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香台
比起岭南,长安的冬日冷而干燥。
可有时也会有出太阳的时候。
阳光晒在苏知知的脸上,她脸上的细小绒毛都镀了一层光晕。
阳光晒在长安城的城门上,上面镌刻的“长安”二字好似发出金光。
苏知知听人说过长安城很大,可是她没想到连城门都这么大,连着城门的城墙好似没有尽头。
他们一行人已经把刀枪剑都收起来压在箱底了。
冬天穿的衣服厚,身上的刀疤全都遮住了,这会儿看着就是一群外乡来的老实人。
他们纷纷下了马,取出公验文书给守门的士兵查验。
阿宝不能从城门进,太扎眼了,它高高地从天上掠过,先进城等大家了。
“官爷,我们是从岭南来的。”郝仁将公验递过去。
公验上写了一行人的姓名,其中第一个就是郝仁。
岭南多年前天灾大乱后,官府重新登记户籍,郝仁那时候就有了新的身份户籍,就叫郝仁。
查验文书的士兵扫了一眼,见到“郝仁”这名字,再打量一眼眼前的男子。
三十余岁,样貌平平,看着很有礼,很好脾气的样子,像个老好人。
“进去吧。”士兵挥手示意他们进城。
“多谢官爷。”郝仁道过谢,领着一行人进城。
进城之后,苏知知的嘴巴张大了,张圆了。
笔直的朱雀大街很宽阔,很平整。
宽阔得如同江面,行人和马车都不过是江面上来往飘摇的船只。
街道两边的屋宇楼阁也很气派,很大。
苏知知对于长安城的初印象就是:“真大啊。”
城门大,街大,房子大,苏知知以为长安城的什么都很大。
然而,当她跟着大人在客栈落脚,进了客栈房间时,非常失望地发现:
“长安城的客栈房间好小。”
房间小,床也小,比他们黑山客栈的房间可差多了。
这么大的一个城,可是房间居然这么小。
他们一路辛苦,在长安的第一顿饭要吃得好些。
于是大家去了长安城有名的寻味阁。
寻味阁酒香菜好,他们家的香烤乳鸽更是一绝。
郝仁一行人点了不少菜。
店小二也热情得很,将茶水和免费的点心摆上:
“几位客官稍等,菜已经下锅了,马上就来。”
上菜的确很快,端上的烤乳鸽色香味俱全。
苏知知拿手一比,发现那乳鸽只有半只,比自己的手掌大不了多少。
之后端上来的菜、汤、包子也都分量不大。菜是小小的一盘,包子是小小的一个。
苏知知惊讶,方才在街上看见摊贩们卖的包子和饼明明是好大一个,这一进酒楼,东西都小了一大圈。
苏知知连连摇头:
“这还没有刚才路过摊子时看见的蒸饼大。”
大人们也道:“对,太小了,这一盘菜也就够塞个牙缝的,还是赶紧找个宅子,我们自己做饭吃。”
苏知知问郝仁:“爹,这里的菜分量以前也这么小么?”
郝仁也愣了一下:“也许吧。”
他年少的时候从来没觉得酒楼菜肴分量少,也从来没觉得长安的东西贵。
那时候他们只在乎吃饭的时候用的碗盏好不好看,周边的景色雅不雅,谁今天作出的诗最好。
在黑匪山端着大碗吃大锅饭吃了十几年,这次回来才意识到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菜的分量少,价格又贵,黑匪山的一行人自然是把饭菜吃得干干净净不浪费。
可并非所有人都如此。
苏知知正吃饭的时候,一旁的包间门突然大开,里面飞出来半块乳鸽,啪地砸在地上,正好被匆忙上菜的店小二一脚踩扁。
“拿些什么东西敷衍我们世子?今天的乳鸽烤这么硬,让我们世子怎么吃?!”一个小厮趾高气昂地走出来。
那小厮身上穿得光鲜,身上一个补丁都没有,面料平整,一看就知道是大户人家的下人。
中年掌柜见状,忙过去赔笑:
“对不住对不住,小的这就让厨房重做。”
“不必了,我们世子忙,没功夫子在这耽误。”小厮手中抛出一小锭银子,砸进掌柜的怀里。
苏知知的注意力被吸引过去,以为包间里会走出几个大腹便便的老爷。
结果几个衣着华贵的半大少年从里面走出来,有一个看着甚至和薛澈一样高。
他们没看掌柜一眼,直接出了门。
“小的送世子和几位小公子。”掌柜胸口被银子砸得生疼,还是堆满笑送到门口。
他口中的世子和公子们施施然上了马车,流光从衣摆的金丝上划过。
马车走远了,掌柜捧着银子,揉着胸口回来。
而方才的包间还大开着门。
桌上摆满了好菜,盘子都快堆不下了,看着却像没动过一般。
苏知知把嘴里的乳鸽肉吞下去:
“那么多菜没吃,他们不心疼么?”
旁边桌子有人道:
“那是恭亲王家的世子还有贺家等大户人家的小公子们。人家那一身衣裳都值几十顿这样的饭菜,哪里用得着心疼?”
郝仁听见“恭亲王”三个字,目光沉了几分。
店小二倒是乐开了花,赶紧去把桌上没动过的菜收下去。
两三个店小二同时进去收桌子,满眼笑地把菜端去了后厨。
花二娘小声笑:“倒是便宜他们,他们有口福了。”
苏知知咬了一口小包子:
“看来京城里也是不浪费的,只不过我们山上吃不掉的给鸡鸭牛马吃,京城里吃不掉的给人吃。”
老徐幽幽叹道:
“京城没有耕田,但处处都是牛马。”
第213章水好甜呐
冬日的太阳一点也不刺眼。
慈光山的草木和小路都是一片明亮。
几个和尚肩挑手提着大包的东西往山上走。
有的人手里的麻袋大,有的人手里的麻袋小,但都是沉甸甸的。
虽然东西重,但是和尚们上山的脚步却很轻快。
他们自小上山下山练出了脚力,就算脚上绑着沙袋上山,也是如履平地。
最前头的和尚悟净挑着扁担,扁担两头都被竹篓子压弯了。
悟净回头,看见队伍最后落下的小身影,无奈地笑了:
“悟真别急,我们先上去,你慢慢来。”
小和尚悟真落在了最后面,抬起汗津津的脑门:
“好,师兄,我不急。”
这个月,慈光寺下山采买,悟真又跟着去了。
悟真不像健步如飞的师兄们那样,他还没练出脚力。
师父还有师兄们都跟他说了,想练出脚力得先练出耐力才行。
可以慢,但是要坚持,
悟真很能坚持,因为他很有动力。
他下山的时候,想着山下有很多米糕和水果。
他上山的时候,想着山上有热腾腾的斋饭。
师兄们对他都很好,每次下山都会给他买米糕吃。
小和尚悟真想到米糕和斋饭就很高兴,连带上山下山都觉得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他们佛门众人,要遵守戒律,要克制欲望,不能让愉悦引起贪念。
“不能起贪念,不能贪。”悟真一边爬山一边默念。
他嘴里念的时候,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背后的竹篓里是满满的果子。
每一个都很大,很红。
闻起来都是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