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繁星 第152章

作者:含胭 标签: 日常 现代言情

  不单单是戴不戴眼镜的区别,张珂的整体变化非常大,瘦了一大圈,个子也长高了不少,即使脸庞冒着汗,也能看出来这是一个漂亮女孩。

  陈念安想,女大十八变,古人诚不欺我。

  军训结束时的阅兵式上,陈念安是汉语言文学方阵的擎旗手,举着旗子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他不再是细胳膊细腿的身型,骨架子已完全长成,穿着一身迷彩服,身姿高大挺拔,昂首挺胸、精神抖擞地踢着正步,从主席台前经过。

  “陈念安,陈念安,慢一点!”

  他身后,第一排的领头女孩忍无可忍地叫他,陈念安回头一看,才发现自己步伐太大、走得太快,已经距离方阵十几米远,而女孩们正手忙脚乱地追着他,还有人被踩掉了鞋。

  英俊的擎旗手一阵心虚:“呃,抱歉。”

  这些趣事,他都在视频里说给了姐姐听。

  祝繁星喜欢和陈念安闲聊天,他们有说不完的话,大到对热点新闻的评论,小到一日三餐吃了什么,每一天都要汇报给对方,似乎只有这样,才能纾解分离带来的愁绪。

  等到A大正式上课,祝繁星顺利入学,姐弟俩的生活变得忙碌许多,通视频的频率才逐渐减少,陈念安开始强迫自己去适应没有祝繁星的生活。

  他天天走读,只要晚上没有选修课,傍晚就会骑着电动车赶回家。

  走得早,他会买菜做饭,走得晚,则在食堂打包两份饭菜,回家后和祝满仓一起吃。

  刘爷爷让他别这么辛苦,说满宝还是可以去202室吃饭,陈念安没答应,他觉得,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再让他们帮忙照顾祝满仓,实在是说不过去。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如今的祝满仓真的太能吃了!红烧鸡腿得做七个,祝满仓一个人能吃五个,那肚子看着瘪瘪的,吃起东西来像个黑洞,不仅要吃晚饭,临睡前还要吃水果夜宵,不吃就饿得慌。

  吃完晚饭,祝满仓回房做作业,陈念安会没收他的手机,在客厅用笔记本电脑写点东西。

  之后,他会花一小时帮祝满仓检查作业、辅导功课,祝满仓再也不能偷懒,学习上有一点风吹草动,哥哥都能察觉。

  初中学业要比小学时繁重许多,每天晚上,兄弟俩都要忙活到十一点多才能回房休息。

  临睡前,陈念安会和姐姐聊会儿微信,这个时候,巴黎是傍晚五点多,祝繁星正好下课,准备回公寓做饭。

  陈念安没有忘记祝满仓的“心愿”,经过多方比较,他在一家音乐培训机构帮小弟报了十堂吉他课,每周六下午上课,一堂两小时。

  那个地方离家有6公里远,陈念安不放心让祝满仓独自来回,每回都会陪着一起去,祝满仓在里头上课,他就在外头看书。

  陪孩子来上课的家长有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陈念安永远是最年轻的一个。他早早地明白了养育孩子的辛苦,有个妈妈送大宝来上课,怀里还抱着只有一岁多的二宝,见面几次后,两人熟了一些,当那个妈妈去上洗手间时,陈念安会帮她照管二宝。

  二宝是个胖嘟嘟的小女孩,有着莲藕一样的小肉胳膊小肉腿,陈念安把她抱在怀里,“咯叽咯叽”地逗她。一开始,小女孩对他感到陌生,会哭会闹,几次之后,她认得陈念安了,每次被他抱,都会咧开小嘴笑个不停。

  陈念安捏捏她的胖脸蛋,心想,若干年后,姐姐会不会也有一个这么可爱的女儿,管他叫“大舅”。

  他听从了祝繁星的叮嘱,没有去打工,也没做家教,但他没闲着,在某男频小说网站注册了一个笔名,开始写网络小说,想着要是能签约上架,也能挣点儿零花钱。

  遥远的巴黎,祝繁星也开始适应没有陈念安和祝满仓的生活。

  她的作息日渐规律,还认识了一群新同学,来自世界各地,生活圈里不再只有张雅澜。

  有个叫范嘉娴的香港姑娘和祝繁星成了好朋友,两人组成出游搭子,一起去巴黎的景点游玩,一起去博物馆看展,她们欣赏音乐剧、参加留学生派对、窝在公寓品尝红酒,还会搭伴煮火锅。

  张雅澜来蹭过火锅,由此与范嘉娴相识,三个女孩的性格都偏外向,相处起来极为投缘,聊天时英语、法语、粤语、普通话、四川话齐上阵,三个人愣是给整出联合国开会的架势。

  转眼间,秋去冬来,陈念安拿出冬装时,发现祝满仓穿不下去年的羽绒外套了,两只袖子吊在手腕上,腋下也卡得很紧。

  他只能给小弟换一件羽绒服,也是他穿过的,170的号子,黑色底,领口和袖口有红色条纹,是初一那年的寒假姐姐给他买的过年新衣,他穿着它去的台城。

  陈念安脑子卡了一下,趁四周无人,试着把外套往自己身上套,只能穿进一个袖子,另一个无论如何都穿不上。

  他偷偷地乐了一会儿,有点怀念曾经小小个的自己。

  巴黎放了圣诞假,为期两周,祝繁星度过了一个最正宗的圣诞节,她穿着呢子大衣,打扮得时尚靓丽,和张雅澜

  、范嘉娴一起在巨大的圣诞树下合影。

  录下祝福视频,发给亲爱的陈念安,张雅澜笑道:“我和我爸妈都没联系得这么频繁,你真是个超级弟控。”

  “哪有啊?”祝繁星不承认,“你怎么不说我弟是姐控?”

  张雅澜说:“他就是姐控啊,你俩半斤八两。”

  陈念安羡慕法国大学生们有如此多的假期,什么储圣节,一周半,圣诞节,两周,寒假两周,春假两周,暑假两个月……

  祝繁星说:“可你们寒假时间长啊,还有春节呢,小老虎,今年我吃不到你做的年夜饭了。”

  视频里的女孩噘着嘴,漂亮的眼睛里带着一丝哀怨,陈念安真想把手伸进屏幕里,去捏捏她的脸。

  他说:“奶奶说了,日子长着呢,等你回来,我天天做给你吃。”

  “我想吃春卷,想吃鱿鱼大烤,想吃尖椒牛柳,想吃油焖笋,想吃老鸭煲,想吃熏鱼,想吃蒜蓉粉丝虾……”祝繁星开始假哭,“呜呜呜,我什么都想吃!”

  “那你暑假回来嘛。”陈念安小心翼翼地说,“花两张机票钱,我能投喂你一个暑假。”

  “算了,暑假其实也就一个多月。”祝繁星说,“而且哦,暑假里的机票特别特别贵,旅游旺季嘛,我问过同学了,他们都是趁春假回去的,因为春假时机票比较便宜,天气又好,可我春假回去很没意思啊,你和满宝都要上学,我回去也没人陪我。”

  两个人同时陷入沉默。

  想念的感觉明明真实又揪心,歌里都唱了,想念是会呼吸的痛,却因着这样那样的原因,他们一年里连一面都见不着。

  陈念安决定转移话题:“姐,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有我文章的那本书,过些天就能上市了。”

  “真哒?”祝繁星很高兴,“你拿到书,要拍照给我看哦。”

  “嗯,会的。”陈念安说,“还有一件事,昨天,有个大三学姐来找我,她知道我在写小说,问我愿不愿意帮忙写剧本,网剧剧本,给钱的,说是通过了的话,一集大概给三千块。”

  “写啊!”祝繁星还没激动完,脑子一琢磨,“不过……三千块,是不是有点低啊?写剧本只有这么点钱吗?”

  陈念安说:“是帮一个编剧工作室写,算枪手,不给署名的。”

  祝繁星:“……”

  陈念安解释道:“学姐说了,编剧行业,这样的情况很正常,刚入行的小编剧,大多要经历这样的过程,我想试试,你觉得呢?”

  “那就……试试呗。”祝繁星说,“你才十八岁,能有这样的机会已经很难得了,就当是积累经验,不用交学费,还有钱赚,挺好的,小老虎,姐姐支持你。”

  “嗯。”陈念安说,“那我明天去找她。”

  客厅里,祝满仓抱着吉他大声唱歌:

  “从前从前,有个人爱你很久,

  但偏偏,风渐渐,把距离吹得好远……”

  祝繁星听不清,问:“满宝在唱什么?”

  陈念安看着她的眼睛,哼唱起来:“从前从前,有个人爱你很久。”

  “哦,我家杰伦的《晴天》!”祝繁星很是惊喜,“满宝好厉害啊,会弹这么难的歌了?”

  “是很厉害,还要在学校表演呢。”陈念安说,“他和邱梓涵,还有另一个男生组成了一个乐队,叫DYboys。”

  “这碰瓷谁呢?”祝繁星问,“DY啥意思啊?”

  陈念安说:“东耀。”

  祝繁星:“……”

  祝满仓的微信昵称千变万化,在2016年的冬天,变成了【DYboys-祝睿恒】。

第136章 第07章我和我男朋友感情挺好的。

  那个学姐名叫阮慧,是个头脑灵光的枪手头子。

  所谓枪手头子,是指她手里有资源,有活,还有众多可供她调动、驱使的小枪手,她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行文特点、擅长题材来分配工作,收回稿子后再统筹整理往上交。

  阮慧从大一就开始做枪手编剧了,两年来,从未在任何剧集的编剧栏中获得署名,她觉得无所谓,因为积累了不少经验,又能挣到钱,甚至把这件颇有些讽刺意味的事做成了一条产业链。

  A大学子们大多心高气傲,不屑于做枪手,有人尝试过,也有人半途退场,而阮慧手里的活并不见少,因此,她不得不在大一新生中物色新人。

  陈念安便是她物色的新人之一,阮慧知道他曾有过小说创作经验,不是那种走学术研究路子的学生,算是个好苗子。

  在学校北门外的一家咖啡馆,陈念安和阮慧见面详谈。

  阮慧是个容貌普通的女生,但眼里有锐气,讲话时条理清晰,会辅以手势表达,很有感染力。

  阮慧说:“编剧行业现在就是这样,绝大多数资源都集中在知名的大编剧手里,他们一年里接到的项目数都数不清,很多都会接下来,谁会和钱过不去呢?那来不及写,怎么办?就只能写个故事大纲,再往下分包。”

  “先分包给小编剧,小编剧写分集大纲、分场大纲、人物小传等等等等,然后继续往下分包,分包给大学生,就是我们。我们的工作是扩写大纲,把两千字扩写到一万多字,把它变成剧本。”

  “具体的操作是,我给你发作业,你写完后交给我,我来整理、润色、修改Bug,把你们几个人交的作业整合好后,往上交给小编剧,他们会再检查、修改一遍,最后交给大编剧,由他审核、定稿。”

  “一些重点戏份,大编剧会写个比较详细的初稿,有些扣戏眼的台词,他们也会自己写,但别的场景和台词,咱们就得自己想。”

  陈念安专心地听着,这是他从未接触过的领域,专业里的确有一门和编剧有关的课程,任课老师叫施元启,是国内赫赫有名的一位编剧,影视代表作品众多,但陈念安还没见过他,那门课要大二才开。

  阮慧继续说道:“我手里的活几乎都是施老师那边给下来的,他有一个编剧工作室,接到的本子都得署他的名,最多加几个他工作室里小编剧的名字,怎么也轮不到我们。陈念安,你要理解这件事,有时候,最后定稿的本子和我们一开始交上去的初稿,其实已经改得面目全非了,真让你署名,你都会觉得不好意思。”

  “我能理解。”陈念安说,“不过,阮学姐,我没写过剧本,连看都没看过,真的没关系吗?”

  阮慧说:“没关系的,到时候我先发你几个本子看看,你看过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然后我再给你一个分场大纲,你试着扩写一下,写完了发给我,我看过后,告诉你哪里有问题。”

  陈念安知道,自己是个纯粹的新人,阮慧不会一上来就让他干正活,看来还是得从易到难地进行几次练习才行。

  他点头道:“好的,阮学姐,那回头你发给我,我先学习一下。”

  “别紧张,其实很简单的,不要有思想包袱,也不要太贪心。”阮慧笑着说,“就把它当成打工吧,干得好,一个月能挣万把块钱呢,署名算什么?对吧?”

  陈念安难以苟同,却也没有反驳她。

  一件事,明明是错误的,但整个行业从上到下约定俗成地认为它就该这样,那对不起,它已经变成了一件“正确”的事。

  任何行业都是一座庞大的金字塔,编剧行业也一样,顶层是少数手握资源的知名编剧,中间是部分已有作品傍身的普通编剧,而最底下则是数不清的、连姓名都不配拥有的甲乙丙丁。

  陈念安这么一个连行业大门都未踏入半步的人,还能说什么呢?

  阮慧把几份剧本发给陈念安,叮嘱他不能外传,陈念安把剧本打印出来,利用课余时间认认真真地阅读、学习,还做了很多笔记。

  他发现,剧本创作和小说创作有同有异,说白了就是讲故事,的确不算太困难。看完几份剧本后,陈念安收到阮慧发来的作业,是一场群戏 ,武侠题材,类似于《倚天屠龙记》里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那样的桥段,这场戏里,女主装疯卖傻,男主扮猪吃老虎,最后反派被打脸,男女主全身而退。

  整场戏的节奏有鲜明的起承转合,陈念安琢磨了两个晚上,开始写作业。

  ——

  巴黎的圣诞假期会跨年,从2016年跨到2017年。

  2017年年初,祝繁星在巴黎见到一个老朋友——榕晟府租客Brown先生的长子,Henry。

  Brown先生2014年就退租了,当时钱塘的房价位于低点,又放开限购,他下定决心,在钱塘全款购买了一套近郊别墅,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女搬入新家。

  而榕晟府1001室则换了新租客,如今的房租已涨到7200元/月。

  祝繁星和Brown先生结缘五年,不仅是他的房东,还是他两个女儿的中文家教,和那三个英国小孩早已成为好友。Henry今年虚岁二十,两年前回英国读大学,现在是个大二学生,去年八月,他得知祝繁星来法国读研,非常开心,说有机会一定要来巴黎找她玩。

上一篇:请你参与我的冬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