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小天使 第54章

作者:白日梦羊 标签: 年下 破镜重圆 天作之合 校园 轻松 现代言情

  字迹稚嫩,像是刚学中文没多久,不过一笔一划很工整,看来写的时候还记得老师的叮嘱。

  这是一首和他的字迹一样稚嫩的,带着孩子气的小诗,名字叫《致小天使》。

  旁边还写着一行俄语备注:我不喜欢这样的结局!

第38章

  两年后。

  “在莫斯科的生活还习惯吗?那里跟北京差别很大吧。”

  “挺习惯的。那里的冬天更冷一点, 景点之外的居民区和中国城市很像。莫斯科是首都嘛,其实经常能遇到中国游客,有时候像是走在哈尔滨哈哈哈。”

  “那就好。这次BB囍TZ回北京准备待几天?”

  “明天就回去了, 后天基金会在莫斯科办了个在俄译者交流会,学校也还有事情。”

  自从燕棠去年顺利从培训营拿到优秀译者评奖, 通过考核进入大学翻译系进修研究生学位后,她手上至少转着三样事情——翻译、论文、各种小考大考, 大多数时间都忙得脚不沾地。

  这次借本科母校邀请回校交流的机会,燕棠趁在北京还有点儿时间,专程约了章主编吃饭。

  寒暄过后,章叙慈又打量了燕棠好一会儿,只觉得面前这姑娘变化真大,早两年跟人说话时还是有些怯生生的, 一股子学生气儿, 现在虽然模样没怎么变, 但气质就是稳了许多。

  她忍不住赞叹:“出国两年变化挺大啊,锻炼了不少吧?”

  燕棠笑着说:“去年在培训营认识了不少前辈,涨了见识, 后来考进翻译系就琢磨着尝试自己挑俄文书立项翻译, 基金会在这方面很宽容, 给我机会尝试了一下,这一年跟俄罗斯的出版社和作家打了不少交道……”

  说着,她叹了口气,“各式各样的人都有,好在最后还是成功推了一本书出来,上个月刚交稿。”

  “不错啊,你是不是想转型?”

  章主编问到点上了。燕棠点点头, 把这次见面最想聊的问题提了出来。

  “我在想和出版社合作策划出版项目——不只是一本书,而是基于特定主体的系列书籍。但这只是个设想,这次来也是想顺带跟您咨询一下,现在国内图书市场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两人聊了很久,结束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

  九月的北京夜晚炎热又热闹,吃饭的地方定在国贸附近,燕棠打车回酒店,碰上晚高峰,整条马路堵得水泄不通。

  燕棠很久没回来,凝神看向窗外,车恰好路过一片小路,灯光昏暗,窗上映出她的脸庞。

  两年的时光的确让她改变了。

  秀气的眉眼温和舒展,精神头儿没被忙碌的工作磨去,耳边的珍珠耳钉泛着莹白的光,更多了几分温润的气质,

  司机征求她意见后直接打了个转,往北边儿绕开拥堵路段,恰好路过工体,路边一溜儿的夜店豪车。

  其中最显眼的招牌上用荧光字体写着“Legend”,在燕棠眼前一晃而过。

  色彩张扬肆意,门口站着不少排队准备进入的年轻男女,里头有个男孩儿个子特别高,戴着棒球帽,牵着另一个女生的手。

  燕棠愣了片刻,目光定在那人身上。

  车往前开,方向变换,她看清了那男孩儿陌生的侧脸,这才发现认错了人。

  司机是北京大爷,热情跟她搭话:“姑娘是外地人来旅游?”

  “算是吧,来北京办事儿。”

  “哪儿人啊?”

  “南市人。”

  “嚯,听不出南方口音啊。”

  “在北京生活过几年。”

  “外地人在北京确实是难留下来。”司机又说。

  燕棠笑了笑,不再接话。

  她买了第二天清晨从北京飞莫斯科的航班,到酒店后没睡多久就爬起来直冲机场,整个人困得晕头转向,一路进安检过海关都在连连打呵欠。

  所以当她远远看见登机口处站着一个身形高挑的男人时,还以为自己没睡醒看花眼了。

  他穿着一身浅色衣裤,拎着个随身行李箱站在头等舱专用通道,正跟人在通话。

  燕棠站得很远,于是只能大约看到他的身形和面部轮廓,熟悉感扑面而来。

  她拎着行李箱绕到后面,走进了一看——黑头发,神色冷淡一如既往。

  竟然在这里碰到了宋璟。

  其实燕棠这两年见过几次宋璟,不算太奇怪,毕竟她签约的基金会上头的实际管理者就是姓宋的。

  现在是年中,恰好是公司内部开各种半年度会的时候,她这次回莫斯科准备赶去的译者交流会就是基金会这一年里最重要的交际场合之一,估计宋璟过去也是去开会。

  不过好在没了那一层关系,燕棠作为签约的小译者平常只和编辑部打交道,跟管理层连碰面的机会都不会有,过去也只是远远见过。

  这一次坐飞机,宋璟坐的是头等舱,最先上飞机,最先下飞机,燕棠坐在经济舱,没和他正面迎上,免了许多尴尬。

  飞机抵达莫斯科的时候是晚上七点多,夕阳落下,天空是一片雾紫色。

  燕棠直接打车回了在列宁大街租住的房子。

  这里的小区多是苏联时期的预制板楼,楼高且密,一户户人家的窗户如整齐排列的格子,三幢大楼围成C型,中间是一处儿童乐园。

  回到家中,灯光照亮了温暖的木质家具和厚重的挂毯,让她连续几天的疲惫消散大半。

  说来奇怪,虽然燕棠在北京生活的时间更长,但她却觉得莫斯科更像是第二故乡。

  大概人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后,才能感到安定,她在这里租了房,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目前在大学里刚念完研一,所有的社会关系都在这里生根发芽。

  第二天,燕棠到基金会总部正准备找编辑部负责人玛莎谈立项的事情,很不幸地听说所有部门的老大都开会去了。

  “听说去年业绩不如预期,小老板在发火呢。”

  燕棠进入基金会办公区,恰好碰上她在培训营认识的好朋友冯橙。

  这一栋大楼里,基金会总部在三楼,其他楼层则分属其他行业领域的公司,但无一例外都姓宋。最顶部的三层据说是超豪华的会客处,有艺术展厅、专门餐厅和厨子,还有一个巨大的会议室。

  “小老板就在那个会议室里骂人,各部门负责人都在排队挨训。”冯橙感叹般摇摇头,“打工人太悲惨了,还是当自由译者好,一人吃饱全家不愁。”

  她顿了顿,又说:“可是小老板真帅,刚才我还在楼下看到他了,混血混得也太好了。总公司官网有他爸的照片,就不知道他妈妈长什么样儿了。”

  燕棠正给玛莎发消息,听冯橙这么说,顺嘴就道:“跟仙女儿似的。”

  “就跟你见过似的。”冯橙笑她。

  今天的译者交流会就在这一层举办,来了不少编辑、译者和作者,燕棠和冯橙一起在会场转了一圈,遗憾地发现玛莎仍然不在。

  她又等了十几分钟,终于收到玛莎的回复。

  玛莎的语气里充满了抓狂,让她上顶楼的咖啡厅见面,还请她顺便帮忙买杯咖啡续命。

  电梯一路往上,在顶楼停下后缓缓打开,一股充满资本主义气息的香味便扑鼻而来。

  一群高管坐在咖啡厅里,无论男女都穿着裁剪精致的西装,一个个的面色严肃,气氛冷得像是在北极圈。

  燕棠绕到咖啡厅另一侧,点了两杯咖啡。

  她不想挤到北极圈里,就靠在一侧的廊柱边给玛莎发消息说自己到了。

  过了一分钟,玛莎说Ilya快骂完人了,她很快出狱,让燕棠再等等。

  这里楼层高,落地窗开阔,像一处天然观景台,往外一望,能远远看见红场和克里姆林宫。

  燕棠看了会儿风景,转身准备去取咖啡,猛然看见一个人站在取咖啡的桌台边,脚步迅速顿住。

  然而对方已经注意到了她,神情微微一怔,随后面色如常地跟她打了招呼,甚至帮她把咖啡拿了过来。

  “你好,Yana。”宋璟说。

  燕棠看着他那张脸愣了几秒,回过神来后也冲他笑笑,“您好,Ilya先生。”

  两人站在落地窗边寒暄了两句,宋璟问:“好久不见,最近怎么样?”

  “挺好的,您呢?”

  “工作罢了。你在忙学业和翻译?”

  “这学期结束后就只剩下论文了。”

  “你来这里是找人?”

  “是,我找玛莎想聊聊立项的事情。”

  宋璟听她提立项,顺口多问了几句,听她初步说了大概计划后点点头,“挺有想法的。”

  默了两秒,燕棠握着咖啡杯抬头,透过窗子又看到了宋璟那张俊秀的脸。

  她缓声问:“Kirill最近怎么样?”

  宋璟喝了口咖啡,“我以为你们还有联系。”

  严格来说,他们的确还是有联系的。

  尽管燕棠知道宋郁离开时心里有气,但他们没有删去彼此的微信。

  大概是在中国上大学的原因,宋郁的微信用得越来越频繁,还经常发朋友圈,燕棠经常能刷到,算是间接知道了他的许多消息。

  比如他在大学里念的是国际关系,认识了不少BB囍TZ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同学,同系也有很多体育生,同学们一起唱k自习,露营野餐,比燕棠那时候读本科时过得要精彩多了。

  其中少数照片里还有他和朋友们的合照,宋郁总是站在人群中心,是最显眼,最好看的那个。

  燕棠刷到这些照片的时候,也还是会忍不住点看瞧瞧。

  这两年里,宋郁也会在一些节日里给她发祝福短信,不知道是群发还是单发,不过有一个节日,燕棠确定他是单独给她发祝福的。

  那就是教师节。

  不过现在是九月十二号,教师节已经过了,燕棠这次并没有收到宋郁的消息。

  她直觉性地感到有些担忧。

  “他最近不太好。”宋璟说。

  燕棠微微一怔,又听他说:“前几天刚刚比赛结束,旧伤复发了。”

  在会议室被训了一个小时,急急上完厕所的玛莎终于赶过来了,随即悚然看见低气压中心正站在燕棠旁边,两人像是很熟的样子。

  “Ilya?Yana?”她面露惊愕,目光在燕棠和宋璟之间来回徘徊。

  “你们有事先谈吧,不打扰了,我稍后还有会。”

上一篇:坠入你的夏夜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