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繁星 第183章

作者:含胭 标签: 日常 现代言情

  “我没病!肯定是医院弄错了!”刘爷爷中气十足,对两个初三生说,“你们看看爷爷,哪儿像生病的人?我健康着呢!”

  祝满仓说:“爷爷你肯定没生病,你会长命百岁的!”

  刘爷爷哈哈大笑:“谢谢小满宝,百岁还不够,爷爷要活一百一!”

  邱梓涵说:“一百一也不够,爷爷要活一百二!”

  俞奶奶说:“一百二?那是老妖怪啦!”

  陈念安给他们泼冷水:“生没生病要医生看了才知道。”

  他已经帮刘爷爷挂了肾内科的专家号,两天后去看病,刘爷爷嘴里各种不愿意,却也没有坚持不去,陈念安知道,老头儿就是不敢自己去。

  刘爷爷喝着啤酒,说:“要真是个倒霉毛病,我就不治了,好吃好喝的再活两年,走了拉倒。”

  俞奶奶问:“你走了,我怎么办?”

  刘爷爷说:“你找安安去呀,她说多少次了,要我们去德国住,我是死都不要去的。”

  俞奶奶说:“我也不要去。”

  刘爷爷温声劝她:“我要是走了,你还是去吧,好歹是女儿,女儿和娘贴心。”

  俞奶奶眼眶红了,把筷子一拍:“我不去,那破地方!说的话我听都听不懂,饭也难吃,打牌都找不着搭子。”

  刘爷爷“啧”了一声,没再说话。

  气氛变得很尴尬,祝满仓和邱梓涵不敢吭声,陈念安干脆把蛋糕捧出来,说:“你俩瞎担心什么呢?病都还没看,等看完了再说,来来来,我们先给满宝过生日。”

  俞奶奶抹抹眼睛,扯出一个笑,从兜里掏出一个红包递给祝满仓:“小满宝,今天是你生日,爷爷奶奶给你一个红包,祝你中考金榜题名!”

  祝满仓接过红包,搂着俞奶奶的脖子,往她脸上亲了一口:“谢谢奶奶!”

  他和俞奶奶最亲,因为在202室吃了七年晚饭,从五岁吃到十二岁小学毕业,还被俞奶奶接送上下学四年整。

  在漫长的岁月里,一老一小早已结下深厚的感情,祝满仓都记不得自己放学路上吃过多少根俞奶奶买的烤肠了,每一次,奶奶都会小声说:“回去别告诉你哥你姐,这是奶奶买给你吃的。”

  与祝满仓相比,陈念安和刘爷爷更亲,他在202室吃了三年晚饭,从十一岁吃到初二结束,厨艺也是师承刘爷爷。

  小时候腿骨折,爷爷会骑着电动车接送他上下学,老头儿当时才六十出头,身体健康,笑声爽朗,坐在他身前时,背脊永远挺拔。

  十年过去了,再挺拔的背脊也敌不过岁月的磋磨,已经有了不可逆的弧度。

  陈念安发自内心地希望爷爷的病是良性,不想让他被病痛折磨,更无法接受他的离开。

  两天后,陈念安和俞奶奶一起陪刘爷爷去一家三甲医院看专家门诊。他像领孩子似的领着一对老人到处跑,不得不说,智能化就诊对年轻人来说确实更为便捷,但对文化水平不高的老年人实在是不太友好,挂号后要取号,取完号要签到,签完到还得盯着叫号屏幕……好不容易见到医生,对方也没说什么,只开了一大堆检查单,抽血、增强CT、心脏彩超……

  陈念安在自助机器前帮爷爷缴费,又预约好检查时间,别的项目都能当天做,只有增强CT要第二天才能做。

  血液报告先出来,陈念安在手机上查看,癌胚抗原有13.8,而正常范围是0至5,他心里有不好的预感,俞奶奶问他结果如何,他笑着回答:“血常规么,总有高高低低的箭头,我体检的时候也有,看不出什么的。”

  第二天,俞奶奶没跟着来,陈念安陪刘爷爷去做CT,增强CT检查前要喝两瓶水,喝水的提示会在屏幕上显示,还会有语音播报。

  “刘小球请喝水,刘小球请喝水。”

  陈念安忍着笑,把保温杯递给刘爷爷:“刘小球,喝水了。”

  刘爷爷瞪他:“没大没小。”

  CT检查室里挤满了人,陈念安坐在刘爷爷身边,监督他喝完两瓶水,问:“爷爷,你怎么会取这么个名?”

  刘爷爷说:“我小时候家里穷啊,贱名好养活。”

  做完检查,正是中午饭点,爷孙俩一起去医院外的小面馆吃面条,刘爷爷说他来买单,陈念安不让,说:“爷爷,我已经能挣钱了,我请你。”

  刘爷爷乐得不行:“说得多大方呀,你要请我,也请我吃高档点的嘛,一碗面就想把我打发了?”

  陈念安说:“等你病好了,我请你吃海鲜大餐。”

  刘爷爷指着他:“这可是你说的啊。”

  “昂。”陈念安说,“你点菜,我买单,说话算话。”

  等到增强CT的检查结果出来,陈念安的心沉入谷底,手机屏幕上清清楚楚地显示着:

  左肾上极肿块,最大径6.7cm,考虑肾癌。

  ——

  拿着检查报告去找医生复查时,陈念安作为爷爷奶奶的代言人,和医生沟通治疗方案,医生说了一会儿后,突然问:“你是他们的孙子?”

  陈念安一滞,说:“不是。”

  俞奶奶说:“他是我们邻居家的小孩,这些年一直在照顾我们。”

  “那你们……有子女吗?”医生说,“做手术要近亲属签字的。”

  俞奶奶说:“我是他老婆,我可以签字。”

  医生又问了一遍:“没有子女吗?”

  “有的。”刘爷爷叹了口气,“我女儿在德国,已经和她说过了,过几天她会飞回来。”

  “有子女就好。”医生又看了一眼陈念安,说,“不是近亲属,没有签字资格的,你们应该有侄子侄女外甥之类的小辈吧?平时看病也可以找他们陪,紧急情况下,他们也能帮上忙,邻居小孩……年纪太小了,不顶用啊。”

  陈念安:“……”

  俞奶奶说:“这孩子很顶用的,这些年帮了我们不少忙呢,他可是A大的高材生,脑子可聪明了。”

  医生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说:“老太太,我提醒你一下哈,子女如果不在身边呢,有些事最好还是找自家亲近的小辈帮忙,比如你们的医保卡、银行卡密码,不能让别人知道。”

  俞奶奶说:“没事的 ,这孩子和我们特别亲,我们的支付宝密码都是他设置的呢。”

  医生大惊失色:“啊?这、这不太好吧?”

  陈念安忙说:“奶奶,医生说的对,等安安阿姨回来,我让她给你们重置密码,新密码你们别告诉我。”

  他站着,俞奶奶坐着,她抬头看他,说:“换了密码,我会记不住的。”

  “记不住你就拿个小本本抄下来。”陈念安拍拍她的肩,又对医生说,“医生,你和他们讲吧,我……先去外面了。”

  他转身离开诊室,俞奶奶喊他:“念安?”

  医生说:“没事儿,我先和你们简单讲讲,等你们女儿回国了,让她来找我,术前谈话我得和她说。”

  ——

  诊室外的走廊上,就诊人群川流不息,陈念安站在角落里,心里堵得慌,他看着那一张张从面前经过的陌生脸庞,突然就觉得委屈,还很茫然。

  他想,如果有一天,他要做手术,这个世界上,谁还能给他签字呢?

第167章 第38章我觉得,星星恐怕是不会回来……

  在钱塘方言里,“倒霉毛病”指的就是癌症,虽然刘爷爷说自己要是得了倒霉毛病就不治了,但俞奶奶和刘安安肯定不答应。

  医生也说了,肾癌不算太凶险的癌症,人有两个肾嘛,治疗方法就是把左肾摘除,只要癌细胞不转移,术后存活率并不低。

  刘爷爷没有了丝毫话语权,很快办妥入院手续,住进病房,刘安安也从法兰克福赶回钱塘。

  手术被安排在六月初进行,术前几天,刘爷爷行动自如,只是要做各种检查,晚上并不需要家属陪夜。术后就不行了,他毕竟是个七十多岁的老年人,开刀后身边离不了人。

  俞奶奶身体还健旺,说白天由她来照顾,刘安安说自己也会全程待在医院,问题是,晚上由谁来陪护呢?

  刘爷爷和兄弟姐妹感情和睦,有一个侄子、一个侄女和两个外甥女,加上女儿刘安安,五个小辈里只有一个男同胞。

  那侄子工作繁忙,倒是愿意抽空陪两三晚,女性小辈们却很为难,因为男女有别,而且男人体重大,女性力气小,不管是给病人翻身还是搀扶下床,都会很吃力。哪怕是刘安安,让她给自家老爹贴身照料屎尿,她也不太能接受。

  刘安安不差钱,提出请个男护工,去问了一下,专职护工非常紧俏,只肯做全天班,没人愿意做半天,刘安安说全天就全天,也没别的办法了。

  陈念安去病房给爷爷奶奶送饭时知道了这件事。刘爷爷嘴里不说,面上的不高兴却是一览无遗。在老一辈看来,只要不是孤寡老人,或是长期瘫痪在床,做个手术就该由家人照料。一大家子人呢,居然连个陪夜的人都没有,刘爷爷心里真是又气又难过。

  陈念安听完后一点也没犹豫,说:“我可以陪几晚,和刘叔叔轮着来也行。”

  病床上的刘爷爷眼睛一亮,俞奶奶却说:“那不行,你白天要上课的呀,满宝也快中考了,你哪儿有时间?”

  陈念安笑笑,说:“满宝很乖的,吃饭都是在学校吃,不用我操心。而且我最近其实不忙,月底才期末考,功课没什么问题,晚上陪夜影响不了白天上课。”

  俞奶奶怕他只是客气一下,又拒绝了一回,陈念安说:“奶奶,我不是和你假客气,我真的愿意给爷爷陪夜。满宝小时候生病,什么肺炎、发烧、拉肚子,你和爷爷每次都会陪我们一起去医院,我都记着呢。”

  这是事实,祝满仓不是个病秧子,但在他念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阶段,还是避免不了会生病。那时候陈念安年纪还小,祝繁星又在住校,刘爷爷和俞奶奶每次都会抽一个人陪两个孩子去医院看病。若是需要连挂几天盐水,俞奶奶也会揽下这个任务,叫陈念安放心去上学。

  那些年,二老二小住上下楼,亲如真祖孙,就是这么磕磕绊绊熬过来的。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来,陈念安和刘爷爷的侄子轮流陪夜,医生说住院时间不会太久,做完手术一个多星期就能出院。

  刘爷爷手术当晚是侄子陪,陈念安听说手术顺利,微微放心,第二天傍晚,他赶到医院,和俞奶奶、刘安安交班。

  刘安安拍拍他胳膊:“念安,晚上辛苦你了。”

  陈念安说:“不辛苦,安安阿姨,这几天你也很累了,回家后你好好睡一觉,爷爷就交给我吧。”

  刘爷爷早已清醒,只是脸色蜡黄,十分虚弱,躺在病床上,哑着嗓子问:“念安,吃饭没?”

  “你管着你自己吧,还管我吃不吃饭呢。”陈念安在陪护椅上坐下,笑着说,“我吃过了,今晚你要听我的话,别犯犟。”

  “臭小子。”刘爷爷眯了眯眼睛,“越来越没大没小了。”

  这是陈念安第一次在医院给人陪夜,刘安安已把注意事项转告给他。刘爷爷还不能下床,尿管也没拔,陈念安发现自己的工作并没有那么复杂,无非就是盯着输液药水,按时清理尿袋,并记录尿量和尿液颜色,第二天要告诉查房医生。

  岁月不饶人,这场手术让刘爷爷看起来又老了好几岁,陈念安耐心地帮他擦脸、喂水,老头儿很听话,没和他发过脾气,陈念安问他:“伤口疼吗?”

  “你说呢?”刘爷爷有气无力地说,“好好的肚子打几个洞,再划一刀,能不疼吗?”

  他住的是三人间,躺着的全是六七十岁的老头,第一床是儿子陪,第二床是女婿陪,第一床的老头知道刘爷爷只有一个女儿,问:“老刘,这是你外孙吗?”

  “嗯。”刘爷爷不想多解释。

  那老头羡慕地说:“你外孙真孝顺,我孙子和他一般大,还在上大学呢,说是要准备期末考,一趟都没来过。”

  他儿子觉得没面子,气道:“我在不就行了?小孩来了能干吗?你让他干点活,他能给你管子拔了。”

  一屋子男人都笑了起来,刘爷爷转头问陈念安:“真的不影响你复习吗?”

  “不影响,你放心吧。”陈念安说,“你只管好好休息,我不会拔你管子的。”

  刘爷爷听笑了,又“哎呦呦”地叫起来:“你别逗我笑,肚子疼呢。”

  在家人们和陈念安的共同照料下,刘爷爷康复得很快,精神一天比一天好,三天后能下地走路了。

  他拔了尿管,要去卫生间尿尿拉屎,陈念安从不嫌脏,每次都会陪他走进卫生间,帮这帮那,临睡前还会打来热水,拉上帘子,给刘爷爷擦拭身体,包括下/身。

  他做得极其自然,引得病房里的老头们交口称赞。

  周五晚上,祝满仓也来医院看望刘爷爷。距离中考只剩两个多星期,小少年知道哥哥在照顾爷爷,顾不上他,这段日子非常自觉,不玩手机,也不看电视,天天都在刷题。

上一篇:请你参与我的冬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