

  她那么信任二哥,可二哥只顾着他自己的酒楼。

  虽然他的酒楼很赚钱,可是她的药妆经营好了也能很赚钱呀。

  李二宝没料到她会大老远来益州城。

  “爹娘怎么敢让你来益州城?”

  “你们能来,我就能来呀。”

  “初元怎么没来?”

  “上回咱们的船回去时,叛军想抢咱们的粮食,初元哥哥带人去攻打叛军了。”

  李大宝大骇:“还去打叛军?咱们才多少人啊,怎么能打得过叛军?”

  “除了跑船的,咱们还有一万多人,很多了。”

  “哪儿来的一万人?”

  整个淮安县才多少人,怎么能凑出一万人哟。

  “大哥二哥太久没回家,不知道如今咱们淮安县挤了多少人。咱们自家种的粮食加上大哥二哥买的粮食,能养活好多人。”

第559章 贪官比清官好对付

  “别的县老百姓被叛军折磨得苦不堪言,都往淮安县跑。咱们淮安县的救济粮没多少了,张主簿特意求上咱们家,让咱们家多安顿人。”

  陈小满喘口气,继续道:“我们收留了很多人,女子炮制药材纺线织布,男子除了干活的,其余都被送去矿山训练。”

  李大宝和李二宝惊了:“咱们能养活这么多人?”

  “他们在哪儿住?”

  “到处都住满了人,连以往没人要的荒地也都是人。初元哥哥也是为了去叛军手里抢地盘给难民们住,才领兵去打叛军的。”

  陈小满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话,口都说干了。

  她连着咕噜了好几口水。

  李大宝和李二宝靠着两间铺子,天天埋头赚钱,压根没法回去看看。

  这不,家里的情况全然不清楚。

  “咱们买的粮食不够吧?”

  李二宝估摸了下。

  光是矿山就有上万人,还有老人女人孩子。

  要好几万人了。

  他们五六天才能运一船粮食回家,实在不算多。

  “是不够,所以我们家又买了三条大船,你们要买更多粮食回家才行。”

  两兄弟脑子嗡嗡的。

  “三条大船?咱们还不得把益州城的粮食买涨价喽。”

  陈小满咧了嘴:“我们已经想好了,把好粮食卖给附近的官府,让他们推广高产的粮种,这样大家能种出更多粮食,养活更多人呀。”

  两个兄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好一会儿,李二宝才开口:“外面的官没王县令好说话,你这个可不容易推行。”

  “不好说话更好解决啊,送礼物、送银子,把他们收买就行了。”

  只要有钱,贪官比清官好对付。

  她这次特意来干这个事儿的。

  陈小满又看向李二宝:“二哥你一直不推行我们的药妆,让卫家庄的女子们都快没粮食吃了,我们要把铺子打造起来,才能赚更多银子,养更多人。”

  李二宝不敢吭声。

  他怕自己多说一句,小满有十句等着他。

  李大宝老实多了:“那就让她们多纺线织布,多织丝绸,咱们布庄生意好,多少布都卖得出去。”

  他的布庄已经彻底打出名声。

  除了城里的老百姓买布回家做衣服外,还有不少外地的商人来拿货。

  李家布庄便宜啊,布的质量又好,他们买一些到别的地方去卖,能赚不少。

  别看李家布庄只有一栋二层楼的铺子,每日赚的银子比别家大布庄多得多。

  自从李家布庄起来后,其他布庄的生意惨淡了许多。

  除了布又好又便宜外,李家布庄赚的银子还要拿回去养难民。

  跟做好事一样。

  老百姓感动啊。

  有些遇到过战乱的老人更是被老李家给感动。

  能照顾老李家的生意就照顾。

  陈小满却道:“可是周掌柜最多也只能买来这么多棉花,地里的棉花种多了,能种的粮食就少了。”

  李大宝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