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帝的小公主 第101章

作者:笑佳人 标签: 情有独钟 甜文 爽文 轻松 日常 古代言情

兴武帝:“看来你是不想去了?”

雍王马上挺起胸膛:“去!有我在,保证杀胡人个片甲不留,且一匹马都不会落在他们手里!”

他只是心疼得来不易的战马,才不是怯战!

兴武帝便做主道:“朕认为麟儿的战术可行,只是明面上我们还是要做出要正面讨伐东胡的阵势,凉州、冀州、晋州共有三十万边军,再加上北营、南营的十万京军,兵力上够让东胡警惕了。彭楷、谭士逊,明日你们便按照四十万大军的耗用从冀州、辽州往北边调集粮草。”

二人领命。

兴武帝:“雍王、侯万中,命你们整顿兵马,五月发兵冀州。”

二将领命!

秦炳主动请缨:“父皇,儿臣也要去!”

兴武帝准了,再对女儿道:“这战术是你想出来的,战场上形势多变,你便代朕去监军吧,若几位主将遇事不决,朕授你临机专断之权。当然,若因你指挥失误致使战败,朕也会按照军法罚你,如此,你可敢接这监军之职?”

庆阳跪下,仰首道:“儿臣愿往!”

父女俩一问一答速度过快,旁边的文武大臣们愣了会儿才反应过来,雍王最先反对道:“大哥,麟儿才多大,战场都没去过,监军这么大的事怎么能交给她?”

兴武帝冷笑:“你倒是去过战场,刚刚朕问你们战术,你除了知道杀除了心疼战马,还懂什么?”

雍王:“……那也有侯万中、孟极、郭彦卿他们这些大将,哪个不比麟儿让人放心?”

兴武帝:“所以朕只是让麟儿监军,没让她做主帅,你们这些大将若能商量出万全的战术,麟儿倒是省事了。”

雍王驳不过大哥,朝二侄子使眼色。

秦炳反倒觉得妹妹安排骑兵突袭东胡的战术特别好,再加上南巡期间妹妹把那些文官们唬得服服帖帖的,比他能耐百倍,比没读过几本书的王叔更是聪慧千倍,秦炳便道:“我同意让妹妹监军,她上阵杀敌肯定不行,看舆图制定战术都有一手,够格了。”

兴武帝:“当年朕亲伐西胡,麟儿才九岁,却已经能料到西胡会从一片坦途的怀安镇关隘夜袭武威,如今数年过去,麟儿的兵略只会更进一步,你们大可放心,朕不会把战场当儿戏。”

一直没吭声的吕瓒惊讶道:“公主竟然料中了?当时臣都以为西胡会偷袭驻兵更少的石河岭关隘。”

兴武帝笑着看向女儿:“麟儿还记得当时你是怎么跟朕解释的吗?”

庆阳长这么大就亲历过那一次战事,印象很深,直接走到舆图前,迅速找到舆图上并未标记的两处关隘的位置,重新回忆了一遍。

只凭她对舆图以及武威长城的熟悉,在场的重臣们差不多就都信了,再仔细想想,当时兴武帝以身涉险,那样的紧急关头,九岁的小公主居然没有怕得瑟瑟发抖,而是陪着皇上一起揣测西胡的偷袭路线,单单这份沉稳就值得众人钦佩。

在一片对小公主的夸赞之声中,秦弘呆若木鸡。

他记得此事,因为这是那晚父皇给他与妹妹出的考题,他答错了,所以当时妹妹同意他的看法,只是为了照顾他的颜面?

秦弘的惊疑只持续了短短一瞬,因为这些年妹妹在父皇面前照顾他、为他开脱乃是常有的事,并不稀奇。

那么,妹妹确实足以胜任监军一职,二弟应该也会是个勇于冲锋陷阵的猛将。

只有他,枉为大哥,却事事都不能为父皇分忧。

第122章

讨伐东胡的大体战术定下后, 兴武帝单独给女儿安排了一个差事,让她自己去禁卫司、御前军选出三千亲兵来, 这三千人将完全听从小公主的调遣,以保护小公主的安全为首要任务。

战场多变,大齐是准备暗地里以奇兵攻袭东胡,但东胡听说朝廷要发动四十万大军去打他们,既有可能往草原深处撤退避战,也有可能主动集三十万铁骑南下,因此兴武帝必须给女儿一支属于她自己的兵马,以备不时之需。

庆阳从容地去选人了,路上已经提前列出了一张长达三百多人的名单。

奇袭的战术是机密,只有被兴武帝召去御书房议事的重臣们心中有数, 在御前军与四大京营传开的只是兴武帝要派遣大军征伐东胡的明面消息。

这次出征,京营只出南北二营,东西营的将士, 小兵们大多可能庆幸自己不用去战场冒险, 部分将领或怀报国热血, 或将此战视为立功的良机,纷纷跑来找兴武帝主动请缨,其中就包括邓坤、邓泰、傅魁、张肃、樊怀忠、薛言正、孟长河等在京勋贵子弟,连年仅十六岁的樊怀安都跑来了, 非要去战场杀敌不可。

兴武帝站在御书房的门口, 看着这些血气方刚的年轻儿郎,心中甚慰,挑了几个同意了,让他们出发时跟在女儿身边,到了边关女儿再根据战场需要给他们安排具体的军职。

入选的邓坤、傅魁、张肃、樊怀忠等人高兴领命, 落选的邓泰、薛言正、樊怀安就不乐意了,看得出皇上是想给每家都留一个儿子在京,七嘴八舌地表示自己不怕死。

兴武帝多看了几眼邓泰,板着脸道:“你们不怕,朕得替朕的老兄弟们着想,放心,这次挑一批去历练,下次再有战事了就换之前留下来的上,只要你们有本事,不愁没机会立功扬名。”

邓泰:“可是臣……”

兴武帝:“滚!你爹活着也得听朕的,朕还管不了你了?”

邓坤拉走了弟弟。

路上邓泰还不服呢,邓坤叹道:“皇上是怕咱们两个都出事,父亲一走皇上已经够难受了,你就老实一回吧。”

皇上跟父亲、雍王不一样,平时与臣子说话都很客气,动肝火了也不会随便骂人,只有真正被皇上视为自家人的臣子才能听到皇上偶尔的粗鄙之言,所以皇上让二弟滚,其实是喜欢二弟,并非存心给二弟难堪。

邓泰当然明白这点,自家老爹、雍王包括敬王秦炳都是被皇上这么骂过来的,他气的是不能上战场:“非要留一个,为何留我不留你?那年讨伐西胡皇上带的就是你,我都三十一了,这么多年除了在各个军营转悠历练就没动过真格的,憋得慌!”

邓坤:“……”

怎么都要憋一个,那还是憋弟弟吧!

.

雍王与秦梁父子俩都在北营,到时候秦梁直接跟着北营将士一起出发就好,不用特意去请战。

丈夫非要去冒险,邓氏管不了也没那么担心他,可她就秦梁一个儿子,想到豺狼一样的东胡铁骑,邓氏害怕,父子俩一回来她就关上门悄声抱怨:“皇上什么意思啊,别人家都留了一个儿子在京,他明知道咱们家就梁儿一个,怎么不照顾一下?”

雍王瞪她道:“你懂个屁,将军将军,整天待在家里算什么将军?就是要让梁儿去战场立功,将来他才能在京城地方一堆武将里面立足,梁儿若跟你一样都是贪生怕死之辈,我第一个不认他这窝囊废的儿子!”

说完,雍王死死地看向自己的儿子。

秦梁劝说母亲道:“娘,儿子想去,也一定会平安回来,您就别担心了。”

父子俩都嫌弃她,邓氏负气而去。

雍王很满意,这样的儿子才像他的种,像他们老秦家的种,大哥那边的侄子,就二侄子还行!

父子一心,到四月底时,北营的四万步兵一万骑兵都已准备妥当,明日便可与南营一起出发前往冀州。

大军出发前夕,兴武帝将小公主、敬王以及随军的高阶武官都叫到了御书房,照例勉励一番。

勉励完毕,兴武帝留了一双儿女与弟弟侄子陪他共用晚饭。

饭后,兴武帝目光不舍地一一看过面前的四人,最后多瞅了几眼秦梁,然后对雍王道:“朕思来想去,还是让秦梁留在京城吧,你在战场上,朕看到秦梁就跟看到你一样,能少些牵挂,不然朕恐怕夜里都睡不踏实。”

雍王早在大哥留下邓泰几个的时候就感受到了,邓冲一走,大哥是真的老了,再没有了当年叫上他们这帮兄弟就去战场上拼命的狠劲儿,怕这个怕那个的。

不等雍王替儿子拒绝,秦梁自己跪了下去,声音铿锵有力:“侄儿明白皇伯父的苦心,只是侄儿身为皇室子弟,又承蒙皇伯父器重自幼在宫中读书练武,侄儿习得这一身本事就是为了报效朝廷,报答皇伯父的栽培之恩,所以恳请皇伯父准许侄儿随军出征,一展抱负!”

兴武帝握住侄子的双臂,将人拉起来道:“朕不叫你去,不光是因为你爹只有你这一个骨肉,更是因为你们兄弟这一代,咱们老秦家只有你跟炳儿两个大将苗子,朕不敢一口气把你们两个都放到战场上,万一……反正这回你跟炳儿只能去一个。”

秦炳立即按住秦梁的肩膀:“堂哥放心,有我跟王叔在,这次一定杀得东胡屁滚尿流,你就安心待在家里等着我们的捷报吧!”

秦梁:“……”

他看向父王,希望父王帮他争取争取,他毕竟是侄子,不好不听伯父的安排。

雍王觉得大哥的话虽然有些晦气,却很有道理,谁能保证上了战场肯定能活着回来?大哥是一家之主,考虑得就是全面,老秦家必须留个大将苗子在京坐镇。

“行了,就听皇上的,京城也有京城的差事,办好了照样也是为皇上分忧。”雍王按住了儿子的另一边肩膀。

秦梁:“……”

兴武帝摆摆手,示意四人可以走了。

庆阳与父皇对视一眼才转身。

突然留下秦梁一事,父皇没有提前跟她透露过,庆阳暂且没有头绪,可她相信父皇这么做自有别的用意。

.

雍王府。

父子俩一回来,秦梁就坚持把父王劝到了父王的书房,命人保持距离守着,不许任何人靠近。

雍王满头雾水地瞧着儿子:“做何?你大伯已经做了决定的事,你就是求我我也管不了。”

秦梁只觉得头疼,坐到父王身边,压低声音道:“父王,我不去也行,但父王带兵奇袭东胡时既不能输,也不能赢,最好装作一直迷路,无功而返。”

雍王皱眉,看儿子的眼神已经不善:“为何?”

事到如今,秦梁不得不跟父王讲清楚了:“父王觉得,大伯走后,秦弘能当好下任皇帝吗?”

雍王眨了下眼睛,虽然是亲儿子,他还是下意识地抗拒与儿子讨论此事,因为有点对不起大哥。

秦梁:“父王不说我也猜得到您的心思,您觉得我更合适,那父王猜猜,大伯活着的时候,有可能废了秦弘改立我为太子吗?”

雍王是这么盼着的,但他没抱太大希望,三个侄子再废物也是大哥的亲儿子,哪个当爹的会放着亲儿子不管,反而把家业交给侄子?

秦梁:“大伯不会,那父王再想想,我要坐上那个位子,是从大伯手里抢容易,从秦弘手里抢容易,还是从秦仁手里抢更容易?”

雍王一巴掌扇在了儿子脸上:“敢谋害你大伯,我先杀了你!”

他这巴掌不是很重,眼神却带着一股真会杀子的狠辣。

秦梁明白,父王的意思是不能谋害大伯,算计秦弘秦仁却可以。

秦梁自嘲地笑:“父王太高看我了,别说您敬重大伯,就是您也动了谋害大伯的心思,儿子也要拦着,因为我们根本不是大伯的对手,更何况这天下是大伯打下来的,儿子敬佩大伯,不敢对大伯有任何不敬。儿子惦记那个位置,是因为秦弘他们无能,只会败坏大伯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基业,那不如换成儿子,由儿子替大伯守好江山。”

雍王捏了捏拳头:“这些跟东胡有什么关系?”

秦梁:“父王先回答我,从秦弘手里抢帝位简单,还是从秦仁那抢简单?”

雍王嗤道:“弘儿是太子,你大伯走了弘儿上,与老三何干?”

秦梁:“父王真是一点都没看出来啊,秦弘体弱多病,大伯已经有了废他的心思,先是出书为庆阳扬名,再是让她去边关监军,这都是为了给秦仁造势,只要这次奇袭东胡顺利,让庆阳立下战功,秦仁有这么一个文武双全的亲妹妹辅政,大伯废秦弘立秦仁便名正言顺,到时候你我再想谋夺帝位,能逃过庆阳的眼睛?”

从庆阳第一次身穿官袍入朝听政的那天起,秦梁就不曾再小瞧过这个妹妹。

雍王想到了大侄子的窝囊样,三侄子懒归懒好歹敢在大哥与臣子们面前说话啊,小侄女虽然是个女的,可那指点江山的气势跟大哥简直如出一辙。

可小侄女再厉害,她都是个女的,是要嫁人的,女人嫁了人胳膊肘就会拐向夫家,张家手握兵权……

不行,不能让大哥立秦仁,还是大侄子继位好,大侄子那脾气,他吓唬一顿大侄子就能主动把帝位让给梁儿。

想到这里,雍王道:“你说得对,你大伯真要改立秦仁的话,我第一个反对!”

秦梁:“……不用父王反对,只要这次让庆阳无功而返,大伯便没了废秦弘的理由。”

雍王:“那不行,东胡都快蹦跶到咱们脸上了,朝廷调运那么多粮草配备那么多战马,无功而返既会损了你爹我的威名浪费了咱们老秦家的粮草战马,也会助长东胡的气焰,所以这仗必须赢得漂漂亮亮。”

邓冲打骠国打赢了,他打东胡却打输了,死了怎么去找邓冲喝酒?故意不好好打就更不是人了!

“啪”的一声,雍王用更大的力气又扇了儿子一个耳光:“弘儿他们没出息,你惦记皇位我不拦你,但你敢帮着外敌祸害咱们自家人,我先不认你这败家玩意!”

自家子侄怎么斗都行,敌人来了,都先给他对付敌人去!

秦梁偏着头,半晌没有转过来。

直到父亲的脚步声消失在门外,秦梁才沉着脸看向窗外。

上一篇:困春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