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仙桥 第161章

作者:吱吱 标签: 古代言情

但愿如此!

萧韩虽然很是感激吴氏的出手相助,可胸口还是像压了块沉甸甸的石头,笑意无法抵达眼底。

韩浠回到屋里也让计氏帮他收拾行囊。

计氏知道了缘由却一面收拾着衣饰,一面唠叨道:“七叔家的大娘子和王家有婚约,别人不知道,难道萧桓也不知道?我看他就是被富贵迷了眼,要不就是不敢违背长公主的意思,睁只眼闭只眼的,只想讨好长公主……”说到这里,她语气一顿,道,“郎君,您看,阿玫怎么样?”

“你什么意思?!”萧浠愣住。

计氏也不帮着他收拾衣饰了,顺势坐在床边,道:“七叔是四房的,长公主都能瞧得上他们家的大娘子。我们阿玫还是长房的人呢,怎么就不能做皇后了?再说了,如今严氏再蘸,不愿意管这两个孩子了,我们做叔父、婶婶的要更上心才是。不然别人肯定会戳我们脊梁骨的。反正只要是萧家的女郎就行,又何必在乎是谁呢?我觉得阿玫可行。”

萧浠却考虑得更多。

他觉得萧桓是不会同意的。

但其中的原由他却没有办法对计氏说,只能道:“阿玫的性子不好,又有个再嫁的母亲……总归是不太好!”

“你傻了!”计氏眼中闪着精光,道。“让阿玫过继到我们名下就是了。若是阿斐问起,就说这是为了让阿玫好嫁人,谁知道萧桓却要和皇室联姻……阿玫若是得志,也会念着我们的好啊!”

从此阿玫就是他们房头的女郎,封官进爵,也是他们房头的事,与别人没有关系。

不过萧浠两口子还是心有灵犀的。

计氏的话音刚落,萧浠就明白了计氏的意思,只是他还有点顾忌:“就怕族中的长辈们不答应。何况老七已经决定由二娘子顶换了他们家大娘子,我看此事行得通!”

计氏“呸”了他一声,道:“若是长公主中意的是二娘子,又何必提大娘子?我看,七叔的这主意不成!与其到时候鸡飞蛋打或是闹出退婚之类的丑闻来,还不如推荐阿玫!”她说话的时候眼珠子骨碌碌地转个不停,又道,“要不,跟严氏说一声?她这人鬼点子多,若是知道自己女儿有机会当皇后,肯定会想办法帮阿玫奔走的。”

“不行!”萧浠脸一沉,想也不想地喝斥道,“严氏出了这个门就不是这家的人了!你不要从中乱搅和。若是让我知道你去找了严氏,小心我对你不客气!”

计氏低了头,朝着他无声地撇了撇嘴,嘀咕道:“这于萧家是大事,你可别关键的时候犯糊涂,既然得罪了萧桓又得罪了七叔,弄得里外不是人!我这也是担心你才出了这么个主意。你以为我喜欢去求严氏?你以为我喜欢向严氏低头不成?”

萧浠半晌没有说话。

计氏却知道他心动了。

她一面打量着萧浠的神色,一面试探着道:“那我就让家里从前曾经服侍过她的嬷嬷去给她递个消息?”

第一百二十九章 谋利

萧浠依旧没有说话,但计氏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

次日天还没有亮,萧家的宅院就陆续亮起了烛光。

萧浠、萧韩和萧醒护着吴氏,从姑苏的码头登舟,两日后就到了建康城。

萧荣已在码头等候。

和他一起的,还有夏侯虞的大管事刘契。

刘契上前给吴氏请了安,又见过了萧浠、萧韩和萧醒,这才笑着对吴氏道:“长公主在庄园里等着太夫人和诸位郎君呢!”

言下之意,是请他们去庄园里住。

吴氏自然是求之不得,她没有女儿,觉得夏侯虞就如女儿一样贴心,她很喜欢和夏侯虞呆在一起。

萧浠从前小瞧了夏侯虞,如今知道了夏侯虞的能量,自然想和她更亲近一些。

他有点后悔没把计氏带过来。

萧浠朝着萧韩点了个头就应下了。

萧醒要陪着母亲,萧韩以萧浠马首是瞻,自然没有异议。

一行人去了夏侯虞的庄园。

夏侯虞在门口迎了吴氏等人,安排丰盛的晚宴招待萧浠、萧韩。

吴氏则陪着夏侯虞在后堂用了斋菜。

因天色已晚,晚膳后,萧浠等人去客房歇下,吴氏却留了夏侯虞和她一个屋里歇息,并道:“我们娘俩也说说话!”

夏侯虞幼年就由乳娘陪着,三岁时乳娘出宫,她就开始一个人睡。虽然不太习惯,但她知道,只有让婆婆非常的喜欢的媳妇才会受到这样的邀请,她欣然应允。

杜慧细心地铺了两床被褥。

吴氏就和夏侯虞一里一外的躺在床上说着话:“是不是出了什么事?不然你们怎么突然想到送个萧氏女郎进宫?是做皇后还是嫔妃?你七叔家的大娘子,恐怕有点不稳当。她自幼就许配给了王家。只是还没有下聘。可总归是许诺给别人的,我们总不好做出那棒打鸳鸯的事来。”

夏侯虞一听就知道萧韩不同意送女儿进宫。

萧韩居然能经得住这样的诱惑。

她不由对萧韩刮目相看。

“那二叔呢?”她问吴氏,“二叔是什么意思?”

赶路的两天,不管是萧韩还是萧浠,都把自己的想法透露给了吴氏。

吴氏叹气道:“你二叔的意思,既然你七叔不愿意,不如送了你三叔家的阿玫进宫。那孩子虽然长得不出彩,但胜在年纪还小,找个人好好教教,未必不能成气候。”

夏侯虞皱眉。

她宁愿选萧珊也不愿意选萧玫。

主要还是萧玫一心向着萧浠,送萧玫进宫,这不是给萧桓找麻烦吗?

夏侯虞道:“那您的意思呢?”

吴氏沉默了片刻,道:“是不是一定要送个萧氏的女郎进宫?若是一定要送,我看不管是你三叔还是七叔家的都不合适,不如在没有出五服的叔伯家中选一个人过继到我的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