缱绻与决绝 第3章

作者:赵德发 标签: 现代情感

然而宁学祥却去瞅一直靠在墙边悄悄哭的苏苏。

费左氏焦急地道:“大叔,时候不等人!天说黑就黑了,得上山领人呀!”宁可祥低下头去,咬着牙关哆嗦着眼皮想了片刻,然后朝桌子上一扑,将双拳擂得桌子山响,大声哭道:“不管啦不管啦!豁上这个闺女不要啦!”

众人听明白后,都大吃一惊。

费左氏气急败坏地道:“那俺咋办?俺那兄弟媳妇咋娶?”

宁学祥仍趴在桌上不抬头,嘴里呜噜呜噜地说:“叫苏苏替。

叫苏苏替!”

费左氏为人广泛传颂的阃范懿德,起源自十七年前。

费左氏娘家是二十里外的左家庄,十八岁上嫁与费拴子。

费左氏一辈子都恨那当媒婆的二表姑。

二表姑图了费家的东西,就说这家怎么好怎么好,让她进了这家的门。

到这里才知道一切都不是那么回事。

费家祖上虽然风光过一阵,而后来是一辈不如一辈,如今费家的子孙二三十家,没有一家是很像样的。

家产最数费拴子家的多,但远远不是二表姑讲的那么殷实,也就只有百十亩地,一头老犍牛和一头瘦驴。

最不咋样的是这家人丁不旺,只有爷儿俩过日子,公公费洪福已经六十挂零,而他的独子费拴子却是痨病在身。

费拴子实在太差劲了。

费左氏经常想:如果这世上有冒牌男人的话,那么第一个冒牌男人便是费拴子。

她第一次见费拴子是在拜堂时隔着蒙头红看他的。

只见他身子瘦瘦细细如旱地的病葱,步态虚飘飘地像踩着一地棉花。

更奇怪的是从侧面看去,他的胸脯竟然也像女人的那样突兀而出。

及至晚间上床之后她被硌得生疼,伸手一摸,才知道那东西原是一堆骨头。

就是这个费拴子,他在新婚头几天靠二十年里才攒出的一点劲儿,让费左氏由闺女变成妇人,让她初步领略了床第之乐,而这以后,他就那么不负责任地弃她而不顾,每到晚间只管躺在床的另一头喘他的气、咳他的痰。

在那无数个漫漫长夜里,费左氏都是躺在那里一声不吭,默默地拿泪去喂她的绣花枕头。

四年后,费拴子竟连冒牌男人也不愿当,一甩手西行归阴了。

而费左氏,此时才只有二十二岁!

怎么办呢?费左氏在刚刚丧夫的那些个晚上反反复复地想。

她知道,改嫁是万万不可能的。

她娘家爹是读过书的,多年来就教导她遵从圣人古训,如今岂能让她做出丢人之举?费左氏想,既然这条路不能走,那么我就走正道,求个好名声吧。

她首先想到了死。

一个久病的男人离世了,年轻的妻子为他烧完最后一刀纸钱,然后从从容容引颈入缳……这件事,足以让乡间秀才秉书报官,日后载入厚厚的县志。

费左氏粗识文字,父亲藏的一部本县县志她曾读过多遍,书中《烈女篇》里这样的故事很多很多。

但费左氏想一想费拴子那个赖样儿,又实在不愿步他的后尘。

她觉得无法忍受与费拴子双双步入冥府的情景。

不愿殉,那就守吧。

“殉易守难”,世人一直这么评价。

费左氏想我是能守住的。

这两年与丈夫有名无实我都过来了,我不信在今后的阳沟里能翻船。

我好好操持家务好好孝敬公公,过两年再从姓费的某一户中过继一个儿子,认认真真抚养他,让他长大了为费家娶妻生子接续香烟。

但费左氏忽然觉得,这个做法又太平淡太陈旧。

既然把自已押上了,要来就来个不同一般的。

费左氏这样想。

上完“五七坟”的那一夜,她又辗转反侧不能成眠,突然在黑暗中她听到了一种声音。

那是公公费洪福在堂屋里发出的鼾声。

公公因为老来丧子,这些天哭得特别凶,今天又是几次哭得不省人事。

但是今晚他睡得特别沉,可能是太累了。

公公的鼾声十分响亮。

这鼾声就像一头老克郎猪,蹒蹒跚跚走出堂屋的门,在院中游荡一番,然后在她的门前拱呵拱的。

听着这鼾声,费左氏心中一个念头腾地一亮,她一下子变得激动起来。

第二天,费左氏骑着一头大黑驴,回到了三十里外的娘家。

与娘抱头哭了一番,便去了她爹左玉钧的书房。

她知道娘的愚鲁,有些事是不明白的。

爹念过多年私塾,至今还以坐书房为乐,十有八天泡在里面,懂得的事理非常之多。

在那间飘着书香与墨香的房子里,费左氏与爹闲扯几句,就把问题提了出来:“爹,男人到多大年龄才没有生长?”

左玉钧听了这句问话万分震惊。

他没想到让他调教得知书达理温顺如猫的宝贝闺女会提出这样一个无耻的问题。

他圆睁怒目盯着闺女那张姣好的脸蛋,想从上面寻出几分淫荡的痕迹,然后狠狠教训她一番,不料闺女却敏感地看出了她的心思,急急忙忙交代了问话的目的:她是想问一问像公公这样六十四岁的男人还能不能生养后代,行的话,就给他续弦,让费家的家业有一个亲骨血继承。

左玉钧又是一个万分震惊。

她没想到闺女会为婆家想出这样一个主意。

他拍拍额头长叹一声道:“祖宗有灵,叫一个节义之女出在左家!”而后,他正襟危坐,夫子讲道一般回答了闺女的问题:“古人道,男八八、女七七而天癸尽。

你公公今年适逢八八,按说已不能兴事了。

而男之八八只是个大致的杠儿,实在的情景因人而异,有人七七便已肾气衰竭,有人九九仍能上阵御女。

要知你公公行与不行,可用二法:第一,验其身有无负斗糠之力;第二,验其尿水可否穿透灰堆。

这两条俱备,费家香烟死灰复燃有望矣!”

得爹一番教导,费左氏面红耳赤称谢退去。

十天后,费左氏再回娘家向爹秉报:经验证,公公两条能力均还俱备。

费左氏对公公所作的验证,是在公公毫不知晓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进行得十分巧妙。

以至于几十年后,天牛庙及十里八村的人们仍在传颂这女人的聪明。

当时,左玉钧听了闺女的秉报,马上找媒人说了意图,让其快快为费洪福物色新妻。

媒人稍稍迈腿,便找了一个穷汉家的闺女,年方十九。

这时,左玉钧便亲自去了一趟天牛庙,向老亲家讲了这件事情。

听说是儿媳让他续弦,他感激涕零,连声说真没想到这孩子还有这份心思,实在难得实在难得!他又说,可是俺已经老啦,老虎的尾巴干了梢儿啦。

左玉钧哈哈笑着说:老哥你还行,俺闺女早已试过了。

待听清儿媳暗地里做的事情,费洪福立马羞红了老脸,仿佛自已正一丝不挂向左家父女露出了一嘟噜臭肉。

光绪三十一年冬,六十四岁的费洪福喜迎新妻,翌年生一男,取名文典。

孩子落草之后,费洪福老泪纵横,郑重其事地向儿媳跪下,叩了三个响头。

从此,费左氏挽费家血脉之既枯的壮举,便为这一带人们广泛传颂。

以后,这个家庭又接连出现变故:费洪福老来一搏生出了儿子,但经受不了年轻妻子的掏抠,在文典三岁那年死去;文典长到五岁,他娘又因一个特殊原因离世。

这样,她便当起了小叔子的娘,同时也撑起了这个家。

虽说家境不富裕,但费左氏还是让文典去念书。

在本村念了几年,前年又把他送到了临沂上中学。

她深信她娘家爹整天挂在嘴头的那句话: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她决心让文典读书读出名堂来。

眼下,她让十六岁的文典成亲,为的是早早让费家的血脉之链再接上一环。

绣绣出事的第三天,费文典的婚礼如期进行。

可是在新娘子让宁家的大队送亲人马送到费家门首的时候,费左氏却还在艰难地对新郎倌做着劝说。

新郎倌费文典是两天前从临沂回家的,听说绣绣被架走新娘子换成苏苏便大哭一场,之后一直躺在床上不起。

两天中费左氏好说歹说,直到嘴唇上磨出了茧子,费文典才能够正视现实答应接纳苏苏。

今天早晨他起来洗了洗脸,门前迎亲的鞭炮就炸响了。

这时新郎倌应该到花轿前拱手作揖请出新娘子的,然而他却面无表情在院里呆站着。

上一篇:心动演绎法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