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念风子
户部尚书被点名,额头上的汗成流的往脖子里淌。
“启禀皇上,户部已经没……没粮食了。”
龙案顿时被拍的啪啪直响。
“没粮食了?今年不是大丰收吗?怎么会没粮?”
户部尚书都觉得这是天降横祸,本来今年收上来的官粮足够养兵的,他还以为能安安稳稳的清闲一年了呢?谁想到?哎!
“启禀皇上,收上来的官粮毕竟是有数的,今年本来是足够的,但是这次的损失实在是太大了,一个萝卜一个坑,这个洞太大了,填不上啊!”
户部尚书见皇上的神色越来越不好,赶紧在脑子里想办法把这个锅推出去。
“皇上,这军粮被劫,朝廷不能就这样算了,再拿回来不就是了,就算是会损失一些,户部也能补救上。不然……”
听了户部尚书的话,皇上果然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兵部。
这下轮到兵部尚书冒汗了。
“皇上,剿匪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军中的如今所剩的粮食不够用两个月的,所以还得麻烦户部想办法。”
锅又推回了户部。
一直站在前面的唐丞相,眼珠子一转,站了出来。
“皇上,户部没粮也是情有可原,但是边境打仗不能断粮,老臣到时有个好主意。”
“哦?唐爱卿快说来听听。”
“听闻年前义善伯运了上百车的粮食进京,不如就借义善伯的粮食先用用。义善伯向来仁义纯善,定然不会拒绝的。”
百官一听,都骂了一句老狐狸,这会借着别人的东西讨皇上欢心。说的好听是借,但是朝廷拿什么还?和要也差不多了。
义善伯有粮的这件事,皇上自然也是知道的,心里其实也早就有了主意,就等着有人开这个口呢!
“嗯!也只能这样办了。”
粮食的事情,在没有得到义善伯同意的情况下,就这样愉快的决定了,接下来百官又开始商议剿匪的事。
等义善伯知道此事的时候已经是两天之后,听到的时候有点蒙,立马找沈小夏来商议。
“边关又没粮了,皇上的意思是让咱们先把粮食运去边关,以后会补偿义善伯府的。”
“那父亲的意思是?”
“我当然是同意了,但是就是不知道金护法那里同不同意?”
“金护法那儿也一定会理解爹爹的大义的,您就放心的把粮食捐出去吧!咱们义善伯府向来为国为民,怎么还能要求回报?边境的安慰,国家的兴亡才是大事。能为国家和百姓出一份力是我们义善伯府的荣幸。”
沈忠听了赞赏的点点头,心中被小夏的这些话说振奋的慷慨激扬,立马就吩咐人开始准备运粮。
而沈小夏的这些话,不知怎么的就闹的满城皆知,义善伯府再次捐献的那批救急粮食刚运出上京城,这件事就已经传进了边关战士的耳朵,传进了天下人的耳朵。
如今天下人无不知义善伯的名号。
渐渐的不知从哪里流传出了一句话,苏家门第,血脉传承,世代为国为民,最后却满门含冤而死,如今义善伯府会不会也同样要走苏家的老路啊?毕竟义善伯府和苏家还有一层血脉相连。
当这句话传到皇帝的耳朵里的时候,已经晚了,他就算是九五至尊也不肯能个堵住悠悠众口。
御书房内皇帝大发雷霆,所有人不敢靠近半步。
只有一直伺候在皇帝身边的郭公公能进去劝上两句。
“朕还说那个义善伯怎么这样简单的就答应给粮?还不求任何的回报?原来一切都在这里等着呢!朕要是不答应给苏家翻案,朕是不是就成了一个昏君了?那些土匪叛军是不是就更有理由颠覆朕的江山了?”
“请皇上息怒,龙体为重啊!”
第四百六十三章小春心生暗虑
此时就是郭公公也不敢多说,不然很可能就被皇上咔嚓了,伴君如伴虎,能在皇上身边伺候这么多年,他还是有眼力的。
“朕还以为那个沈忠是个忠厚老实的,没想到却是心机最重的一个,就连唐丞相那个老狐狸也被算计了。估计这会也在家里摔东西呢!”
当年苏家的事,虽然皇上知道,也并没有阻止,但是毕竟动手的是唐家,苏家要翻案最不安的也是唐家。想到这里,皇帝的心情好了很多。唐家这些年也不老实了,是时候给点教训了。
“班旨大理寺,给苏家翻案。听说义善伯的那个状元姑爷已经找到了证据证明苏家清白,这件事就交给他了。”
“喳……”
郭公公领了旨,赶紧转身去大理寺班旨。
大理寺卿是个老好人,一听皇上真答应了要给苏家翻案,顿时惊的不行。这可是得罪人的活,当年的事牵连甚广,牵扯出来的人都是有权有势的。苏家翻案了,高兴的估计只有义善伯府和何府,得罪的人多,讨好的人少,这件事他不乐意做。
好在皇上下了旨,苏家翻案一事直接交给大理寺少卿沈子生全权负责,大理寺卿松了一口气,拍了拍沈子生的肩膀。
想嘱咐几句,最后还是遥遥头,他对这个下属还是了解的,能力有余,才学过人,就是过于正直了一些,这样的性格官路不好走啊!
而此时接到圣旨的那一刻,沈子生心中却想着沈小夏当初的那句话。叫自己不要插手,她说她自有办法。只是没想到这个办法竟是以民意威胁皇权,让皇上不得不为苏家翻案,不然恐失了民心,再加上此时内乱,更是不能失了民心。
恐怕皇上如今已经把义善伯府当做是眼中钉了吧!那义善伯府岂不是很危险?
等沈子生满脑子浑浑噩噩的回到沈府的时候,便见到自家的大门外停着一辆熟悉的大马车,眼中精光一闪。
急忙进了府,抓住一个小斯便问。
“家中可是来了客人?”
“是夫人娘家的二小姐来府上看望夫人,已经来了半天了,正在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