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茸兔
她一页页翻阅名册,昏暗的烛光下,一个熟悉的名字映入眼帘。
陶姝妍。
她记得,这是陶姝薇的嫡亲妹妹。
陶家和姜家不和,早在承祚四年刚入宫的时候就是宫里人人都知道了的事。
杨充仪彼时还是贵仪,和她同住一宫,最清楚陶姝薇是如何登门羞辱她的。
恐怕她也是看见了名单里的人,这才有意提醒自己。
看到这儿,姜雪漪就知道自己不必看下去了,合上名册,轻轻笑了声:“姐姐果然是最细心的。”
“既然是替陛下选秀,自然要优中选优,”她精致的寇甲敲了敲扉页,弯眸笑言,“有些不合适的,就筛出去吧,也不必给机会面见天颜了。”
第121章
年关已至, 长安又落起大雪。
今年的除夕宫宴除了一并过宸儿的周岁礼之外,还宣布了一件令朝堂震动,人心不安的大事。
喻副都护和哥哥镇守的边疆城池在魏国多年小幅度骚扰后, 于今年腊月终于爆发了一场规模不小的战争。
消息快马加鞭传回长安的节点恰好临近年关, 阖宫上下准备欢庆除夕的时候,当时的陛下正在未央宫陪着她和宸儿。
急报送到手边时, 因为姜雪漪的嫡亲哥哥也在其中,所以陛下并未瞒着她。
但魏国竟然真的敢在这个时候挑起战争,陛下的面色显而易见的难看。
以国力论, 从先帝末期到陛下登基这段日子, 国内已经休养生息了十多年,虽不如先帝初期国力强盛,可也民生安稳, 欣欣向荣, 比先帝晚期那般铺张浪费,百姓怨声载道的情况强上不少,一切都在渐渐好转。
魏国境靠西北, 水源稀少,植被不密,总的来说国力并不十分强盛富庶。但魏国崇尚武力,草原辽阔,骑兵颇为强盛。若真的打起来, 不仅战事焦灼且所耗甚巨, 恐怕受苦的还是百姓。
身为后宫嫔妃,姜雪漪即便不掺和朝堂的事也知道此事有多棘手, 何况战争总是让人心惊胆战的,尤其哥哥也跟在喻副都护身边, 战场上刀剑无眼,少不了浴血奋战,便更令人悬心了。
喻副都护镇守西北大关,这是抵御魏国入侵最重要的一道防线,两军初次交战恐怕要僵持不短的时间,若是像往常一样一战即退,并不真的打起来还好说,可要是真的打起来,不用想也知道会朝野动荡,民心惶惶。
虽说战争不会很快就波及到长安,后宫一切照旧,但朝堂和后宫向来息息相关,恐怕往后风波更多了。
除夕过后,虽是休沐期间,陛下也每日都传召大臣入宫处理朝政,半个月内几乎从未踏足后宫。
好好的年节陛下都不入后宫,一连数日,宫里的气氛都是低压。
国有战事,后宫应做表率,皇后便做主令后宫上下裁减开支用度,为前线士兵节省国库开销。
元宵过后,选秀的遴选也低调进行,不再如承祚四年时那般隆重。
-
元月十六,皇宫西南角的宫门大开,迎参加遴选的秀女们入宫。
因为陛下废除了采选,所以初筛后这一批秀女一共还有五十人,人数并不算很多。
这些秀女要在掖庭住三日,每日皆有不同的检验,等所有的检验都合格,才能留在掖庭学习宫里的规矩,等候殿选。
年节刚过,长安还是刺骨的冷。
掖庭偏远,狭长的宫道只要一刮起风,寒风便会呼啸着灌注到衣衫里,让人觉得冷得透骨。
陶姝妍跟着牵引太监走在前往掖庭的宫道上,一句话都没说。
牵引她的小太监知道这是陶尚书的嫡女,本想多说些讨好处,可陶姝妍红唇紧绷,半个字都未曾吐露。
他虽觉得她冰冷得有些不近人情,实在不像刚及笄的姑娘,可转念一想,毕竟出身在这搁着,好像也说得过去。
毕竟当年棠修容入宫的时候,也是沉稳安静的很,小太监见她不说话,只能默默的转头。
她不和其余入宫的秀女一般,或羞涩或紧张,或害怕或高兴,她只是很安静,走的很稳,好像早就来过这里无数次似的,就那么静静打量着她即将入住的地方,灼艳如桃的面貌上却有一副冰冷的神情。
陶姑娘生得貌美,又家世高,入宫待选是板上钉钉的事,小太监觉得今日捞不着油水有些失望,到底没敢多说什么。
将人送到以后客气说了句:“姑娘,掖庭到了,嬷嬷们自然会分配居所的。”
陶姝妍点点头,指尖轻提了提身上华丽尊贵的云锦袄裙,倨傲的站到了人群中间。
她一到,就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
眼尖的嬷嬷笑着迎上来,亲自带着她去安排好的居所,正是陶姝薇当初住过的那间。
这就是姐姐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了。
陶姝妍垂眸摸上这里的桌椅,神色愈发冰冷。
以她的姿容,入选不过是迟早的事。她早就在姐姐的棺椁前发过誓,绝不让姐姐枉死,既入了宫,一定要为姐姐报仇,为她陶家讨个公道来。
陶姝妍缓缓抬眼,淡淡道:“我累了,今日多谢嬷嬷费心。待我入选,必会不忘了嬷嬷的好处。”
-
今日是秀女入宫的大日子,姜雪漪和杨充仪协理后宫,秀女们安顿好后得去凤仪宫向皇后娘娘汇报情况。
她们二人一前一后到地方的时候,恰好看见宁贵人也在,皇后娘娘的肚子高高隆起,半躺在软椅上,赵夫人就陪在皇后身边。
姜雪漪上前给皇后行礼,温声细语道:“臣妾给皇后娘娘请安,娘娘再有半个月娘娘就要生产了吧?您这几日感觉如何?”
皇后淡笑着放下手里的名册,温声道:“起来吧,不必多礼。”
“本宫也不是第一回生育了,虽说难熬了些,也还说得过去。只是辛苦了你和杨充仪,初掌后宫就遇到选秀,事多事杂,现在边疆也不太平,咱们更得守好后方,不能让陛下烦心了。”
姜雪漪和杨充仪在一边应承着说是,姿态温顺恭谨。
后宫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哪怕彼此防备算计,明面上仍然得装作一副好姐妹的样子,谁也不能给谁落了把柄。
她们坐下后,宁贵人才起身向她和杨充仪请安。
姜雪漪瞧了她一眼。
宁贵人近来颇为得宠,可今日身上穿着的衣衫却简单素净,并不奢靡,虽说是皇后娘娘下的命令,要求后宫裁减用度。
可身为后宫嫔妃,哪个不是好日子过惯了的?尤其是这样年轻貌美又才得宠不久的女子,正是最在意自己的恩宠和在陛下眼里的模样的时候,她却丰俭无谓,模样淡然,很难得的沉稳。
这段日子接触下来,只觉得这位宁贵人的性子格外冷清安静些,和皇后倒很不一样。
杨充仪搓了搓手,轻笑着说:“方才底下的人来报,说新人都已经在掖庭安顿好了,明日就开始检验择选,娘娘产期将至,这些小事就交给臣妾吧,您只管安心诞下皇嗣就是。”
赵夫人是很和蔼端庄的一位妇人,在皇后身侧笑着说:”历年选秀都是极热闹的大事,今年宫里宫外都安安静静的,实在是最不像年的一个年了。只愿战事早平,咱们也不用悬心了。”
陛下朝政忙碌不进后宫,边疆又在打仗,谁也不敢在宫里嬉皮笑脸,怕惹了主子不快。
虽说战争远在边疆离她们还很远,但百姓们可以懵然不知,全仰仗陛下和决策和朝中的将领,她们却不能。
就算后宫不允许参与朝政,但一应喜怒哀乐都得跟着陛下的走,否则就是违逆圣心了。
杨充仪忙颔首说:“是啊,这一打起来也不知道何时能停,臣妾们也是日夜挂心的。”
说到这儿,皇后笑了笑,淡淡道:“说起这个,我倒是有件事忘了跟你们说了。”
“边疆战事频起,喻副都护在阵前打仗,是陛下的股肱之臣。陛下的意思是不能寒了功臣的心,打算复喻婕妤的妃位和封号。她近年都十分安分守己,也算是让喻副都护放心后头,不必心有旁骛。方才林威已经将陛下的旨意送过来了,本宫还未来得及通知下去,等会儿你们走的时候顺便告诉韶妃吧。”
“是,臣妾明白。”
离开凤仪宫后,姜雪漪和杨充仪坐上步辇,默契的对视了一眼。
韶妃复位,这件事本身就算得上是一种讯号。
她虽这两年恩宠大大不如以前,可该有的尊贵陛下没少过,大多都是因为喻副都护的缘故,如今边疆起了战事,陛下复韶妃的妃位也在情理之中,可皇后必然是乐见其成的。
宫里的高位原本就只剩下丹妃、荣昭仪和她们两个了,一个没威胁也没作用,一个为了孩子深居简出,没人能与她们抗衡。
恐怕她巴不得韶妃复位,最好是和她们再有什么冲突,皇后也能趁机松一口气了。
杨充仪想了想,低声说:“甘泉宫就在旁边,既然皇后说顺便告诉韶妃,不如我去吧。”
“丹妃和韶妃以前就是对头,现在也少不了唇枪舌剑,只是如今丹妃跟你走得近,我怕你去了出麻烦。”
姜雪漪点点头,温声道:“多谢姐姐,有你去说,那我就先回未央宫了。”
杨充仪颔首示意,在宫女的搀扶下走进甘泉宫,宫道上就只剩姜雪漪的仪仗。
长安今日的风可真冷,冷得像针似的扎在人身上,细细密密的疼。
花无百日红,久居深宫,谁也不能长长久久的得意,她自己也是一样。
往后的路更不好走了。
旎春换了个新的手炉递给她,轻声说:“娘娘,咱们回宫去吧,外头冷。”
姜雪漪接过手炉,长睫微垂,问了句:“陛下这半个月一次后宫都没进过吧?”
旎春点点头,跟在步辇身边道:“是。自从除夕过罢,陛下就一直在勤政殿忙于朝政,后宫半步都没踏入过。听说今日连大公主想去御前请安,陛下都未同意呢。”
“让小厨房炖些去火滋补的汤羹来,我晚上去太极殿一趟。”
第122章
边疆战事刚开始不久, 朝政上必然焦头烂额。
陛下最在意江山,什么如云美人他都可以不在乎,一心只扑在处理朝政上, 但他不进后宫, 不代表姜雪漪就不能去找他。
在陛下最心烦意乱的时候能够陪在身边是很讨巧的一件事,毕竟抛开一切讲, 这时候的陛下看见大多数人都会心烦,但看见韶妃和她一定不会。
她的哥哥还跟在喻副都护身边在战场上厮杀,姜雪漪于情于理都是陛下想见到的人。
何况, 身为解语花, 她本该如此。
小火慢煨的虫草花枸杞排骨汤,滋补清润,最适合冬日里心烦气躁的时候喝。
热汤浸润过的的砂锅最入味, 姜雪漪亲自看着火候, 煮好后小心的盛出来放在瓷盅里,抬头略略看一眼天色,太阳落山, 外面已经擦黑,呼啸而过的凛冬之风从卷起的门帘吹进来,冻骨头似的冷。
她传步辇去了勤政殿,林威亲自来迎的人,谁知刚下步辇就见他愁眉苦脸, 想是陛下这会儿不好伺候, 底下的人左右为难。
朝政忧心,陛下难免拿底下的人出气, 他们也是没办法。
姜雪漪笑着颔首示意以示宽慰,提着食盒缓缓走进去, 正好见几位脸生的将军从殿内走出来,向她弯腰行礼后急匆匆出宫去。
她没停留,莲步轻移走到殿内,向陛下请礼:“臣妾给陛下请安。”
沈璋寒并未抬眼,将手里一本奏折批阅完放下,才疲累地揉了揉眉心,缓声道:“过来吧。”
姜雪漪上前将手里提着的食盒打开,为他盛出一碗来:“陛下近日忙于朝政,臣妾已有半月不曾见过你了。今日实在放心不下,想着做些润燥补身的汤给您送来。汤里头放了虫草花和一些药材,是太医署先前给的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