缱绻与决绝 第63章

作者:赵德发 标签: 现代情感

她二十四年前刚进这个门时,打了多年光棍的笼头爱她爱得没有够,曾几次在大白天从地里偷跑回来要她。

有两回她正烙煎饼,笼头一边叫着“过过瘾,过过瘾”,便将鏊子下的火扑灭,把她抱到了堂屋里去。

有一回正在那边狂着,锅屋里死灰复燃,不是发现得早还差点酿成大祸。

可是如今笼头老了,跑回家来再也不是为了干那事了……女人不瞅他,两手依旧在鏊子上下忙活。

她用眼睛的余光看见,男人转眼间就吃完了旁边簸箕上放着的两张煎饼,接着就蹲在那里,鏊子上揭下一张他吃一张。

女人想,吃去吧,你从前吃得多,如今你是五十多的老头了到底还能吃多少。

不料,老笼头吃完第六张了不起来,吃完第九张了还是不起来。

吃到第十二张,这已是一般汉子饭量的三四倍,也是他从前吃的最多数目了,可是他将这个吃下去之后,又将手伸向了簸箕!女人再也无法容忍,一抬手就将抹糊子的木板敲到了男人头上:“饿鬼托生的货,你还留给你儿不?”老笼头这才嘿嘿笑着又跑回工地。

别人见他头上有煎饼糊子,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便故意问:“哟,学土地老爷去摸女人奶子啦?”老笼头惬意地摸着自已高凸起来的肚子说:“摸女人奶子?女人奶子有啥摸头?”

应付完了县里的冬整大检查,就开始收花生了。

平时上工时队长龙吟虎啸,社员慢慢腾腾,这时候却突然出现了高潮。

只要是在家的,只要是能走动的,每天都早早到自已所在的队的集合地点等着下地。

生产队长对这种现象并没表示出欣喜。

他们很清楚,大家是冲那些成熟的花生来的。

沂东县的土地适合种花生,而且花生的价值比粮食稍高一点,因此村村都将一半的土地用于这种作物。

可是许多年来上级规定了一条死杠:不管收多少,每人每年只分十二斤花生米,这叫“口油”。

“口油”之外的全部交给国家,交得越多越好。

前几年上级宣传:多交一粒花生米,就多一颗射向帝修反的子弹。

近几年又宣传:多交一粒花生米,祖国的现代化大厦就能长高一点点。

然而这些年来帝修反被打倒,现代化大厦一天比一天高,农民的“口油”却始终是十二斤,榨油最多榨四斤半。

即使定额“口油”数量有限,也很少能入社员们的口,因为各家各户别没东西换钱,“口油”的大半都卖掉用作了家庭的其它开支。

许多人因为长年缺油得了夜盲症,绣绣老太就是一个。

所以这几天人们都踊跃下地,为的就是能在干活时吃点花生。

到了地里,从耕下第一垄花生开始,男女老少的嘴便都动了起来,花生皮扔了一地,仰着的白花花,扣着的则仍像刚刚出土完损无缺的那样骗人们再去捡拾。

二队当然也是这种景象。

封家明觉得心口一阵阵发疼:这么好的东西,怎能舍得随便吃呀?都吃光了咋办呢?然而想想平时社员们的可怜心又软了:吃吧,吃吧,反正你们吃饱就不吃了。

但他定下一条原则:自已不吃。

他想咱如今当队长了,当队长就得觉悟高一点,也跟普通社员一样把嘴呱哒得像个鲇鱼似的怎么行?所以他一粒花生也不剥,只管扶着犁走。

果然,日头走到东南天时,人们的嘴便渐渐歇下来。

嘴歇了,手也慢慢歇了。

人们一边敷敷衍衍地干一边说笑嘻弄。

同时,找地方解手的也多起来。

干活一贯耍刁磨滑被人称为“尖头怪”的费金条竟在不长时间钻了三次沟底。

人们知道,这个家伙是真正的拉屎,他有个毛病:不能吃生花生米,一吃就拉肚子。

看他受这罪,有人笑着说:“你说你肚里存不住货,还费那事干啥?”费金条道:“就是一点存不下,我也得叫嘴尝尝香味。

不的话,你吃俺不吃,咱不亏老啦?”他回来还是吃,吃了再去拉。

这样一来有些人便觉得他有本事,能赚个持久的口福,想想自已吃饱了再也吃不动,便认为真正吃亏的还是自已。

随着太阳的渐渐升高,偷懒的人也越来越多。

最让封家明生气的是几个“识字班”去解手,跑到很远很远的岭后边半天没见再露脸。

好容易等回她们来,家明忍不住责备道:“这么晚才回来,还干不干?”哪知一个叫毛椹的姑娘却反唇相诘:“管天管地,不能管人拉屎放屁!”这句粗话出于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口中,倒让封家明红了脸,只好不再说啥。

他把牛犋停下吆喝:“歇歇啦!歇歇啦!谁有事快去办!”

真叫办事人们反而无事可办了。

妇女劳力凑到一堆坐着,一边拿出针钱活来做一边说笑;男劳力或躺着晒太阳或围成一堆堆,在地上划出些道道,找来草杆与小石头下“四梗”或“五虎”棋。

这时候,笼头的儿子大木活跃起来了。

他今年十五岁,是队里专门拾粪的半劳力,整天在村里村外转,根据拾到粪的多少记工分。

今天因为队里收花生他也跑来大吃了一通,但是光顾吃忘了拾粪,此时筐里只有几个驴屎蛋子。

看见牲口停下来,他就用他创造出的办法:将手插进牛腚里搅和,刺激它们排便。

这天耕花生的共有四条牛,头两条遵照大木的意思拉了屎,后两条因为刚刚拉出不久便不听话。

其中一条母牛不让大木插手,站起身回过头对骚扰者怒目相向。

大木不理会它,依旧去它屁股上伸手,那母牛就恼了,“哞”地叫一声就拉着犁犋跑。

封家明看见后气得喊:“快撵回来!快撵回来!”

他的话刚出口,他的大儿子封运品立马爬起身兴奋地喊:“撵牛呀!撵牛呀!”领着几个小青年就追了上去。

那牛跑得并不快,因为身后还拖着犁具。

封运品他们追上去,三下五除二就给它把犁具卸下,“嘿嘿”笑着撵它跑。

然而他们并不把牛往回赶,而是追着它上了东山。

这样,撵牛的行为完全成了几个小青年吃饱之后的一种游戏。

封家明气坏了,跳起身喊儿子回来。

然而隔得远了,喊了几声他听不见。

x

封家明此刻又为这个儿子头疼起来。

这个运品,前年从公社中学毕业后一直不愿干农业活,整天想着“脱产”。

封家明说儿子是上学上“滑”了,上懒了,悔不该也像对待二儿子运垒那样,供应到初中就撤火。

运品想“脱产”却找不到门路,他知道推荐上大学、招工人绝对没他的份,想当民办教师本村学校却没有空缺,那么只有一条路:当兵。

然而他的身体不行,头一年去验因为血压高被刷了下来,第二年有了防备先喝下一瓶子醋,谁知道那血压还是超标准。

这样,封运品便彻底绝望了。

绝了望便破罐子破摔,在队里干活时吊儿浪当,跟几个小青年搅和在一起调皮捣蛋,闹得前两任队长头疼不堪。

想不到,今天老子当了队长他还是这么胡闹!

封家明火冒三丈,便使出全身力气牛一般高声叫唤:“运品你快回来,不回来看我不剥你的皮!”同时将手一指一指做出威吓的姿势。

那几个小青年终于听见了,终于改变方向将牛赶了回来。

待儿子带着一头汗水笑嘻嘻走近,封家明突然从肩上取下赶牛鞭子,狠狠地向他抽去!一鞭子下去,儿子的脸上立马有了一道血痕。

这引起人们的一片惊呼,并一起上前阻拦家明。

家明的老婆细粉还一边骂男人太狠心一边向儿子扑去,企图用身体护住儿子。

可是在这瞬间,狂怒的封家明又一鞭子将儿子的左胳膊抽出了血道道。

第三鞭子再举起来,却让众人死死地抱住了。

被打者先是愣怔怔地站在那里,继而摸摸脸上的伤泪水横飞。

他用仇恨的目光瞅了老子片刻,咬着牙说:“打得好!打得好!”随后一把将娘推开,转身就向村里跑去。

细粉惊慌地喊:“运品!俺儿!你要干啥呀?”也趔趔趄趄地追他而去。

封家明一跺脚说:“甭管他,愿死就死!”

然而封运品没寻死,却是离家出走了。

这是将要收工时细粉哭哭啼啼从村里跑来告诉他的。

细粉说,运品回村后先找他爷爷要了点钱,又回家拿了几件衣裳,接着就到村边公路上截一辆汽车坐上走了。

女人没法追回儿子,甚至连儿子要去哪里也没能问出来。

封家明听老婆说了这事,抬头看看从东南而来擦过村边向西北而去的公路,心脏部位一阵阵刺痛。

一场硬似一场的西北风催促着农事的车轮飞转。

收完花生收春茬地瓜,收完春茬地瓜便是种麦子,真真是三春不赶一秋忙。

可是收获时人多,到了种麦子就一下子少了。

封家明这天早晨前街后街吆喝了三遍,日头都出来多高了,铁牛那里却只站了不到二十个人。

他想,种麦子这活不是别的,时节一定要卡得紧,可不能再像往年,早茬地种成了晚茬麦,甚至过了霜降还种不完。

封家明又想起到了月底该评工记工了,就决定晚上开一次全体社员会,把工评评,同时也讲讲积极上工种麦子的事。

上一篇:心动演绎法

下一篇:返回列表