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玉纳珠 第42章

作者:狂上加狂 标签: 古代言情

  来者是太尉的贴身小厮,他递给了玉珠一个信封,信封打开一看,里面是京郊别院的地契。

  “太尉说,与六小姐相交一场,这别院的地契名姓是一早便改了的,太尉权当赠与六小姐了。”

  玉珠皱着眉,直觉便是不想收,那小厮像背书一般接着道:“太尉说,这别院如今他看了就觉得腌臜,若是六姑娘不想要,麻烦一把火烧了,莫要给他添烦……”

  话都扯到这个情分上,就算退了不要,也显示不出气节,反而显得矫情。倒不如典卖了银子折现,到时候一并还给尧夫人,也算是填补了那夜明壶的天价钱银。

  等到了吃过早饭的功夫,尧夫人也派人过来了,只写了书信一封叫六小姐过目。

  大抵的意思是,她的二儿子已经告知她取消了婚约,那送出去的请柬却一时收不回来。养了逆子已经叫她凭白生烦,如今尧家有要满京城的丢脸,实在是不堪其重,若是六小姐方便,还请过府一趟,与她当面商议一下这事情该是如何收场。今天上去尧暮野回去上朝,还请六小姐放心过来。

  尧夫人这般说,玉珠也推诿不得。便收拾停当后,又去了一趟尧府。

  等到了夫人的房中时,夫人正点着檀香抄写着一卷佛经。

  看见玉珠进来了,便笑了笑道:“六小姐且安坐,我还有一句便抄写完了。”

  玉珠自然是请夫人安心写完,便坐到了一旁的圈椅之上。

  不一会,尧夫人终于抄写完毕,一行行娟秀的字体映在特制的檀香经文纸上还真是赏心悦目。

  尧夫人撂下笔后便坐在椅子上,轻声慢语地询问着玉珠,昨日究竟是因为着什么,她的二儿子提出了悔婚?

  玉珠自然没法将之说得太细,也只能说原是自己不好,配不得尧府高门,如今太尉有了悔意也是自然的,将来大人总是要觅得一门般配的姻缘才好。

  说实在的,尧夫人本以为这姑娘被儿子毫不留情面地哄撵出府,如此临时被临时悔婚,败坏了名节,一定心有不平,难免会委屈哭泣。可是今日一看,这姑娘头发梳得整齐,衣着简单得体,面对自己的仪态不见半分嗔怒委屈。

  若是不知情的,还真是以为是这姑娘狠心抛弃了自己那位心高气傲的儿子呢。

  想到这,尧夫人轻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现如今的年轻子弟,做事都是不懂瞻前顾后,我们尧家不比普通人家,风催草动都是要掀起朝堂上的惊涛骇浪。先前他闹着要成婚,我这名单虽然精简了又精简,可是朝中重阁大臣是怎么也减损不掉的。是以朝中阁老都收到了请柬。现在贸然说婚约解除,难免留下他尧二做事不稳重之感,在这出兵之际,军心不能动摇,怎么不叫我为之烦忧。”

  尧夫人没有说出半点责怪玉珠之意,只是如实地陈述了期间的厉害干系,句句又都在理上。玉珠听了自然更是有些惭愧,她想了想道:“若是能将此事对太尉的影响减至最低,玉珠愿意尽绵薄之力。”

  尧夫人眉峰微微一跳,轻声道:“如今最好的法子,便是一切如常。你们照常完婚,待得他战事归来,你们再行和离……只是这法子对于六姑娘你的名节有损,不知你可愿意?”

  玉珠想了想道:“玉珠原本就是下堂之人,和离一次还是两次都也无妨,不过夫人此意恐怕太尉大人是不会同意的。他……如今对玉珠唯恐避之不及,还请夫人再另外想个万全之策。”

  夫人似乎早就料到玉珠会这么说,喝了一口茶,最后说道:“既然是这样,我便也只能告知各府,因为太尉出兵太急,生怕典礼太匆忙,只能将婚事延后,待他战事结束了,再行成礼,只是这样一来,还请六小姐帮忙配合一二,且先顶着太尉大人未婚之妻的头衔,待得他归来之后,再行打算如何?”

  不过是顶了几日的虚名,这个忙怎么都是推却不得的。玉珠自然是点头应下。

  既然担着虚名,一时店铺的切割分离却暂且搁置,尧夫人的意思是,既然不能成婚,这钱银的事情还算得明白些好,希望六小姐且出一出力,尽早填补了尧府的钱银窟窿。

  玉珠也点头逐一应下。

  临出府的时候,尧夫人倒是叹气说道:“六小姐的脾气秉性无一不叫人喜欢,以后娶你之人,是真正的有福之人啊!”

  玉珠微笑谢过夫人的夸赞,就此别过。

  其实尧夫人那最后之言,意思倒也好理解,说到底,太尉此番悔婚,也着实让尧夫人长松了一口气的。她袁玉珠的脾气秉性固然对了尧夫人的胃口,可是作为一个高门媳妇来说,光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依着她看,六小姐若是嫁到普通的商户人家,才是真正的福气啊!

  与尧夫人商议了如何揩拭这婚礼未成的屁股后,玉珠倒是可以静下心来安排其他诸事了。

  这几日找来的玉匠师傅们也逐一就位,店铺还没有开放前,接过的单子太多,都是要尽早赶了时间去做的。

  王郎那边一时不方便去了。玉珠心知自己如今顶着尧暮野未婚妻之名,便要更谨言慎行,顾全尧家的脸面。

  就在这日夜颠倒的忙乱中,太尉出征的日子也到了。

  玉珠雕琢了一夜玉器,只在床榻上睡了不到一个时辰便又起身了。因为昨日尧夫人派人来送信,大概的意思是太尉出征,她这个未婚妻若是不想送,一定会惹人非议,所以还是送一送为妥。

  于是她收拾停当后,便坐上了尧夫人派来的马车,准备去送一送出征的“未婚夫婿”。

  这次出兵,太尉不欲大肆张扬,更没有劳动圣驾,搞什么长街送行仪式。出兵之地也是京郊的兵营。寻常百姓不得靠近。

  可是满朝的文武岂能不送?所以兵营外已经停靠了许多的马车。

  玉珠只能远远地下了马车。

  刚一下马车,便看见广俊王正疾步走过来迎向自己。

  一见玉珠下了马车,广俊王立刻露出了笑容道:“总算是等到了小姐您,来,请让我为小姐引路。”

  旁人也许只当太尉大人婚期延迟是出征太急的缘故,可是杨素作为太尉大人的知交,了解的隐情可是比旁人多得多!

  就在昨日,他与白少一起为太尉提前践行,一同饮酒的时候,只因为白少无意中提及自己的母亲想要定制“璞玉浑金”店铺里的玉品,不知太尉可否跟六小姐提及,通融一下将订单往前排上一排,那尧二听人提起六小姐竟然脸色大变,只差摔碎了手里的酒盏,最后冷冷淡淡地说,这些琐事,他向来不管,还请白少自己去与店铺商量。

  杨素平日虽然不是善于察言观色之辈,可是听闻了尧二这般言语,再联想一下婚事延后的事情,立刻猜出了大概。

  看来尧二还是遵从自己一贯的风骨,绝不肯屈就于世俗的婚约,玉珠小姐大约已经是大魏名动京城美男子的匆匆过客了。

  想明白这一点,还真叫广俊王有些心花怒放。

第77章

  玉珠哪里敢让王爷亲自为自己引路,自然又是推脱一番,奈何王爷坚持,便只好随在他的身后前行。

  广俊王得了空子时,不由得转头细细打量这小妇人几眼,只见她眼下泛着淡淡的黑色,一看就是没有歇宿好的样子,不由得一阵的心痛。

  就在方才他无意中听到了白少与尧小姐闲聊之言,竟然无意中获悉了一些隐情。

  那位尧小姐平日里都是羞怯得很的模样,从不见她主动跟自己的未婚夫婿闲谈,今日不知怎么倒是主动走过跟白少打起了招呼,虽然之后二人聊得大都是白家那个突然失心疯,独自离家从军的七弟,但是看起来,二人也聊得甚为融洽,美满和谐的姻缘指日可待。

  白少不急不缓介绍了自己七弟在边塞驻守的近况后,几句话转到了尧府寄住的六小姐的近况上。

  结果那位尧小姐也不知心内正痴想着什么事情,竟然走神说漏了嘴,道出了玉珠小姐已经被她哥哥轰撵出府的实情。

  这话脱口而出后,尧小姐也自知闯祸,顿时口舌发僵,一脸无措地望向白少,只低低哀求,让他别将此事说出去。

  那白少向来体贴,自然是温言安慰尧小姐,直说不会将贵府隐情告知他人。

  广俊王作小人状偷听完毕,也是心安理得,不觉自己有丝毫不妥。他向来为人君子,也不会学了长舌妇人到处告知太尉大人早已经心生厌倦,情海生变的消息。

  不过此番佳人惨遭抛弃,实在是尧二的可恶!只看着玉珠小姐憔悴模样,就可以想象她这两日在京城孤苦无依颠沛流离的境地。

  王爷怜惜之情顿生,再不顾此时正是人多的场合,当下便微微顿住了脚步,与玉珠小姐并肩而行,借机低语道:“本王听闻小姐婚事生变,此时无遮身之所,不知小姐肯否让本王帮衬一二,为小姐安置了清净的住所?”

  玉珠闻言,诧异地回望着广俊王,可是一想他是尧暮野的好友,也就大致猜到他一定是听闻了些许风声。不过既然答应了尧夫人,玉珠不愿流言从自己口中而出,便只笑笑道:“王爷又在说笑,玉珠这几日身有不适,所以想住在尧府京郊别院,是以搬出了尧家,还请王爷无须挂念。”

  单论起逐花的本事,杨素生平最服尧二了!

  除了那些个捻吃不到芳草,满嘴胡言的淫妇外,真正跟太尉有了私情的妇人,个个都是情断之后还对太尉大人处处维护,也不知被尧二喂了什么迷魂的药散。不过杨素琢磨了一番,觉得大约也是都被那尧二拿捏了短处,威胁过了吧?

  眼下这竹之仙子也不能免俗,竟然惨遭悔婚还这般维护着那薄情汉的脸面,真是广俊王疼到了心眼里,只低低说道:“玉珠小姐莫怕,本王绝对不会跟那尧二说起你的事情,还请小姐放宽心,本王绝对是个可以托付之人。”

  玉珠不知自己何处体现得需要别人相托,只是觉得广俊王说话,靠得太紧,立刻不适地刻意拉远了二人的距离。不经意地抬头间,总觉得有犀利的目光正望向自己,可是抬头四处张望,除了正含笑走过来的白少,并无什么人,在与白少打过了招呼后,玉珠趁着广俊王与白少说话的功夫,自是脱身而去,再走几步一眼看到了那高台之上的挺拔男子……

  此时校场之上,太尉正挂帅点兵。

  此番他已经脱去了平日所穿的长袍宽衫,换上了存放已久的战场重甲。

  这身铠甲据说是当年隐居的奇兵遁甲大师铁山老人的闭关之作。选用的乃是玄铁熔铸的甲料,外层附着一层白银,配合尧暮野高大的身形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当他头戴战盔,浓眉凤眼,铠甲之上圣兽盘踞,披风猎猎高立与台上时,满校场千万双眼便不由自主地被这俊朗英气的元帅所吸引。

  这时,广俊王又一脸殷勤地走过来。不过玉珠婉拒了广俊王让她入前列观看的邀请。只站在前来送行的官宦女眷后列,默默看着前方高台上的那人。

  只见那人平日就冷峻惯了的脸,如今看来更是透着十足阴郁的肃穆之气。他眼望着前方的军列,大约是没有往向过自己这一方吧?

  再说那一干京城贵女们见惯了那些阴柔秀美的京城男子,如今却看平日优雅的太尉呈现出另一种风貌,竟是大呼“此乃真男儿也!”一个个面红心跳地在人群之中频频低呼。

  若不是碍着这是肃杀的校场,并不是十里长街,不能投掷香花鲜果,只怕那身居高台上的亮甲雄风的美男子就要被花果淹没了。

  一时间,有几个贵妇人认出了玉珠,也是窃窃私语,不停朝着玉珠的方向看过来。也不知她们的眼中是不屑还是艳羡。

  尧夫人身为元帅母亲,自然是在女眷队伍的最前列,不多时便有侍女挤到队伍的后面邀约着六小姐到尧夫人的身旁去。

  当玉珠跟随侍女来到队伍前方时,尧夫人正要与尧小姐一起前去高台之下。

  按着大魏的习俗,战士出征沙场前,至亲女眷们都会讲自己亲手绣制的荷包信物佩戴在战士的铠甲挂带上,是以尧夫人与尧小姐要一同前往高台。而尧夫人唤来玉珠也正是此意。

  玉珠听闻了夫人的话,心里倒是有些慌乱,因为她并不知这等习俗,更是没有为太尉准备什么信物。原先按着她的想法,这次只不过是圆一下尧家的脸面,走个过场而已。

  更何况太尉已经言辞凿凿,明确表示不希望再见到她了,所以听完了尧夫人的话后迟疑道:“夫人,太尉大人见了我会心有不喜,大战在即,玉珠不想惹得太尉不高兴……还是请夫人和小姐先自去吧。”

  尧夫人淡笑着道:“无妨,我已经同他讲了此间利害,当以大局为重,不过走个过场而已,你们之间的不愉快且放一放,他不会为难你的。”

  玉珠眼看着四周的女眷纷纷将目光调拨到这里,知道此时若是再推诿,就要叫人生疑了。于是便随着夫人一行人走向了高台。

  在高台上走去时,可以看见一些妇人已经走到兵卒的身旁,将自己的信物系在他们的战甲之上——两手空空的人根本没有。这种生死离别,自然是祝福之意越浓越好。

  送些什么好?

  她不由自主地摸了摸自己的脖颈,那里是她从小便带着的一颗小小的运珠。

  这颗运珠是她的父亲亲手雕琢的,选用的是山间天然的金沙石,虽然不名贵,但是寓意美好,是大魏民间流行的饰物,带着这运珠的孩子有祈祷避祸驱邪,巧逢机遇,时来运转之意。

  现在自己大了,早就不适合戴这给稚龄孩儿的饰物了。但是因为思念父亲的缘故,她从来未曾摘下过。

  而如今,她满身上下,也只有这物还算有了几分吉祥之意,她也是真的希望太尉大人能够逢凶化吉,平安归来,若是真能如此,将这珍爱之物给出去也无妨……

  这般思踱间,她随着夫人和小姐已经到了高台上。

  那尧姝亭的性子显得急了些,先快走几步,赶在母亲之前来到了哥哥的身边,一边小声说着话,一边往尧暮野的铠甲上系着绣满平安符纹的荷包。玉珠因为是最后上来,从台阶上斜斜看过去,可以看到那尧小姐在系荷包前,分明是把另外一个荷包连同一封书信先自塞入了哥哥的铠甲里……

  玉珠心内明白,这位小姐是要哥哥给早已经上了前线的那位情郎捎带一个过去。可见这些时日,这位小姐一直相思情浓,一直苦于无法跟情郎鸿雁传书。

  尧夫人给儿子带的是一串高僧加持过的佛珠,就算这个二儿子平日里再怎么忤逆不孝,尧夫人最疼爱的孩子,却始终是这个尧家二郎。因为他不光是自己心爱的儿子,也是尧家在大魏安稳屹立不倒的根本……

  给儿子的手腕套上佛珠后,这个一向在人前优雅而自持的贵妇人也不禁微微红了眼圈,略带哽咽地道:“吾儿,一定要平安归来!”

  当夫人殷切嘱咐了一番后,玉珠最后慢慢走到了太尉的身前。

  她能明显感觉到,当自己走过去时,太尉的身子明显一僵,那脸色也更加地阴郁不定。

  玉珠紧抿着嘴,准备速战速决,快些将运珠系上结算了差事。

  可是那绳儿却不听话,频频从冰凉的战甲上滑落下来。玉珠有些着恼,鼻尖都微微冒汗,生怕太尉疑心自己故意磨蹭,死赖着不走。

  不过太尉并没有看她,只是微微抬着下巴,目光阴冷的注视着前方黑压压的人群,任凭身前整理的这小女子的手指忙乱地与那颗她向来形影不离的运珠纠缠在一处。

  待得玉珠好不容易系好,长舒了一口气后,便尴尬地发现自己这一口热气,尽数顺着铠甲的缝隙吹到了太尉大人的胸前,微微抬头,都能发现太尉光滑的脖颈上竟然带着微微的红色,泛起了鸡皮疙瘩。

  ……由此可见,太尉大人是厌烦她到了何等地步,竟是抑制不住起了疙瘩……玉珠决定识相一些,再次滚得远点,便想要快步下了高台。

  可是谁知刚要转身,却被太尉大人扯住了衣袖。

  玉珠疑惑回望,却见太尉也不看她,只摩挲着腰间的剑柄,出声问道:“六小姐可知大魏律法?”

  玉珠被他这神来一句弄得一头雾水,只好低声问:“不知太尉大人所问是哪一条?”

  太尉松了她的衣袖,单手抽取佩剑,用巾帕擦拭着泛着寒光的剑芒,冷声道:“自从京城有军眷在汤池被欺辱的风波后,圣上已经颁旨,敢有奸淫军眷者,无论两厢是胁迫自愿还是风月买卖,奸夫一律按动摇军心罪斩无赦!”

  玉珠静静听完道:“圣上英明……不过太尉为何提点奴家这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