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家的锦鲤童养媳 第684章

作者:渔眠 标签: 古代言情

  那不是送士兵去死吗?

  大家都有私心,根本舍不得拿自己的人去帮李初元顶住。

  他们目光闪烁。

  抗金联盟里,李初元的兵是最多的。

  高达十七万人。

  他们大多只有几万人。

  少些的手头只有万把人。

  若让李初元和鞑子两虎相斗,最好斗得两败俱伤,他们不用担心金国,更不用担心李初元。

  毕竟以后大家是要争夺大统的,李初元实力太强,他们还争什么?

  一见众人脸色,李初元就知道他们的心思。

  他站起身,对大家抱拳行了一礼道:“我还有急事,就不陪各位了。”

  陈小满边吃糕点边站起身跟着李初元离开。

  瞧着两人离开的背影,剩余十二个首领神情各异。

  “你们说,李初元会不会死在兴陆县?”

  “鞑子极其彪悍,李初元必定会大败!”

  “你们小看他了,能用一万人大败王朝二十万大军,他绝非等闲之辈,断然不会死在兴陆县。即便大败,也会退到淮安县。”

  众人议论纷纷。

  却都断定李初元无法战胜鞑子。

  即便最看好他的一位,也只觉得他会退守淮安县。

  转眼,三天过去。

  十二个联盟首领再次坐在一处。

  众人紧张地等着消息。

  连着等了两天,前线终于传到消息。

  金国在兴陆县大败,战死两万人,受伤者更不计其数。

  金国首领身死当场!

  “怎么可能?!”

  “李初元竟然赢了?”

  “他怎么赢的?”

  “不可能!金国全是骑兵,跑起来居高临下,什么战术都来不及施展就被全歼了!”

  “金国的腰刀刚硬,刀身极长,我们的传统佩刀在对战中处于绝对劣势,根本不可能赢!”

  联盟首领们议论纷纷。

  鞑子的骑兵很灵活,在战场来回穿插,几乎是无敌的存在。

  两万人战死?

  这怎么可能?

  “或许是金国大意了,下次必定准备充分,横推兴陆县!”

  一位首领怒气道。

  其他人齐齐看向他。

  即便此等消息如何惊人,也不该说出横推兴陆县的话。

  兴陆县总归是他们的疆土,里面的百姓也都是他们的同胞。

第610章 原来还可以这么打仗?

  那位首领察觉自己说错话,赶忙闭嘴。

  宋承泽迫不及待追问:“李初元军队伤亡如何?”

  前线探子道:“死亡人数为五百三十二人,受伤一千八百一十七人。”

  十二位首领齐齐倒抽凉气。

  这个战损比太恐怖了!

  歼灭地方两万人,己方竟然只死亡五百多人?

  怎么可能?

  他们再坐不住了,纷纷赶往兴陆县。

  众人从淮安县骑马到兴陆县,只用了半上午的时间。

  他们赶到时,还在打扫战场。

  县城门口被鲜血浸透,现场的狼藉似乎在向众人诉说着战争的惨烈。

  满地的金兵极大地刺激了他们的眼球。

  让他们看向李初元的眼神里满是惊恐。

  直到这时,他们才发现兴陆县外修建了许多工事。

  除了原本的城墙,两侧还延伸出去长长的围墙。

  围墙里有许多小孔。

  经过李初元的讲解,他们才知道这些小孔是为了将箭射出来的孔洞。

  “从里面射出来的箭都会落在鞑子身上,鞑子射出的箭都被围墙挡在外面,极大保护了士兵们。”

  李初元并不藏私。

  “原来如此,无论什么兵种都怕远程进攻。”

  宋承泽恍然道。

  “那也不足以歼灭两万多金兵吧?你们不会是谎报杀敌人数吧?”

  一个首领怀疑地问道。

  李初元笑道:“谎报杀敌人数有何好处?”

  当然是为了吓他们!

  把他们吓破胆子,以后这抗金联盟的盟主不就是他李初元的了?

  不过这种话只能在心里想想,万万不能直接说出来。

  太跌份了。

  金兵损失惨重,必然会再次攻打。

  他们就留在兴陆县看着李初元如何抵抗金兵。

  一旦形势不对,他们可以提前离开。

  金兵重振旗鼓后,在五天后再次出现。

  站在城墙上的首领们纷纷感到奇怪。

  “为何鞑子前进如此缓慢?”

  鞑子在马背上长大,打仗讲究的就是速攻。

  骑上马后可以最短时间内冲进对方腹地,避免被远攻。

  能上战场的马匹更是优中选优,跑起来极快。

  可是今日,那大批的兵马却慢慢悠悠,如同年迈老人。

  “最前方的好像是我们的同胞!”

  宋承泽惊呼。

  大家齐齐看去。

  只见鞑子前方是三排大越百姓。

  他们的手被绳子绑着,恐惧地往前踱步。

  鞑子们拿着刀抵在他们的脖子上。

  谁敢不往前走,谁就人头落地。

  “竟然拿大越百姓当挡箭牌,太恶毒了!”

  “这是要逼着李初元放弃弓箭远攻啊!”

  上回李初元就是靠着弓箭远攻大败鞑子。

  显然鞑子被打怕了。

  “若让鞑子靠近,我们的步兵对抗他们的骑兵,必然损失惨重!”

  “不能为了那些被抓的百姓让兴陆县陷落!”

  “救不下来,还是远攻吧!”

  “那是上千条人命啊!”

  “若让鞑子靠近,今日死的就不只是上千人!”

  一时间,十二个首领议论纷纷。

  这是两难的局面。

  毕竟是自己的同胞,如此射杀,必然会落下残害同胞的恶名。

  若救他们,今日这场仗必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