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极品 第366章

作者:萨琳娜 标签: 网游竞技

  牛老太虽然稀罕孙子,可也没把孙女们当成猫狗般随意处置。

  反倒是于大婶,去年旱灾的时候,悄悄把家里的两个孙女卖了换粮食。

  可这会儿,于大婶像个心疼小孙女的慈爱奶奶,不住的说张小雪可怜。

  当然,她也不忘“劝说”牛老太,“孩子他牛婶,不是我说你,你这个做奶奶的,下手也太狠了,看把孩子给打得。不就是吃个鸡蛋嘛,人家小雪他爹在部队当兵,每个月都往家寄不少钱哩。那么多钱,都够给孩子买一箩筐鸡蛋了。”

  好个神队友!

  安妮暗自给于大婶树了个大拇指。

  她把人都叫来,就是想当众给大家算算账,好让大家伙知道,整个张家其实都是张大海在养活,而“安大妮”作为张大海的妻子,就算不上工、不赚钱,张家人也没资格评判!

  “还是于大婶明白事理。”

  安妮煞有其事的点了下头,“我家男人在外面当兵,每个月二十六块钱的津贴,他吃住在部队,根本花不到什么钱,就把所有的津贴都寄了回来”

  原主之前,只知道说张大海的津贴全都进了牛老太的口袋,却没有仔细算过账。

  要安妮来说,算账还是一笔笔的把数字列出来更有说服力、冲击力。

  也更能让村里人知道,原主会整天闹腾也不是没有原因。

  换做大队里其他的女人,如果自己摊上这样的男人、这样的婆家,估计也做不到无动于衷吧。

  “大海把钱寄回家怎么了?他是我儿子,孝顺我理所应当。”牛老太见家门口围拢起这么多人,脸阴沉得可以滴出水来。

  张家其他的人,听到动静也都纷纷跑了出来。

  张老头儿是个做公爹的,不好跟儿媳妇拌嘴,只冷着脸站在一边。

  张大河和李来娣都是老实人,一棍子下去也打不出一个响屁,他们就是家里的布景板,眼见大嫂撒泼,根本不敢上前。

  张大根还是个没结婚的小叔子,不好跟个大老娘们掰扯,反正安妮也没动手,他娘暂时没吃亏,张大根便站在人群后看着。

  倒是张大江,已经知道自己老婆早上跟大嫂吵架,结果却被他娘不小心敲到了头,至今还昏睡不起。

  作为儿子,张大江当然不敢跟亲娘计较,他便把这些账都算在了“安大妮”头上!

  “就是啊,大嫂,娘说的对,爹和娘生养我们不容易,我们理当孝顺他们。”张大江故作孝顺的说道。

  安妮白了他一眼,冷冷道,“孝顺爹娘当然是应该的,可大海没有养弟弟妹妹的义务吧。”

  “两个月前我生孩子,大海知道了,特意从战友那儿寻摸了两罐麦乳精,结果呢,我连影子都没看到,全都进了张大根和张大花的嘴。哦,对了,你家三个儿子也‘偷吃’了不少吧!”

  麦乳精的事,原主现在并不知情,还是半年后张大海回家探亲,无意间说漏了嘴。

  那时,原主也闹了一场,结果还是因为闹得方法有点儿问题,非但没有让人知道她的委屈,反而又换来新一轮的臭骂。

  “还有那鸡蛋,下蛋的母鸡是用张大海的钱买的,我闺女每天喂鸡、打扫鸡窝,结果吃鸡蛋的时候,却没有我闺女的份儿,凭啥?”

  “还有张大海寄回来的布票,送回来的军大衣,我是连摸都没摸到,我儿子、闺女更是连个布头都摊不上,全都穿到了张大花和张大根身上。”

  “儿子养父母天经地义,可弟弟妹妹这么花哥哥的钱,就有些说不过去了吧!”

  牛老太直接愣住了,老大媳妇什么时候这么能说了?还句句说到了点子上。

  她一时愣神,竟忘了驳斥。

  还是张大江反应快,他心里虽然也在意爹娘偏心,但自己儿子也多少沾了些光,两下里算是相抵了。

  他赶忙道,“大嫂,你说的这又是什么话?咱们家没分家,大哥赚了钱,理当上交。”

  安妮挑了一下眉,嘿,等的就是你这句话……

第431章 农家极品大嫂(八)

  “是,你们老张家确实没有分家,可你们上交的钱又有多少?”

  安妮一指缩在角落里的张大河和李来娣两口子,“老三和老三媳妇是家里最能干的,两个人每天都能拿到满工分。去年咱们闹旱灾,地里减产,粮食没有分多少,钱也是打得白条。”

  安妮咬字清楚、思路通畅,一点点给众人算账,“前年收成好些,一个工(即一天十工分)可以换两毛钱,一个月也才六块钱,一年下来七十二块钱。也已经是咱们村拿得最多的人了。”

  围观的人齐刷刷的将目光投向张大河夫妇。

  这两口子啥时候被人这么注视过?

  顿时吓得手脚都不知道该放在哪儿了,人更是不住的往后退。

  众人暗暗摇头,唉,张老三和他媳妇能干是能干,可太老实了。

  命又不好,连个儿子都没有,难怪被张家当成老黄牛使唤。

  可就是这么能干的人,一年到头,也只能挣七十多块钱,这还是碰上年景好的时候。

  安妮又指向张大江和张大根,“你们干活不如老三,每天只能拿到六七工分,一年下来,也只有拿到五十来块钱。女人更少,每年不超过三十块钱。”

  张大江有些讪讪的。

  张大根还好说些,到底年龄小些,干活拿不到满工分也属正常。

  可他这个五大三粗的大老爷们,每天只能拿到六七工分,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不是他没能力,而是在躲懒。

  有那力气,还不如农闲的时候多去山里转转,然后攒点儿私房钱哩。

  安妮越说越有气势,只见她右手一划拉,将张家人全都点了一遍,“你们加起来,一年也才不到三百块钱。可我男人呢,每个月二十六块钱,一年就是三百一十二块钱。比你们所有人挣的都多!”

  此话一出,众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们倒是都听说张大海在部队干得不错,每个月都有津贴拿。

  但从没有人仔仔细细的给张大海算过。

  乍一听安妮这么一算,众人都吃了一惊:好家伙,张大海这么厉害啊。一个人就能抵得上一家七八口人。

  一年三百多块钱,这是什么概念啊。

  这年头,一个鸡蛋才两分钱,一斤猪肉也不过六七毛钱。

  三百块钱,足够一家十几口人舒舒服服的过一年哩。

  “那、那又怎么样?我儿子有本事,能赚钱!”牛老太终于反应过来,梗着脖子嚷道。

  “是,张大海确实有本事,他也是你儿子,可他还是我男人,我四个孩子的爹!”

  安妮似是想到了什么伤心事,眼圈一下子就红了,“我和张大海结婚十一年,他就回来了四次,每次在家里就待十来天,十多年下来,我们两口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到两个月。”

  “我这是嫁人,还是守活寡哪。生孩子我一个人生,带孩子我一个人带,半夜里有个头疼脑热、孩子有个不舒坦,想找人帮忙都找不到人。”

  “当初可是说好的,等他提了干,就让我和孩子去随军。前年他就有资格申请随军了,结果你们为了要钱,硬是拦着我,不让我去。”

  “你们也太狠了,为了钱,就让我们夫妻分离、一家不得团聚啊。我家儿子闺女都快忘了自己亲爹长啥样了”

  说到这里,不止安妮哭了,张小满和张金锁也红了眼眶。

  他们有爸爸,爸爸还是光荣的军人,结果,他们跟爸爸相处的时间却屈指可数。

  就像妈妈说的那样,他们真的记不清爸爸的长相了。

  没有爸爸在身边,孩子们便失了底气,所以他们才会在爷奶、叔婶、堂兄弟面前矮一头。

  “呸,你个不要脸的熊娘们,这种话你也好意思当着乡亲们的面儿说?你、你离不了男人,还是咋地?”

  牛老太又羞又愤的瞪着安妮,两口子常年分离,确实不好受,可能当众说吗?

  她这话一说,围观的乡亲们更是嗤笑不断。

  牛老太愈发觉得尴尬,可偏偏大儿媳妇还一副浑不在意的模样,让她恨得再次抡起了笤帚疙瘩。

  还是张老头儿,见情况不好,赶忙出来打圆场,“老大媳妇,我知道这些年你受委屈了。可咱们大海是军人,保家卫国是他的职责,作为妻子,就该跟其他的军嫂一样,多理解、多支持他!”

  而不是像个泼妇一样,整天上蹿下跳的闹腾。

  安妮嗤笑一声,“可问题是,人家别人家的军嫂没有男人在身边,却能拿着丈夫的津贴啊。至少人家能有个吃穿不愁啊。”

  安妮冷冷的看着张老头儿和牛老太,“我倒好,钱、钱摸不着,人、人见不到,我这是图啥?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我男人明明能赚那么多钱,我和孩子却吃不饱、穿不暖,凭啥?”

  “现在可是新社会,不兴地主老财那一套,就算我自己贱,上赶着给你张家当丫鬟,国家也不允许!”

  安妮这话说的,有些诛心了。

  就差指着张老头儿的鼻子说,你们拿着我男人的钱,却作践我和孩子们,让我们非但享受不到应有的权利,反而还要给张家当牛做马。

  张老头儿被吓了一跳,赶忙说:“什么地主老财,我们老张家可是八辈贫农,根正苗红!”

  安妮冷哼一声,“张大花都十二岁了,啥活也不干,吃个饭还要几个侄女给她盛到碗里、端到嘴边,就差一勺一勺的喂了。这不是千金大小姐是啥?”

  “还有她一年四季都做新衣服,顿顿都吃鸡蛋、吃细粮,家里独一份。这不是搞资产阶级特殊,又是什么?”

  牛老太听安妮又拿自己闺女说事,眉毛都立了起来:“那是我闺女,我乐意这么疼她。”

  “哼,她吃的、穿的、用的,都不是自己赚来的,这就是变相的剥削。”不就是扣大帽子嘛,在六零时代待过的安妮表示,她也很擅长。

  “那是她哥赚的钱!”牛老太急了,这种帽子可不能随便乱戴。

  “张大海有义务养爹娘,没义务供弟妹挥霍!”

  安妮咬死了这一点,就是周围的人听了,也暗暗点头。

  是啊,子女孝顺父母是应该的,可没道理放着自己的孩子不养,却去娇惯一个妹妹。

  不是第一次看到“安大妮”撒泼,但这次,围观的人却没有像过去一样一味的指责她。

  尤其是那些做人儿媳妇的,见安妮这般,忍不住就想,如果换成自己处在“安大妮”的位置,自己又会怎样?

  结婚十多年,跟丈夫就相处不到两个月。

  生了四个孩子,每次生产、坐月子丈夫都不在身边。

  自己有个不舒服、孩子有个病痛,身边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

  丈夫赚了钱,一分都到不了自己手上,却还要眼睁睁看着别人花着丈夫的钱吃喝享乐。

  亲闺女想吃个鸡蛋,都被打成这样。

  凭啥?!

  换成是她们,她们也不乐意啊。

  忽然间,女人们仿佛都能明白安大妮为何撒泼了。

  更有熟悉安大妮的人,不禁想起,安大妮出嫁前可是安家村有名的勤快人,几个弟妹都是在她背上长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