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暮予
自然, 也会存在霓虹那边, 伊豆川雪绘技术大退步以后被教练组半抛弃, 从而疾速损失待遇, 被苛刻打分、压分。也有天草梨绘这种,需要给同组的关系户让分、JSF刻意压分等等,这类的情况出现。
怎一个混乱了得!
而且, 国内赛水分, 是公认的。许多选手国内赛的分数都要比国际赛好许多, 所以各个国家的锦标赛只能纵向对比,而不能拉出去跟其他国家的选手作横向对比。
张简方拒绝了这个提议。
“说白了, ”他当时的语气不算好, “我们缺的不是宽度。”
是公平。
有人纠结过要用哪种规则, 他们将这些年WINGS归纳的规则宽度命名为丛澜2015、丛澜2016、褚晓彤四年平均、楼翎两年综合……
从这里面也能看出来,丛澜在得分时的赛季收紧情况。
就像是丛澜2016赛季无理由的自由滑P分74打起, 就像是楼翎3A高飘远才能得到一个2.14的困难程度,就像是褚晓彤P分被压给其他选手让位置的弹性范围……
张简方说:“我们按照技术手册来。”
按照ISU出版的,最新的,标标准准的裁判技术手册。
细抠每个条款,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经过大数据和算法分析,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统计,以及一定程度的赋值,并将其可视化。
WINGS细致到一个跳跃的进入过程里从压步到起跳之间,距离、时长、滑速、用刃、单足与双足(简易困难程度)对比、衔接步法的个数与难度与复杂度……开发人员以前很喜欢看大家的跳跃,这些年补充完数据库之后,哪怕见到了丛澜的4Lz,个个都是神色发苦。
滑行大半个场边,多用双足压步调整速度和控制,少单足步法与转体步法,简单步法进入跳跃,衔接步法后又待机准备跳跃……根据每一个维度来圈定范围,最后得出这个跳跃的进入分值该是多少。
再去评价这个跳跃的高度、远度、跳跃轴等等,然后是落冰。
可又有了新的问题。
比如,双足压步的滑速可能会比单足转体衔接复杂的滑速要快,简单步法的进入速度可能会比复杂衔接的进入速度要快,或者……
也存在都是差不多的跳跃进入,一个可能双足压步少一些,一个可能起跳前的步法略难一些……
如果摔倒了呢?那这个跳跃要怎么平均地去看?因为有人的摔倒是跳跃质量差,有人的摔倒是空中姿态不错只是落冰阶段不行,也有人是纯粹的失误而已。
滑速快的进入不一定就会得到高分值,滑速慢的也不一定就会是最低的。
要知道,一个跳跃看的不只是它的空中姿态,也不是简单的高远度,而是一个阶段、一个过程。
若这个跳跃整体很好,只是滑出后有点滞涩,那么就应该在原本+3的基础上有所抵扣,而不是一股脑地去从“滑出ot该扣多少分”开始算。
这是一套格外复杂的评分细节,细致到让人看着密密麻麻的代码,都不知道要怎么去找那一堆的标注。
但结果是好的。
为人诟病的“明明是差不多的两个跳跃,为什么一个人的分数高一个低”,“双足压步多的为什么只比单足复杂衔接的低那么一点”,这类的问题,在这个赛场上不复存在了。
只要这个跳跃有依据,那么它的分数就是该有多少,便有多少。
WINGS拿之前的训练赛练过手,效果还算不错,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这次的全锦赛上,它成为了裁判席的主要担当。
甚至担心裁判瞎给分,连一些它无法判定的部分,也根据WINGS的各小项结果综合,给了裁判一个评分区间,就像是丛澜P分中的IN,堂溪他们不是从0.00-10.00的维度去打,而是只能从9.75-10.00去给。
也就是要么9.75,要么10.00,不允许在WINGS判定节目综合等级趋近10的情况下,P分单项最低该在9.75的基础上,丛澜的单项分值里出现了一个低于9.75的存在。
简单来说就是,WINGS分析得到,丛澜的表现完美,最低分也只能是9.75。
孙娅然:“我记得以前发生过很多次,一个裁判在其余八位都给了单个技术动作+3的时候,他倔强、任性、决绝地给了+1,在别人都给了+2的时候,他给了0,甚至是-1。这其实就是国际滑联的一个漏洞,也许这个人的要求苛刻,但再苛刻,也不该苛刻到这样的程度。”
从GOE到P分小项,每一次弹出的裁判复核区间,都是被WINGS初步判定之后的。
她笑着说:“WINGS很好地规避了这一点。”
更不要说,这样的裁判大部分都是对欧美以外国籍的选手苛刻,对欧美选手大方。
不过更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对利益方大度,对非利益方苛刻。
没有人能够保证,在座的这几位裁判一定会给丛澜满分。
也许不是出于要求高,而是出于这位裁判不喜欢丛澜、就是心情不好、单纯厌烦丛澜,所以非要给一个9.25、9.50这样的分值。
都是自家人,至于吗?
至于的。
连张简方都不敢说,自家人就是铁板一块,目标一致。
【这个分数,真的是有生之年了】
【啊啊啊为什么我不在现场!!!】
【要疯了要疯了小翅膀每次出现都这么燥的吗!】
弹幕就像是现场一样,在分数出来的瞬间,由静转动,瓢泼大雨声嘶力竭地倾盆而落,文字遮盖了整个画面,宛如现场已经停下的玩偶雨再度降临。
冰童们清理过半的场地,又落了满满的一层。
镜头推给丛澜,那个穿着黑金色考斯滕的十九岁女孩,微微地低下了她总是高昂的头颅,掩面哭泣。
于谨早就哭了出来,他不住地跟丛澜说:“好孩子,好样的。”
茱迪在惊讶地瞪大了眼睛之后,唰地一下就蹦了起来,欢快得跟个孩子一样。
受伤的时候没有哭,《风暴》在国际赛上接连斩获荣誉时没有哭,创下一个又一个记录时没有哭,受到不公平对待的时候她也没有哭。
丛澜以为自己不会哭的。
但她见到这次的成绩之后,鼻头一酸,眼泪不知不觉地就流了出来。
“谢谢。”她看向KC台阶下正扛着摄像机来拍自己的人,视线正正地落在黑黝黝的镜头上。
丛澜站起来,虔诚地,弯腰鞠躬。
她将身躯折叠,几乎弯成了不能再弯的弧度,双手向下触碰到了自己的冰鞋鞋面,左手腕上的手链从衣袖里跳了出来,摘下手套的双手洁白干净,上面有着深深浅浅的冰刀划痕留下的伤疤。
她双手反握住自己的脚踝,轻声地再度对着自己道谢。
谢谢所有人,谢谢所有在支持她的人,包括她自己。
《风暴》的今日分数之高出乎她的意料,但丛澜哭泣不是因为她拿到了这个分数,而是她看到了分数背后所有人的努力。
张简方、于谨、茱迪、制冰团队、开发组、教练组、编舞师、伙伴们……
丛澜在今日,见到了她们所期望的洁白冰面,它圣洁高贵,又近在眼前,有着最好的硬度与厚度,也有着最舒适的脚感,白得发光,照亮了世间所有的公平与美好。
谁不生气呢?面对着ISU的围剿,全世界的冰协似乎都联盟了起来,挑剔着她的一举一动,想尽办法地扣分、减分,冰迷们为此抓狂,记者们也频繁询问,身边的空气浓稠地像是要将她固定在原处,令她无法呼吸。
丛澜也是人,会累的。
她能够以120分的表现去换取那该有的100分,但次数多了,她真的很累。
能做到和被迫每次都要做到,是不一样的。
“我知道你们的不公平,我每次都会想你们这次又要如何做,我用高BV拉开距离,让你们用尽办法都不能将我从山巅拉下凡尘,我骄傲,我孤绝,但我也曾期待过,那么一丝丝的公平。”
丛澜也曾幻想过,如果有一天,这块冰上没有那么多的考量,不再为谁有过什么成绩、谁的国籍如何高贵、谁是冰协和ISU力捧的人等等去划定新的起点,只论当时的表现,只论节目的实力,该有多好。
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越发觉得这就是个痴心妄想。
虚拟空间的操作台上,小系统每次会根据她的发挥给出分数,第二日去参加A级赛,得到的总是要差一些。
WINGS连小系统的十分之一都追不上,但它有一点,能将ISU远远地甩在身后。
那就是公平。
它没有感情地,只依照运行程序,去评判发生的一切。
这就是丛澜想要的,也是褚晓彤想要的,更是无数花滑从业者想要的。
偏偏,是ISU那群人不想要的。
【蓝莓酱:我见过人世间最亮的一抹光,那是2017年12月23日诞生的,光落于冰面之上,我见到了大片大片的闪耀梦想。】
当丛澜和于谨茱迪等人离开KC区的时候,孙娅然的声音在直播间里响起。
“月亮与夜幕最为相配,丛澜与冰面亦如此。”
【丛澜与花滑亦如此】
【张总与冰协亦如此】
【有的人,生就该是在那个地方的】
第345章 冬奥名单
冰迷们欢欢喜喜等着第二日的比赛, 而这场短节目的视频,已经在国际上传开了。
甚至掀起了轩然大波。
AI打分,一个被人断定无法实现的东西, 居然真的运用到赛场上了。
伴随的,还是丛澜那个石破天惊的短节目得分。
莉莉娅:“她只扣了0.3分。”
七个技术动作, 一个P分, 所有的分数加起来, 在女单短节目赛场上可达的最高分中, 丛澜仅仅扣去了0.3分。
莉莉娅想说些什么, 最后只长叹一声。
是敬佩,是高山仰止,是越发觉得丛澜深不可测。
到底怎么样才能做到丛澜的程度?
这已经不是勤学苦练可以达到的了。
主教练连着跳跃教练、滑表教练和俱乐部的两个编舞师, 都聚集在电脑跟前, 上面播放着丛澜的新《风暴》。
在WINGS出分的时候, 主教练按了暂停键。
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是的, 就她挑剔的目光看来, 丛澜这一次的短节目实在是过于完美,没有什么好指摘的。
“分数惊人,不过想到她是丛澜, 倒也没有问题。”
“或许AI只是个噱头, 实际上还是他们的裁判在操纵。”
“她的难度到底是如何保持的?”
AI是怎么做到的, 丛澜又是如何到现在都保持了这样的高难度和稳发挥,这是当前人们所困惑的两个问题。
莉莉娅得到的打分偏待不多, 但相比亚洲国家的选手, 她确实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