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香台
马车驶进了长安城门。
潦倒的老道士还坐在土路边,津津有味地将素鸡和包子吃了个干净。
小和尚没带走的布巾子也被老道士用来擦嘴。
“嗝。”老道士打了个嗝。
他站起来,往前走。
这条路是去长安的方向,但他不打算进长安,走到前边的时候就绕过长安城。
长安城里,熟人太多,旧事太多。
他不想回,也不该回去。
自上回离开长安,已经十年有余了。
当初他在长安也曾风光一时,可后来游历江湖,越混越惨,饭都吃不上了。
眼下,他最不想遇见旧识。
一来丢脸,二来多半会引起麻烦。
老道士故意让自己看起来蓬头垢面,任谁见了都只想离得远点。
前方有个小水洼。
老道士走到水洼边一照,照出个人模鬼样的影子。
他很满意了,就算他亲娘来了也认不出。
“驾!驾!”
“吁——”
一阵马蹄声和车轮声响起。
老道士才从水洼边抬起头来,就见一群人护卫打扮的人包围了自己。
那些护卫簇拥着马车里,走出一个衣着富贵的男子,神情倨傲。
老道士心里咯噔一下,装作不认识:
“你们是谁,为何拦贫道去路?”
贺庭方半笑着对着老道士作揖,幽幽道:
“青阳道长,十载未见,别来无恙。”
老道士:见了鬼!
……
东宫。
落樱吹不进紧闭的殿门。
自从太子落水生病,殿内的门窗就总是关着的,怕太子再着了风寒。
哪怕是白日,殿内也有些阴沉。
太后走入殿内的时候,闻到殿内沉闷的气息,禁不住皱了眉。
床上,慕容禛脸色不好,昏昏沉沉。
听见外边报太后到了,他欲起身,然后意料之中地被太后制止了:
“禛儿在病中,不必多礼。禛儿今日感觉如何?”
慕容禛坐起身子,面色虚黄:
“祖母,孙儿头还是有些疼。”
慕容禛没说假话,真的疼。
之前为了逃避春猎和读书,他故意拉着宁安落水,烧退了之后就故意装病,日日躺着。
因为宁安曾经说今年要和他在猎场一比高下,让父皇看看什么叫女子可胜男。
宁安随口一说,慕容禛放在了心里,因此装病。
等到春猎过后,他再渐渐“痊愈”。
他原先头疼只是时不时地发作一下,虽让人心浮气躁,但是疼得时间短。
可在床上装病躺了这么久之后,头疼越来越明显,有时会疼上一整天或一整夜。
好似脑中有一只虫子在不断地蚕食他的血肉。
他后怕地发现,自己从装病,变成真病了。
太后看着慕容禛这虚弱的模样,虽有心疼,更多的却是一种怒其不争的无奈。
“禛儿,哀家今日请了慈光寺的明灯大师来看看你,待大师看过了,兴许你的症状便好了。”
慕容禛:“孙儿不孝,让祖母费心了。”
祖孙俩没说几句话,明灯大师就随着引路的宫人来了,身后还跟着嘴巴紧紧抿着的悟真。
明灯拜见太后和太子,随后蹙眉道:
“东宫怨煞之气甚重,贫僧需在殿内诵经驱邪。”
太后听明灯这么一说,也更加觉得这殿内阴湿难忍:
“有劳大师。”
明灯和悟真绕着东宫殿内殿外,一边走,一边诵经。
悟真手里抱着一个香灰罐子,跟在后面撒灰。
悟真悄悄问师父为什么要撒灰,他没见过别人做法事撒灰的。
师父说:“这样会显得很神秘,很特别。他们看着才放心,觉得我们做了事。”
悟真不是非常理解,但是他撒灰撒得很尽心,很均匀。
东宫不小,等师父两人忙活完后,半天的时光都过去了。
明灯最后取走了之前给太子的平安符:
“这平安符已被怨煞之气浸染,贫僧需带回寺中,涤尽怨煞后,再送回给太子。”
太后自然应下了,只问:
“大师今日已做法,依大师之见,太子几日可好转?”
明灯大师:“约莫三日。”
太后欣然点头,但还未放下担忧:
“敢问大师,为何其他人无事,唯有太子受侵扰?”
明灯大师:“阿弥陀佛,有孽因便有孽果,怨煞之气寻人报应。太子年纪尚小,难以抵挡。”
有孽因就有孽果。
太后一噎,想到了皇上和皇后做的那些事情:
“那这怨煞之气可会重返?”
明灯大师:“怨煞之气犹若百川汇海,必会重返,且愈积愈浓。”
太后:“大师,可有将其除尽之法?”
明灯大师:“欲绝其患,当召三千僧众,齐聚宫闱,共行法事,或可涤荡阴翳,消弭后顾之忧。”
“三千僧人入宫?”太后讶然。
第261章青阳道长
召三千僧人入宫不是一件小事。
再者,这做法事对太子的病症有没有效果还未知。
太后道:“此事重大,哀家需慢慢思量。今日辛苦大师了,给慈光寺的香油钱,三日内会派人送去。”
明灯大师:“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明灯大师带着悟真又跟着宫人出去了。
他们来回走的不是一条路。
离开时,他们经过一片桃花林。
这个时节,山下的桃花已经凋零尽了。
悟真:“师父,这里有好多桃树,能结好多桃子吧。”
悟真抬头看师父,见师父看着桃林好像有些出神。
“师父?”
悟真拉了一下明灯的衣袖。
明灯继续往宫门走:“悟真,回去再说吧,为师今日有些累了。”
悟真看师父神色透出几分疲惫,应当是真的累了。
悟真:“师父我不累,回山上后,师父休息,我来烧水铺床。”
明灯:“那就辛苦你了,悟真。”
悟真:“不辛苦,我今天只绕圈撒灰而已,比在山上还轻松。”
明灯:“悟真,小点声,哎,别说了……”
……
贺府。
“青阳道长,尝尝这茶。”
贺庭方坐在小院中,面前是下人刚端上的两杯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