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流烟萝
“没问题。”叶薇点头应道,寒暄几句就走了。
看着叶薇身影渐走渐远,中年人走近张卫国,低声问:“张哥,你真要七十收她收手里的认购证?这价格是不是太高了?”
“是七十,还是免费,现在可不一定。”
张卫国说完,冲门口站着的一个人招了招手,等人走到身边说道:“你待会跑一趟浦江饭店,问一下前台,潘华是不是住在四零七号房。”
……
另一边,叶薇回到饭店房间后用最快的速度卸妆,再脱掉身上的男装以及叫上穿的男士皮鞋,拆掉束胸的布料,换上女装。
然后下楼找到前台工作人员,询问自己所在房间接下几天有没有人住,确定没有后提出要预定两晚住宿。
工作人员忙碌的时候,叶薇佯装不经意问道:“刚才有人来打听我丈夫吗?”
工作人员问:“您丈夫是?”
“他叫潘华,跟我住在一个房间,不过他今天出去办事了,不确定晚上会不会回来,明天再来补登记可以吗?”
这时候饭店对住客信息登记的要求不是很高,非外籍人士,一个房间有一个人登记就行。何况按照叶薇所说,“潘华”晚上不一定会入住,工作人员便说:“可以。”又说没有人来打听潘华。
叶薇应了声好说:“我丈夫工作比较忙,来找他的人可能会有点多,如果后面有人来打听他,麻烦您告诉对方他住在四零七房间,并让对方留下姓名电话,等他回来,我会让他联系对方。”
这年头有大哥大和BB机的人不多,叶薇提的都算是正常要求,所以工作人员没有不耐烦,而是微笑应道:“好。”
办完手续,叶薇便以约了朋友吃饭为由离开了浦江饭店。
而在她离开不久,一个中等身材的青年走进了饭店大门,找到前台询问“潘华”是不是住在四零七。
前台工作人员回答说是,并按照叶薇的交代让对方留下姓名电话。
对方一听心虚起来,慌忙留下一句“既然他不在,我明天再来找他”,便匆匆离开。
第31章 顺利脱身 终日打雁的他这次被雁啄了眼……
以前叶薇在大院里没什么名气, 别人说起她时,总会特意强调一句“就是叶树朋的大女儿”。
叶薇预支工资买认购证后,情况就不一样了,关于她的介绍变成了“脑子瓦特买一百份认购证的”。
直到认购证价格涨起来, 她才终于在大院老一辈口中有了自己的名字, 当然随之而来的, 是大家都想给她介绍对象的麻烦。
等到认购证价格疯涨, 大家一窝蜂地去抢购,那些人忙着自己赚钱,不再顾得上她, 她才迎来了一段时间的安宁。
但叶薇依然是大院住户眼中的焦点人物。
再到昨天抽签仪式结束, 二十四小时不到,认购证的价格就翻了一倍还多, 大家在心里稍一算账, 发现叶薇身家都有六十万了!
并且随着认购证价格持续上涨,说不定她会成为大院里的第一个百万元户,一时间, 那些勉强消停下去的心思,又活跃了起来。
本来叶薇打算低调行事,所以特意在外面吃了晚饭,等大院住户因为回家吃饭,在外面溜达的人变少才回去。
经过球场时还特意绕了路,从人少的那一边回去, 结果刚走到六十八号楼下,就迎面撞上了一群抱着碗边吃边聊的大爷大妈。
这些大爷大妈刚开始没认出来叶薇,毕竟她早上出门时还长发飘飘,到晚上就变成短发了。再加上她今天穿的是衬衣长裤, 眼神不好的刚开始都以为她是男的。
直到她点着头准备上楼,才有人反应过来问:“薇薇?”
其他人连忙反应过来:“是薇薇啊,你头发怎么变短了?看着跟个男孩一样,这发型不好。”
“是啊,女孩还是要有女孩的样,你这样可不好找婆家哦!”
“你们说的都是什么话,薇薇这样怎么就没有女孩样了?我看就挺好嘛,我家老三肯定喜欢,薇薇,你这几天有没有空啊,我让他请你看电影去。”
这话一出口,其他人都反应过来,纷纷开口想要表态,叶薇见了连忙说:“看电影就不用了吧,我之前说了,小兵和芳芳安顿好前我不打算找对象。”
见有大妈想开口劝,叶薇伸手制止说,“我知道你们不信,所以我今天特意去剪了头发鸣志,在我头发长长前,我是绝对不会考虑找对象的!你们再劝我就是逼我食言,以后我说了什么难听的话,你们可不要怪我不尊敬长辈!”
听到叶薇这么说,特意到六十八号楼下等着她回来,好及时推销自家晚辈的大爷大妈们愣住了。
他们以为叶薇之前说不把弟妹安顿好,就不考虑成家立业,都是糊弄人的,可今天她把留了二十年的长发都剪了……
这态度,也太坚决了吧?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一时都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
叶薇看到大家相顾无言的模样倒是很满意,客客气气地说了声再见,上楼回家。
进屋后,叶薇走到斗柜前,拿起上面放着的笔记本,就着饭厅天花板上吊着的灯泡翻阅起来。
笔记本上记录的,都是这段时间她从报纸上誊抄的房屋出售信息。
誊抄的信息不少,但真正去看过的房子却不多。
没办法,这阵子她实在是太忙了,不但要上班,还要抽空炒股。
叶薇一个人忙就算了,杨倩也很忙,虽然她已经跟老板提了辞职的事,但下面的学徒暂时没有能独当一面的,所以她老板得对外招人顶她的工作,而在这期间,她得正常上下班。
最近股市红火,不少人赚了钱,吃穿住行都随之提升了档次,舍得花钱做头发的人也越来越多。
杨倩工作的理发店口碑一直不错,这段时间自然客似云来,她也忙得不可开交。
此外她还从叶薇家里搬了回去。
虽然她家人对她没有多少感情,但很在意她拿回家的钱,所以她住到叶家没几天,她妈就上门劝她了。
刚开始杨倩不想回去,她又不是真的犯贱,被亲人那么伤害,还能跟没事人一样腆着脸回去。
但她妈为了钱向来有恒心,见她不肯回家,每天都要去一趟她工作的理发店,跟人哭诉她不愿意回家。
等她下班回到叶家,又能看到她妈坐在叶家饭厅里,边吃边喝边哭诉自己当父母的多不容易,让叶薇劝劝她。
几天之后,杨倩想法变了。
她觉得明明是他们对她不好,凭什么她妈还能跟受害者一样到处哭诉啊!
同时她也认清了,如果她不回去,他们肯定会一直这么缠着她,这样她辞职后找店面和房子时,他们肯定会跳出来使绊子。
当然她也可以一声不吭地消失,但没了她拿回家的钱,他们肯定会像这次一样,一直骚扰住在大院里的叶薇。
考虑过后,杨倩决定先回去稳住他们,等她辞职安顿好,再和家里做个彻底的切割。
杨倩上班和下班时间都比叶薇晚不少,回去住后两人碰面时间都不多,更不用说约着一起去沪东看房。
叶薇这段时间看的房子,基本都在机械厂附近,偶尔有在黄浦区的,她都是趁着炒股的间隙去看的。
而她花时间看的这些房子,也基本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的在报纸刊登广告时说产权清晰,结果实地看过后,在里面住了几十年的人不肯搬,两边正在扯皮。
有的说房子独门独户,总面积有一百多平,结果去了后才发现独门独户是真的,但一百多平中大半都是违建。
还有挂羊头卖狗肉,报纸刊登这套房的信息,卖的房子却在另一个区的。
看得叶薇忍不住怀疑是不是因为她最近财运太好,看房才会一踩一个坑。
进了六月份后叶薇就没有再看房,虽然房子以后能涨,但眼下肯定是认购证和炒股更重要。
但经过刚才的围堵,叶薇觉得这事可能得加快进度了。
以前她觉得五十万虽然多,但在大多数家庭都通过认购证赚到几万的情况下,他们继续住在大院里,应该比出去找个周围全是陌生人的房子住着更安全。
但叶薇没有想到赚到五十万的她,会成为大院住户眼中的一块肥肉。
也许他们不会为了钱做非法的事,但肯定不会介意从男女关系方面着手绑住她。
可你要问叶薇有没有后悔找单位预支工资买认购证,以至于她即将发财的事传得人尽皆知?
答案当然是没有。
毕竟不找厂里预支工资,就意味着她要少赚五十万,而这个年代,五十万可以在沪市买好几套房,足够她轮换着住。
这次为了卖认购证,叶薇直接请了一天假。
如果明天能顺利将认购证出手,也许接下来几天可以空出来看房子。
只是……明天能一切顺利吗?
……
次日叶薇起得很早,但出门已经是上午十点。
坐车到黄浦路附近,叶薇溜达去其他即将证券公司的营业部看了下情况。
而每从一家证券公司的营业部出来,她的心都会往下沉两分。
虽然昨天张卫国说得信誓旦旦,但叶薇对他的话存疑,毕竟他明摆着想要她手里的认购证,说得夸张些吓唬她很正常。
就像当初李菊萍为了能以更低的价格收购认购证,不断地在大院里制造它价格下跌的恐慌。
可几家营业部逛下来,叶薇不得不承认,这些营业部确实像张卫国说的一样,有团伙在互相打配合。
虽然她因为没有在这些公司开户,没能进去中户室或者大户室看情况,但她不认为那些团伙会放过更有钱的人。
于是摆在她面前的路只剩下三条,一是放弃卖认购证,自己炒;二是去其他营业部,寻找一个看起来最能靠得住的团伙,把认购证卖给他们;三是继续昨天和张卫国谈的合作。
第一条路肯定最安全,但能获得的收益也最少,运气好不算第一次中签的收益,每本获利也许能上五十万,但更大概率是只有三四十万。
第二条路……都是为钱凑到一起的人,光看长相,谁能知道他们有没有底线呢?毕竟张卫国看着也挺和善,所以在叶薇看来,选这条路不如何张卫国继续合作。
第三条路成了,获利肯定高于第一条路,但如果张卫国打着黑吃黑的主意,而她没有顺利脱身,收益可能为零。
如果叶薇是自己发现各证券公司营业部,被各团伙占据的,她可能会求稳选择第一条路。但现实是张卫国先找上的她。
因为她有伪装,所以现在的形势是敌暗我明。
而且昨天回机械厂前,她去找做假证的仿了一张证券账户卡,如果没有顺利脱身,她还可以把假的那张卡交出去。
实在不行,卡被抢走钱也被提了出来,她还可以直接选择报警。
所以综合来看,第三条路也是不错的选择。
步行来到浦江饭店,上楼前,叶薇先去前台询问有没有人找过潘华。
得到肯定答案后,将路上买的零食递给前台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再提出今天有朋友来沪市,她想提前帮忙开一间房,但她朋友不喜欢住太高,所以新开的房间最好和之前的房间不在同楼层。
开好房间,拿着房卡直接上到三楼,到新开的房间装扮好,再从楼梯上到四楼。进房间后她却没有立刻联系张卫国,而是等到中午下楼吃了顿饭,时间快到一点才用座机,对着张卫国昨天给的名片拨去电话。
电话很快接通,是张卫国本人。
叶薇在电话里笑着说自己为了认购证的事,昨天特意回了趟乡下,找朋友聊了一晚上,才终于从对方手里拿到认购证,直到刚刚才回来。
完了又佯装不经意道:“对了,我听说今天认购证的交易价涨到八十万了,我们之前谈的价格是不是不太合适?”
电话那头张卫国的声音沉下来:“潘总,我们昨天昨天可谈好了价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