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流烟萝
话说回来,叶薇的计划没有人知道,所以筹备小组的这些领导都很愁,毕竟他们不像基层干事只认购了两三千股股票。
小组里随便一个中层领导,认购数量都在一万以上,像副厂长、总经理这级别的领导,最少都认购了三四万。
他们工资虽然不低,但三四万也要存好几年,哪怕去年发了笔横财,拿出这么多钱投进机械厂也够肉疼的。
而他们舍得拿出这个钱,也是因为机械厂窟窿看着不少,但这次转产生产出来的电饭煲质量确实不错。
电饭煲刚生产出来想送到各大百货商场,都需要他们打电话托关系,如今才几个月,百货商场就主动打电话来预定了。
后续厂里准备生产的电风扇和电冰箱利润更高,如果都能这么顺利,机械厂起死回生指日可待。
谁也没想到,机械厂会倒在起步阶段。
好吧,事情还没有糟糕糟糕到那地步,就算筹集不到足够的资金,再想想办法,机械厂也不是不能活。
但是,如果他们没有投入那么多钱,他们或许还能冷静看待问题,可现实是他们中甚至有些人把全部存款都砸进去了。
万一机械厂就这么倒了,他们工作这么多年攒的钱就都没了。
又一次小组会议,有人再提制定认购任务的事,而且这次提议的不是肖副厂长,而是其他领导。
在他提出这个办法后,会议室里没像上次那样起争端,其他领导要么开口表示同意,要么点头表示没意见。
很快,除了基层干事,会议室里只剩下厂长没有点头。
【等等,这发展,跟我想象中不太一样啊?如果机械厂真搞强制认购,还能有份额留给女主?】
【就算有份额,有认购限制,女主最多也就能买五万股吧?】
【谢超怎么还不表态?他到底在想什么?】
【好紧张……】
……
紧张的不止弹幕背后的人,叶薇也攥紧了双手,否则她真怕自己忍不住,举手表示只要厂里放开认购限制,她愿意认购两百万股。
虽然她现在举手,厂里这些已经开始琢磨歪门邪道的领导八成会同意,但这会显出她的急切,让她陷入被动。
所以就算她迟早要跳出来认购,合适的时机也绝对不是现在。
会议室里不知安静了多久,在厂里领导逐渐躁动,希望谢厂长能表态时,他开口了:“如果制定任务,你们认为平摊到个人头上应该是多少?”
没有人说话。
谢厂长问:“四千?还是四百?”
“四百……是不是太少了?”有领导迟疑问。
谢厂长又问:“那你觉得,制定四千的任务,员工们是更愿意花钱,还是辞职?”
在很多领导看来,员工辞职不是坏事,机械厂现在的问题除了外债多,还有人员冗杂。
改好的生产线就两条,安置百来人已经是上限,直到今天,仍有近千名员工无事可做。
要是他们不干活不用给开工资也行,但这是国营厂不是私营厂,开不了工是厂子的问题而不是职工的问题。
开除更是万万不能的,所以就算这些人不干活,厂子也要想办法给他们发基础的生活费,而这笔支出,也是将机械厂拖到现在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他们自己辞职,短时间内机械厂可能会有动荡,但对机械厂的长期发展而言,这是好事。
虽然知道是好事,但没人敢轻易说出来,因为这事要是定了,他们这些做决定的厂领导肯定要挨骂。
没准,挨骂都是轻的。
“上面派我来机械厂,是希望我能带领机械厂的这一千多名职工回到工作岗位上,而不是厂子还没有盘活,先把人给逼走了。”
谢厂长说完,表态道:“你们刚才的提议,我不同意。”
这时候国营厂副厂长的数量没有固定标准,效益好的单位,副厂长可能有四五个人,效益不好的可能只有两三人。
机械厂近几年效益虽然不好,但早年辉煌过,有五个副厂长。而副厂长数量上去了,就很难再降下来,真这么干,不止下面中层干部和基层职工不愿意,上面领导也不会轻易同意。
之前调查组的人来,机械厂的副厂长被带走了三个,其中一个进去了,两个退了,所以原先的副厂长还剩下两人。
机械厂濒临倒闭,别说副厂长,就算是厂长也没什么人愿意来当。
像谢超,会来机械厂当厂长,不仅是因为他学历高履历好,上面领导器重他,认为他能扛起重担。
事实上,原定的厂长人选不是他,只是对方提前听说了消息,找路子躲了过去,而他,是被推出来的。
只是认命落到头上后,他没有拒绝而已。
新上任的三个副厂长,两个在前单位都不是特别出挑的人物,剩下一个则是机械厂原来的总经理张方军。
和被带走的几个副厂长相比,张方军在工作上还算正直,但能力嘛只能说一般,正常情况下,他是升不上去的。
但没人愿意来机械厂,又不好把这职位撤掉,就只能矮个子里拔将军了。
总之,机械厂的这些厂长副厂长,虽然并不都是心甘情愿担任现在职务的,能力也有高有低,但入职后没人混日子。
也因为大家都一门心思想让厂子起死回生,就算是以前关系不和,现在相处不来的人,都选择了暂时握手言和。
对谢超年纪轻轻当他们领导这事有意见的当然也有,但没人在这时候跟他别苗头,毕竟厂子都快没了,再窝里斗谁都讨不了好。
而谢超入职后做的一系列工作,也足够让他们心服口服,要不是这样,他们也不可能拿出老本认购股票。
但这会,听到谢超拍板说不同意,几人脸色都变了。
“上次开会我提议你就不表态,让我们安排人去给基层职工做思想工作,现在结果你看到了,三天前,募集资金是不到五十万,现在还是不到五十万,你不同意,缺的资金从哪里来?没有资金,我们拿什么买设备改生产线?没有生产线,职工怎么回到工作岗位,机械厂又怎么起死回生?”
肖副厂长越说越激动,手“啪啪”拍在会议桌上吼道:“不同意不同意你说得轻松,到时候厂子没盘活,上千职工流离失所,这责任你担得起吗?”
有肖副厂长带头,其他副厂长也跟着附和起来,虽然说话委婉不少,但意思都差不多,都在指责谢厂长优柔寡断,听得会议室里的基层干事们不敢抬头。
但也不是所有副厂长都在指责谢超,有人从他神色中看出什么,迟疑问:“厂长,您不同意制定认购任务,是不是因为您想到了更好的办法?”
肖副厂长闻言冷哼一声:“如果有更好的办法,他早就说了,能拖到现……”话没说完,他就想什么,问道,“难道你打算抵押和土地?”
机械厂负债虽然高,厂房更是不少被拿去抵押了,但近年沪市地皮房价涨得很快,机械厂占地面积不小,不说生产区,光家属院的地皮就能值不少钱,何况上门还盖了这么多房子。
所以厂房、家属院和土地价值评估完,加上设备等七七八八的资产,减去负债和抵押后尚未偿还的债务,机械厂的净资产并不少。
也因为这样,评估后机械厂认缴的出资额才能达到几千万之多。
但因为厂房基本都被抵押出去了,所以剩余的净资产中,占大头的是土地和家属院的房子。
家属院肯定不能随便动,就算只是抵押,消息传出去也会掀起轩然大波,所以能继续抵押的只剩下生产区的土地。
土地值钱,如果能抵押出去,机械厂现在面临的所有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但这不仅是机械厂的财产,更是国有资产,如果抵押后机械厂能起死回生,日后将土地赎回来,一切自然好说。
可要是失败了,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他们这些人就算不进去,这辈子的前途也基本到此为止了。
想到这里,会议室里众人都朝主位望去,等待着新任厂长的回答。
“我不准备抵押土地。”
谢超开口,说出的话却和大家想象中不太一样,“我打算取消内部职工股的认购份额限制。”
第65章 认购股票 能当上领导的都不是蠢人,不……
能当上领导的都不是蠢人, 不蠢,想得就会多一些。
谢超话音刚落,就有人在心里琢磨他提出取消认购份额限制的目的,再想到他们之前提议给基层职工制定认购任务, 不少人脸色变了。
他该不会是打算给他们也制定认购任务吧?
想到这个可能, 不少领导脸色一变, 当时就有人说自己家里的存款都拿出来认购股票了, 再没有多余的钱。
其他人听了连忙附和:“没错,能拿得出超过五万资金的早就认购了,你取消认购限制又有什么用?”
他们的担忧实在多虑了, 谢超显然没有他们无耻, 抬手示意安静,然后说道:“我会再认购五十万股。”
这话一出, 会议室里更加嘈杂。
倒不是有人对他继续出资五十万有意见, 认为他果然是想把机械厂变成他的私营厂。
毕竟评估后机械厂的净资产有四千多万,加上发售的内部职工股,总股本高达五千万。
而谢超就算追加认购五十万股, 两次投入加起来,也不过占总股本的百分之一点一,远没有到能把机械厂变成私人厂的程度。
他们只是震惊谢超居然能拿出这么多钱。
在政府工作收入这么高吗?
他们这些人,参加工作二三十年了,半辈子存款也不过三五万,他工作才多久, 竟然能拿出五十多万认购股票。
一时间,会议室里想得多的人看谢超的眼神都不对了。
其他人不敢开口问,肖副厂长却没有那么多顾忌,一脸狐疑道:“厂长, 你别觉得我说话直,五十万不是小数目,你确定能拿得出来这么多钱?”
实际这话还是委婉了,肖副厂长更想问的是“你确定自己没贪钱?”。
听出他的言下之意,谢超说道:“肖副厂长放心,我父母留了一套黄浦区的洋房给我,卖五十万不成问题。”
会议室里沉默了。
沉默一直持续到会议结束,回到财务科,刚坐下陈玲几人就讨论开了:“你们说,谢厂长爸妈是干什么的,能给他留一套黄浦区的洋房?”
孙淑兰猜测说:“按谢厂长的年纪,房子很可能不是他爸妈的,祖上传下来的吧?”
改开到现在才多少年?就算谢厂长父母老当益壮,改开后下海创业,想挣一套洋房恐怕也不容易。
何况谢超入职机械厂也有几个月了,家庭情况不说透明,大家也能知道个大概,他父母据说都是知识分子,大运动时期还下放过。
所以他祖籍虽然是沪市的,但童年在西北度过,外地人听可能会觉得他沪市话说得很好,他们这些在沪市生活了几十年的人却能听出不地道。
房子不是他父母挣钱买的,自然只剩下组上传下来一个可能。
这不稀奇,虽然建国初很多资本家的房子都被没收了,但改开后只要能拿出房产相关的证明资料,就有可能要回房子。
虽然这过程不容易,尤其有些房子被没收后作为公房使用,住户一住几十年,可能会不愿意搬。但这几年通过这样的方式要回房子的人并不少,说不定谢超父母就是其中之一。
想到这些,办公室里几人表情都有点酸。
陈玲啧啧两声说:“这人跟人啊,真是没法比,谢厂长脑子灵光就算了,命还好,那可是黄浦区的洋房,要是面积大点,别说五十万,出价一百万说不定都有人买。”
周荣咂摸着嘴巴说:“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竟然为了认购我们厂的股票,打算把房子卖掉。”
于晴猜测说:“也许,是因为他有信心让我们厂子起死回生。”
周荣反问:“你觉得我们厂能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