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七令
早已经见怪不怪的韩五郎才是最淡然的那一个,他不仅自己没有当成一回事,还暗暗叮嘱同僚:
“太子让咱们怎么做咱们就怎么做吧,其余的事情也不要多想,谁让那些人嘴碎好事儿呢?这也算是他们的报应了。咱们只要把他们名字给记一下,别用不着操心。”
理国公世子爷知道这位跟他们太子关系不一般,没人的时候多问了一句:“咱们太子殿下一向都是这样吗?”
韩五郎故意问道:“一向怎样?”
“这般……小心眼儿。”理国公世子还是把这几个字给说出来。只是他说完之后又迅速看了一眼四周,见身边没有其他人才悄悄地放了心。
韩五郎笑得莫名:“人无完人,太子殿下也不过就是一个寻常人罢了,更可况,才十五岁。”
若真的计较起来来,这还是个孩子呢。
理国公纠结了一番,却也觉得这话没有什么不对的,只是他们从一开始对太子殿下的期望太高,以至于在认清太子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完美的时候,这才有些崩溃之感。
韩五郎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做事儿吧,有一件事还得提醒你,太子殿下虽然不完美可是脑子聪明的很,在他跟前,千万别使什么小心思。”
理国公世子无奈道:“我哪会有什么小心思啊?”
他们如今只有老老实实做事的份。
殿下这回让他们做的事情,实在是再容易不过。记名字记多了,心里便有些犯怵,有时候碰到自家人说起那出海的事儿,他们都是一脸忌讳地打断了,生怕他们继续往下说。说多了,到时候说不定连他们家也被记上去了。
两月过去后,大魏同花剌子模的商道也打通了。
这商道是赵元邑执意打通的,且皇上也想要通过这条商道加深对花剌子模的控制,是以这事儿进展得格外顺利。大魏在花剌子模的驿站已经建好,每一个驿站都有朝廷的兵马驻守,往来商队皆要接受大魏官府的排查。
花剌子模境内的百姓对这驿站的设置也并无不满,相反,大魏能开放互市,甚至允许他们这边的商人来大魏自由经商就已经让他们感恩了。甚至他们作为附属国的百姓,还能在大魏拿到临时户籍,这可是从古至今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呢。至于与之相对的,他们花剌子模的诸多法律条款也改了,改成与大魏差不多的,对此,百姓也没有什么不满的。对他们来说只要让他们自由经商,只要少收商税,那什么都可以牺牲。
花剌子模这边不断有商人来大魏做生意,大魏的商人见到这般商机也都起了心思了,往西的那条商路上,每日都有大魏雇佣的商队途径花剌子模的驿站,将大魏的东西运往更西方的国家,同那边的人做生意。
经商的人多了,这商税自然也就收的多了,虽说皇上现在不缺钱,不过在他心里商人跟农民毕竟是不一样的,他会给农民减税,却不会给商人减税。
毕竟这商税比起他们挣的钱只不过是九牛一毛。皇上担心这些人一有钱了就想着买地,这样的话土地兼并势必愈演愈烈,得想个办法让他们把钱花到别处去。
父子俩这不又商议了一番,在赵元邑的劝说之下,皇上也觉得让大商贾们将钱投到海船上是个好主意。
只要不留在大魏,不会对土地有影响,一切都好说。
没过多少日子,朝廷便又推出了一系列发令,允许民间私自制作海船,将船作为私产,与土地同等重要。只是这些船造好之后得官府登记造册,只有官府登记挂牌的船才可以自由出入大魏。另外还有诸多规定,都与出海有关。条令虽多,可众人也都看出来了,如今朝廷对于出海一事,并不排斥。
赵元邑还想要让他们出钱开厂,无奈如今的蒸汽机还没有做出来,仍在尝试,估摸着再要大半年才行。
赶在年关前,赵元邑的海船终于造好了五艘。
有了前头的经验在,后头造起船来就快了许多了。只这么五艘船下海肯定是不够的,少说也得十来艘才比较安全。
赵元邑还招募了一些有志于出海的人,他这船上要带上哪些人他都已经提前想清楚了,大夫是肯定要带的,熟知海上变化的船户肯定也是要带的,士兵那就更不要说了,船上还得装载火炮呢,若是没有士兵的话谁来御敌?他可不觉得海外之国的人都是好相处的。
赵元邑也知道海上风险大,就是再有能耐的人,也不能让这些未知的危险全部消失,所以他也只能尽量让他们的船做的厉害一些,多装一些火炮,多招募一些熟识海上之人,如此也让他们心里多一份安心,也多一份把握。
可如若这样都还没有办法平安归来,那……他也就只能替这些人善后了。
不论如何,出海这一事是不可以断的,谁先开辟了航路,谁就先抢占了先机。如今大魏蒸蒸日上,可是纵观史书,能够善始善终的王朝可以说是一个都没有,朝代更迭,分分合合本就是是历史所趋。赵元邑并不觉得大魏就能一直这般繁荣昌盛下去,可他希望大魏治下的每一片土地都能继续繁荣昌盛下去,哪怕往后改朝换代了,也依然能够傲视群雄,屹立不倒。
又过了半年,赵元邑终于造好十来艘海船,船上一应人员也都配备齐整了。
赵元邑同他父皇说了一声之后,便雄心壮志地准备派人出海了。
第130章 退位之心
一行十来艘海船一字摆开, 场面甚是宏大,船上装载着火炮、粮食蔬菜无数,另有还有不少货物。
其实装的货物跟之前出海的那些海船比起来根本就不算多, 赵元邑本来也没有想过要与别人做什么大交易,他此番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开辟航路, 顺道搜集一些粮食种子。至于通商这种事情,谁都会做,就算赚了钱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赵元邑想做的, 是做别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
系统很早之前就告诉他,在海外有一片广阔的陆地, 在那边陆地上面有很多高产的粮食, 还有许多金矿银矿。如今还没有人发现这片地方,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不会有人发现。
赵元邑对这些东西一直念念不忘, 如今他的人出海赵元邑也是吩咐再三,让他们只要见到粮食种子一定要带回来。
出海的那日, 码头处比灯节的时候还要热闹,周围的百姓围了里三层外三层, 都是过来看船的。
赵元邑让人造的这些船都比较大,本就是难得一见的东西,更难得的是一下就造了这么多的船, 这才引得看热闹的人都过来了。
众人都在猜测这些人出了海到底能不能回来,有力挺赵元邑的, 自然信心满满地表示他们当然能平安归来。毕竟太子这么多年来做的事情都是有目共睹的, 只要跟着太子,肯定不会出错。
这话一说,竟然没有几个人反对的。对百姓们来说,赵元邑这个太子的确是最称职的,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
热热闹闹的送行结束了之后,京城也就暂时消停了下来。
百姓们消停了,六部的官员却都各自忙着各自的事情,尤其是工部。
这半年来,朝廷又开了几十处新学堂,京城里头有六处,江南那边有九处,还有北边西边各设了是十来处,这些学堂名义上的山长都是工部的李尚书,由工部派人前去授课,教授格物造作之法。学堂里头的学生学成之后,若是品行成绩良好可以破格去工部任职。
就冲着这一点,就有无数人想要去学堂里头读书。
科举入仕虽然是无数读书人的梦想,可是这寒窗苦读也不是谁都能受得了的,况且科举考试录用的人也并不多,少有人能一路过关斩将高中进士。
想进去读书的,大多都是有志于官场或者读书无望的人。当然,这些新式学堂也不是什么人都收,得看看学生的资质的,入学之前上有考试,只有过了考核的才会被收入学堂。因有朝廷做保,学成之后肯定是能入工部办事,所以报名学堂的人众多。哪怕到时候只是做个小吏也够了,一步步往上爬总能由吏入官。
原先还在造船的时候,赵元邑一心只奔着出海的事情,也没有什么心思管其他,如今出海的人送出去了之后他也就开始闲下来了。乍一闲下来还觉得浑身不舒服,总想给自己找点事情做,所以整天在东宫里头折腾来折腾去,快要闹得天翻地覆了。
他这想做事却又没事做的状态,果然又惹到了韩台服。韩太傅扳着一张脸,无情地批评了赵元邑一顿:“殿下若真没事,就去帮圣上处理政事,天天在东宫里面折腾个什么劲儿?”
时至今日,韩太傅才明白过来当初圣上的良苦用心,也庆幸自己听了圣上的话,打从一开始就严格对待太子殿下。所以如今冷脸批评,对韩太傅来说也是小事一桩。
赵元邑自讨没趣,思来想去最后去了段侍郎身边。
他才不去父皇那里找不自在呢。
段侍郎的蒸汽机已经弄得差不多了,眼看着这段时间就能完成。不过朝中众人对这蒸汽机并不太是感兴趣,说到底还是因为不懂,也不知道这蒸汽机就算是做出来了一会给带来怎样的变化。大多数的人对这件事情丝毫不上心,只除了赵元邑。
赵元邑三天两头的往段侍郎跟前跑,效果也是显著的,本来还要花上两个月功夫才能完工的蒸汽机,愣是没过十多天就已经完工了。
段侍郎再看到装有蒸汽机的采矿机器正常运转的时候,激动之下竟然说不出话来。
这可是从古至今从未有过的东西,他有预感,这个平平无奇的蒸汽机,一定会给大魏带来空前绝后的变化!
赵元邑看到对方激动的样子心中不免觉得有些好笑。这段侍郎一直都是喜怒不形于色,看着好像城府很深的样子,谁知道他高兴的过头竟然是这样的:“段大人可要一鼓作气,直接将蒸汽车做出来?”
段侍郎也有这个意思,只是这段时间以来他也明白了一件事情,那便是这些东西的制作并非一朝一夕,或者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事情。从前他以为工部的能人巧匠多不胜数,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会被难倒,可这回的蒸汽机却已经把他们工部一干人等弄得头都大了。之前东西做不出来的时候,段侍郎几乎愁的整日整日的睡不着觉。如今这蒸汽车比这挖矿的机子能难,段侍郎也不敢再说大话了:
“微臣虽然也盼着能早日做出来这蒸汽车,可是经过这一回,微臣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短时间内肯定是做不出来的,只怕还要有好几年才行呢。”
赵元邑哭笑不得:“段侍郎为何如此自怨自艾?你的本事大家都是知道的。”
段侍郎可不敢应承,他之前确实是恃才傲物可是现在不敢了:“殿下,光靠着咱们工部去研制这蒸汽车,肯定又费时又费力,不如……多叫一些人?”
“段侍郎有个办法?”
听到赵元邑问,段侍郎也就把这段时间想出的一些想法给说出来了:“如今朝廷不是办了好些个学堂吗,微臣私下里头得空的时候也去了那些学堂看了看,见里面氛围还是不错,许多学生还有一些奇思妙想。虽然听着是天方夜谭,可是如今咱们工部做的事情本来不就是天方夜谭么?微臣想着,能不能让这些学生也一道帮忙,将这蒸汽机的制作与原理告诉他们,让他们自行下去学习,说不定有人能有什么别的法子,若是想法适当的话工部这边再给予奖励,殿下觉得如何?”
赵元邑倒是没想到段侍郎脑袋瓜子还这么好使。
对于这点建议,赵元邑欣然接受,并且把这想法改了一下。他将研制蒸汽车作为他们的年末考试题。当然,赵元邑也指望他们能将这东西给做出来,只要能有人提出几个好点子,那这考试也值了。
为了让他们能更有干劲,赵元邑还从他父皇那里要来了几个官职——东宫属官最末等的几个官职。
赵元邑是不在乎都这么几个人空缺,送人也就送了。只不过,对赵元邑来说这些位置本是可有可无,可是对学堂里头的那些学生而言,那可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了。谁到知道东宫属官意味着什么?哪怕是最末等的官儿,那也是太子殿下的官儿。谁也都知道太子殿下这位置稳如泰山一般,如今大魏上下有多少人想入太子殿下的眼都没资格呢,他们能有这样的机会简直是老天开眼了。
为了能入东宫,这些人也是卯足了劲儿。好在这份特别的考试卷并没有限定日期,他们想什么时候交就什么时候交,只要能做出成果就够了。
话虽如此,不少人却还是暗暗心急,生怕自己晚了名额就没有了,到时候岂不是白白错失一个大好的机会?
赵元邑可不管他们有多着急,反正这件事情吩咐下去了。至于能不能把这位置给占了,就全看他们的本事了。
皇上也随他折腾,在赵元邑的絮叨之下,皇上现在已经很少动怒了。且他渐渐地也明白过来,对付这个臭小子动怒是一点用处都没有的,没有也罢,还会气坏了自己的身子。
皇上还想要多活几年,好好看看这江山最后会被他儿子折腾成什么样子呢。为了自己的寿命着想,皇上也不会再轻易动怒了。赵元邑想做什么皇上也懒得管,至于是好是坏往后也得要他自己担着,毕竟这臭小子已经长大了,如今都十六岁了。皇上私下已经计划好了,再等个四年,等到太子及冠他便就以退位了。
要说皇上有多想退位,其实也没有,只是他是在懒得替儿子背锅了。每回这小子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还不是他这个当父皇的来背锅?虽说最后看着都不算是坏事,可是当初受到的非议却都不轻。久而久之皇上也烦了,想要撒手不干了!
皇上不管,赵元邑做事更加得心应手了。
日子一晃便到了年关,赵元邑与叶钟灵的婚事也定了日子,不过如今还早,得明年年底才会成亲,现下连六礼都还未走呢。
到了年关,赵元泽与赵元晔也回来了。
这两人近年来过得都还不错,修路虽然是个辛苦的差事,可以有不少油水可以捞,别的暂且不说,三皇子跟四皇子府的日子就好过了不少。
毕竟手头有钱,才能财大气粗。皇上对这里头的事儿知道的一清二楚,只是念在这两人捞得还不多,所以就把这件事情先放了放,没有立马处置,打算等除夕宫宴之后再跟这两个人好好聊聊。
赵元晔回京之后,头一件事便是进宫看他母妃。
德美人才解了足。
本来她的禁足也不过只一年早就解了紧了,只是皇上看她不顺眼,在她解了禁之后又找了借口将她给关起来了。
如今赵元晔过来看她,德美人也高兴不起来,一脸的郁卒。仍谁看了,都知道她日子过得肯定不好,明明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脸上却已经有了老态,比之皇上还要老上几分。事实上,她越是这般挂相,皇上就越是不想要看到她。所以每每都会叫皇后继续禁足,不管找什么借口,反正就是不能让德美人在他跟前晃。碍眼,太碍眼了。
这本是皇上的意思,只是德美人依旧将错处归结到皇后头上了。
眼下赵元晔进了宫见了他母妃,也有些不敢认。
“母妃……您怎么?”
德美人皱着眉头:“我怎么了?”
赵元晔忍住了,转而道:“没有,母妃只是看着有些憔悴,可是殿里有什么不合心的事?”
“合心?如今宫里处处都不合我的心,可我又能怎么办?”德美人话里全是愤懑。
她如今就盼着能早点出宫:“元晔啊,你父皇可能跟你说过封王一事?”
第131章 封王一事
赵元晔没有说话。
德美人催促:“若是你父皇不说, 你就主动去问啊。”
赵元晔嗓音微哑:“母妃,封王之后便没有希望了。”
他们大魏的王爷都是不干实事且封地小得不能再小,也就齐王跟赵王不同被派去了花剌子模, 在那边也是首屈一指的掌权人了。余下的诸多王爷郡王,有哪个过得体面的?
德美人本来也不想让儿子封王的, 这是她如今在宫里头过的日子实在是太艰难了,若是有可能的话,她宁愿去外头也不要在宫里留着。
“如今主殿里头还住着苏妃, 她虽然只生了两个公主,可是你父皇待她一直不错, 苏妃借着你父皇的势从来也没有把母妃放在眼里, 甚至还有意针对我身边的人。至于皇后, 那就更不是什么好东西了, 她恨不得把我一辈子都关在这偏殿里头,别看进而我出来了, 可是要不要多长时间便又会被她们找个由头关起来。
我也去求过你父皇,去求过你皇祖母, 可是依旧不管用。眼下就连我身边得用的宫人也都被赶出去了,前段时间连金簪都被赶出去了,我身边伺候的这些太监宫女还不知道是谁的人呢。我是真的受够了, 若是可以的话,你赶紧让你父皇给你封个王吧, 咱们也不要指望争储的事了, 能保命比谁什么都要紧。”
赵元晔知道他母妃难做人,只是他就这么快放弃他心里还是不情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