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吱吱
常珂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
三房在钱财上不宽裕,她从小就被母亲絮叨着有好衣裳得用在关键的时候,平时在家里随便穿穿就好。
不过,她脑子一旦接受了王晞的说法,脑海里不免就呈现出穿着漂亮衣饰站在镜子面前打量的日常情景,觉得那些衣裳首饰不再是她为了应付别人的战袍,而是取悦她自己的美丽,她突然觉得王晞的话说得太有道理了。
“好!我们出门做衣服,打首饰去!”她豪气地道,想着永城侯府请的都是京中非常有名的铺子里的裁缝,费用不低,外面的铺子却未必需要这么高的价格,她手里那笔小小的积蓄应该还能做出套好看的衣裳来。
王晞借口要去趟自家的铺子,笑嬉嬉带着常珂坐上轿子,去了京城最繁华的西栅门。
短短的几百米大街,铺面林立,帜旗招展,吆喝声不断。
王晞他们进了旁边一条相对比较僻静的巷子,停在了一家黑漆如意门前。
王喜去叩了门。
有小厮跑出来,见到王喜恭敬地问了声:“你是哪家府上的?”
王喜丢给那小厮两块碎银子,道:“前几天约好的,王府的。”
小厮笑容更盛,让出道来,王喜指使着两顶青绸小轿进了门。
常珂发现这是个青石天井,墙边种着一排湘妃竹,正面三间的敞厅,四季平安的红漆槅扇四敞,中堂上挂着幅步步高升图,两旁红漆太师椅靠背上镶着云母石,像个豪门大户会客的厅堂。
偏偏这里是个裁缝铺子。
常珂坐在太师椅上,端着青花瓷的茶盅,品着今年明前的龙井,看着七、八个年轻妇人向她们展示今年最新的杭绸料子。
旁边还有一个三旬妇人眉眼弯弯,笑容温柔和善又得体地给她们介绍:“听说您最喜欢用松江的细布做贴身衣服,我就斗胆给您选了这几种面料,穿着没寻常的杭绸柔软,却比细布更透气,您摸摸看。”
这些都是王嬷嬷上门和她约时间的时候她问的。
王晞没有摸,是白芷上前摸的面料,还和那妇人道:“这是谁家新出的面料吗?”
那妇人和善地笑道:“是湖州冯记新出的,用北边的柞蚕丝和南边的桑蚕丝混纺的。虽说不够软,却很透气。我想着说不定小姐会喜欢。”
王晞听着来了兴致,道:“拿过来我看看。”
那妇人就将面料拿到了王晞面前。
王晞摸了摸,笑道:“这面料是不是比较便宜?”
柞蚕丝肯定不如桑蚕丝价格高,但做生意肯定不能这么说。
那妇人笑眯眯地道:“冯记一开始是没那么多桑树林,后来发现柞蚕丝和桑蚕丝各有各的优点,就想着能不能扬长避短。这不,就生产出这种混纺的面料来了。我们家是江南最好的裁缝铺之一,他们家就送了一些过来给我们看看。我想着小姐的喜好,就第一个拿出来给您看了。”
这是比纯粹的桑蚕丝成本低,却想要卖出比桑蚕丝更高的价格来。
王晞不由笑道:“冯记如今谁当家呢?”
那妇人一听就知道这是个内行,不敢唬弄眼前这个看上去娇滴滴像个不谙世事的大主顾,忙笑道:“他们家四爷当家。”
“新人新气象。”王晞点头,“这法子还挺不错的。”又问那妇人,“订得多吗?”
那妇人犹豫了片刻,见王晞笑盈盈地望着她,仿若只是好奇,却令这妇人忍不住心里打鼓,最后还是老实地道:“夏衫卖得尤其好。”
“倒也是个人才!”王晞笑道,问常珂,“你有看中的面料吗?”
常珂看了王晞一会儿,这才眨着眼睛指了其中两种她觉得不错的面料,道:“你觉得怎么样?”
王晞就让人拿过来仔细地瞧了瞧。
常珂和她耳语:“你怎么什么都知道?”
王晞不以为意地道:“我们家全是做生意的,这点小伎俩,我从小就知道啊。”
难道这也有家学渊源一说?
常珂搔头,想着这面料既然便宜,可以多做两件。
两人定好了面料,又去看款式。
既然是在家中日常穿用,那就怎样舒服怎样来。
两人又看中了同样的款式。
或者是因为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人,你说这个颜色好看,我就能说出这个做什么好,两人做衣服的兴致越发地高涨,不仅定了衣裙,还定了鞋袜、帕子、扇套等小物件。
一抬眼,居然已到了下午。
或者是因为期间一直在吃点心,她们没用午膳也没有觉得饿。
铺子里的人忙招呼她们用膳,还道:“端午节快到了,我们铺子请了大觉寺的朝云师傅帮着调了香囊,专门送给像您这样的贵客的,我去拿几个来,您挑挑看喜欢什么味道的?等会儿让丫鬟们带回去。”
常珂意外地挑了挑眉。
大觉寺的朝云师傅这几年被权贵之家推祟,号称是京城调香第一人,这铺子居然能拿到他调的香囊不说,还当成赠送之物送给来做衣服的人,这衣服的手艺费得多少钱啊!
王晞不喜欢在外面吃东西。
觉得碗筷什么的都是别人用过的。
她问常珂饿不饿,商量她:“要不我们还是回去用膳吧?”
常珂觉得难得出来一趟,身边还没有长辈跟着,难得自由自在,在外面吃饭太不划算了,她狡黠地笑,道:“我带你去吃烧饼吧?热呼呼刚出炉的烧饼,我还是小时候和三堂兄他们出来的时候吃过,那味道,我一直没忘。”
王晞两眼发光。
铺子里拿了香囊给她挑的时候,她虽觉得不错,但也没有惊艳的感觉,也就随意挑了几个让红绸带回去:“你们要是也觉得一般,就送给府里的丫鬟婆子。”
常珂却觉得好闻,笑道:“你也太挑了,我觉得这香囊挺好闻的。”‘
王晞听她这么说,想起一件事来,兴、致、勃勃地道:“要是这香你都觉得好,等会我们买了烧饼,我带你去个地方——他们家调的香,你保证喜欢。”
第二十三章 药铺
买烧饼的地方在离这个裁缝铺不远的一个小巷子里。地方虽然偏,买烧饼的人却是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
王晞和常珂没有过去,坐在轿子里面,由王喜挤进去买了几个烧饼。
那烧饼筷子长,三指宽,两头翘起,里边加了椒盐和葱花,外面洒了白芝麻,刚出锅,热气腾腾,香喷喷。
王晞尝了一口。
味道真还挺不错的,也很饱腹,她吃了半个就饱了。
常珂吃的一脸幸福,眯着眼睛道:“就是这味道,和我小时候吃的一模一样。”
王晞就让王喜再买几个带回去:“给厨房里的人尝尝,看他们能不能做得出来。”
这烧饼铺子是祖传的手艺,既然是祖传的手艺,那就肯定有独到之处。
王喜觉得可能性不大,但王晞吩咐了,他还是笑着应“是”,转身又去买了几个烧饼。
常珂闻言倒是很高兴,道:“我怎么没有想到。”
不是没有想到,是应该在潜意识里知道就算是她想这么做,也没有人会帮她这么做。
只是王晞和常珂两人吃得高兴,也没谁去细想这些事,两人挤在一个轿子里去了王晞说的地方。
“这,这不是药铺吗?”常珂下了轿子,望着眼前大大的招幌,半晌都没有回过神来。
王晞就知道她会奇怪,抿了嘴笑,道:“谁告诉你做香囊的地方就一定是香铺?大觉寺不也做香囊吗?”
那不一样啊!
寺庙里常会做了好香送给香客啊!
常珂还在那里发愣。
王晞已牵着她的手往里走:“这里虽然不是我们家的铺子,但也和我们家的铺子差不多。我也算没有唬弄太夫人……”
她脚步轻盈,语气雀跃,有种发自内心的快活。
这样的王晞,常珂还是第一次看见。
她不由自主地被王晞拉着进了药铺,见她熟门熟路地穿过人来人往的药铺大堂,径直往槅扇四开的后堂去。
后堂是个小院,正面是个刻着人高倒“福”的青石影壁,左右是门扇四开的厢房,厢房里是坐堂的郎中,两边的抄手游廊里都坐着等待看诊的病人,三三两两凑在一起窃窃私语,还有几个小伙计在旁边维持秩序。
王晞带着常珂飞快地绕过了影壁,引来众人的关注。
有药铺的小伙计仰了头在她们身后喊“喂,后来的不接诊了”,却被随后进来的王喜打断,上前和那小伙计交涉起来。
王晞和常珂经过了后堂,面前又是一个小院,迎面却是个雕花影壁,左右厢房的门扇紧闭,两边的抄手游廊里也是安安静静,没有人。
前院的喧闹仿佛都被隔在了院外。
王晞的笑容越发地欢快,脚步也更快了,踏进院子就俏声高语道:“冯大夫在吗?我这里有个急诊,想请他老人家出个诊!”
说话间,常珂已经被王晞带着绕过了影壁。
院子里左右都种着遮天蔽日的大树,正面是个五间的厅堂,虽然红漆的扇门大敞,但被比屋顶还高的树冠挡住了日头,厅堂里的光线并不怎么明亮,中堂的八仙桌旁依稀坐着个白须长者。
常珂心中微惊。
王晞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放开了她的手,兴奋地提着裙子一路小跑了过去,嘴里还调侃地喊道:“冯大夫!冯大夫!您今天不用出诊的吗?我可是专程来找您的哦!”
她的声音原本就清脆婉转,此时更如莺啼,回落在寂静的院落里。
那轻巧的身影,更如乳燕投林般,显得有些迫不及待。
这冯大夫是王晞的什么人啊!
常珂正在心里嘀咕着,就看见已跑到厅堂门口的王晞身影一顿,像失了神似的拌在了门槛上,人直愣愣地就往地上扑去。
“啊——”
厅堂内外一阵惊呼。
常珂拔腿就朝王晞跑过去。
王晞双手在空中乱舞,心里却慌得很。
陈珞怎么会在这里?
她看到的应该是陈珞吧?
她在心里正自我怀疑着,只见眼前出现了一双手。
皮肤白皙干净,手掌宽大有力,指节根根分明如竹,稳稳地扶住了她。
“你没事吧?”耳边男子的声音温和清越,仿佛还带着几分笑意。
王晞惊魂不定,死死地抓住了那人的手臂,连声道着“多谢”,没来得及看清楚是谁扶住了她,急忙抬头一阵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